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6.第3326章

陳一鑫聽到這個消息的第一反應是隻想笑,崇禎這法子看似聰明,但恐怕效果只會適得其反,他這是生怕大明倒得不夠快啊!

在原本的歷史上,大明末期的明廷爲了籌集軍費,除了向民間加派賦稅徵募三餉之外,當然也曾把主意打到達官顯貴頭上,希望這些富庶階級能出一點血來補充軍費,打贏大明的存亡之戰。

只可惜崇禎的苦心根本沒起到作用,所有人都跟他叫窮喊苦,說破天也是一句沒錢,彷彿國家前途命運與他們完全無關。

李自成攻打京城的時候,崇禎本想從山海關等地調兵勤王,但怎奈明廷嚴重缺乏軍費,導致外地部隊根本沒法從駐地開拔。

於是大明在還有幾十萬可戰之軍的情況下,竟然被農民軍攻破了京城,最後連一國之君都沒能逃掉。

京城被攻破後,崇禎無奈自盡,然而李自成卻從城裡搜刮了價值數千萬兩白銀的財富,而這其中僅有少部分是來自皇宮,倒是皇親國戚、朝廷重臣家中的錢財佔了大頭。

這些錢財如果用來充當軍費,不敢說馬上就能解決大明面臨的內憂外患,但最起碼能及時調動援軍進京,絕不至於被農民軍奪了京城,把皇帝逼上絕路。

而如今這個時空裡的大明,似乎也陷入到了類似的處境中,不得不嘗試使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來籌集軍費。

所不同的是大明的主要對手不再是出身草莽的農民軍,也不是來自關外的女真蠻族,而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實力更爲強大的海漢軍。

大明要跟海漢繼續進行軍事對抗,那所需的軍費數目,只會比對陣農民軍和蠻族武裝更多,更何況如今還得在備戰的同時,向海漢償付戰爭賠款。

以崇禎的能力,有可能從這些社會上層人士身上榨出油水來嗎?陳一鑫認爲希望很渺茫,搞不好還沒等海漢下次動手,明廷內部就會先出亂子。

至於崇禎的第二條新政提高軍備水平,實現起來的難度大概也不會比籌集軍費容易。

製造結構簡單的燧發槍和前膛炮,對大明來說已無太大技術障礙,但問題在於大明軍工仍然依賴手工業的裝備製造能力,產能提不上去,成本也居高不下,沒法在短時間內大面積列裝部隊。

而且大明水陸兩軍的實力嚴重不平衡,水師部隊幾乎已經損失殆盡,這導致大明不僅失去了對沿海地區的控制權,而且在大江大河流域的作戰能力也大幅下滑,甚至連利用內河航道快速投送兵力都很難做到了。

而這些地區,正是海漢軍活動最爲頻繁,在歷次交戰中都成爲主要戰場的區域。

想剋制海漢軍,大明就必須得重新建設一支像樣的水面武裝力量才行。

但大明的軍費本就捉襟見肘,要撥款給水師大量建造戰船,那就只能削減陸軍部隊的預算。可陸軍若沒能得到有效加強,大明恐怕更是沒法守住現有的疆域。

兜兜轉轉,又回到了最初的問題上——錢,沒錢就沒法提升軍備水平,沒錢一切都只是空談。而這些特地來天津拜訪陳一鑫的人士,同樣也不看好崇禎新政的前景。

他們的理由更爲實際,大明這三十年來跟海漢軍大仗小仗也打了不少,但幾乎沒有拿到過像樣的勝績。在這種情況下,崇禎要向有錢人徵募軍費,誰會心甘情願把自己的錢拿去打水漂呢?

即便大明亡了,那亡的也只是朱家的天下,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爲大明陪葬。再說換了海漢來治天下也沒什麼不好,那蘇杭淮揚這些富庶之地給海漢佔去之後,如今不也還是繁華之極嗎?

德王府的落魄王族,揚州的鹽商子弟,如今都在海漢國當官了,那早些跳到海漢這條船上,延續榮華富貴當然也指日可待。

陳一鑫弄清了這些人的想法後,都是加以勉勵,要求他們先回到京城,繼續保持暗中聯絡,向海漢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情報。

而作爲回報,陳一鑫會將他們的情況上報給執委會,等天下形勢安定之後,他們也會作爲有功之臣,得到海漢執委會授予的嘉獎。

至於這些人提出想安排子侄後輩到海漢做官的要求,陳一鑫也給予了明確的答覆,可以去山東或遼東參加今年海漢官方舉辦的科舉考試,只要是有才學的年輕人,自己一定會擇優錄取,安排到衙門裡做事。

在隨後的地盤交接過程中,果然如陳一鑫所預計的那樣,地方上出現了一些亂象。

按雙方協議,大明河間府以京杭運河河道爲界,以東劃歸海漢所有。這樣的分法,基本上就是將河間府居中一分爲二,而生活在運河以東各個州縣的人口大約有十來萬,大明並不想讓這些人口被海漢白白佔去,就試圖在交接之前將百姓全部遷走。

但這些百姓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地區,家中的田產地產豈能就這麼捨棄,自然不會服從官府的安排。

大明這邊派出軍隊強行遷離,就不免跟聞訊趕來的海漢軍再度發生了摩擦。

在南皮、東光、吳橋、寧津等地,先後爆發了數場小規模的武裝衝突,雙方都互有傷亡。

雖說海漢軍沒有吃什麼虧,但這還是讓收到消息的陳一鑫大爲光火,一邊嚮明廷發出詰問,一邊下令陸五師派兵增援河間府南部。

陳一鑫下達的戰鬥命令簡短而明確,只要明軍在運河以東出現,無論其建制大小和行動目的,當地駐軍無需請示便可對其實施打擊,殺傷俘獲明軍都以戰時標準記功。

於是在停戰協議簽署僅僅半月之後,兩國在河間府南部又爆發了新一輪的戰事,短短几天就被海漢軍將戰線推到了運河以西的景州、阜城、交河一線。

雖說戰鬥規模不大,海漢投入的作戰部隊也就只是營一級,但這還是讓驚魂未定的明廷再度陷入恐慌。

明廷不得不連發數條指令,叫停了明軍在割讓地區的遷離人口行動,以免事態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於是明廷策劃的堅壁清野行動,纔剛剛付諸實施不久,便就此草草收場了。

第四百零一章 開發南方四港第1110章 旅順口2867.第2867章第2289章第2359章2485.第2485章3305.第3305章3264.第3264章3356.第3356章第2214章2686.第2686章第141章 組織難民第1364章 戰爭的開始第1059章 無巧不成書2436.第2436章第3488章第八百四十八章 開門投降第37章 緊急情況第1207章 面試第2261章第2327章第2068章第1032章 希望油田(六)第五百七十四章 順藤摸瓜第238章 勝利港造船廠(三)2691.第2691章第1447章 善後事宜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與移民第九百零四章 北上考察(六)第1286章 昌化工業區第九百三十九章 勿里洞島第1008章 開國慶典(八)2380.第2380章3165.第3165章第九百四十九章 建國籌備2899.第2899章第1806章 據江而守第五百三十一章 最壞打算第171章 福利保障3075.第3075章第1706章 絕處逢生第2112章第129章 民族政策2689.第2689章第1963章第1294章 武器展示的目的第六百七十六章 艱苦的談判第104章 中西對比第3463章第九百七十九章 不一樣的儋州第五百零一章 亮明態度第五百三十七章 照葫蘆畫瓢3283.第3283章第1380章 戰爭的意義第五百三十八章 安南軍團的反應第1365章 騎兵交鋒第230章 人口結構與土地政策2607.第2607章3088.第3088章第2255章3262.第3262章第361章 土地問題講座第77章 崖州工作組(一)第73章 辯論第1952章第四百一十七章 探訪昌化第八百五十四章 雙嶼水道第1733章 站隊3222.第3222章第1496章 共襄盛舉2932.第2932章2678.第2678章第1006章 開國慶典(六)2396.第2396章2962.第2962章第1475章 夜談第1769章 有所求第306章 換屆選舉第3418章2391.第2391章第2023章2983.第2983章第2117章第1288章 儋州軍演第1498章 難辦的差事3206.第3206章第六百八十六章 攻打黑山峒第193章 駐崖辦的不和諧因素3326.第3326章第1444章 破局第2104章第1860章 殺雞儆猴2698.第2698章第3493章3115.第3115章第1917章 利益使然第1440章 前後夾擊2943.第2943章第1932章第224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