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界剛發佈就不“尊”,華爲拱手讓出天下?

11月22日,鴻蒙智行官網發佈了一則信息,不用多說,就是尊界S800馬上就要登場了。

作爲廣州車展最受關注的兩臺車之一(另一臺是小米SU 7Ultra),尊界S800毫無疑問是當前華爲力推的重點車型。前陣子號稱要讓邁巴赫(參數丨圖片)瑟瑟發抖的享界S9,已經很久沒聽說了。

不過大家倒也不用太擔心,華爲又陸續註冊了“仙界”、“天界”、“君界”等商標。享界的今天,說不定會是尊界的明天,按照華爲頻頻“推陳出新”的做法,尊界可能也尊不了多久。

個人覺得,華爲今年的一些做法,看似非常“努力”,其實在不斷消耗品牌力。在通往偉大的道路上,走了不少彎路。

(1)狗熊掰棒子,不斷稀釋的品牌力

去年9月,問界新M7上市。雖然是改款車型,但升級是真的狠。車身做了加強,舒適配置全面提升,還首次用上了“全國都能開”的ADS 2.0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當然還有降價,總之一套組合拳下來,這款曾經的“滯銷車”,很快就拿下了10萬+的訂單,華爲也徹底在汽車行業打響了名聲。

隨後的問界M9再接再厲,不僅面對面打敗了同級的理想L9,順帶還把寶馬X5拉下馬,一舉奪得50萬以上豪華SUV銷量冠軍。問界也超過理想,成爲新勢力銷冠。

這時候的華爲在汽車行業,可以說是最如日中天的時候。畢竟之前華爲求合作,主流車企都是避之而不及,還鼓搗出了一套著名的“靈魂論”。結果人家找到了最不起眼,基礎最弱的賽力斯,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就做到了新勢力銷冠,並且看起來後勁十足。

問界M9立穩了,“收收減減”做的問界M8還能愁賣?問界M5改款降個價,肯定是又一個爆款。起碼今年年初的時候,我是這樣想的,理想翻不過來了,別的新勢力更別提。

但隨後的事,卻往另一個方向去了。問界M8並沒有出來,問界M5和M7雖然推出了改款車型,卻選擇逆市漲價。華爲確實是春風得意,在圈內大火,幾大國企圍着它,希望合資成立智駕公司,包括與廣汽的合作也重新開始了。順帶還做了智界、享界,以及如今的尊界。

但從結果來看,幾大新品喜憂參半,智界S7兩次上市都沒有特別火,享界S9找來衆多明星助陣,上個月銷量也沒有超過2000輛,訂單消耗完之後前景堪憂。

智界R7這邊,上市沒幾天悄然調整選配基金的用途(可以抵扣電池升級費用),通過變相降價挽回了一些訂單,這個算是近期唯一的利好消息。當然,如果後續享界S9的增程版出來,新款智界S7新款價格調整,鴻蒙智行應該還能衝一波。

不得不承認,如今的華爲,已經沒了年初無往不利的那種霸氣。之前是做啥成啥,現在要做點事,是真的難。餘承東到處像“趕場”一樣,忙完這邊忙那邊。結果就是之前問界銷量超過理想,現在三個界(尊界還沒開始交付)加一起,銷量反倒被理想甩開。

(2)貪多嚼不爛,華爲的做法反互聯網?

廣州車展上,我們再次看到互聯網造車的魅力。雷軍成爲頂流,所過之處,人山人海。華爲也是大贏家,除了“四界”和阿維塔外,嵐圖、深藍、方程豹、一汽奧迪、廣汽等也都帶着搭載華爲智駕技術的產品亮相。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華爲如今的處境其實挺微妙。看似華爲的“朋友圈”在不斷擴大,其實市場佔有率的提升微乎其微,因爲很多合作都是不屬於深度綁定。

比較典型的就是嵐圖和深藍,嵐圖夢想家和深藍S07都搭載了華爲智駕,但價格也大幅提升,真正的終端銷量佔比能有多少,還真不好說。

相較而言,反倒是後入場的小米更聚焦一些。儘管人氣居高不下,但小米真正意義上的第二款車型依然沒亮相,測試車都已經排到了200多號,卻一張PPT都沒有流出來,這樣的大手筆非常值得尊敬。很多人已經持幣觀望,以現在SU7每個月都還有幾千鎖單量的熱度,一旦後續SUV上來價格低於25萬,大概率會迎來市場爆發。

小米的產能爬坡也可圈可點,上市才7個月的時間,上個月交付量已經超過2萬輛。而對於互聯網這個行業來說,越聚焦就意味着越賺錢。同樣是花1萬塊錢拍一個視頻,有1萬人看和有100萬人看,收益是完全不同的。

實際上理想也是這個路子,純粹從產品的角度,L9、L8、L7、L6的區別真的是微乎其微,這樣的定位實現了利益最大化。像華爲這樣極度分散,某種程度也是在稀釋自己的影響力。

華爲既有零部件模式,又有HI模式,還有智選車模式,甚至廣汽、嵐圖這些還說不清是以什麼合作模式進行的。在這種情況下,服務嵐圖是不是要單獨的團隊,服務廣汽是不是又要再準備一批人?

去年ADS 2.0出來,華爲實現了一鳴驚人。但今年理想、小鵬、蔚來這些也都上了無圖方案,也都用上了最新的端到端技術,華爲的領先優勢又有多少呢?至少身邊朋友的體驗來看,幾家頭部車企的智駕技術並沒有本質區別。從各大機構的測試來看,其實也是大差不差,達不到一覽衆山小的水平。

從另外的角度,小米、極氪這些或許暫時落後半個身位,但誰能保證它們不會追上來?說白了,小鵬那麼點算力,幾年前智駕就能做得像模像樣了,如今的智駕能有多深的護城河?

(3)主動吃苦,太難了

前陣子,我們寫了吉利的難受。好不容易有了領克,有了中國星旗艦,市場突然變了,又要重新開始創業,整個體系都破防了。好在吉利迅速反應,最近整合了極氪和領克,也推出了星願、銀河E5等幾款叫好又叫座的產品。

對於企業來說,吃苦其實不難,畢竟不能吃苦的企業是很難創業成功的,真正難的是主動吃苦。就像前幾年特斯拉如日中天,供不應求還主動降價,打得對手毫無還手之力。但很快,特斯拉就拒絕降價了,最近幾年都在吃老本。價格穩如泰山,就出了個超長無息方案,銷量基本停滯不前。

如果特斯拉願意一直吃苦,不斷整合產業鏈,不斷推出新的技術,國產車還真不那麼容易起來,可惜沒如果。

華爲其實也是一樣,像之前一樣幾年憋出個問界M9、問界新M7,自然是不愁賣的。華爲有資金、有品牌,也有影響力。

但這種搞法太難受了,很難一直執行下去。相比吭哧吭哧做技術,做產品定義,接地氣親近市場,以華爲的名頭去賣系統實在是賺錢太舒服了。但舒服地賺錢,往往意味着企業的優勢正在被消耗。

只有一直做令自己痛苦的事情,企業才能越來越強大。就像比亞迪在銷量很火的情況下,還一直堅持降價,這樣做絕對會令整個體系非常痛苦,卻也讓它能一直保持最強的競爭力。

而華爲,似乎失去了之前的銳氣,開始不願意“讓價”,更願意賺“輕鬆錢”。在“大局未定”的情況下,這種做法是很傷的。

最新一期的周銷量排行榜,理想汽車的銷量是1.23萬輛,然後是零跑的0.85萬輛和問界的0.72萬輛,再後面就是小鵬、深藍、極氪、小米,這幾家的數據已經非常接近問界。沒錯,年初的新勢力銷冠問界,很可能會在年底之前跌出前三甚至前五。

不管大家怎麼看,個人覺得華爲今年的操作是有待斟酌的。明明有大好的局面,卻因爲急着收穫,反倒是欲速則不達。看似爭取到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在行業內的聲量越來越大,但真正市場層面的收穫並沒有那麼大。比如把所有非問界的華爲高階智駕車型加起來,月銷量有2萬輛嗎?能彌補與理想之間越來越大的銷量差異嗎?個人覺得有點懸。

互聯網最大的特點是“人越多越賺錢”,“越接地氣越賺錢”。個人覺得,華爲的路可能有點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