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固根(上)

趙匡胤半是好半是好笑地道:“既然你有兩全之法,不妨說來聽聽。”

反正也起了頭了,孫悅索性仗着童言無忌四個字暢所欲言了,道:“官家,臣以爲師父的話並無不妥,只是強幹弱枝之還需再加兩個字。”

“什麼字?”

“固根。”

“固根?”

“是,臣以爲,一顆大樹,只有根深蒂固,才能經得起風雨,哪怕是營養跟不了,主幹長不動了,只要根還在,不怕樹會倒下。”

趙匡胤對這說法倒是挺好的,道:“有點意思,詳細的說說。”

“是,官家您之前問,爲何自有史以來,天下從來都沒有這麼亂過,臣以爲,這根子還是出在兵制,唐以前,天下是沒有職業軍人,或是很少有職業軍人的,不管是秦時軍功制度,漢晉的良家子制度,亦或者是隋唐時的府兵制度,本質都是一種軍事貴族制度,這一套制度,國人通過幾千年的時間早已經摸清了其規律,雖然亦不見長存的王朝,但大家大體都還知道怎麼玩,照着前人的經驗來,只要做官家的不昏庸,國脈總能延綿一些時日。”

趙匡胤點頭,表示認可,示意他繼續。

“不論是隋唐時的府兵,還是漢晉時的良家子,臣管他們都叫義務兵制度,這種義務兵制度的本質,其實都是以土地、榮譽、爵位爲根本,激勵將士的,國初立的時候,開國時一般土地較多,爵位也較多,天下人也較重視榮譽,只要平衡好少數幾家軍事貴族的勢力,天子便可以高枕無憂,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土地必然會越來越少,而爵位越發越濫,而天下太平時爵位也總是不值錢,所以兵制會崩壞,而兵制崩壞,便是歷朝歷代亡國的第一大原因。”

趙匡胤聽的鬍子都揪下來了,他以前雖然沒什麼化,可當皇帝這兩年卻是手不離卷的,看了很多的儒學經典,也聽了許多名師大儒給講的課,人家別人都說國亡於仁德不施禮樂崩壞之類的原因,甚至還有歸納到天數的,雖然趙匡胤有時候覺得挺扯淡的,但是大家都這麼說,慢慢的他也信了幾分。

今天聽孫悅這麼一說,突然感覺到豁然開朗,這什麼仁德禮樂之類的直白多了啊,所謂仁德也好,賢君良臣也罷,所能做的無非也是延緩這一過程罷了。

這話要是對那些讀了一輩子聖賢書的大儒去說,多半會嗤之以鼻的將其當做胡言亂語,可趙匡胤和趙普兩人一個是從親兵起家的純軍人,另一個是小吏起家的純實吏,居然還聽得頻頻點頭,催促他趕快說下去。

孫悅見兩個觀衆好像都挺配合,心也略微安了一些,思路也更清晰了,繼續侃侃而談道:“自唐以來,武則天開始,隨着科舉的大面積實行,寒門天下制度的確立,軍事貴族已經不見,而隨着土地開墾,農作物革新,江南開發等一系列生產力變革,募兵制開始了,軍和民頭一次被涇渭分明的分開,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軍制,而人們還在用舊的那一套方法來管理,自然會出問題了。”

“簡單來說,以前義務兵時期,最基層的將士聽命於他們的宗族、里長,而這樣的一個小團體又聽命於地方的團練校尉,地方的團練校尉大多都是來自於軍事貴族,如唐時宿衛,漢時良家子,因爲這些軍事貴族的勢力都是一盤散沙,所以做官家的只要不像隋煬帝那樣自己作死,鐵了心要跟全天下的門閥貴族對着幹,這些軍事貴族很難聯合起來。”

“可是現在這種募兵制不同了,最基層的士兵聽命於隊正,隊正聽命於營長,營長聽命於指揮使,一層層的下來,大兵們只知頭的將軍而不知將軍頭的官家,這才造成了所謂驕兵驅主帥,悍將逐君王的情況,若是還按照以前那一套,天子將目光盯在悍將的身,其實臣以爲用處不會太大,因爲換一個將帥其實也一樣,決定君臣關係的並不是臣是否勇悍,而是君是否有機可乘,固然,層層掣肘,使得將不知兵兵不知將,也是一種不錯的手段,若是調動軍隊麻煩到連官家自己都因爲層層疊疊的人事關係而頭大的程度,自然也不會有人造反了,但軍隊若是真發展到那個地步,便是百萬大軍,恐怕也只能當百萬頭豬來用了。”

趙匡胤聽了這話大點其頭,決定君臣關係的不是悍將而是君王,這句話他實在是太深有感觸了,要知道三年以前,他趙匡胤算個屁呀,不說老一茬的節度使,禁軍張永德和李重進哪個不他資歷老威望高,結果柴榮臨死之前把李重進扔去了揚州,張永德更是直接讓他滾蛋回家,留下資歷稍差的他和韓通來當家,可結果呢?

很顯然,並沒有什麼卵用,趙匡胤也並不認爲是他搶了柴家的江山,這活他不幹韓通也得幹。

孫悅的話很直白,直白到全是大實話,一點之乎者也都沒有,更沒引用半句聖人之言,什麼仁義啊,天數啊更是一點都沒談,可他卻有醍醐灌頂之感,經覺得他這話講得趙普還要通透幾分。

“要說解決之道,這要說道臣的固根二字了,朝廷是樹,地方是枝,央是幹,那這根,便是天下百姓,不過這麼說太籠統了,前人將百姓分爲士農工商四個階級,自然是對的,但自唐以來,天底下其實已經多出了一個全新的階級,那是兵,臣以爲,只要所有的兵都認可咱們大宋江山,些許魑魅魍魎野心之輩,再怎麼折騰也是跳樑小醜,同樣的,若是將士們主帥還盼着改朝換代,便如官家這樣,便是那將領再怎麼忠心,又能有什麼用呢?所以臣以爲,若強幹弱枝的目光只放在將領身,通過層層疊疊的重複架構來制約將領,並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與其說那是在制約將領,臣以爲不如說自廢武功來的恰當。”

趙匡胤笑了笑道:“好小子,居然教訓起我來了,那你來說說,怎麼讓這大宋的三十萬將士都對朝廷忠心耿耿?”

第三百八十三章 商鈔鹽引制第四百九十九章 政治遊戲第五百五十四章 退而不隱第十章 一家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出大事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大的孫都監第二百一十六章 朝堂上的爭吵(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戰火遍幽燕第二百零四章 宦遊第四百五九章 互相幫襯第二百八十二章 古怪的軍令第四百五九章 互相幫襯第五百一十四章 還是杯酒釋兵權第五百章 兩鬢斑白第一百章 出手(終)第四百八十二章 失控第八十六章 意外?第十章 一家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先鋒中的先鋒第五百八十二章 老不正經和小不正經第四百三十五章 尷尬的戰局第三百一十七章 距離第五百章 兩鬢斑白第五百二十二章 家務事第四十二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二百九十九章 暗示與重新選擇第一百四十七章 出征第一百三十章 開封府中二三人第五十七章 後周三相第四百二十八章 喧賓奪主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地之主第三百一十五章 大大提前的是非第九十一章 破局之要第四百二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第一百五十七章 驚喜(書單欠更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低齡化朝爭第五百二十章 曹彬妥協第一百七十三章 慕容延釗的信第二百八十五章 止戈爲武第四百一十三章 婦聯第四十四章 如此親戚第四百一十五章第四百四十三章 影帝第四百一十七章 送錢的和尚第四十一章 見面禮第一百九十章 始知英雄亦有雌(中)第三百四十五章 一石三鳥之計第二百九十章 白袍第四百八十八章 僵持戰局第五百章 兩鬢斑白第九十一章 破局之要第六十六章 杜太后的交代第四百六十二章 狡詐如狐的耶律休哥第五十一章 雅賄第五百七十三章 新皇帝的三把火第四百六十六章 神將,虎將,福將第八十章 飄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怯戰第四百零三章 大動作第四百四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三百九十六章 趙光義的力量第一百四十六章 恩將仇報第三百七十二章 謠言第五百零五章 陰招第五百八十二章 老不正經和小不正經第一百二十八章 甄別良惡第四百二十八章 喧賓奪主第二百二十七章 愛是一道光第二百一十五章 朝堂上的爭吵(上)第二十四章 與虎謀皮第十七章 義氣第四百二十五章 吳越國第五百零二章 燕雲的民心第五把四十五章 老夫老妻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地之主第三百四十一章 新的黨派第四百八十五章 鬥將第五百一十一章 人走茶涼第八十三章 趙德昭第三百四十一章 新的黨派第一百三十五章 波譎雲詭第三百一十三章第五百六十六章 西線傳捷報第一百四十九章 使第一百三十章 開封府中二三人第五百四十一章 交易第五百零一章 頭疼第三百六十八章 封賞第五百五十三章 突然發難第七十章 施恩第五百六十三章 百官逐宰相第二百八十七章 都不咋地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局爲重第八十九章 崩潰(下)加更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斷義第二十二章 事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婚宴與陰詭第四百四十六章 機鋒第一百四十二章 懟他,我罩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