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 聯繫

九章 聯繫

對於內地被拐來的傳統文人來說,中華國與以往王朝最大的不同就是商業氛圍的濃郁,不僅僅是鄉鄰城鎮之間充斥着此中意味,就連官府衙門都與本地商會暗通款曲。僅僅是一層輕紗向遮,如何擋得住這些人的目光如炬。不過已經走到這個地步了,他們就是想回去也不可能了,不少的人都“心灰意冷”的要在各州縣的學堂“養老終生”了,不過環境的影響力是巨大的,這些先生能不能堅持到底還是一個未知的問題。

中華國立足於南洋,它本身的地理、資源等等就已經決定了其商業的興起。作爲主導者的朝廷並沒有花費太大的力氣去引導,僅僅是樹立起了幾個典型對象而已。如今國內“百花齊放”的大小商會,都是民間自發興起的。

這些個商會興辦的起因是追逐利潤,興旺的原因是國內寬鬆的環境和南洋豐富的資源,再加上便利的海上運輸。

不過令樑明等人頭暈的是,不知是因爲國內各省之間跨海相隔,地利不便;還是因爲國人善於窩裡斗的傳統,互不服人的性格;一箇中華國大大小小商會遍佈,卻沒幾個能突破一省之地的,更沒形成一個統一的商業聯盟。全部都是以某一繁榮城市爲根基,然後向外擴展。就比如啓州商會、中州商會等等。

這種狀況算是中華國商業的一個弱點,但在另一方面看這個原因可以說是中華商業快速發展的通行證。正是因爲沒有一個全行業的霸主存在,朝中的大臣甚至是樑明纔沒去多加限制。不然的話,以樑明的最終目的而言,現在中華國內是決不允許出現商業龍頭的。

八年來中華國商業迅猛發展,之所以說是八年,那是因爲建國的前兩年是荒廢時間了。中華國的商會以販賣原材料、特產發家,比如說南洋特產的香料和粗略煉製後的銅錠等等。隔海相望的大陸就是最好、最廣闊的市場。

稍微積累下資本後,他們就進入了“轉口貿易”,通過大陸收買茶葉、生絲、瓷器等等,運抵馬六甲、新加坡等地進行販賣。再從歐洲商人手中收購些稀罕物運到大陸,來回的倒騰也給了他們巨大的商機。

而在動力織布機產出後,從印度購進棉花,產出布匹開始是銷售本地,滿足國內需求,然後就是向越南等地銷售,但運往大陸這樣的傻事他們是不會做的。也算是老爺護佑,就在棉布產量越來越多的時候,市場逐漸飽和的時候琉球出事了。狠狠的刷了薩摩藩一把的中華國在大賺一筆的同時也得到了德川幕府的信任,於是乎中華國的商船順順利利將生意在日本做大做強。

日本同樣實行的是鎖國政策,長崎的港口只准滿清和荷蘭的商人進出,中華國的商船冒充清穿也曾到過長崎,可雙方的貿易量太小了。而現在,爲了抑制西南強藩,德川幕府當年(建陽五年)就同中華國簽訂了協定,對於中華國而言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准許中華商人進駐長崎。於是,廉價的棉布就又有了一個可供傾銷的市場。不慣日本的紡織業遭受到了多麼大的創傷,反正中華國的紡織業在那幾年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至少爲隨後的斷臂之痛找足了“黑玉斷續膏”。

德川幕府並不傻,他們當然看得出中華國紡織品傾銷對其的危害,因爲這種危害不僅涉及到了民間。逐利而生的中華國商人在大獲利潤的同時,還利用日本國內金銀比價的漏洞(日本那時的金銀比價在1:7或8左右,國際金銀比價是1:15——20)大肆套購日本黃金,不到兩年的工夫日本的金銀比價就拉大到1:12。日本黃金大量外流,不僅導致其國內金融市場嚴重混亂,並進一步導致包括米、鹽等生活必需品在內的物價持續上漲。

這種情況下德川幕府本就兩條路可走,要麼得罪中華國,保全自己;要麼就是姑息中華國,傷疤自己忍着;可是大陸紡織業的興起爲他們提供了第三條路,以商對商。他們自己組織商船到廣州進購棉布,然後運抵國內,以同樣的價格銷售。

兩方展開了一場殘酷的價格戰,最終在德川幕府的暗中支持下日本商人大獲“慘勝”,中華國的紡織行業遭受了興起以來的第一次重創。

萬幸的是這時中華國已在明離洲站穩腳跟,源源不斷的羊毛送到了南洋,從英國購進的先進毛紡機也算有了用武之地。經歷了慘痛之後的中華國紡織業將大部分的機器轉手賣掉後,埋頭做起了毛紡織業。這次的專業雖然砍掉了中華紡織業的一條胳膊,卻也增大了其的市場,大陸第一次進入了商人的視線之內。

大發展之後,中華國的商人們或是按照地域,或是按照親友關係,反正是沒有按行業來的,同行是冤家嘛!組建起了大大小小的數十家商會,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中州商會、馬六甲商會和雅州商會,緊隨其後的就是啓州商會、新加坡商會、檳城商會、基隆商會等七八個次一些的,在下面就是商會中的規模最小的一批,它們佔據着數量上的絕對優勢。

如果按照經濟的自然發展,那隨後商會之間就會有一場殘酷的併購戰,大魚吃小魚,優勝劣汰,最後形成幾大商會平齊的局面。

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二十來個小商會依舊過的有滋有味的。原因在於並不是中州等三個大商會沒動賊心,而是地方官府插手了。

在後世還有個地方保護主義呢!現在的中華國更是如此。自己城裡面有個商會,對於轄區內的經濟發展當然是有帶頭作用,那是沒有一個地方官員願意放棄本地的商會。

外地的大商會實力雖強,可對於本地區域的發展不見得會多麼上心,至於官府的走動更不會有自家人稱心,再說了地方官府同商會之間又多有瓜葛,所以他們是堅決反對商會併購的。幾次出手被阻後,中州等幾家商會也看明白了,於是事情就僵持下來了。時間一長事情就不了了之了,平平淡淡的過去了。

十九章 遣使二十四節 飛渡三載中三十九章 大軍要啓航三十八章 淡邊激戰上七十五章 乾隆之死下一百一十九章 收北海一一百三十八章 輜重下四十三章 大海戰下四十八章 津南大捷上九十七章 天下第一奇寨第1節 雷啊,永遠的首選一百三十一章 黃河北徙第1章 東方颶風(一)二十七章 海軍初成第10章 起義三章 安民一百一十六章 進軍西伯利亞中第19節 天津衛第16章 再撈一把一百五十章 漁翁得利三十五章 心結十六章 曲江營九十六章 讓人噁心的小國八十九章 小試鋒芒一百二十章 收北海二十章 轉回視線下九十五章 威勢一百五十一章 燒錢的海戰六十一章 風雨欲來十八章 無題二十七章 起義八十四章 燕京軍校十章 轉回視線下第37章 起航十六章 破敵二三十九章 臺灣八十七章 烽火五章 登陸六十九章 冀西北決戰三二十三章 攻城三十三章 單槍匹馬三十五章 鏖戰馬六甲三一百三十三章 中亞四十一章 大局九章 佔領五十五章 流年表三六章 中華國一百三十章 中日江戶條約四十四章 決戰津南上第5節 煮鹽一百二十八章 覆滅西南水師上八十八章 戰火三十章 圍觀第1節 雷啊,永遠的首選十八章 處置一百一十三章 外交赤裸的利益七十二章 異寶顯霧靈五十二章 勳章十六章 馬尼拉六十五章 涿鹿二三十章 圍觀一百四十七章 名將的風采三章 鹽埕橋一百章 一統中原下一百四十章 伏爾加河畔的蒙古人上第18章 初戰掖縣二十四章 滄海二十三章 殲敵四一百四十九章 戰略一百一十七章 進軍西伯利亞下十五章 無題五十章 最後的餘暉四十章 海戰三十六章 破敵二第10節 發展第3節 康乾盛世三十九章 大軍要啓航七章 生活一百五十章 漁翁得利一百二十四章 西伯利亞收其半六十六章 涿鹿三八章 攻佔拉瓦格三第3章 買賣五章 學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七十七章 帝王之尊七章 攻佔拉瓦格二十四章 全面開打二十章 解圍一百章 一統中原下五章 談判三章 東方颶風三一百二十九章 覆滅西南水師下二十七章 起義一百四十四章 名將的悲哀第5章 獲利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四章 議事廳一百一十四章 遠東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