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新裝備

放在阿斗面前的是一張大弩,弩的體積要比一般的弩大上許多,可以預料到重量也要比一般的弩沉上許多,同時射程一會遠上不少。

在大弩的旁邊,放着一個長方形的箭盒,箭盒裡面整齊的擺放着十支弩箭,這些箭矢大小都是相同的,均是長八寸。

八寸相比起一般的箭矢來說,要短的許多。不過傳聞中,諸葛弩所射出的箭就是比較短的箭矢。此時阿斗已經認定,這就是那傳說中的諸葛連弩。

“丞相,這可是那可以連發十次的連弩?”阿斗開口問道。

諸葛亮點了點頭,略微有些驚奇的說道:“太子殿下果然是博古通今,此弩的確可以連發十矢,我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元戎弩。”

元戎,就是主將的意思,詩經有云:元戎十乘,以先啓行。

在中國,弩很早就裝備在正規軍當中,並且用於戰爭。記載中首次顯示出弩這種武器的戰役是戰果時期齊國和魏國的馬陵之戰,也就是孫臏擊敗魏國大將龐涓的那一戰。

在戰國時代,七國都裝備有弩,中原地區,韓國是製造名弩的國家,所謂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而齊國和魏國也大量的裝備了弩這一利器。後來大秦自商鞅變法變強以後,也大量的裝備的強弩,每次攻城略地,或者是與人交戰,都是強弩在前,錟戈在後。而且秦人好用巨弩,一些弩,僅僅是箭矢前面的銅鏃,就重達二兩。

而漢代則是弓弩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特別是武帝時期,軍中就裝備了強弩。漢代弩的種類比較多,但是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需要很大的力氣才能拉動,一般的弓三石就是強弓,而弩最高卻能夠達到十石的力道,比如漢代的“大黃力十石弩”。而且漢弩射程遠,殺傷力強。一般射弓箭,能以百步穿楊,就算得上是神箭了,若是平射超過二百步,弓箭的射程就達不到了,而漢代的大黃力十石弩,平射射程可以達到六百米以上,比現熱武器差不了多少。而且漢弩上海標有刻度,方便瞄準。

至於連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不過一直以來,連弩技術都沒有太大的發展,一些連弩頂多是能夠連發二三箭,比較著名的就是當年飛將軍李廣所用的漢大黃參連弩,但是也達不到連發十箭的程度。

“元戎弩?”阿斗捧着手中的弩,喃喃唸叨着,這元戎弩便是諸葛連弩的另一個名字。

“丞相,有如此利器,爲何不早點拿出來。”阿斗話雖然這麼說,但是語氣中並沒有絲毫責怪的意思。

“太子殿下,這元戎弩製造起來頗爲不容易,而且弊端很多。就拿這箭矢來說吧,元戎弩所用的箭矢必須是八寸長,無論是長一分或者是短一分,都無法使用。而且此弩可連發十箭,威力雖然巨大,但是對箭矢的消耗也非常大。”諸葛亮說着,拿起箭盒,接着道:“這箭盒中科放十箭,不過這十箭只需須臾之間便可以射出,大戰當中,就是一人攜帶箭矢百支也只能夠供片刻使用。”

阿斗點了點頭,諸葛亮的意思就是這諸葛連弩的箭需要特製的,這八寸的箭比一般得見箭要短上許多,所用不是特製的箭矢,諸葛連弩是不能使用的。可是偏偏這種諸葛連弩對於箭矢的消耗非常大,而若是箭矢少了,則無法形成戰鬥力,所用使用諸葛連弩,實際上是對後勤補給的一場考驗。

雖然箭矢比較短,但是諸葛弩的射程卻不短,比鮮卑和匈奴人弓箭的射程要遠的許多,而且連弩射速極快,可以迅速射出十支箭矢,這些箭矢對於胡人那些輕騎兵殺傷力還是極大的。

“丞相,現在有多少弩和箭矢?”阿斗開口問道。弩和箭矢的數量,是阿斗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

“這段時間,我在漢中已經造出了五千元戎弩,至於箭矢嘛……僅僅有五十萬支。”諸葛亮答道。

五十萬支箭,數目聽起來並不算少,但是真正消耗起來,卻消耗的飛快。當年諸葛亮草船借箭,一夜時間,曹軍就射出來十幾萬支箭矢。而諸葛連弩的射速要比普通弓箭手射箭快的多。五十萬之間平均到五千柄諸葛連弩上面,一柄連弩也只有一百支箭而已。在真正的大戰當中,五十萬支箭矢根本經不起多長時間的消耗。

“看來咱們要多造些箭矢了。”阿斗輕輕的嘆了口氣。

“太子殿下放心,我已經命馬良前去趕造箭矢一百萬支。”諸葛亮答道。

當年赤壁之戰時候,周瑜爲難諸葛亮,曾經命諸葛亮十日內造十萬支箭。這已經算是一個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一百萬支箭矢,不知道要造到什麼時候,而如今劉備被圍在長安,雍州百姓處在水深火熱當中,出兵一事迫在眉睫,蜀軍肯定沒有時間等待馬良造好這一百萬支箭。

“哎,遠水解不了近渴……”阿斗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而且阿斗擡頭看諸葛亮,突然發現諸葛亮仍然是那麼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

這諸葛亮肯定還有後招!果然是個無限底牌的傢伙。

“丞相,你那裡是不是還有什麼好東西沒拿出來?”阿斗開口問道。

“哈哈哈,知我者,太子也!”諸葛亮笑着,揮了揮手,衝旁邊人說的:“擡上來吧。”

片刻後,三名內侍扛着一柄長槍走了上來,這槍的確稱長槍這個名字,從頭到尾,加上槍頭足足有兩丈五尺長,槍身是有竹子做製成的,鐵質的槍頭閃着陣陣寒光。

щщщ_ttκǎ n_CO “好長的槍!只是這麼長的槍……”

“太子殿下,這槍是我特意爲對付胡人騎兵所制,以此槍擺在軍陣當中,可擋騎兵衝鋒,竹子有彈性,槍可以達到兩丈五尺,若是以木頭爲槍身,只能製造兩丈的槍身。”諸葛亮答道。

“此槍爲何名?”

“還沒有名字,就請太子殿下賜名吧。”

“這是丞相所造,就叫諸葛槍吧。”阿斗說着,突然想起來了自己從南蠻弄來的藤甲,於是開口說道:“丞相,我這裡也有一個好東西。來人,去取一間藤甲過來。”

張嶷捧着一副藤甲走了過來,阿斗一指,開口說道:“丞相,我征討南蠻的時候,遇到一個烏戈國人,他們的戰士全都是身穿藤甲。”

“藤甲?就是這個麼?”諸葛亮拿過藤甲,而後突然發現,上面油膩膩的一層,佔了諸葛亮一手。

“太子殿下,此甲好像是用山中藤條所至,上面油膩,好像是用油泡過,重量倒是不沉,不過此藤條所編制的鎧甲有何用?”

“軍師,你用劍砍來試試。”

諸葛亮並不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雖然比起那些武將來,諸葛亮差得遠,但是舞個劍還是沒問題的。

諸葛亮從旁邊張嶷手中接過一把劍,而後向着藤甲刺了過去。如今諸葛亮也不過四十歲,正是身強力壯的時候,這一劍刺過去,穿透一般的皮甲是沒有問題的。可是當諸葛亮刺上這藤甲的時候,卻怎麼也刺不進去了。

諸葛亮平日就好舞弄機關巧計之類的東西,但是卻從來沒有見過一副藤條編制的鎧甲能夠刀槍不入,諸葛亮此時也顧不得藤甲上面的油膩,雙手將藤甲捧起來,仔細的打量起來。

“丞相大人,這疼架勢烏戈國人所制,據說是用藤條用油泡半年後,拿出來曬乾然後再浸泡半年,如此幾十次,放才能成甲。”

“幾十次?那製造這一副藤甲豈不是要十幾二十年的時間?”諸葛亮小吃了一驚,在諸葛亮看來打造衣服精良的鐵甲也花費不了多少時間,用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在鑄造一副鎧甲實在是太費時間了。

諸葛亮輕輕的摸着藤甲表面,而後略微的搖了搖頭:“此甲雖好,穿起來也十分輕便、刀槍不入,但是卻怕火攻,用油浸泡過的藤甲,豈不是一點就着。”

“丞相說的不錯,這藤甲的確是十分怕火。不過這藤甲卻能夠阻擋箭矢,若是我們的士兵穿着這藤甲,匈奴人和鮮卑人的箭矢則不足爲懼。”

因爲雙邊馬蹬和高橋馬鞍還沒有普及的原因,匈奴人和鮮卑人輕騎兵最主要的戰法還是憑藉着機動力遊騎,利用箭矢擾亂漢人的步兵軍陣。而這些箭矢也是很最讓步兵頭疼的事情。

對付騎兵,步兵軍陣一般都會擺放的比較密集,胡人騎兵一輪弓箭射過以後,無論如何都能夠對步兵軍陣造成一定的傷亡。而若是有這個藤甲的話,胡人的騎射就不能對漢軍造成傷害,缺少了箭矢的威脅,胡人騎兵的威力就小了很多,若是再加上諸葛連弩和諸葛槍的配合,憑藉着胡人那些騎兵想強衝身穿藤甲的步兵軍陣,和找死沒有區別。

諸葛亮的眼光自然能夠明白這藤甲的意義,只要不遇到火攻,藤甲就算是無敵的存在。雍州平原多少狹窄的地方適合火攻,藤甲兵不需要太多的顧忌,實用性要遠比在南中強得多。

“太子殿下,這樣的藤甲,一共有多少?”現在諸葛亮最擔心的就是藤甲數目太少,而且製造週期又長,無法裝備大軍形成戰鬥力。

阿斗伸出三個手指頭:“一共有三萬副。”

第69章 缺錢第104章 石勇末日(下)第17章 救人第7章 唐三爺的禮物第107章 第二種戰略第43章 建府兵第67章 夜行第10章 驅虎吞狼第62章 關公出斜谷第107章 姜維出仕第11章 不義之財取之有道第19章 骨子裡的大俠血脈第28章 小人物第30章 武侯的謀劃第20章 亂汝南的第一步第44章 鄴城有變第40章 秒殺傅士仁第46章 追兵又至第5章 綁架第138章 司馬懿的逆襲第3章 欽差第27章 一戰定涼州(下)第12章 七七之戰第93章 窮途末路第105章 行刺(下)第5章 綁架第1章 風雨將至第90章 糧第28章 小人物第57章 探聽情報第81章 伐蠻第65章 一顆釘子(上)第35章 內奸第122章 黃巾再起第95章 求援第74章 出兵南中第36章 辯護僧(下)第87章 飲酒、解惑、論天下(上)第33章 九品,六部第127章 魯子敬,安在呼?第116章 雪上加霜第42章 英才輩出的諸葛一族第88章 飲酒、解惑、論天下(下)第69章 出陣?第41章 錢莊第109章 青州之變第110章 東萊建港第71章 兵臨白帝第33章 九品,六部第7章 蓬萊神槍散人第83章 風雨來臨時第6章 馬忠第21章 抵達氐部第46章 溫水煮青蛙第79章 力斬潘璋第85章 計取朵思第13章 張魯兵發葭萌關第49章 星彩逃婚第51章 議救麥城第63章 事變第9章 忠義霍仲邈第59章 擇路岐山第84章 擒曹(上)第17章 周郎遇刺第40章 義陽亂戰(下)第134章 兵圍襄平第47章 馬秋的誤會第10章 小結巴的口才第95章 求援第88章 孟獲降第71章 兵臨白帝第48章 亂的開始第37章 撫遠大將軍——馬超第106章 巧渡渭水第92章 戰象破藤甲第136章 變故橫生第73章 大戰再起第68章 追擊第123章 樹欲靜,風不止第86章 戰象第3章 鐵匠鋪第77章 高定投降第54章 計援麥城第11章 文欽第100章 三萬藤兵出子午第110章 東萊建港第2章 關二哥顯靈?第12章 回荊州第46章 追兵又至第22章 談條件第33章 九品,六部第35章 內奸第6章 時間緊迫第52章 孟達的誤會第38章 匯聚江陵城第57章 探聽情報第20章 亂汝南的第一步第57章 將在外第81章 大軍壓境第67章 壯士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