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8是典型的多用途戰鬥機,而多用途戰鬥機和殲擊轟炸機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多用途戰鬥機保持了單座的設計,而並非是殲轟機的雙座設計,所以這次的殲18首飛也就只安排了一位試飛員。
“孫總師,那我就上去了,你放心好了,之前我已經在地面模擬操作很多次了,地面滑跑測試也都是由我做的,首飛一定沒有問題,我相信你的設計能力,同樣也相信我的飛行技術。”
說罷,在孫惠中總師的陪同之下,試飛員登機進入了座艙之中,這次殲18設計上很多進步,比如考慮到以後有可能的艦載機改進,因此直接設計了自帶的摺疊式登機梯,所以也就不需要專門的登機梯了。
當摺疊式登機梯收入機身之後,試飛員開始再一次調試檢測,這次首飛機還沒有完成所有的航電管理系統編寫,原本計劃中的自動全機檢測功能也還沒有開發出來,但試飛員依舊憑藉着自己的能力,熟練地檢查了各個飛行系統。
啓動了機載輔助動力系統,一臺小型渦噴發動機首先運轉起來,它的工作就是提供飛機在主發動機啓動之前所需的所有電源,使飛機可以不用過多地依靠地面的電源來維持基本需求,而當電壓能夠穩定之後,這才果斷地切斷飛機和地面電源車的連接。
把頭微微轉到右邊,點頭示意電源車可以撤離現場,確認電源車撤離到安全地區之後,這邊才啓動了兩臺渦扇10發動機,這次的渦扇10已經是爲安裝到殲18上面試飛使用的特製版,發動機控制系統絕對不會再出問題。
當兩臺主發動機運轉起來之後,輔助動力系統自然就可以關閉了,那東西大概也就是主發動機沒有啓動的時候用用而已,隨後可動翼面檢查也很簡單,殲18雖然技術含量高,但飛機的翼面設計是非常的中規中矩,幾乎很難出現問題。
一切確認了之後,這才把頭伸出座艙外面,同地面的工程師隊伍打這次飛行任務前的最後的招呼,雙方敬禮並且又莊嚴地回禮之後,工程師隊伍轉身邁着整齊的步伐離開,而試飛員也收回心思,再一次整理了着裝之後,檢查安全帶是不是卡扣到位,彈射拉環是不是牢固,一切都沒有問題之後纔將座艙蓋放下。
當座艙蓋放下之後,意味着整個座艙就同外面世界隔開,但氣泡座艙的好處在這時候就體現的淋漓盡致,雖然殲18依舊採用中置操縱桿的設計,但得益於和f-15持平的巨大體型,那座艙也是相當的寬敞,飛行員在裡面並不會有任何的壓抑之感,這是小飛機怎麼也做不到的先天劣勢。
仔細地感受着這架現代化的戰機,那一平三下的主流座艙設計,由長紅提供的彩色顯示屏將各種必要的飛行數據全都一一陳列出來,座艙兩邊還是保留了一些按鈕式操縱面板,但佈置的也是相當整齊,一切都是有章可尋。
“還真心不錯,這纔是真正的現代化作戰飛機啊!座艙佈置的不知道要比以前的蘇系飛機好了不知道多少倍,閃電雖然也是一平三下的設計,可惜機體的先天限制,導致這始終都比不上殲18飛起來舒服。”
這一刻,大概就是試飛員內心最自豪的時候,之前雖然也有接觸過蘇27飛機,那彪悍的氣質也確實很有衝擊力,但蘇27的那種座艙和航電設計實在是太落後了,只要飛過了一回殲18之後,要是還想去體驗蘇27的老掉牙航電,那簡直就是腦袋被門夾了的蠢蛋。
帶上氧氣面罩,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塔臺,這裡是18002(上一章的18001錯了,那是靜力試驗機),我機一切正常,請求起飛。”
“塔臺明白,准許起飛,你機後方一架jf-17閃電戰鬥機將全程伴飛,祝你好運!”
“收到”
也沒有轉過頭去看看後方不遠處的伴飛機,這邊18002號機的試飛員放開碳剎車裝置,沒有了束縛的飛機開始緩緩地向前滑行,銀灰色的輪轂是沒有上過任何的塗裝,但即便是這種裸.奔,在轉動起來之後依舊比綠色輪轂要好看了不知道的多少倍。
飛機的機身塗裝沒有太大的變動,依舊是以淡黃色爲基底,接縫處使用鏽綠色勾勒出來,再加上飛機本來在氣動上設計的也是非常符合空氣動力學,這就意味着飛機本身也會非常漂亮,現在的18002是衆人眼中的明星。
試飛員在座艙中再次增加發動機的推力,伴隨着兩臺渦扇10的的推力不斷增加,飛機的滑跑速度也越來越快,而當發動機輸出的推力達到了最大的無加力推力之後,飛機已經達到了要求的飛起速度。
畢竟是採用了平直翼設計,雖然這樣會帶來高速飛行中的氣動阻力增加,但它同時也賦予了殲18無以倫比的短距離起飛能力,就算現在臨時使用的渦扇10發動機和計劃中的渦扇12完全體推力差距很大,但靠着氣動上的優勢,18002還是比後面的閃電更早離地。
直到閃電飛到了起飛高度之後,安排伴飛的閃電這才機輪離地,若是沒有閃電在一旁做對比,衆人自然是很難清楚地明白殲18的短距離起飛能力到底強大到了什麼地步,但是現在嘛!
“好!”
楊輝也就只聽到這“好”字,隨後就聽到望遠鏡重重地被拍到桌子上。再然後是海軍張司令瞪大了眼睛,丫的實在是太痛了,剛纔太激動把望遠鏡往桌上拍的時候,自己的手指其實是更先一步和桌面接觸,於是這疼的啊!
看到張司令額頭豆大的汗水,還有那毫不誇張的表情,以及被左右緊緊捏住的右手患處,楊輝正想說些什麼,劉副主席轉過頭看了一眼之後便沒有了下文,而這時候的張司令似乎也緩過來了,再次拿起望遠鏡。
既然是這樣,楊輝肯定就不用管那麼多了,現在正是首飛的關鍵時刻,這時候再一看,兩架飛機其實都已經先後完成起飛,兩架飛機完成編隊之後,開始簡單地圍着這次專門爲試飛劃出的空域飛了一圈。
小角度的爬升,轉彎,又左右地晃了晃翅膀,座艙中的試飛員按照之前在地面訓練模擬的過程對這次首飛科目進行着測試,隨後兩架飛機則一起編隊飛過地面人羣,天上是聽不到地面的爆發出的歡呼聲,但以兩位試飛員多年的經驗,就知道地面肯定是歡呼不斷。
計劃中的首飛一共是14分鐘,在既定的時間裡能夠完成空中的簡單測試工作就夠了,後面只要能安全降落,那這次首飛就是圓滿的。
經過兩次調整飛行姿態之後,飛機已經對準了地面的着陸區,要將速度降下來,不僅需要降低推力打開減速板,還需要操縱襟翼的變動,要讓機翼的升力係數降低之後纔算完成動作,平直翼的低空低速性能實在是太優異了,整個降落動作簡直是絲毫沒有拖泥帶水之感,大概這已經是標準的飛機着陸教程了。
前後機輪都接地之後,飛機又滑跑了一段距離之後,碳剎車片開始介入工作,靠着剎車制動的控制,飛機的滑跑速度也就減小的更慢,這次首飛甚至連着陸減速傘都沒有使用就停到了跑道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