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3.第3323章

海漢的貿易順差已經持續多年,加上轄區內的銀礦開採,每年的白銀儲備都在不斷增長。而且國內早已推行使用紙幣,替代金銀銅等貴金屬錢幣進行流通,所以金融領域對於白銀的需求也不是很大。

就算能從大明順利收幾千萬兩白銀回來,也只是擴充國庫的金銀儲備而已,對海漢自身發展所能起到的作用其實極爲有限。

但如果將戰爭賠款的支付方式改作原料、資產、勞動力,那對海漢的意義顯然要遠超白銀,而這也正是海漢要求戰爭賠款的真實目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海漢早就料定大明對這樣的條件不會過於牴觸,特別是用人口抵償戰爭賠款,達成協議的可能性肯定遠遠大於向其索求金銀。

大明這些年雖然一直在努力平定內亂,但其所轄的湖廣、山陝地區的農民軍作亂卻是屢禁不絕,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鬧一波大的。

究其原因,其實並不複雜。大明爲了加強軍備對抗海漢,就只能在國內加大徵收稅賦的力度,以此來籌集所需軍費。以前的遼餉、剿餉、練餉這三大餉非但沒有取消,對民間實施的田賦加派反而越來越多。

而民間對於這樣常年處於戰時狀態的生活早已不堪忍受,一旦遇上災荒年欠收,大量逃難的流民爲求生計,就很容易會被裹挾成亂軍,穿州過府,四處劫掠。

大明對於俘虜的大量農民軍也十分頭疼,這些人都是隱患,全放了可能會變成放虎歸山,要關起來吧,大明還沒這麼多大牢,而且還得拿糧繼續養着他們。

要狠下心全殺了吧,又不免有違天和,同時這種不留後路的做法,還有可能激起民間更爲強烈的反抗。

如果能將這些隱患流放到某地,不需再派人看管,也不用再費錢糧關押,說不定還能讓其變成扎進對手身上的一根刺,這對大明來說絕對算是一個理想的結果。

而一旦這種人口流動和錢財直接聯繫起來,哪怕只是用來抵償戰爭賠款,但也免不了會有人將其視爲生財之道,自會有千般手段從中獲取好處。

這個缺口一開,到時候會通過這種渠道輸送至海漢的人口,恐怕就不止是囚犯和戰俘了。

至於這樣做之後,會給國內的土地兼併和生產勞動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大明已經顧不上那麼多了,只求儘快能達成停戰協議,順便將這些瘟神全部送走。

就算明知這樣做是在飲鴆止渴,會讓海漢藉此手段壯大國力,但幾千萬兩白銀的戰爭賠款壓在頭上,也只能閉着眼讓海漢佔這個便宜。

至於由海漢主導大明統治區內的礦藏勘探和開採,用收益抵扣戰爭賠款的提議,也讓明廷十分糾結。

一方面開礦當然是收益頗豐的大買賣,而且是海漢負責找礦,開採收益對半分。這些埋在地下的寶貝,不挖出來就分文不值,但合作開發大明能分到一半,似乎也還不錯。

另一方面大明對金屬冶煉和加工的水平遠不如海漢,如果銅鐵礦大量流入海漢手中,只怕轉一圈回來就會變成海漢軍的武器,那就等同於是在變相資敵了。

但最後還是工部尚書的進言讓崇禎下定了決心。

工部尚書認爲,與海漢合作的同時,也可以藉機偷師,學習海漢的先進技術。雙方合作開礦的區域僅限於少數州府,能給大明造成的麻煩其實不會太大。

無論是勘探、開採,還是後期的冶煉、加工,只要大明將其化作己用,那長遠收益是相當可期的,綜合衡量仍是利大於弊。大的方向敲定之後,之後的實施方案都可以慢慢再作商量,當務之急還是儘快簽署停戰協議,終結這場戰爭。

但即便是最後的簽約儀式,雙方也仍有許多需要磋商的細節。比如海漢就提出要求,大明必須由崇禎出面簽署協議,方能生效。

這協議內容能夠通過明廷審議,崇禎當然是拍了板的,由他簽署當然也無可厚非,不過具體到在哪裡籤,雙方不免又產生了分歧。

大明希望讓陳一鑫入宮,在紫禁城完成簽署過程,但陳一鑫卻堅持要讓崇禎出城。

這並不是安全與否的問題,陳一鑫的想法很明確,如果自己入宮去見崇禎,那大明方面就會將此稱之爲“覲見”,白白給對方漲了威風。

但讓崇禎出城來籤協議,那性質就不一樣了,自己作爲海漢軍統帥接見戰敗的敵國皇帝,這就是標準的城下之盟,是要載入史冊傳播後世的歷史事件。

在陳一鑫的堅持之下,最終大明還是隻能選擇妥協,以一種不是太體面的方式來完成停戰條約的簽署。

七月三日,北京城城東的朝陽門大開,崇禎帝的車駕在儀仗隊及一衆文武官員的簇擁下,緩緩出了城。

雙方約定的會面地點,就在朝陽門外不遠的日壇。

日壇是嘉靖帝主持修建的祭祀場所,這個圓形祭壇的整個壇面鋪有一層紅色琉璃以象徵太陽,祭壇周圍還建有一圈矮牆,中心由白石砌成一層方臺,就是皇帝祭祀時誦讀祭文所站的地方了。

此時日壇外已經有兩國軍隊層層布控,嚴密把守,崇禎在日壇西側的櫺星門下車後,由王承恩攙扶着,慢慢向裡邊走去。

中心的方臺上已經擺放了一張條桌,兩頭各放了一把椅子。

陳一鑫已經先到了,不過他沒有入座,而是揹着手站在桌邊,用玩味的目光迎接崇禎帝的到來。

崇禎帝的歲數應該只有四十多不到五十,但陳一鑫觀其外貌行止,卻已經如同花甲老人一般,不僅鬚髮斑白,就連走路都有些不太穩當了。

而陳一鑫的年紀比崇禎還要大上幾歲,但身體和精神的狀態,可都要比對方好太多了。

陳一鑫耐心等着崇禎緩緩走到方臺上,這才自我介紹道:“初次見面,我是陳一鑫!”

崇禎微微點頭應道:“朕是大明皇帝,朱由檢。”

第四百一十八章 昌化縣城第八百五十三章 島嶼賭場2670.第2670章第九百九十七章 安全部的使命3274.第3274章3380.第3380章第1568章 挽回影響第370章 開闢新鹽場第2172章第1828章 戰局逆轉2705.第2705章第九百八十二章 教育措施3029.第3029章2739.第2739章第1366章 入冬之前2828.第2828章第1089章 移民措施3154.第3154章第3476章2919.第2919章3209.第3209章3261.第3261章2493.第2493章第1624章 工業的力量第1308章 異同之處第五百七十七章 態度轉化的根本原因第八百四十六章 強行接管第2069章第五百五十六章 打擊不斷第3447章第2011章第六百八十九章 陰謀論2954.第2954章第1201章 入職培訓第3454章第八百三十五章 行動計劃3414.第3414章3332.第3332章第1981章3033.第3033章第1125章 跨陣營合作第1102章 達成協議第189章 黑土港的好消息第1284章 參觀石碌鐵礦2975.第2975章第1323章 攻擊重點第2236章第1639章 速戰速決第370章 開闢新鹽場2611.第2611章第六百七十一章 受挫第1879章 軍火貿易第1770章 跨國組合第1922章3083.第3083章第1805章 海軍基地2540.第2540章第1552章 建交與通商第379章 攻守之間第1372章 回撤第1821章 厲兵秣馬第183章 防災減災第1535章 寧波商界第1942章3287.第3287章第1435章 龜縮不出第1359章 真正的實力第1417章 新殖民地2990.第2990章3255.第3255章第五百六十一章 緩衝第2362章2727.第2727章3276.第3276章3153.第3153章第2301章2722.第2722章第四百八十一章 婚姻大事第1394章 小小浪花2935.第2935章第1254章 搞平衡第1286章 昌化工業區第1605章 接手詩社第281章 打頭陣第九百九十六章 心機3363.第3363章第1008章 開國慶典(八)第五百一十章 海盜襲擾第2251章3159.第3159章第1548章 收買高官2911.第2911章第1248章 翻身當家做主人第1875章 先進技術第1126章 利益相關第3418章第1159章 陰差陽錯3404.第3404章第七百四十章 情報傳遞3152.第315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