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北洋之邀

這天傍晚,吳紹霆在大校場東側的空地上向第二標第三營指導站軍姿的要點。在此之前他已經對第二標第一營和第二營進行了指導。雖然連續重複着同一套內容,心中感到十分枯燥和乏味,但對於他來說這還遠遠沒有到達自己的性子底線。

“注意,你們放手的位置,要中指貼緊褲子的中縫線。自己低頭先把褲子中縫線找到,看到了嗎?中指貼緊。”

“雙腿繃直,你要是感到小腿和大腿的肌肉很僵硬,並且開始發酸發脹了,那就對了。”

“收腹挺胸,目光直視你前面一個人的後腦勺,肩膀稍微向後張開。你們給我記住,你們胸口的衣服不準起褶子,如果起褶子就表示你肩膀張開的不夠標準。”

吳紹霆站在最前面,一邊大聲含着,一邊親自示範給士兵們看。

第三營的衆軍官則站在一旁觀摩,他們到時候雖然不必參與步操,但是卻要緊跟着部隊負責督導命令,照樣是不容出錯的。此外他們現在記下吳紹霆的軍姿標準,明天還有一天時間可以再鞏固訓練一下,多多少少有點效果的。

在口頭教導和親身示範之後,吳紹霆走進了士兵隊伍行列中,來視察這些士兵的動作。

“你是騎兵嗎?媽的,跨給我收起來!”

“你,腳!呈八字形,‘八’怎麼寫?他媽的不識字就算了,你不識數嗎?那每個月軍餉要不要少給你兩錢銀子!”

“挺胸,再挺!他媽的你駝背嗎?胸口的衣服不準有褶子!”

“你的眼睛在看哪裡呢?目光直視前方,盯着他的後腦勺!再他媽的亂看,把你眼珠子扣下來!”

吳紹霆一下午都沒喝水,現在嘴皮子都乾燥的磨破皮了。他擦了一下汗水,砸了砸舌頭,臉上沒有任何埋怨之色,依然認真的檢查士兵們的軍姿。

然而吳紹霆並不知道,大校場外圍的跑道上,不知什麼時候多了好幾個人影。

因爲這是抵達廣州的第二天,馮國璋身爲審閱軍官團主席,門面上的功夫還是要做一做的。所以他從早上到下午,都是親自執行訪查工作,表現的兢兢業業,十分認真。

此時段祺瑞也陪着馮國璋一起,身後跟着兩個衛兵以及幾位陸軍衙門的官員。

他們停在了跑道這邊,看着不遠處吳紹霆訓導第三營士兵的情形,兩個人不由的都顯得有些疑惑不解起來了。

“王大人,那位正在訓斥士兵的年輕人是誰呀?我早上看到在訓第二標第一營,正午又看到他在訓第二標的第二營,現在竟然還在訓第三營?他是第二標的總訓練官麼?”馮國璋負着手,十分好奇的問了道。

陪在馮國璋左邊的正是將軍秘書官王長齡,他笑呵呵的解釋了道:“他名叫吳紹霆,字震之,以前是第一標的代理總訓練官,現在擔任第一標第一營管帶。”

馮國璋不由樂了起來,怪道:“他既是第一標第一營管帶,爲何今日竟要爲第二標來訓導呢?難道第二標沒有訓練官嗎?”

王長齡笑道:“馮大人有所不知,這位吳震之是去年剛從德國留學歸來,對練兵之道頗爲擅長。去年十月在吳震之擔任第一標總訓練官,親自督導第一標的訓練,一度在廣州引爲熱議。他還誇下海口,由他訓練的第一標是廣州最強陸軍。”

馮國璋怔了怔,隨即哈哈笑了起來。

一旁段祺瑞同樣也笑得不行,好不容易再平靜下來,嘆道:“這年輕人口氣還真大呀。”

王長齡看出馮國璋和段祺瑞笑容中有幾分譏誚,於是連忙解釋道:“馮大人,段大人,吳震之這番言論雖然欠妥,可是也確實並非虛言。等到後天正式檢閱開始時,兩位大人一定會目睹到第一標嚴正的風采。”

“是嗎?這麼說這位吳管帶確實是一位能人?”段祺瑞懷疑的問道。對於他來說,大清新式陸軍之中除了北洋六鎮之外,絕不會再有第七支部隊能夠值得稱讚。廣州二十四鎮一共才五千人不到,而且相當一部分軍官之職尚且空置,武器裝備也極爲落後,單單從這幾點來看,這次檢閱已經可以得出結論了。

“確實如此,我們將軍大人對他很是器重。而且廣州城內不管新軍還是舊軍,但凡見過第一標訓練情況的人,都深感認同。”王長齡點頭說道。

馮國璋仔細觀察了不遠處第三營的訓練情況,這時候第三營上下已經初具陣勢,經過調教之後的站姿看上去十分精神。當然單單這一小會兒他看不出更深層的所以然來,只是從早上到現在,這位吳姓青年軍官都是這麼刻苦認真,不得不讓自己感到欣賞。

“嗯,看來後天的檢閱我要好好留意一下第一標的表現了。”他緩緩的說道。

“甫公,你還真是看得起這個年輕人呀。我大清留洋的人才多得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可都在咱們北邊呢。”段祺瑞陰陽怪氣的笑着道。

一旁幾個廣州陸軍衙門的官員臉色都不好看,這位段大人說話也太不遮掩了一些,竟然都比那吳紹霆還要狂妄呢。不過他們深知段祺瑞是有恃無恐,北洋六鎮無論是編制還是訓練,又或者是裝備,沒有一樣不是全國第一的,北洋派系的人態度傲慢那是情理之中。

“芝泉老弟,你這話可就錯了,什麼南邊什麼北邊,不都是我大清嗎?呵呵,我很欣賞這年輕人,有衝勁有氣魄,我大清就是需要這樣的後起之秀呢。”馮國璋一副和顏悅色的笑着說道,看上去倒真的露出了幾分讚賞之態。

段祺瑞只是諱莫如深的笑着,不再多說什麼。

這時,王長齡看出馮國璋是一個好說話的人,於是又湊上去說了道:“其實還有一件事,馮大人或許會感興趣。說來這位吳震之就是昔日第五鎮統制官吳長純的堂侄,也是吳筱公的堂侄孫呢。吳震之前往德國留學,正是由吳大將軍親自保薦的。”

馮國璋和段祺瑞聽到這裡,不由都起了興趣。北洋派是很講究血統的,或者說清末民初的軍閥派系都是以血統來拉幫結派。當然這個血統未必是指血緣關係,哪怕是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省區,都能算是一脈人。

“哦,是嗎?”馮國璋略微詫異的說道,轉而看了段祺瑞一眼,“芝泉老弟,沒想到今日還巧遇故人之後呀!”

吳長純是北洋派的老輩人物了,可以說是李鴻章時代北洋派的中堅力量。論輩份來算,馮國璋和段祺瑞都還要比吳長純略低半個檔次。雖然這位吳長純老將軍已經去世,而且馮國璋、段祺瑞等第二代北洋派與其又不曾有什麼深厚交情,但是無論如何都是要有懷舊之心,哪怕是做做表面功夫都是應該的。

“呵呵,甫公,我就說了嗎,我大清有能力的人才可都是北邊的呢。”段祺瑞頗有深意的笑了道。

“好的很,有空我還是要見見這位吳震之呢。”馮國璋微笑着說道。

王長齡總有一種自討沒趣的感覺,他本來是想在兩位北洋實權派面前誇獎一下吳紹霆,但目的僅僅只是向馮、段二人展示一下南方軍事人才的素養。沒想到說來說去,還是扯到了北邊去了,真是吃力不討好。

“甚好,甚好,我們就不多打擾第三營練兵了,去其他地方看看吧。”馮國璋繼而說道。

吳紹霆一直都沒有留意到這兩位風雲人物出現,他忙了將近兩個小時,天色漸漸暗淡,不得不結束了第三營的臨時補訓工作。臨解散之前,他向第三營發表了一番簡單的講話,希望諸位同仁齊心協力,爲二十四鎮爭光。

之後,第三營的幾個長官上前來說了一番客套話。

吳紹霆笑着應付了過去,與衆人握了握手,就獨自一個人離開了。

在西郊軍營裡,吳紹霆已經習慣了一個人來一個人去,除非是公務需要時纔會讓副官陪同自己一起。他從第二標第三營這邊離開之後,直接穿過了西郊大校場向自己的宿舍走去。然而就在經過大校場的正操場時,忽然看到前方有四個人影正在慢悠悠的散步。

初春的天色依然暗得較早,昏昏沉沉之下,一時看不清楚這四個人是誰。

吳紹霆見對方前進的方向與自己一致,索性早上去打一個招呼,也不失一個軍官的禮儀。

剛剛走進時,他依稀看出來這四個人的軍裝不是二十四鎮的,對方的軍服雖然較舊,可是材質要比二十四鎮的好多了。他很快就猜出來,難道是檢閱軍官團的人?

再走進了幾步,還沒來得及開口打招呼,卻隱隱約約聽到了前面談話的聲音。

“這麼說,日本人已經答應支持宮保大人了?”一個蒼邁的聲音說道。

“是,在天津的時候我就已經與西園寺先生交談過,他轉達了伊藤首相的承諾,無論清廷局勢如何,日本方面都會首先考慮袁宮保在國內的地位。”另一個人緩緩的說道。

“那樣就好。這次廣州行程結束之後,你就轉道北上去河北,親自與宮保大人商量下一步的計劃。北邊你放心,我會看着的。”

“甫公出馬,我自然放心了,呵呵。”

吳紹霆聽到這裡,馬上就辨認出了談話兩人的身份,這不是正是馮國璋和段祺瑞嗎?他雖然只聽了這半截對話,可是已經弄明白了爲什麼段祺瑞會跟着馮國璋一起南下來到廣州,原來段祺瑞是借軍官團的掩護,秘密與袁世凱會面。

慈溪與光緒去世之後,袁世凱迫於清廷壓力,被迫辭去所有職務,回到河南老家過着寓公的生活。當然對於這個梟雄來說,這一切都只不過是假象,他的親信依然掌控着北洋軍政大權,只要自己願意,隨時都能呼風喚雨。

吳紹霆不知道北洋派內部正在策劃什麼計劃,不過北邊的局勢對南方來說,並沒有多大的影響。按照他對歷史的瞭解,一直到1911年大革命之前北方依然是趨於穩定的。至於北洋派與日本關係密切,這本來就是列強扶持在華權益代表的手段了。

他覺得自己沒必要再偷聽,讓馮國璋和段祺瑞發現了,只怕還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當即,他在距離十幾米時就大聲的喚了道:“是馮大人和段大人嗎?”

前面四個人立刻停了下來,談話聲也戛然而止。兩個衛兵最先回過頭來看了一眼,在發現不是什麼可疑人士之後,也就稍微退閃到了一邊。馮國璋和段祺瑞在看到來者竟然是吳紹霆時,兩個人有些疑惑的對視了一眼,不過隨即都露出了平淡的笑容。

“吳震之?”馮國璋呵呵的說道。

“馮大人認識卑職?”吳紹霆走上了前來,向兩位大人行了一禮。

“呵呵,我們今天在大校場這邊見了你好幾次了,將軍辦公室的王秘書官介紹了你。你給我們的印象很深刻呀。”馮國璋和顏悅色的說道,看上去一點都不像是一個軍閥頭目,僅僅是一個尋常的老人罷了。

“聽說你是吳老將軍的堂侄呀?”一旁的段祺瑞淺笑的問道。

“在下祖籍安徽,幼時宗親聚會時,確實見過吳老將軍。後來承蒙堂叔照顧,在下才能順利進入陸軍學堂學習,後又遠渡重洋留學德國。”吳紹霆不吭不卑的回答了道。

“不管怎麼說,你也是故人之後呀。我與段大人以前時常與吳老將軍有來往的,不過吳老將軍爲人低調,向來不曾多提及家中子弟的事。若不然你留學歸國時,應該將你調往北邊去任職呢,畢竟你與北邊有頗深的淵源,日後也容易有所建樹!”馮國璋嘆息的說道。

吳紹霆不知道馮國璋是否發自內心,他從對方的神色上一點都看不出破綻,這位老人城府之深可見一斑。他笑着感謝了道:“多謝馮大人了,不過卑職在廣州如今也很順利,將軍大人對卑職頗爲器重,不到一年時間卑職已經升任管帶了。”

段祺瑞怪笑了起來,說道:“年輕人呀,要學着目光長遠一些纔是呢。如今旗人已經江河日落,一點小恩小惠就這般感恩戴德。唉,讓我怎麼說呢?你要記住你自己身上流着什麼血統呢!”

吳紹霆怔了怔,這位段大人說話怎麼那麼像革命黨呢?他雖然不清楚晚清時期滿漢關係的發展,但是就現在看來,連身任清廷要職的段祺瑞都能說出這番話來,大局勢已然不難猜測了。他覺得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所以就沉默不語了。

馮國璋出來打圓場了,他略帶嚴肅的看了段祺瑞一眼,說道:“芝泉老弟,你這番話就有些過了。人各有志,不管北方還是南方,這不都是我大清國嗎?既然震之小兄弟希望留在南方,這也是合情合理的。”

他說完,有轉向吳紹霆深意的笑道:“震之,雖然段大人之言浮誇了一些,不過有一些大道理你應該懂的。國家需要你們這些敢作敢爲的年輕人,日後若有機會來北方,大可來找我。既是故人之後,自當提攜照顧一番呢。呵呵。”

吳紹霆心中感嘆,這句話聽上去還真是舒坦,如果早先自己不是在廣州陸軍衙門報道,直接北上去投靠北洋,或許那邊的發展會更迅速一些。不過沒有什麼事是絕對的,北方既然是中國政治核心,波詭雲譎、暗流激烈,自己一個小蝦米一不小心說不定就石沉大海了。

他故作感動之態,向馮國璋再次行了一禮,說道:“多謝馮大人器重,卑職必然銘記在心,馮大人之知遇,卑職沒齒不忘。”

客套了一陣之後,吳紹霆知道馮國璋與段祺瑞還有私事要談,索性就告辭先走一步了。

待到吳紹霆離去之後,段祺瑞嗤笑了起來,對馮國璋說道:“甫公,你這老人的脾氣還真是讓人不敢恭維呀。現在的年輕人可不比我們那一代的年輕人了,過些年之後都不知道這大清國會被他們折騰成什麼樣。”

馮國璋呵呵笑道:“芝泉老弟,年輕人畢竟是我中國未來之希望,我們這些做長輩的不給他們希望,他們怎麼給國家希望呢?說真的,這位吳震之我還是很欣賞的,單單看他的氣質我就知道此子絕非池中之物。難道芝泉老弟就沒發現他身上的不同之處嗎?”

段祺瑞嘆了一口氣,臉色卻閃過了一絲冷意,說道:“我只看出這小子是一隻狐狸。”

馮國璋饒有興趣的看了段祺瑞一眼,道:“哦?”

段祺瑞嘿然一笑,道:“難道甫公不覺得這年輕人很會隱藏嗎?”

馮國璋哈哈笑了起來,對着段祺瑞搖晃了一下手指,嘆道:“芝泉老弟果然會看人呀。沒錯,吳震之氣宇不凡,身上有一種很強勢的氣息。但是這年輕人卻故意在掩飾這種強勢。現在但凡有點見識的人都知道滿族氣數將盡,難道他這個留洋歸來的人看不出來?裝的。”

段祺瑞怪道:“既然甫公都看出來了,爲什麼還這麼客氣?我最不喜歡裝模作樣之人了。”

馮國璋緩緩搖着頭說道:“像這樣的年輕人,能收歸己用則能事半功倍,若不能,將來只怕會另有風波了。”

段祺瑞沉思了片刻,不得不緩緩點了點頭。

第110章 ,李琛變節第927章 ,緊急外交照會第1011章 ,市場花園行動開幕第236章 ,請出山第208章 ,張家晚宴第255章 ,狙擊手顯神威第132章 ,一鳴驚人第777章 ,明確遠東戰略第833章 ,預備手段第198章 ,返回廣州第781章 ,安撫人心第648章 ,動身第788章 ,年輕的空軍將領第346章 ,突然反攻第84章 ,張謇青睞第915章 ,兵變開始第505章 ,在柳州第1090章 ,扭轉第434章 ,清數第68章 ,張家邀請第1107章 ,王公聯邦第990章 ,三十八師第388章 ,雷烈風行第623章 ,黨政一談第54章 ,拯救行動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1111章 ,意大利出兵第200章 ,宋教仁來訪第597章 ,謀而後動第235章 ,再赴上海第271章 ,劉永浩事件第864章 ,國民大會第740章 ,第二次外交第1091章 ,猛虎式自行火炮第645章 ,遷徙第753章 ,南京總統府第745章 ,中美初探第362章 ,熊希齡的想法第193章 ,地動山搖的前兆第1089章 ,僵局第610章 ,瀘州第一戰第347章 ,得手第1099章 ,大陸橋第二兵團第137章 ,無奈陣亡第322章 ,騎兵團的大破襲第477章 ,盛業重工第1094章 ,沙俄反應第227章 ,善後大借款第626章 ,杭州之事第1195章 ,生意問題第71章 ,商業同盟第220章 ,岑春渲第365章 ,初見袁世凱第714章 ,軸心互制第148章 ,合作菸廠第957章 ,一點五代戰機第1082章 ,平壤軍事基地第203章 ,在北方第744章 ,趨勢穩定第909章 ,一場陰謀第1216章 ,變相而談第383章 ,吳紹霆的條件第623章 ,黨政一談第249章 ,二次革命第828章 ,揚眉吐氣第685章 ,一夜一世第921章 ,逐一定罪第4章 ,陸軍衙門第1040章 ,吳佩孚的決心第854章 ,四天的佈置第258章 ,變中變第920章 ,處理第1010章 ,段祺瑞之見第826章 ,損傷第128章 ,乙酉新年第913章 ,前兆第928章 ,不必再談第1220章 ,野心家第1160章 ,彼得格勒的動態第106章 ,陰謀詭計第229章 ,粵漢鐵路第325章 ,岑春渲效應第645章 ,遷徙第165章 ,城中舊軍之防第529章 ,李厚基覺悟第803章 ,大夜襲第1113章 ,臺灣問題第126章 ,全身而退第16章 ,千總衝突第1160章 ,彼得格勒的動態第521章 ,打破困局第1174章 ,中華革命黨的態度第1015章 ,黃雀在後第747章 ,強硬對日外交第562章 ,梧州之行第405章 ,司徒美堂的想法第1175章 ,沙俄兩大政權格局第909章 ,一場陰謀第750章 ,日本福岡第178章 ,起義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