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走訪李厚基

何福光在泉州、莆田風風火火開展整頓工作時,從廣州出發的廣玉號軍艦在第三天清晨抵達福州港口。福建護軍使署衙早早派人在碼頭等候迎接,兩天前趕到福州的特勤處第三特戰大隊也奉命參與保衛工作。開戰以來一直愈發冷清的福州城,在今天總算多了幾分熱鬧。

吳紹霆從軍艦上走下來,王雲帶領警衛陪佐在身後,警惕的盯着碼頭上的動靜。

王長齡站在迎接隊伍的最前面,這時走上前兩步,迎着吳紹霆敬了一個軍禮。

“這次辛苦了。”吳紹霆慰問的說道。

“分內之事,不足掛齒。只可惜完成的不算順利,丟了霆帥的顏面,實在罪過。”王長齡微微嘆了一口氣,帶着幾分自責的口吻說道。

“不管怎麼說,一切還是在掌握之,有這樣的結果就足夠了。怎麼樣,福州這兩天的情況還算安穩嗎?”吳紹霆安慰了一句,隨後又詢問到正事上。

“大前天李厚基宣佈下野時城內倒是出了點亂,幾個福州防衛營的人要造反,不過都讓朱大人彈壓下去了。那天真是有點懸,好在護軍使署衙的衛隊最終還是站在了朱大人這邊,槍斃了兩個叛亂連長。這幾天城內的情況趨於穩定,幾乎再沒有什麼大動靜。”王長齡簡單的介紹了一遍。

吳紹霆緩緩點了點頭,只是“嗯”了一聲,沒有發表任何評論。

之後,衆人一起出了碼頭,上了早已準備好的馬車,向護軍使署衙前去。

自從福州政局發生變化,護軍使署衙的工作一下繁重不少,不僅要應付閩南各地駐軍的進行安撫和發放通知,還要一一的向閩北各縣做出交代。朱成貴從李厚基副官的身份一下變成代理軍政長官,只能竭盡所能的處理好這些事務,爲此他連今日前往碼頭迎接吳紹霆都抽不開身。

當吳紹霆的馬車抵達護軍使署衙大門口時,朱成貴帶領部分幕僚趕到臺階下面相迎。

下了馬車,王長齡向吳紹霆做了介紹,吳紹霆帶着笑容與迎過來的朱成貴握了握手,鄭重的說道:“久聞朱大人大名,今日一見,頗有相見恨晚之感慨啊。”

朱成貴趕緊說道:“在下才是久聞吳將軍盛名,今日總算得以相見,榮幸之至。”

吳紹霆笑道:“這次有勞朱大人做出魄力之舉,爲我廣東與福建兩省修好奠下不朽功勳,紹霆感恩銘記於心。”

朱成貴陪着笑了一陣,隨後說道:“來來來,吳將軍舟馬勞頓,快快裡面請。”

衆人於是走進大門,來到前廳時,朱成貴向吳紹霆介紹了幾位護軍使重要的幕員。

吳紹霆明白朱成貴的意思,這些幕員算得上是朱成貴的心腹親信,希望日後重建福建軍zf時能留爲重用。他很客氣的與這些人一一握手,說了幾句客套勉勵的話。

寒暄過後,朱成貴請吳紹霆來到護軍使署衙招待室,將近日福州的一應政務做了彙報。

吳紹霆現在沒有心情聽這些事,在朱成貴彙報一半時,他立刻打斷說道:“朱大人,你是福建護軍使署的舊人,這些福建的政務交給你來處理沒有人不放心。當務之急,我們更應該協商福建軍zf的重組事宜,儘快穩定福建的局勢,讓百姓安居樂業,軍隊恢復如初。”

朱成貴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雖然李厚基通電下野纔過去三天時間,但這三天時間裡他一直都在期待着能儘快穩定福建大局,組建新生的福建軍zf,這樣一來自己的地位才能進一步得到鞏固。既然吳紹霆今日親臨福州,提出的意見與他不謀而合,理所當然十分歡迎。

他幾乎用迫不及待的語氣說道:“吳將軍所言極是,在下這次決心站在吳將軍這一邊,已經等同於向北洋zf宣告決裂,日後還得多多仰仗吳將軍的支持。至於成立新zf之事,在下心甘情願以吳將軍馬首是瞻,吳將軍怎麼說,在下怎麼做。”

吳紹霆微笑着說道:“朱大人太客氣了。與北洋zf決裂是政治意見,朱大人願意站在維護共和民主的大義上反對北洋zf的蠻橫,那就是維護大義的同道人。從此以後,粵閩兩省結爲堅實同盟,脣齒相依,相互支持,不在話下。”

朱成貴連連稱是。

吳紹霆接着又說道:“至於組建福建軍zf之事,我的意思直接由護軍使署衙改組,只要原班人馬誠心支持新生的軍zf,基本上毋須任何變動。不過我希望新生的軍zf能把軍政和民政細分清楚,軍人應付軍人的工作,公務員處理公務員的工作,相輔相成卻不相互干擾,一切有條不紊,相信這樣纔好。”

朱成貴明白吳紹霆的用意,在這個問題上他早有決定,於是說道:“吳將軍所言極是,軍務和政務本應該各司其職纔是道理。”

吳紹霆欣然的說道:“如此甚好。相信朱大人之前已經收到一些消息,是關於福建省長的人選。今天我在這裡就鄭重的給朱大人一個確切的言論,在我看來,福建省長之任除了朱大人之外再難找到合適的人選,因此還希望朱大人能不辭辛苦,出任此職。”

朱成貴心大喜,忙不迭的說道:“承蒙吳將軍擡舉,在下誠惶誠恐,即便肝腦塗地也一定不負所托。”

吳紹霆說道:“既然如此,關於福建軍zf政務部門的組建人選,有勞朱大人多辛苦一些,儘快甄定名單,在這方面我絕不會干涉。至於軍務方面,我會另外安排專員接手。朱大人意下如何?”

朱成貴一邊點着頭一邊說道:“甚是,甚是。在下一定儘快給吳將軍一個交代。”

公務上的事做了大概的交代,吳紹霆主要只是向朱成貴強調軍政和民政的劃歸,確定朱成貴的心思到底有沒有異樣。現在這一點可以放心下來。他停頓了一會兒,繼而又問道:“李護軍如今尚在福州嗎?”

朱成貴聽說過吳紹霆命令王長齡留住李厚基的消息,他雖然不確定吳紹霆這麼做的用意,但隱隱約約猜出有可能是要留用李厚基。如果真是這樣,對他來說可是利大於弊的事,畢竟自己背叛了李厚基,日後還怎麼可能同朝爲伍?

不過既然吳紹霆問了,他也只能如實的回到:“李將軍確實還在福州,三天前他從護軍使署衙搬了出去,寄宿在城內的趙家花園。不過聽說李將軍他最近一直在與溫州和北邊來往電聯,似乎是決心北上而去了。”

吳紹霆沉思了片刻,說道:“知道了。行了,朱大人公務繁忙那就先忙去吧。過段時間我會親自主持一次福建軍zf的討論會議,到時候再詳細探討其他細節。”

朱成貴點頭應道:“好,在下敬等吳將軍通知。”

吳紹霆在護軍使署衙休息了一日,次日上午他讓王雲和王長齡安排了馬車,僅僅只帶了二十多名護衛就動身前往了趙家花園。之前沒有任何通知,來到趙家花園時,園內有一支李厚基的私人警衛隊,他們見到突然出現的武裝護衛,馬上警覺的站出來阻擋來者。

王長齡上前遞了一張名片,簡單說明前來拜訪李厚基,讓警衛代爲通傳。

雖然王長齡沒有直接說明馬車內坐的是吳紹霆,名片上的名字也是王長齡的名字。但是警衛猜出事情不會那麼簡單,又猶豫又戒心,但最終還是派人去通知了李厚基。

李厚基接到名片見上面的名字是王長齡,他雖然知道此人的底細,卻對其沒有任何交情,最近又在心煩意亂的之際,不想見這些外人。他向警衛吩咐了一句,推說自己身體不適,不方便見客。

警衛出來之後把李厚基的話傳給了王長齡。

王長齡臉色有了變化,他走到馬車旁側向車內的吳紹霆問道:“霆帥,這李厚基是在擺譜啊,索性我們回去,然後派人請他來相見更好。”

吳紹霆說道:“不急。”

他說完,從馬車裡走了下來,來到趙家花園警衛面前說道:“麻煩你們再去通報一聲,就說吳紹霆特意前來拜訪,望李將軍不吝賜見。”

警衛們大吃一驚,沒想到廣東督軍、榮武將軍吳紹霆竟然出現在福州,而且還是親自前來拜訪李厚基,這可是一件大事!

王長齡和王雲擔心這些警衛當有懷恨在心者,趁着這個機會會對吳紹霆不利,兩人不約而同上前幾步,站在吳紹霆左右,隨時做出反應。

第765章 ,見曹錕第664章 ,動變第326章 ,中國海軍的夢想第961章 ,通電第446章 ,一場密談第910章 ,事先第102章 ,副總經理第288章 ,在梧州第768章 ,威壓之下第540章 ,舊式軍人第682章 ,火海!火海!第278章 ,商隊第658章 ,見馮玉祥第501章 ,袁世凱的算計第980章 ,夏季大雨第543章 ,一代海軍忠魂第539章 ,走訪李厚基第1037章 ,戰略重心第353章 ,陣地上的除夕夜第760章 ,十月底第44章 ,立功升官第1124章 ,大陸橋第三兵團第294章 ,貸款第921章 ,逐一定罪第668章 ,壯士暮年第600章 ,最弱而最強第902章 ,航空戰列艦第608章 ,大戰再臨第1182章 ,上海陰謀第1215章 ,赴俄談判第1008章 ,西北馬家軍第309章 ,敘舊第1111章 ,意大利出兵第38章 ,偷聽內幕第107章 ,新安匪患第848章 ,局勢迫切第508章 ,再逼第172章 ,趙聲的不滿第130章 ,馮狗段豹第589章 ,西南密謀第149章 ,購買軍火第423章 ,另外一場談判第1016章 ,新的戰況第397章 ,海軍送別第491章 ,中德廠的機關炮第805章 ,煎熬第564章 ,第一次會議第428章 ,軍屯運動第666章 ,“善後”工作第233章 ,中國憤青第391章 ,蕭耀南之哀第1176章 ,調查第885章 ,韋汝聰南下第717章 ,第三師鏖戰第462章 ,口供第374章 ,日本人初露第356章 ,活捉蕭耀南第907章 ,東三省陰雲第120章 ,鬧劇之後第102章 ,副總經理第647章 ,卓如交心第218章 ,全省一統第933章 ,收復漢口租界第1064章 ,中英雙方第445章 ,越南人突然再訪第212章 ,湖南,廣東第417章 ,北伐新聞會第836章 ,瓜分第1067章 ,獅城海軍基地第662章 ,怒火會堂上第305章 ,破襲戰第951章 ,風雲漸起第906章 ,“山貓”越野戰車第1138章 ,出兵沙俄第291章 ,黃埔軍官俱樂部成立第401章 ,北上前第462章 ,口供第1030章 ,收網第176章 ,廣東水師的頑抗第43章 ,見龍濟光第833章 ,預備手段第703章 ,換督第424章 ,在日本第1162章 ,正式國談第897章 ,南訪第653章 ,大言第294章 ,貸款第212章 ,湖南,廣東第713章 ,朝鮮學員第659章 ,梧州深夜第951章 ,風雲漸起第454章 ,抓住嫌疑犯第594章 ,段祺瑞之見第854章 ,四天的佈置第232章 ,暴風雨第916章 ,被俘第424章 ,在日本第858章 ,預示第854章 ,四天的佈置第122章 ,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