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撲朔迷離(下)

不止蔭昌,這黑屋裡的許多人一樣聆在聽那兩個哨兵的談話,一些心思活絡的人也紛紛開始琢磨,袁世凱的影子在他們腦海裡漸漸清晰起來。

袁世凱不可能隨隨便便進出宮廷和瀛臺,要想謀殺光緒只能通過太監或宮女之手,宮裡的太監中,與光緒不對付的也大有人在,內廷大總管李蓮英是一個,副總管崔玉貴是另一個,而崔玉貴又以謀殺光緒寵妃珍妃而聞名,雖然他在庚子年後慈禧迴鑾時就被當成替罪羊趕出了宮,但李蓮英還在皇宮裡當差,此人城府極深,表面來看對皇帝禮敬有加,實則唯慈禧馬首是瞻,光緒幽禁瀛臺之後,諸多防備措施無一不是李蓮英經手辦理,誰又能保證光緒對他沒意見?光緒曾經從瀛臺逃跑過一次,但剛一上岸就被太監們抓住,反剪雙臂押回了瀛臺,而那羣太監正是李蓮英的心腹!對於一個皇帝來說,被太監玩弄於股掌之間,這簡直是奇恥大辱!萬一光緒親政,誰又能保證皇帝不殺李蓮英並牽連他的親屬?

袁世凱+李蓮英=完美謀殺二人組。

要想幹掉光緒,這兩個人聯起手來就足矣,袁世凱控兵於外,李蓮英下鴆於內,誰還能找出半點蛛絲馬跡?對於內廷總管來說,要想顛倒一下皇帝和太后的死亡時間,簡直是易如反掌,甚至不需旁人幫忙,即便有人起疑,誰又敢說半個“不”字?何況,在慈禧死前毒死光緒也不是難事,御膳裡放包砒霜足矣,反正皇帝的膳食都由內廷總管包辦。

想到這裡,黑屋裡的衆人無不一身冷汗,一時之間竟忘了自己已是囚徒,均是唏噓不已。

沒辦法,光緒皇帝死得太過蹊蹺,兩日之內連喪兩宮,放眼歷史,還真找不出第二個例子來,想不起疑都不行。

“袁世凱!你這個王八蛋!亂臣賊子!虧得爺還跟你結了親家,爺是瞎了眼了,咋就沒看出你是個曹操!”

黑暗中響起一聲慘嚎,端方已咧開嘴嚎了起來,他這麼一鬧,少數原本還沒想明白那位革命黨的“北方內應”是誰的人也頓時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是啊,北洋六鎮新軍實力雄厚,戰鬥力之強、裝備之精良,無不睥睨天下,可偏偏除了第一鎮之外,其它五鎮都是唯袁世凱馬首是瞻,從官到兵,只知有袁宮保,不知有大清國,如果他袁世凱趁此良機舉兵謀反,行那陳橋驛故事,只怕還真沒人攔得住他。

“劃江而治!黃袍加身!”

這些字眼在衆人腦海中轉來轉去,讓人有些目眩,然後,一個旗人昏了過去。

頓時,又有幾人跟着端方嚎了起來,倒是旗人居多,一班漢官卻是依舊那副呆滯模樣,人人心思起伏,被旗人壓了這麼多年,有功不賞,小過必罰,衆人也是心裡不服,如今袁宮保想造反,那麼,是不是咱們漢官的機會來了?

不過,還沒等他們想起自己現在的身份,蔭昌已向他們潑了瓢冷水。

“空口無憑!安知非是彼等離間之計?”蔭昌冷冰冰的說道。

說雖如此說,但蔭昌心裡也在打鼓,剛纔他趁着端方等人乾嚎的時候仔細的想了一下,他發現了一個問題:這個故事太動人了,佈局簡直和《三國演義》裡的故事一樣巧妙。

仔細分析,蔭昌很快抓住了這個故事裡的關鍵,那就是光緒的死亡時間,之所以被畫蛇添足的安排到了慈禧死亡之後,恐怕不是爲了說明光緒比慈禧多活了半天,而是爲了拐彎抹角的讓人聯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光緒不死,會發生什麼?誰的利益會受損?誰最希望光緒死去?

光緒不死,按照祖宗家法,光緒就會重新執掌朝政,他名義上從來都是大清國的皇帝,沒人有資格和他競爭皇位,作爲一個成年君主,再加上長期做傀儡的經歷,他絕不會甘心再做傀儡,必然要親政,要親政就必須除掉阻擋自己親政道路的敵人,除掉那些曾經使自己蒙受屈辱和痛苦的人!袁世凱、李蓮英,甚至是慶王、那桐都難逃一死,帝黨要掌權,就必須剷除後黨餘孽!

沒人願意死,無論是袁世凱還是李蓮英,所謂狗急跳牆,人急上房,當明知自己難逃一死的時候,人往往會挺而走險,橫豎都是死,不如賭一把,這符合袁世凱的性格。

當然,這都是那個動人的故事所講述的,至於事實的真相如何,恐怕永遠都無法弄清楚。蔭昌並沒有從這個故事本身去考究它的真實性,而是從另一個角度進行了分析:講述這個故事的人,他,或者他們想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借刀殺人,用朝廷的刀,殺了袁世凱?袁世凱是北洋六鎮的靈魂人物,朝廷若是起疑殺了袁世凱,北洋六鎮軍心會發生動搖,那些被袁世凱提拔的軍官恐怕也會因此而人人自危,到時軍無鬥志,士無戰心,朝廷自毀長城,南方革命勢力自可趁虛而入,直搗北方腹地,甚至策反北洋軍。

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歷史上曾多次發生過類似的反間行動,中計的一方往往軍心動搖,士氣沮喪,導致戰局不可收拾。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這黑屋裡的人多半不會死在這裡,因爲他們死在這裡的話,就沒人去傳播這個故事了,那麼反間計也就無法實施了,變兵必須將他們放出去。

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樣做太傻了,朝廷不是傻子,當然明白袁世凱手握重兵,不可輕誅,只能慢慢分化其勢,剪其羽翼,這樣一來,對於革命軍來說可不是好消息,袁世凱不死,北洋軍就依然是他們的大敵。

所以,這個故事想達到的目的恐怕不是反間計那麼簡單。

那麼,編這個故事的人到底想幹什麼?如果這真是一個編出來的故事的話,那麼,編這個故事的人又會是誰?爲什麼他要這樣做?難道就是爲了在旗人裡搞臭袁世凱?

這個人很陰險。

蔭昌陷入了沉思。

屋子裡又安靜下來,所有的人都在思考蔭昌的話,“反間計”,這個字眼讓人有些猶豫起來,袁世凱靠得住麼?袁世凱有那野心和膽量造反麼?

不等衆人將混亂的思緒理清條理,卻聽見屋子外頭傳來幾聲呵斥:

“你們兩個!站沒站像,還像個軍人麼?都給我站好了!犯人都還在麼?”

隨着呵斥聲,那屋子外的兩個哨兵停止了說話,片刻之後,才聽其中一人說道:“報告長官,犯人都在!”

鎖鏈聲響起,屋子的門被人打開了,俘虜們眼前一亮,兩盞馬燈就晃得他們睜不開眼睛。

衆人一陣騷動,還沒等他們站起來,就聽到槍栓拉動時的鏗鏘,眼前那閃着光的,除了馬燈之外,還有幾把雪亮的刺刀,衝,是衝不出去的。

“把徐紹楨徐統制請出來。”那軍官說道。

屋裡的徐紹楨立刻蹦了起來,在衆人反應過來之前幾步就跑出了監房。

俘虜們面面相覷,卻聽外頭那軍官對徐紹楨說道:“徐長官,委屈你了,現在已經調查清楚,你是心向革命的,江蘇新軍中許多軍官都願意擔保你,沒有你的掩護,咱們革命黨也不可能在江蘇新軍裡發展組織,所以,我們先鋒官想見見你。”

監房裡的人這才明白徐紹楨爲什麼跑出去了,頓時人人破口大罵,但外頭的徐紹楨理也沒理,跟着一名參謀就走了。

“叫什麼叫?再叫,通通斃了!”軍官惡狠狠的在門外喊了一句。

所有的人都安靜下來,徐紹楨都投敵了,自己跟着旗人開罵又有什麼好處?倒不如好好想想如何表現出心向革命的誠意。

“把端方和蔭昌提出來!”那軍官到監房的目的顯然並不只是將徐紹楨提出去。

“是!”

“端方,蔭昌!跟我走!”一名參謀官揹着手,站在門口喊道,身後還站了十幾名士兵,都是全副武裝,提着馬燈、步槍,槍尖挑着刺刀,他們的腦後已沒有辮子,齊耳短髮正隨着微風飄動,看上去格外精神。

蔭昌站起身,本打算整一整軍裝,但伸手摸到領口才想起來,自己的那身軍裝早已被變兵剝去,就連腳上的馬靴也被搶走,現在他的腳上只穿着襪子。

蔭昌嘆了口氣,邁步走了過去,在一把刺刀前站住,昂然道:“叫本官何事?我是不會投敵的。”

“咱們也沒指望你們旗人幹革命。提你出去,是吃壯行酒!”那參謀官也沒忍心騙他。

屋子裡頓時鴉雀無聲,“壯行酒”,那就是斷頭飯啊。

“哈!正好,本官正餓着!”蔭昌慘然一笑,這一瞬間在心中轉了無數個念頭,想得最多的,竟然還是那個鴆殺光緒的故事。

如果光緒親政,或許就沒有這場兵變了吧?無論是誰毒死了皇帝,他都在無形中幫了革命黨的大忙。

國運如此,蔭昌也只能長嘆一聲了。

“請吧。”參謀官讓在一邊。

蔭昌正欲邁步,身邊一人卻遞過去一雙抓地虎布鞋。

“主子,走好。奴才服侍主子穿鞋。”那人拿着鞋說道。

蔭昌看着這個包衣奴才,眼中閃過一絲感激,嘴脣動了動,但那句“多謝”終究是沒有出口,只是默默的擡起腳,由那人替自己穿上鞋。

“天快亮了啊。國運將終,迴天乏力,人爲刀俎,我爲魚肉!”蔭昌看了眼門外,天邊隱隱透着絲光亮,長嘆一聲之後,他頭也不回的走了出去,雙手向後一叉,任由那幾名士兵將他綁上。

“我不去!我不去!”身後傳來端方殺豬般的嚎叫,蔭昌沒有回頭,因爲從那聲音的變化來看,端方已經被人從屋裡拖了出來,正跟在他身後不遠的地方,一路走一路叫,悽慘無比。

“自己走!哥,自己走!別丟了咱旗人的臉!”屋裡傳來端錦那走了調的乾嚎,帶着哭腔。

天邊的光亮漸漸變得強烈起來,朝霞淡淡的出現在地平線上,慘紅慘紅的,就像那些被蔭昌殺掉的士兵頸部淌出的鮮血,看上去讓人心驚肉跳。

遠處,傳來幾陣清脆的槍響,那是起義士兵正在爲殉國的同袍送行,伴着槍聲而起的是那林中的留鳥,在天空盤旋着,振翅向南飛去。

更遠的地方,整隊的口令和哨聲此起彼伏,黑壓壓的隊伍從四面八方向同一個方向前進,槍如林,刀如雪,在晨曦下讓人目眩神迷。

第102章 黃鶴磯第646章 戰爭魔法第1130章 古怪打法(下)第555章 試探第583章 忘戰必危第43章 東京第357章 蘆臺(上)第74章 陰雨綿綿(上)第219章 奴販第102章 黃鶴磯第474章 代號“墨斗魚”第170章 中樞與地方(下)第799章 良好開端第493章 聯合軍事演習第873章 國際角力(上)第693章 夜戰簸箕寨第155章 掮客(上)第1267章 “颱風”陰影第317章 戰西平(下)第527章 辦案第544章 膠州灣裡第899章 亞洲的覺醒(上)第511章 四萬萬(上)第112章 文戲武唱第580章 無聲的警告第504章 戰與不戰(下)第65章 爐邊談話第746章 友誼與背叛第1075章 宅廬陰謀(上)第1061章 亞洲解放運動第856章 國際較量第4章 破城第一功臣第844章 帝國獠牙第863章 有樣學樣第1128章 亞洲英雄第853章 西進天山第1012章 口是心非(下)第1071章 逐鹿南洋(上)第1章 穿越時空的小職員第1273章 刺客第487章 內閣總理撤消案(上)第1104章 迎擊(下)第835章 秩序第771章 訓政籌備委員會第289章 刺客橫行(上)第666章 夜色追擊第462章 防守(下)第630章 第一場戰鬥(下)第256章 利字當頭第788章 競爭者第7章 船工第838章 一切都是利益(下)第29章 傾軋(上)第883章 英國方案(上)第877章 西原計劃第146章 炮擊第389章 升官發財(上)第503章 戰與不戰(上)第364章 正定(上)第30章 傾軋(下)第750章 戰役發起第913章 南洋試驗田(上)第101章 被服廠第1220章 古姆(下)第1124章 大國戰略(下)第446章 洮南第880章 挑戰與反擊第454章 革命者的城府第647章 着急上火第885章 歐洲的血第600章 兩個選擇第462章 防守(下)第690章 海空大戰第853章 西進天山第9章 軍心第609章 事變(上)第440章 事有蹊蹺第714章 一號方案第301章 山海關前第595章 原則問題第343章 倒袁(上)第730章 佈局北滿(上)第816章 “伏特加”(下)第789章 鐵石心腸第1132章 戴着腳鐐跳舞的戰鬥第971章 變數(上)第839章 人在異國第348章 唯一的出路第323章 南北之間(上)第984章 1920年代(下)第757章 特殊武器第845章 牽制策略第1251章 步兵突擊第687章 訓政促進會(下)第318章 空戰第910章 鐵錘第353章 四面楚歌(上)第616章 山高皇帝遠第777章 理想第970章 逐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