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處境相似

李清揚在親眼見證勝利港的實際情況之前,也對海漢人爲何能夠在這片地域內實現替代官府的統治感到不解,在他看來就算海漢人再怎麼有錢,能夠收買地方官員爲其提供庇護,但終究民還是民,怎麼可能讓官府聽命於他們這羣外來者。但親眼看過海漢人的艦隊和炮臺之後,李清揚對於這羣武裝海商有了更爲明確的認識——他們手中掌控的力量早就超過了本地的官府,沒有選擇在這裡分疆裂土自立政權,地方官府就已經要拍手慶幸了。這些戰船、炮臺,以及還尚未見識過的海漢民團軍,全都是執委會在這裡實現統治的基礎,而大明朝廷現在還存留在這裡的印跡,大概就是已經形同虛設的巡檢司和水師衙門了。

民衆們顯然並不是那麼關心這裡到底是隸屬於大明還是海漢執委會,誰能給他們更好的生活,誰可以保護他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誰就能在這裡獲得絕大多數人的認可和追隨。而大明朝廷目前在這方面的作爲,顯然並沒有能獲得足夠的民心。

就算李清揚心中仍然不願就此認輸,他也不得不承認,跟着海漢這麼一個老闆做事,底氣的確會非常足。有錢有勢,又善於治理地方,這執委會比李清揚所知的那些分封到地方的皇室藩王可厲害多了。最重要的是這幫人根本就不是隻在意斂財的商人,他們將大量的錢財都投入到壯大自身實力,鞏固自己的統治權上,這種發展思路可不是普通商人所應具備的東西。

李清揚現在就可以確認的是,僅憑海漢人的作戰艦隊和港口的岸防炮臺,他們就能穩穩地守住勝利港這片地區,就算大明發兵來征討,也很難在這片被海漢人經營得鐵桶一般的地方討得了好。

連他這個專家都是如此的觀點,普通的民衆就更不用說了。李清揚現在完全能夠理解爲何本地的民衆對執委會有一種異乎尋常的信賴和崇拜,這原因的確還是來自於海漢強勁的軍事實力給民衆和外界所提供的心理保障。

李清揚若有所思地應道:“想必執委會旗下的海漢民團,也一直都是戰無不勝了?”

“沒錯!”林南點頭應道:“我海漢民團自組建以來,攻不不克,從未有過敗績。說一個比較近的好了,今年三月渡海蔘與安南平亂之戰,只用一個月的時間就攻下了安南第一堅城順化,搗毀了順化******,安南三十餘萬叛軍就此被打散,南北分治幾十年的局面也由此終結!”

“你們參與安南內戰的傳聞竟然是真的!”李清揚吃了一驚,這件事他在廣州的時候也聽到了一些風聲,但由於海漢民團跨海作戰的戰況並沒有太多的外人知曉,因此關於這件事情的信息幾乎都是來自於民間傳聞,可信的程度並不高。李清揚當時認爲這種事情多半是海漢人的某種宣傳策略而已,並沒有完全當真——大明官軍當初在安南折了數萬精銳,尚且沒能打下這個看似原始實則堅韌的東南小國,海漢人何德何能,竟然敢宣揚自己征服了安南?

李清揚一開始只是把這事當成是個笑話看待,但獲釋之後所接觸到的狀況,讓他越來越正視海漢人在軍事領域所具備的可怕實力。單單就憑自己親眼所見的海漢武裝水平,要實現跨海作戰也並非不可能。然而跨海作戰還在短期內攻破了人家南方政權的都城,這個戰績就非常嚇人了,錦衣衛雖然是特務機關,好歹也是屬於軍隊編制,李清揚也很明白這種客場作戰的難度究竟有多大,林南竟然將此事說得如此輕鬆,李清揚實在是壓抑不住自己驚訝的情緒。

林南笑道:“李兄大概只想到了執委會派兵去安南作戰的種種難處,卻想不出安南那些土雞瓦狗的農兵跟我們民團軍究竟存在着多大的實力差距。”

李清揚默然半晌,才搖搖頭道:“在下愚鈍,的確很難想象出海漢民團是如何擊敗兵力差距巨大的對手。但海漢這跨海作戰之事,安南的北方朝廷竟然就默認了?”

“不是默認,是他們花錢僱請我們出手。”林南毫不掩飾地解釋道:“爲此安南朝廷向我們支付了大量的財富、土地和人口,作爲我們出手相助的報酬。”

李清揚微微皺了一下眉頭,海漢民團的這種做法,毫無疑問已經遠遠超出了一支民間私人武裝的正常行爲,但想想海漢的一貫作派,似乎又不應該是單純地爲了錢財作戰纔對,於是李清揚便向林南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林南解釋道:“我們在安南有很多利益,保持安南國內的穩定,也是在保護我們自身的利益。再說安南國願意爲此向我們提供海岸線上的幾處天然港區,這也正是我們想要的東西,大家各取所需而已。”

“軍事同盟?”李清揚追問了一句。

“不單單是軍事同盟。”林南接着說道:“在經濟、文化和移民方面,我們也有全面合作。三亞地區的民衆當中,現在有接近三成是來自於安南的移民,這個比例在去年的時候還曾經一度超過四成。比如我們現在這條船上,就有來自安南的船員。”

“呃?可否介紹給在下認識一下?”李清揚一聽便來了興趣。林南剛纔吹得那麼玄乎,其實只要能找個安南人問問就可以知道是不是在吹牛了。

“武大副,請你過來一下。”林南起身招呼了一句,很快便有一名膚色黝黑的敦實漢子來到了李清揚面前。李清揚只是看他的樣貌,便已經信了三分,這種寬鼻厚脣的臉型的確是典型的安南人面孔。

“這位武森武大副,之前便是在安南軍中任參將之職,李兄有什麼疑問,大可向他提出來。”林南言簡意賅地替他作了介紹。

這個在“閃電號”上擔任大副的安南人,自然就是當初在順化戰役中被民團俘虜的南越水師將領武森了。武森自從被阮經貴勸降之後,很快就分配到了海運部。由於他的身份還比較敏感,暫時沒辦法進入海軍,但軍方又不想浪費了他身上的本事,就將其臨時安置在了“閃電號”上當實習船員。

武森當然也沒有讓上司們失望,憑着他多年的航海基礎,很快就掌握了駕馭這種新式帆船的基本技巧,並且被王湯姆親自下令提升爲大副。至於他此時的心態,早就跟剛剛被帶到三亞時有了巨大的變化。林南讓他接受李清揚的提問,還有意提到他之前的身份,武森也並沒有表現得很在意。

李清揚抱拳一揖道:“武兄即是安南軍官,爲何又會來到三亞當了船員?”

武森自嘲地笑道:“是安南軍官沒錯,不過在下卻是敗的那一方。來這裡嘛,最初也不是自願的,戰俘並沒有挑三揀四的權力。”

“是在下失言了!”李清揚趕緊道歉。他心裡只想着海漢與安南朝廷之間有合作的協議,對方派軍官過來常駐似乎也是清理之中的事情,倒是忘了海漢跟安南的南方******還幹了一仗。至於作爲戰俘被抓到這裡來會是什麼樣的心情,這個問題他根本不用去問武森,自己就很明白答案了。

“無妨。”武森擺擺手道:“在下最初被抓來的時候也覺得各種不服,不過在這裡待了一段時間,從首長那裡學了不少東西,才知道自己過去真是井底之蛙。承蒙首長們不嫌棄我粗笨,還給了重新做人的機會,在下現在對執委會只有感恩之心。”

李清揚聽他這個口氣,與先前碰頭的羅升東、魏平簡直如出一轍,當下便轉移話題問道:“先前林兄說今年海漢與安南曾有過交戰,不知武兄可是親歷者?”

武森點點頭道:“在下的確親歷了順化一役,見證了首長們所說的碾壓式進攻。不過這順化之戰倒也並非是海漢參與進來的唯一一戰,在此之前就已經有過數次參戰經歷。若不是海漢民團介入,北方朝廷大概早就已經被滅掉了。只可惜南方朝廷空有三十萬大軍,卻完全無法防住爲數不過幾千的海漢民團,一次次地在戰場上失敗,最終連都城都丟了。”

林南和武森口中聲稱的三十萬大軍,李清揚並不太相信,以安南的幅員面積和人口,南方朝廷能養個十多萬軍隊大概就是極限了。真要有三十萬軍隊,別說打仗,光是後勤就足以吃垮了他們的國庫。不過即便三十萬這個數字水分嚴重,但肯定要比海漢民團的規模大多了。而武森親口承認戰敗的事實,倒是基本證實了林南之前的說辭。

武森接着說道:“敗軍之將,只會面臨戰後的清算。像在下這樣的人,即便不死也是囚禁終生的命。如今能有機會繼續在海上謀生,在下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李清揚忍不住問道:“海漢民團,真的如此可怕?”

武森苦笑道:“不是可怕,是讓人絕望。你可以在戰場上看到你的對手,但你卻永遠沒有傷到對方的機會,海漢的火炮和火銃在百丈之外就開始收割士兵的性命,根本就沒有與他們面對面交戰的時候。我們原本以爲可以憑藉兵力的優勢硬生生把這個差距填平,但一千人、兩千人、三千人……這樣無休止地填進去幾千人命之後,海漢的炮彈和銃彈依然無窮無盡地發射出來,你覺得會是什麼樣的心態?”

李清揚追問道:“聽說順化乃安南國第一堅城,正面戰場不敵海漢民團,那你們踞城而守,總是能行的吧?”

“並沒有什麼鳥用。”武森搖搖頭道:“所謂堅城,也只是對過去的作戰方式有用,但民團軍一來,就直接把城牆給轟塌了。城牆都塌了,這城還怎麼守?再多的人也擋不住海漢的炮彈,守下去也是白白送死,所以城破之後,守城的部隊有很多都直接投降了。並不是因爲他們對朝廷不夠忠心,而是完全看不到半點獲勝的希望。”

“藉口!”李清揚對於武森的這種說法並不信服,自古以來戰死沙場的將士多了,難道看不到取勝的希望就不戰了?要是那樣誰還會在戰場上拼命殺敵。安南軍隊的這種做法,在李清揚看來其實更多的還是貪生怕死,當然了,海漢民團在戰鬥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壓倒性優勢肯定也是原因之一。確實想想也很可怕,雙方在武力上的差距甚至用人命去填都填不平,而這種單方面的屠殺對士氣的打擊無疑會相當大。

武森苦笑道:“我知道你現在會怎麼想,其實我武森也並非貪生怕死之徒,當初在順化城外駕船向海漢民團發起決死衝鋒的時候,我麾下數百人都抱定了必死之心。怎奈實力懸殊巨大,我們甚至根本就沒有機會接近海漢民團,就統統被火炮轟進了河裡。死很容易,但活下去很難,我選擇活下來不是因爲我怕死,而是不想讓那些在戰場上失去性命的同袍白白地死掉!他們的家人,他們的子女,總還是得有人來照顧才行的!”

李清揚肅然道:“是在下想岔了,武兄莫怪!”

武森這番話讓李清揚也想到了自己目前的處境,的確如果一定要選擇忠君報國的話,並沒有人會阻止他自行了結,但李清揚也有自己割捨不下的東西,而這些事情與是否怕死並沒有很直接的關係。

武森搖搖頭道:“沒什麼好怪的,既然林隊長帶你來跟我聊天,想必我們的處境也有相似之處。想來我應該不是第一個跟你聊天的對象,大概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不管你現在信與不信,我還是得對你說一句,海漢實乃明主!”

是不是明主,李清揚現在並沒有肯定的決斷,但從前後接觸到的這些投靠了海漢的外來者來看,最起碼在投靠海漢之後的日子還是過得挺不錯的。

第1870章 世子的使命第五百二十六章 武器換人口第1384章 移民營裡的門道第1537章 各取所需第七百五十三章 開荒屯墾2942.第2942章2768.第2768章第2240章第七百九十章 軍隊使命2483.第2483章第七百零七章 澎湖開戰3158.第3158章第1798章 壓迫式偵察第1038章 後撤3099.第3099章第六百一十三章 泉州狀況3183.第3183章第1087章 宣傳手段第1504章 強力手段第四百零三章 碼頭見聞第四百七十六章 實力說話第394章 受降第2042章2380.第2380章第六百二十二章 回港述職第202章 產能與市場2384.第2384章2439.第2439章3062.第3062章第1391章 真相如此簡單第89章 購僕第五百八十二章 海上實力差距第2331章3410.第3410章2724.第2724章第1532章 偷雞不成第1069章 北上準備第73章 辯論第八百四十四章 許心素的決心第1026章 先遣隊(七)第六百零五章 事發之後2768.第2768章第392章 破城第六百七十一章 受挫2939.第2939章第348章 兵發南越第1855章 學習與效仿第1257章 解決方案第1479章 真正的戰爭第七百八十二章 技術迭代2474.第2474章2427.第2427章2966.第2966章第1603章 商業談判第五百六十四章 苦命的絆腳石2954.第2954章第1861章 加入盟軍的資格第1357章 虛晃一槍第1019章 實際困難第九百五十七章 命案第五百一十九章 解圍第2136章第七百零九章 攻佔澎湖第164章 大地主第2020章2709.第2709章第九百八十章 各得其所第九百八十二章 教育措施第1451章 改建工程第1858章 共享富貴第2326章第1362章 最後一搏第319章 教育說明會3065.第3065章2741.第2741章2800.第2800章第57章 拖下水3133.第3133章第2179章2404.第2404章3356.第3356章2889.第2889章第2148章第1505章 強者風範2554.第2554章第2323章2879.第2879章第六百五十五章 進退維谷2642.第2642章第1533章 官方往來第八百四十一章 繼續北上第1128章 兩種態度2639.第2639章第1202章 南方以南第97章 自行車第66章 火炮(五)第八百三十一章 浙江海盜第四百七十五章 水師衙門3303.第3303章2981.第298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