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災後重建

這場大雨一直持續了整整三天才慢慢停了下來,雖然營地裡一片泥濘,但管委會還是立刻就開始組織移民們進行自救。這次的暴雨讓移民營地中三分之一的簡易棚屋失去了繼續居住的可能,工程隊組織勞工們拆掉那些已經在風雨中搖搖欲墜的簡易棚屋,重新建起更爲堅固牢靠的木結構船型屋。

管委會裡的幾間木屋倒是毫無懸念地挺過了這場暴雨。因爲這裡的木材儲量非常豐富,管委會修建這幾間儲備物資的木屋時,全部是用大腿粗的圓木,一頭埋入土中爲牆,其堅固程度甚至遠遠超過了用水泥圈樑固定在地面的活動板房。

營地中比較低窪的地方因爲積水而形成了幾個大小不一的池塘,最深的地方已經超過了一米。工程隊指揮勞工挖了一條排水溝直通到營地外的河裡,慢慢排掉營地裡淤積的雨水。這些水窪都得儘快抽乾填平,否則會很快滋生大量的蚊蠅,有可能會在營地中造成疫情。

爲了避免災後疫情出現,醫護組將一部分移民傷病員集中到一起進行治療。但醫護組帶來的藥品數量很有限,首先要保證穿越者的生命安全,而多數的移民病人還得聽天由命。

軍警部也加強了營地中的巡邏力度,錢天敦專門召集軍警部的人開了個小會,明確規定所有穿越者都必須親自帶隊巡邏,如果有人在災後妄圖乘亂生事的,一定要嚴懲不貸,情節嚴重者可以當場進行處置。不過一向積極的高橋南沒能參加這次的行動,他因爲海鮮後遺症,這時候還躺在病牀上直哼哼。錢天敦去看了一次之後,發現他已經因爲腹瀉而導致嚴重脫水,連神智都有點不清了,他很懷疑這傢伙是否能挺得過這一關。錢天敦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分配給自己的葡萄糖沖劑給高橋南兌水服下,以幫助他緩解一下脫水的痛苦,至於剩下的事情就只能交給老天爺決定了。

當晚的例會上,黑土港各部門的主官開始一一彙總災後的各種情況。

首先是來自民政主官周恆行的彙報,在持續暴雨的第二天晚上,一間棚屋在狂風暴雨中垮塌,造成了兩名移民不幸遇難身亡——這也是這次抗災過程中僅有的兩個倒黴鬼,除此之外只有幾個移民受到了輕傷。而管委會用來存放重要物資的倉庫因爲一開始就修在了高處,加之防水措施做得比較周全,倒是沒有造成什麼損失。

周恆行同時建議災後立刻組織移民開採內陸的一處石灰礦礦點,因爲營地內需要大面積地進行消毒處理,而管委會手頭上可沒什麼有什麼消毒藥劑可用,生石灰消毒是目前最爲簡易可行的辦法。另外那些重要物資這次雖然沒有進水,但以這裡的天氣情況來看,一年到頭的空氣溼度都很大,用石灰進行防潮處理也是必須要採用的手段。

接下來顧凱對後勤供應方面的情況作了彙報。爲了能讓人們及時驅除身上的寒氣,姜、胡椒、辣椒、咖喱等調味料在這幾天的伙食中被大量使用,於是這場大雨讓本地庫存中的各種辛辣調味料迅速見底。不過這樣做的代價很值得,從目前來看至少有效地避免了大規模流感的的出現。唯一麻煩就是今後數天內廚房裡能用的佐料種類會變得十分有限,這對於已經吃刁了嘴的穿越衆來說並不算什麼好消息。

不過顧凱立刻就補充了一個好消息,因爲暴雨期間管委會也一直與大本營保持着聯絡,執委會在得知這裡的受災狀況之後,決定派遣“閃電號”以最快速度運送一批調味料和藥物到黑土港進行支援。如果路上一切順利,“閃電號”在三到四天之後就能抵達黑土港。

軍警部的彙報內容相對比較簡單,錢天敦一句“一切正常”就結束了發言。或許是前幾天的公開絞刑讓移民們心有餘悸,又或許是軍警部的密集巡邏起了作用,這次災後並沒有出現任何違法亂紀的行爲,良好的治安狀況倒是讓軍警部這邊省了不少心。

最後是劉山夏就目前的建設進度狀況作了彙報,這幾天他一直奮戰在第一線上,每天頂多就能睡兩三個小時,精神狀況並不是太好,一雙眼睛裡全是紅紅的血絲。

劉山夏一手夾着煙,一手拿着事前整理好的提綱,用嘶啞聲音說道:“營地裡的情況大家都看到了,我們必須要用兩到三天時間來恢復營地的設施,然後才能重新開始跟開採相關的基建項目。另外我們之前在河上建的兩座小木橋都已經被這次的山洪沖垮了,重建也需要至少一天的時間。好在我們之前幾天的進度搶在了前面,所以整個工程的工期並不會有太大的拖延,只要我們能按照自己的計劃一步步來,按時完工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顧凱有些擔憂道:“老劉,你也別太拼了,這竣工早幾天遲幾天問題不大,你要是在這裡累倒了,誰來指揮剩下的工程?”

劉山夏強笑道:“沒事,等這兩天忙完,放我一天假,讓我好好補一補瞌睡就行了。”

周恆行道:“這樣吧,老劉的伙食和休息,我來安排,保證讓老劉在黑土港期間吃好睡好!”

由於種種原因,原本的移民轉運計劃被耽擱了好些天,天氣放晴之後,在港口已經停泊一週的船隊裝完補給,立刻就從黑土港起航出發。管委會希望利用煤礦投產之前這段有限的時間,儘可能多的從越南東岸搶運一些移民過來,因爲不管是煤礦開採還是後續的配套產業建設,所需的人口都不是一個小數目。按照衆人這些天商量出來的結果,未來黑土港要建成規模化生產的煤炭產業基地,至少需要四到五千的勞動人口,那麼常駐人口至少得達到六七千人的水平。雖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趁着目前越南那邊國內形勢大亂,多搶運一些不要錢的人口過來總是好事。這邊的煤礦一旦投入開採,海上的有限運力就很難再像現在這樣用來快速輸入人口了。

“飛速號”和兩艘海訓船也一起出發,本着船不跑空的原則,他們也會去清化一帶再裝些移民,直接拉回到勝利港去。這個時候“閃電號”已經從勝利港出發了,那邊基本處於無船可用的狀態,海上的預警都交給了羅升東的幾艘水師戰船。執委會對於這種狀況顯然不可能放心,已經通過電報要求這邊的幾艘船儘快回航。

兩天後船隊再一次抵達了清化附近海岸,錢天敦和謝春帶着六艘大船將在這裡停靠兩天,慢慢收攏移民之後再裝運去黑土港。而兩艘海訓船則是各裝了一百左右的移民之後,便拔錨起航,與“飛速號”一起向東航行,返回海南島。

在出發半個月之後,這支小船隊終於回到了熟悉的港灣。船員們在榆林角外圍海域看到了兩艘在海面上游弋的明軍戰船,不用說這肯定是羅升東帶來這裡作爲臨時海上警備力量的僱傭軍了。

好奇的越南移民們已經紛紛涌上甲板,爭相目睹這個在他們的恩人口中被稱爲“世外桃源”的地方。相比起那些會被轉運去黑土港當礦工的移民,這些人無疑要幸運得多,來到本土的移民除了可以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教育等社會保障之外,他們的工作環境也會比尚處於草創階段的黑土港要好上很多。

穿越初期因爲勞動力緊缺,執委會有意放寬了移民防疫這方面的口子,但現在隨着穿越集團已經走上了穩步發展的軌道,各種基本的人口輸入條例也在逐步地得到完善。對於外來疫情疾病的防控,現在已經是移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要在現有的條件下對外來新移民進行疫情防控,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洗澡、更衣。剛剛下船的移民便被一羣穿着綠衣的民兵押着進了集體澡堂,他們脫下來的一些破舊衣物都將被送去焚燬。

赤條條的移民被民兵們要求用刷子互相刷乾淨身上的每一寸肌膚,他們中的很多人從出生之後大概都沒有像這樣被徹底的洗淨過。如果其中有人想要敷衍了事矇混過關,立刻就會吃到民兵手中揮舞的棍子,澡堂中不時有人發出捱打後的慘呼聲。這也提醒了其他人徹底放棄掉僥倖念頭,拿着刷子和粗布使勁在同伴的後背上搓着,每個人從澡堂出來的時候膚色都是紅彤彤的,如同蒸熟的大蝦一般。

這些移民並不是太理解爲何新主人要求他們把身體清洗得如此乾淨,有人甚至在偷偷懷疑這些海漢人是否有吃人的習慣,據說有些軍隊在缺糧的時候就會殺人爲食。他們大概也從未想過,有朝一日自己連洗澡都會洗得這樣戰戰兢兢。

第1604章 接盤條件第181章 一語滅國2542.第2542章第2307章3004.第3004章2589.第2589章第1989章第九百八十九章 軍屬小學2671.第2671章3385.第3385章第58章 考察彙報第1965章第118章 海外考察(五)第177章 李奈的投資建議第七百零七章 澎湖開戰2509.第2509章3133.第3133章第1499章 炫耀武力2896.第2896章第2222章第1831章 血肉磨盤第1553章 官商與皇商3353.第3353章2751.第2751章第2291章第1689章 掙表現第3516章2484.第2484章第1115章 巡航遼東第六百零六章 事後追查第1693章 商界新貴3158.第3158章3347.第3347章第1240章 正面交鋒第六百一十六章 南日島之戰(三)第五百零七章 特戰營的備戰狀況2416.第2416章第八百四十一章 繼續北上第1932章3287.第3287章2801.第2801章第2011章2923.第2923章第1140章 長遠打算第2123章第九百一十六章 合作的內幕第1666章 攻打馬尼拉(十六)第1764章 武力展示(六)第1082章 懷疑對象第八百五十章 六橫島第2082章第3437章第1558章 競爭關係第2127章第八百一十七章 動機第1284章 參觀石碌鐵礦第3457章3131.第3131章第91章 錦衣衛(二)第206章 第二梯隊第九百一十一章 飛雷炮第231章 駐崖辦的人員調整第3447章第1801章 難以逾越第275章 會師永安港第1199章 南下之旅(二)第2236章第1183章 逐步推進第四百五十九章 昌化的建設進度第2268章第八百九十一章 陽奉陰違第2107章第六百一十章 聯合軍演第1412章 深入敵佔區第2335章2702.第2702章2469.第2469章第1613章 三亞見聞2599.第2599章2722.第2722章第2307章第2312章第1122章 芝罘灣新貌2710.第2710章第2265章第1039章 全身而退3227.第3227章第1212章 治安官的職責3093.第3093章2817.第2817章2750.第2750章第四百零七章 新生活(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走訪民情第1242章 這是村莊還是堡壘第2365章2378.第2378章2664.第2664章第1254章 搞平衡2386.第2386章第1497章 夾縫中的朝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