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忠奸難辨(上)

見隆裕太后沒有說話,奕匡又說道:“現在北洋軍正在陸續南下增援,此時萬不可動袁世凱一根毫毛,不然,軍心一旦動搖,南方局勢就不可收拾了。所以,現在不論端錦說得是真是假,朝廷都不能信以爲真,如果這電報上的消息走漏風聲,迫不得已也只好藉端錦的人頭安撫北洋軍,就當他是在造謠中傷。”

“慶王,你這說得是什麼話?”小恭王溥偉質問道。

“什麼話?實在話!”奕匡哼了哼。

“構陷忠良!你這是亡國的話!”溥偉斥責道,面向隆裕叩首,一字一句的說道:“太后,奴才以爲,拍發電報之人乃是真正的朝廷忠臣,該賞不該殺。所謂‘國難見忠臣’,如此危急局面之中,朝廷萬不可冷了忠臣之心。”溥偉急忙奏道。

“忠臣那也得分時候。現在這種時候,有的人看上去是朝廷的忠臣,開口閉口的江山社稷,可實際上呢,就是不折不扣的奸臣!”奕匡話裡有話。

“慶王,你這話是什麼意思?當着太后的面,你仔細說說,到底誰是奸臣?”溥偉瞪着奕匡呵問。

“閉嘴!鬥嘴也得看地方!攝政王,你說呢?”隆裕制止了兩位王爺的爭吵,目光一轉,盯着載灃問道。

“此事關係重大,而且奴才現在心神震盪,實在不敢置喙。唯請太后聖斷。”載灃誰也不敢得罪,那電報讓他那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情緒又激盪起來,光緒是他嫡親哥哥,雖說從小抱入皇宮撫養,兄弟倆見面的次數扳着指頭都能算清楚,但這並不能隔絕他們的兄弟之情,前幾天傳聞光緒死得蹊蹺,載灃不是沒有懷疑過,此時那電報拍來,更是讓他心痛如絞。

“你們呢?”隆裕望着其他人,但所有人都垂下頭去,沒敢說話。其實此刻衆人心中多半都認爲不排除光緒被人毒死的可能,至於是不是袁世凱乾的,那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宮闈秘聞,旁人確實不可隨便插嘴,而且,偏偏有人要在這上頭做文章,那麼自己還是站得遠遠的爲好,免得遭了池魚之殃。

衆人都不是傻子,皇帝和太后一前一後接連死去,這種怪事千古未聞,有心人也曾查過,結果發現光緒確實死得非常突然,再聯繫到慈禧太后死前不僅將袁世凱的後臺奕匡派去監督陵寢工程,還將由段祺瑞指揮的北洋第六鎮調往外地,這兩項舉措已很清楚的說明了袁世凱當時岌岌可危的境地,萬一光緒不死,出來親政的話,他袁世凱除了逃亡外國之外,還能有什麼辦法保住項上人頭?

此外,上個月還有傳言,說有人打算擁立慶王的兒子載振做皇帝,那時候皇帝和太后還沒死呢,至於傳言中的“有人”,除了袁世凱還能是誰?

打個顛倒想想,如果自己是袁世凱,會怎麼樣?逃走?顯然不合袁世凱的性格,當年朝鮮開化黨事變,面對氣勢洶洶的朝鮮叛軍和日本衛隊,他小小營務處會辦袁世凱沒跑,帶着幾百人硬是將局面扳了過來,今天他袁世凱擁兵數萬,門生故舊遍天下,又怎會拋棄一切做喪家之犬?袁世凱治兵生殺果決,人說他是梟雄,這話沒錯,既是梟雄,那就會破釜沉舟。

何況,袁世凱代表的並不僅僅只是一個袁氏家族,而是一個勢力錯綜複雜的北洋集團,如果從李鴻章時代算起的話,這個集團已經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中國政局近四十年,太多的人依附在這個團體中,靠這個團體攫取利益,他們的利益早已是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李鴻章死後,袁世凱就成了他們的精神領袖,如果這個領袖倒下,北洋團體的利益也會遭到損害,誰能保證下一個倒下的不是他們中的某人?誰能保證倒袁只是朝廷的目的,而不是手段?

換句明白一點的話來說:即使袁世凱無心謀害光緒,他手下的這幫北洋干將也絕不會坐視光緒重新掌權!或者說得更明白一點,袁世凱上位纔是最符合他們利益的!

光緒一死,幼主繼位,得到好處最多的是誰?還不是那個北洋集團?還不是他袁世凱?載灃和溥偉說要拿辦他,可朝廷顧忌着他手裡的北洋軍,卻真不敢輕易動他,現在革命軍興,朝廷反而還得重用他,到時他振臂一呼,誰又能擋得住他?

可嘆,那幫旗人少壯親貴急着搶權,卻也不認真看看時候,和奕匡、張之洞比起來,那幫少壯親貴簡直就是一幫蠢才。

“太后,奴才有個點子,既不用拿袁世凱,又可以弄明白真相。”伺候隆裕的太監總管小德張插嘴道。

“說說。”隆裕不理王公大臣不滿的眼神,向太監求計。

“派人去拿李蓮英!拿住以後,嚴刑拷問,叫他說說,大行皇帝晏駕的那天,他到底在幹什麼?是太后先去的,還是皇上先去的?現在李蓮英就在宮裡守靈,不用跑到外頭拿人,驚擾不了袁世凱。拿下之後,奴才自然有手段叫他開口說實話!”小德張跪下說道。

“好,你這就帶人去拿他。”隆裕點了點頭,小德張急忙點了幾個身強力壯的太監,拿上繩索和棍子,趕去捉拿李蓮英。

“若是李蓮英不說,怎麼辦?鴆殺國君,這是誅九族的大罪,拼着一死,也不能連累了族人。”溥偉對於這個辦法並不熱心,但也沒阻攔,在小德張走後,才說出擔心。

“這……”隆裕沒了主意,再向衆人求助,溥偉堅持拿問袁世凱,奕匡堅決反對,兩人劍拔弩張,若非那彥圖勸阻,兩人險些動起手來。

“不如將張之洞叫來?”奕匡建議道。

“奴才以爲,袁世凱不是忠臣,卻是漢臣,張之洞也是漢臣,漢人都是一條心,所謂‘物傷其類’,所以就不必叫張之洞的起了。”鎮國公載澤說道,頓了頓,又道:“至於袁世凱,無論拿是不拿,朝廷得預做防備。依奴才之見,不如派那王回健銳營,統率營兵,再叫人傳旨,讓步軍統領封閉九門,嚴禁出入。再派王公趕去北洋第一鎮和京旗各營,坐鎮軍中,震懾北洋新軍,順便把留守直隸的北洋第六鎮調得遠遠的,免得變生肘腋,第二鎮還沒南下的部隊也得趕快調到武漢,叫他們和革命軍狗咬狗。”

“鎮國公所言甚妥,奴才附議。”小恭王急忙說道。

“舍此別無它計,奴才亦附議。”沉默了很久的肅親王善耆也奏道。

“北洋軍都調到南邊了,誰來拱衛京城?就靠第一鎮,有些力不從心啊。”蒙古王爺那彥圖問道。

(再過幾天就下新書榜了,還沒收藏的快些收藏吧,免得以後找起來麻煩。另外,順便拉票。)

第390章 升官發財(下)第76章 兩個特殊士兵第905章 一筆交易第1074章 海空戰(下)第460章 歸化第872章 小心翼翼第289章 刺客橫行(上)第1134章 1939年夏秋第943章 鄂木斯克(上)第452章 戲劇性的落幕第903章 口蜜腹劍(上)第456章 中秋密謀(下)第165章 將軍與士兵第1186章 北極圈裡第921章 草原軍團第580章 無聲的警告第376章 局勢詭異(下)第10章 舌頭第1211章 柏林局外人第731章 佈局北滿(下)第271章 籠中之鳥(上)第684章 椴島海域第23章 大時代第313章 西平前哨(下)第1172章 總統手裡的棋子第507章 小腳色(上)第428章 兩手準備第143章 老熟人與地頭蛇(下)第365章 正定(下)第23章 大時代第588章 戰略欺騙第1212章 突破口第57章 鐵律第473章 渤海灣上的艦隊第1113章 國際局勢的變化(上)第276章 形勢微妙(下)第921章 草原軍團第603章 時代的選擇第818章 恃才傲物第265章 決裂邊緣第144章 深遠迂迴第213章 川中鹽都第43章 東京第471章 利益至上第690章 海空大戰第708章 鐵軍第178章 遠東狂人第955章 坦克戰第868章 新局面第304章 東守西攻第316章 戰西平(上)第1087章 “颱風”登陸(上)第555章 試探第1093章 日澳戰爭第653章 鐵拳部隊(下)第289章 刺客橫行(上)第34章 初步整編第708章 鐵軍第608章 戰爭準備(下)第938章 代號Q第409章 北行第1272章 柏林的“小紅帽”(下)第768章 不可捉摸第1075章 宅廬陰謀(上)第358章 蘆臺(下)第252章 證券交易所第984章 1920年代(下)第382章 別無選擇第1194章 閃亮登場第20章 撲朔迷離(上)第916章 陸軍總動員(下)第505章 不可接受的條件第1103章 迎擊(上)第594章 司馬昭之心第396章 變起京城(下)第668章 特混艦隊(上)第1061章 亞洲解放運動第234章 代號“曼佗羅”第639章 捷報(上)第837章 一切都是利益(上)第1031章 夜雨(上)第76章 兩個特殊士兵第22章 誓師第848章 國際志願兵第715章 特殊使命第203章 國事與社團第923章 一面旗幟(上)第1147章 突破阻擊(上)第341章 補救措施(上)第683章 國戰(下)第239章 上校營長第1000章 信心與希望(下)第745章 拿破崙的崇拜者第1012章 口是心非(下)第133章 青黃不接第134章 無可奈何花落去第230章 華陽(下)第956章 速戰速決第35章 借題發揮第325章 英雄與勝利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