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章 踩武則天的麻筋兒

商品經濟,商品經濟,就是藉助市場的力量,來驅動工農商業的發展。

只有打破這層枷鎖,手工業才能形成規模,農業生產才能向更高的效率推進。

有的人可能會說,那糧食生產不到位,人都經商去了,誰來種地?

扯淡。這種極端環境哪那麼容易出現?人也不可能都不種地了去經商。

再說了,任何事物都是相輔相成的,任何文明進階都是需要原動力。

說白了!!

人都是被逼出來的,船到橋頭自然直。

小麥進入中原相當長的時間才取代相對低產的粟米,使得秦國得利,一統六國。

你可以說,小麥出現的恰到好處,但也不能否認,是當時的社會需求推動了小麥的快速推廣。

到了大唐,低下的農業效率又讓曲轅犁取代了直轅犁。

同樣,你也可以說,曲轅犁出現的正是時候,又或者生產需要迫使農業工具不斷進步。

再往後看,大宋商業發達與占城稻的出現,明清的人口上限和美洲作物的引進,包括近代糧食危機和袁大德魯伊的雜交水稻。

這可以說是時代的幸運,但同樣也是時代的需求迫使農業進階。

你信不信?如果三千萬逃戶不種地了,糧食不夠吃了,分分鐘占城稻就提前個兩百年殺進中原。

況且,占城那個地兒現在就是大唐的啊!

如果大唐發展到占城稻還解決不了問題,那大唐即將出海的那些海商就不是往回運香料、琉璃了,美州作物馬上到達戰場。

要是還不夠,只要商業規模足夠維繫社會發展,只要大唐科技水平有足夠的時間進階,那雜交水稻就該來了。

吳寧太明白了,之前那十幾萬字都是鋪墊,你就算玩出花來,也就是給武老太太增點稅收,加點朝堂爭鬥的籌碼。

可是逃戶不一樣,這纔是大問題,纔是癥結所在,或者說是大唐的麻筋兒。

武則天治國的能力繼承於太宗李世民,手段作風亦與太宗神形相似。但她始終無法超越太宗,讓大唐變的比太宗時期更加偉大。

可是,如果她能把太宗和高宗兩代掌權者都無計可施的逃戶問題解決了.....

嗯,那武則天無論是在當代,還是後世的歷史評價,就算還是不能與唐太宗比肩,也必然要拔高一個臺階。

這也是吳寧敢跟武老太太皮一下,敢威脅老太太的底氣所在。

老太太現在還捨不得殺他,還指望吳老九這個混蛋幫她締造奇蹟呢!

......

咦???

占城稻??

吳老九心說,我怎麼會知道占城稻?占城稻是好東西啊,關鍵時刻還能續條命....

扯遠了。

回到擴大商品經濟這個方向上來,不妨設想一下,如果大唐的逃戶和土地兼併問題放在大宋,那還是問題嗎?

大宋根本不可能有逃戶之患啊!

因爲,失去土地的農民不用跑,發達的城鎮經濟完全可以消化龐大的無產勞動者。

土地兼併更不是個事兒。大宋開國沒多久,土地兼併的嚴重程度就已經快趕上唐末了。

因爲高度城鎮化,無孔不入的小商品經濟,把大宋變成了富得流油的一塊肥肉。

可是,反觀大唐呢?

農民失去土地之後,他沒地方去,甚至沒有活路可言。因爲就算沒有土地,依然要交稅。

自謀生路也不可能,因爲城裡人也不要他們,更沒有健全的市場環境支持他們二次創業。除了逃離原籍,變成隱戶依附地主階級,就沒有別的選擇了。

那可是兩三千萬的人口啊!

兩三千萬人跑到地主家裡,只會讓地主得到更多廉價勞動力,進而更瘋狂地兼併土地。

可如果大唐開放市場,把這兩三千萬人趕到城鎮呢?大唐能不能和大宋一樣變得富裕??

不能!

因爲唐可不是宋那塊富得流油的肥肉,除了富就什麼都沒有了。這將是一頭全身腱子肉的雄獅,比當下還要兇狠!!

所以,解除宵禁讓商業時間最大化,廢除坊市讓大唐的城鎮居民徹底動起來,讓商家可以直接地走到百姓身邊。

當先盤活城鎮商業,並發展到一定的規模,自然而然,商業就會吸收逃戶,充當廉價勞動力。

當商業進一步擴大,那無產百姓自然也就能從中找到機會,這時朝廷再輔以寬鬆的政策,無產農民就能轉化成城鎮的新興力量,繼而重新創造自身價值,重新獲得生存的希望。

當然,大唐畢竟不是大宋,不能從表面上簡單的抄襲,這其中還有諸多細節無法完善,冒然施行這八個字,也不一定就能富起來。

所以,吳寧才只寫了八個字。

具體應該怎麼做,還需要哪些配套政策和條件,就得和太平公主細細地去聊了。

至於聊多長時間?

別催我哈,這事兒挺難的,您老人家一京城的人才不也沒轍嗎?容我慢慢來。

當然,這八個字完事兒了,還有占城稻啊,還有別的什麼......

吳寧估摸着,到時龐大的經濟賬目大唐的這些土鱉又該沒招兒了,他又能續條命了。

......

——————————

時光流轉,新年已過。

三月的房州,若是換算成後世的公曆,已經是四月末,快到五月了。

荊湖之地的春天更是早就春暖花開,萬物萌醒。

去歲,吳寧的地窖讓下山坳着實嚐到了甜頭。年前,各家商量,想把水旱田地全改成菜田。如此一來,秋冬兩季又不知道要增收多少。

地多的族親更是年前就添置了農具,信誓旦旦地要在開春兒之時大幹一場。

可惜,計劃沒有變化快。

農忙早就開始了,可下山坳的地,沒人種了。地裡的野草都快一尺來高了,全荒着。

現在誰特麼還種地啊?燒炭吧!

如今,下山坳還有陳家莊,一共十七口炭窯,全力開動,日夜不息。

不但如此,兩個村子還有二十口窯正在修建,大概再有半月,即可全力生產。

比起烏竹炭的巨利,那點蘿蔔白菜,誰還稀罕啊?

......

事情得從兩個多月前說起。

過了上元節,秦妙娘他爹秦文遠依律流放益州起程。

本來呢,根本就不叫事兒。房州離益州就算翻山嶺也不過就是四五百里的路程,可是吳寧這個準女婿總是要去送一送的嘛。

而且,不能白送。

吳老九本着“捎帶手”的原則,花了大價錢僱了一個商隊,送了一萬斤炭給老丈人,讓他老人家路上慢慢用。

秦文遠也沒拒絕,畢竟這裡面還有他兩成份子呢。

不過,數落吳寧一通當然就免不了了,然後才心滿意足地上路了。

......

老頭一走,過了能有二十來天吧,專門去伺候秦老爺的秦福就回來了,而且一張嘴就管吳寧要三萬斤烏竹炭。

把吳寧嚇壞了。

靠!老子的炭就這麼好賣?算着日子,二十天也就夠秦福跑一個來回。

這說明什麼?說明秦老爺牛啊,剛到地方就把炭賣光了?

呵呵,吳老九想多了。

秦老爺不是剛到地方就把炭賣光了,而是剛到地方就把炭送光了。

結果聽秦福一說,他老丈人到了益州,立馬當起了善財童子,白送!

從州官到富戶,這老頭拿着他的炭走人情了,把益州上下送了個遍。

銷路沒打開,秦老爺這個人卻是闖出了名堂,凡是益州有點臉面的都知道打從房州來了個“賣炭翁”。

嗯,人不錯,到處送黑炭.!

.......

單章:深刻檢討和掏心窩子第三二三章 馬子工第三九四章 老十一去沙州第十六章 低調第四十三章 改嫁第二六三章 攪局第一一一章 孟蒼生的右手第二章 唐朝人很講理第三四七章 擠兌武則天第四零六章 抗旨第三九七章 把娃都搞出來了第四七八章 和我們沒關係第二九五章 失控的宣泄第三七九章 絲綢之路第五一零章 萌公子也不是吃素的第五四三章 沒一個是省油的燈第一三四章 兩份奏摺第二十五章 托兒第四十三章 改嫁第三二六章 要出事兒第二一九章 最丟人的合親(二合一)第三六七章 摳死你算了第四零五章 婦人之仁第三九一章 一對神經病第二七九章 發乎於心第三四一章 賞食邑五百戶第三零一章 李二惹的禍第一七九章 三峽排幫第四零七章 原來是這個“有大用”第一五二章 來自吳寧的長信第六十九章 那是一個悲傷的故事第五四五章 涼薄父子第四八九章 尚有迷局未解(二合一)第三九五章 不想做第二個李諶第二六五章 贏家第三一二章 多吃多佔第二八五章 道爺出馬第三零八章 區別對待第二八零章 代價第一六零章 這兄弟沒法做了第二一一章 教你做一名合格的山賊第三三九章 停還是不停第二一五章 孰輕孰重(二合一)第二零五章 江湖是什麼(二)第五一二章 準備上吊第二七七章 草率第九十七章 好好想一想第一二七章 差不多得了第五二三章 玩死我吧第二七六章 入甕第二十三章 唐朝BBS第二四五章 凱旋第二一六章 喝退第五十一章 從心灰意冷到暴跳如雷第三八八章 三路開花第三零零章 赴任長安第四十六章 壞人好事的三哥第五零三章 萌公子回京第五一一章 養狼,還是養獒第七十六章 心中的猛獸第五三九章 庶民與貴族第三一八章 可憐的富貴人第三一七章 一個字:亂!第三七五章 心疼第五四七章 高手過招(二)第二二四章 請開始你的表演第二二二章 味道第三六八章 自己做主的武崇訓第五三三章 生意火爆第二七九章 發乎於心第四零一章 許你長寧第一六四章 山寨成癮嗎第三四八章 寧爲一隻雞折腰第一六八章 反轉第二十四章 被嫌棄的孫伯安第二四零章 岑老爺子跑了第三四八章 寧爲一隻雞折腰第三七三章 逗她玩呢第七十九章 疑雲乍起第三七五章 心疼第三八八章 三路開花單章以及推書第三三二章 這活幹不下去了第五二二章 打劫第二七零章 喪盡天良番外:吳老九的世界盃第三四八章 寧爲一隻雞折腰第二四九章 誰能騙過誰第五十章 老子琢磨了五年了第五零五章 連環坑第四零一章 許你長寧第三零九章 高泰的精緻分析第三五四章 開莊第一三五章 皆大歡喜?第二一七章 京城女大王第二三三章 別和中原人比嘴皮子第三一三章 新官赴任第二二二章 味道第五一三章 太子殿下差點沒吊死第一五五章 女裝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