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江淮風雲(三)

會議很快結束了,不過耐人尋味的是,江北四鎮事實上的統領,當今的兵部尚書、江北總督史可法的去向似乎被人遺忘了。

最後還是尼堪說了一句,“史可法兵微將寡,多半會與高傑一起行動,找到了高傑就會找到他,咳咳,明國向來是以文官統御武將,我倒是想讓史可法繼續統領大軍”

衆人都是會心一笑。

……

新蔡以東。

蕭阿林帶着三千騎正徜徉在江淮平原上。

“將軍,我等如今正在淮水以北約莫百里的地方,此地正東約莫一百五十里便是潁州,是劉良佐麾下副將胡守金的地盤,潁州下轄潁上和太和兩縣……”

趙應元正在給他介紹情況。

“兩縣?”

此時的蕭阿林已經四十歲了,早就不是以前那個衝動強悍的死神了,坐到他這個位置,對於民生政務也有些瞭解了,何況他也在考慮等待年紀進一步增大後像李延庚那樣轉到文官,或者去異域當一任總督。

後者,纔是他心中最想要的,眼看着大夏國的疆土越來越大,設置的總督轄區越來越多,擔任總督可比純粹的武官好多了,不過想要當好總督,光會打仗是不行的,必須得對大夏國的政務體系十分了解才行。

最近,蕭阿林帶了一本《大夏通典》,閒暇時讀一讀,雖然讀不到幾頁便昏昏欲睡,不過他還是強迫自己讀了下去。

遇到不懂的問題,他會隨時請教旅裡的監軍(類似於後世的政委),那些監軍雖都出身於軍校,不過卻是專門按照監軍的模子培養的,除了軍事方面的東西,律法、政務也會教授一些。

當然了,在尼堪的軍隊裡,是不可能讓這類人的地位就像後世政委那樣高,不過是隨軍考功、究紀、參謀的人才,做得好的也有可能升到指揮使、副指揮使的位置,當然了,若是這樣的人,尼堪這麼辛苦的培養就不必要了。

這些人,都是由孫傳宇親自揀拔的誓死效忠尼堪的一個叫做“應龍會”組織的人選,這些人沒有漢人,無一例外都來自索倫各部,加入應龍會後,必須以長生天的名義下毒誓。

當然了,這一切,下面的軍官都不知曉,不過也是暫時不知曉,若是時間長了肯定會知曉的。

他們在每個旅裡有一個稱號。

錄事參軍。

職位等同團指揮使,每個團裡也有相應的人,一直到營,軍團這個級別自然沒有,不過也保不準以後會有,從營到旅都稱錄事參軍,無非是前面加一個“營/團/旅”字而已。

博敦,現年三十歲,正是蕭阿林兼任的這個騎兵旅的錄事參軍,他可是從排長、連長直接升到營錄事參軍的,然後從團錄事參軍一直升到旅錄事參軍。

一開始,蕭阿林認爲博敦的軍事素養極高,做錄事參軍浪費了,還準備讓他擔任一個旅的指揮使,不過卻被孫傳宇否決了。

這也是蕭阿林覺得等自己年紀大了,去謀一個總督的職位抑或一個省的布政使職位的重要原因——自己在軍隊裡的威望雖高,不過終究不是自己的啊。

博敦,在索倫語裡是謀略的意思,他是原果達河索倫十一部大汗根特木耳的侄子,雖然烏扎部的尼堪取代了以前的根特木耳,不過對於博敦來說,雄才大略的尼堪可比窩在赤塔動彈不得的根特木耳強多了,故此,他對尼堪那是忠心耿耿。

加入應龍會也是他心中所願。

博敦也是最早一批加入到赤塔步軍學校的人物,後來又轉到五原騎兵學校“深造”,也是不可多得的人物。

到了旅錄事參軍這個級別,實際上在關鍵時刻可以隨時取代旅指揮使甚至軍團指揮使,當然了,這裡面又有一番秘密的操作,一般情況下還是由軍團下面按照排序來的旅指揮使接任。

就像以前孫德茂在瀛洲時突然拿出來的令牌,對於像錄事參軍這樣的人,恐怕擁有的信物要比令牌更加寶貴。

此乃後話。

當趙應元在介紹情況時,蕭阿林突然反問了一句,“區區潁州要養活胡守金三萬大軍、十餘萬家屬應該不夠吧”

潁州,也就是後世的阜陽市。

趙應元回道:“潁州,乃四戰之地,李自成、張獻忠、革左五營先後好幾次從此地突入江淮,地上的丁口不是被他們裹挾走了,便是跑到其它地方去了,故此剩下來大量的土地,正好便宜了胡守金,這廝以前有個名號叫砸爛天,是掃地王手下的大頭目,對於此地自然再熟悉不過,眼下他在潁上、太和各佈置了五千戶,在潁州佈置兩萬戶,耕戰兩宜,倒是活的十分安逸”

蕭阿林點點頭,他看了看博敦,又看了看趙應元,“你等也想想,皇上讓我等找出黃得功那廝,這麼大的平原,何處去找,有什麼好法子沒有?”

趙應元說道:“黃得功北上,能夠利用的地形不多,他若是從廬州北上,在東邊倒是有連綿不斷的山地,可以利用晚上輾轉來到鳳陽一帶,不過以他的實力,根本就不需要這麼做,因爲那些山地之間的距離都很寬闊,就算是晚上也很難保守秘密”

“然後就是英霍山區了,山裡面也有道路,若是埋伏在山裡,等到戰事膠着之事突然闖入倒是能收到奇效,不過山區離亳州還有不少距離,按說黃得功不會這麼做,他若是要藏在山裡,必定是對河南或者湖北有想法纔是”

蕭阿林問道:“灰衣衛也有失手的時候吧?”

趙應元點點頭,“我等人手有限,偌大的江淮平原,有一二疏漏之處也是有的”

蕭阿林說道:“那就是了,以黃得功在這裡盤桓多年的情形,他若是能瞞過你等,悄然來到鳳陽府,有沒有這種可能?”

趙應元心中一凜,“也不是沒有可能”

蕭阿林繼續說道:“不過若是彼等潛入到鳳陽府,那藏在何地纔不會隱藏行蹤?”

趙應元想了想,“實在想不出,鳳陽府一帶全部是大平原,除非藏在某處城池”

“若是彼等化整爲零,扮成百姓藏起來呢?”

“不可能,他們都是騎兵,如何掩藏?對了!”

趙應元突然提高了聲調,讓此時正在四處眺望的博敦也轉過頭來看着他。

與根特木耳家族其他人一樣,博敦他們雖然出身索倫,不過普遍長相不錯,若是不注意的話,博敦與長得好看的漢人也沒什麼兩樣,他的皮膚也較爲白皙,故此,有人在私底下稱呼他爲“白參軍”。

只見趙應元拍了一下額頭,“我差點兒忘了,在潁州與鳳陽之間,壽州附近,有一處上好的地方,名叫八公山,面積約莫十餘萬畝,正是以前淝水之戰發生的地方,還是草木皆兵典故之出處,黃得功北山之後若是藏在那裡還真有可能”

“淮河到了八公山之後便轉向北邊,再流向東邊,接着又轉向南邊,將八公山緊緊包在裡面,八公山南面又是肥水,利於掩藏……”

半晌,蕭阿林再問道:“你再想想,除了八公山,還有何處可以藏身?”

“沒有了,俗話說的話,守江必守淮,對於江南朝廷來說,淮水就是一道屏障,除此之外便沒有更好的屏障了”

博敦此時說話了,他心裡清楚,若是大致推測了黃得功的藏身之處,以蕭阿林的性子,那肯定是要長驅直入,直搗黃龍的。

“咳咳”,他說道,“按照趙應元的說法,那八公山夾在潁州與鳳陽之間,潁州有胡守金的三萬人馬,哦,現在可能沒有了,多半被劉良佐抽調了一部分,而鳳陽是其麾下大將秦大鵬的駐地,一直是劉良佐的主要助手,劉良佐北上了,在鳳陽府統領大局的肯定就是這秦大鵬,他的手下原本有一萬五千人,劉良佐最多抽調了五千人,還有一萬人,倒是沒有騎兵,不過那八公山還在淮水以南”

“壽州,本是劉良佐的侯府所在,豈能無備,多半還有精銳駐守,而八公山在壽州以北,想要抵達八公山必須經過壽州,否則就必須渡過淮河,而大的渡口都在縣城或大的市鎮附近,想要隱藏行蹤完全不可能……”

“誰說我要隱藏行蹤?”,蕭阿林笑道,“這麼大的平原,老子實在不知道如何隱藏行蹤,皇上說要我去敵後將彼等攪個天翻地覆,乾脆大大方方直接沿着主幹道殺進去,目標,八公山!”

“啊?!”

博敦與趙應元兩人都是大驚,蕭阿林卻笑道:“無妨,左近,除了黃得功的那一萬五千騎兵,便沒有更多的騎兵了,步軍的話,來的再多也無事”

“走!”

只見蕭阿林一甩鞭子,當先向前衝去,趙應元、博敦見狀只得趕緊跟上。

……

而此時的大運河雖然處於戰時,但河面上的船隻如織,這樣的地方,這樣的行業,自然少不了灰衣衛的滲透,他們靜等消息就是了。

其實,按照陳啓新的想法,他們摸到徐州北面還有一個效果。

“徐州是阿克墩的兩個軍團,這個情況估計徐州、淮安府的明軍早就知曉了,如果神武軍單獨南下後,彼等一定會認爲是阿克墩的軍隊,必定會傾巢出動追剿,那時,無論是阿克墩還是神武軍都有機會了”

第二十五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3)第四十二章 聲東擊西(下)③第四十七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大對決(2)第三十九章 東方初曉(下)第二十二章 關稅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中)第十五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1)第九章 玉龍傑赤(上)第一章 索倫羣像之春:蘇哈與朱克圖第五十一章 收官(1):蓋州第八十章 川藏決戰(7)插曲(下)機帆船,捲起千堆雪第一章 蘇哈的葬禮第二十六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4)第八十二章 落基山(4) 寧波四友第二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中)第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一)商丘論道(下)第十八章 魅夜(下)第七十九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1)第十八章 孤星傳之三:白骨令(下)第二十二章 尼古拉. 斛律金與屈出律.拔都(上)第四十七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7)逆轉第十四章 美洲公司之七:懸崖邊,野牛、白馬、內茲佩爾人第六十七章 明斯克大公國(9)第十七章 鉅變開始(3)柱石之將辛思忠第二十一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⑥第二章 大夏監國(2)生與死第九章 霜狼騎兵(5)第二十五章 東方欲曉(下)第七十二章 方濟各第六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⑥第十一章 皮島陸戰(上)第三十七章 行者無疆(5)壹岐島,秋雨之戰(上)第十五章 阿巴坎(二)硬橋硬馬第六十一章 川藏風雲(7)方略(上)第三十三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三:博斯普魯斯!(中)第七章 秋之行(7)暗流涌(中)第九章 秋之行(9)達契亞與阿爾根第七十二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③第五十三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Ⅱ第六十三章 俄勒岡大草原(下)淘金夢(下)第三十一章 日落紫禁城之五:楊廷玉的“忠心”第八章 紫禁城第五十三章 北京,北京(5)卡塔麗娜的新生活(下)第十章 猛虎騎的重生(下)第一卷 流金似火第四十章 山海關之六:新一片石之戰(1)第六十八章 川藏風雲(12)又一隻黃雀第一章 葵未年,秋意濃(上)第三十五章 怛邏斯第六十九章 川藏決戰(1)意興闌珊第二十六章 閃擊第二十二章 河套風雲(下)紅柳河斷第十四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⑧第七十九章 落基山(1)庫斯基亞城第四十三章 玄武青龍決之六:囂張的死神(2)第七十四章 火星地球第二十六章 援救(五)尾聲第八十二章 川藏決戰之大結局:成都,成都!(上)第七章 額亦都與范德薩第二十六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中)第十章 秋之行(10)特蘭西瓦尼亞(上)第四章 庫呼轍爾戰役第三十五章 新艦隊的威力第十九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④第三十七章 少年天皇之四:御三家(中)第四十二章 山海關之八:新一片石之戰(3)第十八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4)第四十三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三:尼堪的心思第三十九章 白山黑水(六)貓耳山,熟了第三章 葵未年,秋意濃(下)第五十三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5)墨西哥起義軍殘部第二十二章 冰火島(二)較量第二十一章 龍戰於野(四)李九成的第二次野戰(下)第三十章 少年行(五)甲米地第十五章 東方已曉(九)趕考(下)第二十四章 外喀爾喀(一)由翁袞、逃戶引發的戰爭第二十八章 日落紫禁城之三:插曲(1)上都新城第六十一章 明斯克大公國(3)第六十七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1)第四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六:京都皇宮第十二章 大漠雄心之三:九原阻擊戰(下)第七十四章 火星地球第六章 索倫羣像之宿:老孫頭與孫老頭第十一章 阿斯蘭汗(下)第十三章 土爾扈特(中)第二十七章 少年行(二)勒克德渾與葉鐸第三十二章 日落紫禁城之六:女人(上)第十二章 東方已曉(六)尼布楚大會Ⅱ:博格達車臣汗第二十一章 冰火島(一)遠方來客第二十六章 寧古塔風雲(一)林口內外第六十七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⑤第十二章 阿茹娜日記之一:謎一般的男人第十八章 聖戰(上)第四十五章 勒拿河(五)雅庫茨克之戰(中)第四十五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中)第八章 北緯42度(二)北冥之鯤第四章 秋之行(4)風浪起(中)第二十一章 木.野狐.禪之一:序幕(中)第十章 北緯42度(四)天地之怒第十五章 大漠雄心之五:敕勒川之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