最難就業的5個大學專業,有的已爛大街,卻仍有家長強制孩子報考

這5個大學專業被父母誤以爲“高大上”,強制性要求孩子報考,殊不知這樣會間接毀掉孩子的未來。

這些專業不僅畢業困難,甚至連找工作也成爲了難題,不少畢業生迫於無奈,只好選擇從事沒有技術含量的低薪職位。

“爛大街”的會計

首先是會計專業,根據相關統計,在求職的大學生中,會計專業佔到的規模最爲龐大,超過了10%。

在70年代時,會計是一個非常搶手的職位,當時衆人普遍缺乏文化知識,會計就顯得尤爲稀缺。

進入到21世紀初,會計成爲了各大院校的熱門專業,只要是填寫志願,總會有長輩站出來建議選擇會計。

那個時期由於各行各業的高速發展,會計成爲了各大公司爭搶的對象,畢業了根本不愁找工作,各大本科、專科甚至職高,都開設了會計專業。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很多學生都在父母的要求之下報考了會計,導致該專業短時間內迅速飽和,據統計,截止到2016年,我國持有會計資格證的人員就突破了2000萬,可招收的相關崗位卻僅有1400多萬,這意味着將會有600萬人無法從事專業對口的工作。

隨着時間的推移,會計崗位的需求量越來越少,而從事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卻沒見減少,導致很多人無法就業。

新聞

新聞在不少人看來是一個“高大上”的專業,從事這個專業畢業的學生,可以從事媒體行業,比如說在報社、電視臺當個記者、撰稿人之類的,條件出色的甚至還能當上主持人。

這樣的就業前景看似美好,可現實卻極其殘酷,畢竟各大報社電視臺不需要那麼多的人手,而且這個行業的競爭激烈,脫穎而出的機率微乎其微。

新聞學專業對技能要求偏高,從事該專業的學生不僅需要具備紮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擁有出色的寫作能力,甚至還要有一定的採訪能力,如果是口才不好且不愛交流的人,選擇這個專業並不會有太多成長空間。

就算是畢業後從事相關領域的工作,也要面對恐怖的工作壓力,就拿撰稿人舉例說明,由於新聞講究個時效性,一旦有什麼突發大事,領導一通電話撰稿人就要乖乖起來碼字,並要儘可能搶到其他人之前把稿子趕出。

醫學

在醫學專業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句話不僅僅只是個調侃,而是包含了醫學生的心酸。

雖然醫學類專業的學生不是很多,且各國內也有對醫學工作者的需求,但這並不意味着醫學專業的學生就能找到工作。

在大學生涯,絕大部分專業的學生都相對輕鬆,擁有充足的課餘時間打遊戲談戀愛,可醫學生卻不敢這樣,即便是在休息時間,他們也要好好琢磨功課。

相較於其他專業的學生,醫學生的學制要多上一年,需要學習的課程更是能令人窒息,他們平時不僅要熟背理論知識,還要進行醫學實踐和報告,特別是考試之前,醫學生更是要加班加點的複習,每天捧着書成爲了他們的生活日常。

大部分專業的學生本科畢業後,就可以進入到社會工作,但醫學生本科畢業還只是個入門,他們還需要去到各大醫院實習。

如果只是想在普通的小醫院工作,本科學歷還有機會被錄取,可如果要去到三甲醫院,最起碼也需要讀完碩士研究生,等真正成爲正式醫生時,大部分人的年紀已經步入了30歲。

就算是有幸拿到了碩士學位,但也不一定會成功被大醫院錄取,醫生面對的畢竟是人,醫院對於醫生的要求達到了咳咳的地步,即便有着再高的文憑,可沒有過硬的實戰能力依然會被拒之門外。

法學

在各專業中,法學與醫學可以用“難兄難弟”來形容,有句俗語叫做“勸人學法,千刀萬剮”。

法學被譽爲各大專業中的“天坑”,不僅錄取分數線高,學起來也是難到令人頭皮發麻,可每年依然有不少人選擇“入坑”。

大多數學法律的人,都渴望日後能從事法律相關的工作,最好是能當一名律師,畢竟這可是個高薪行業,而且從事的時間越長工資就越高。

根據調查顯示,從“五院四系”出來的法學生,就業率竟然不足20%,如此低的概率,在各大專業常年處於墊底。

當然了,畢業生也可以去選擇去律師事務所當個助理,不過工資卻少的可憐,在三四線城市每月只有兩三千塊錢。

大學拼命讀了4年,好不容易畢業卻只能拿到這麼點薪水,在這樣的形勢之下,絕大多數法學生只好放棄繼續尋找專業對口的工作。

藝術生

很多人心中都有着“明星夢”,幻想着自己可以出現在電視熒幕,亦或是站拿起話筒站在舞臺上,於是頭腦一熱,報考了藝術專業。

藝術專業的範圍很廣,有音樂、表演、電影、繪畫等,但無論是哪種學科,都面臨着“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局面。

先拿音樂和表演說明,這個專業的學生畢業後,最大的願望則是進入娛樂圈,被知名導演以及製作人看中,憑藉着一部戲、一首歌瞬間爆紅。

但娛樂圈的水有多深連普通人都有所瞭解,如果沒有人脈和背景,圈內的人怎麼可能會允許新人進來分蛋糕?

影評人譚飛總結過表演專業學生畢業後的幾種出路,首先是運氣特別好的學生,畢業後就進入了娛樂公司。

稍微次一點的會進入劇團,雖然收入不是很高,但最起碼工作穩定,再往後是顏值高的美女,畢業後能找到個有錢人結婚。

最慘的則是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只好選擇北漂或者橫漂,幸運的人會被小公司看中籤署廉價合約,沒有保障,只能拿到少量分成,而絕大多數不幸的人,只能從事最低級的羣衆演員。

不僅僅是表演和音樂,哪怕是繪畫專業的藝術生,畢業後的處境也好不到哪去,很多數人選擇美術並不是出於熱愛,而是當初年代想考上大學混個畢業證,一個對繪畫缺乏熱愛的人,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缺乏靈魂。

美術生畢業後,發現沒有太多的相關工作等着自己,於是只好選擇誰都能做的工作,據保守估計,有6成以上的美術生畢業後都選擇了改行。

小結

時代在進步,在選擇專業的時候不能總盯着幾年前的熱門專業,儘量多考慮考慮哪個專業在未來有所發展。

現如今,有很多家長會打着“我是爲你好”的口號,強制性要求孩子必須選擇哪個專業,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興趣、能不能成功畢業,這些被強制安排了專業的學生,很少有人畢業後會從事自己所學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