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飛可不知道自己已經被人家惦記上,正準備直接上了他,抓他做壓寨丈夫。這會兒心情很好,告訴大林子和山裡紅,等交易結束,明後天到蝦米溝來做客,自己會給他們準備獨輪車,還有其它他們沒見過的好東西。扶起地上的獨輪車,把魚收起來,重新裝上水,捆紮上。這麼一鬧騰,時間已經過了近一個小時,太陽已經向西偏過去,該動身進城了。
山裡紅很自然地走在葉飛身邊,倆人聊的很開心,一旁的大林子很是吃味。穿過樹林,翻過小山包,遠處可見一個繁華集市,西邊就是那個飛鳥城。距離還有三裡地,中間全都是耕地,已經長出一尺來高的秧苗散佈其間,綠油油煞是喜人。跟蝦米溝一樣,平地挖坑播種,看着喜慶,收成估計也好不哪去。
穿過田地,走了一個來小時就到了城外。三夥人分開各自尋找地點和需要的物資,小情侶依依惜別,正事還是要先辦的。葉飛跟着大蝦先走向飛鳥城東門,活魚做爲貢品,最好還是先繳納上去,葉飛也想先看看飛鳥城到底什麼樣。
一路走過來,看到城外邊跟天狼城類似,有很多三角窩棚,佈滿城池四周,目測起碼有兩千人住在這裡。城門東邊靠北有個專門用來交易的集市,佔地兩畝。這時候已經有不少人,佔據各自領地,把自己多餘的產品擺出來兜售。
看得出來,這裡還是原始的物物交換,沒開始使用貨幣。想要什麼直接跟賣家談,直接現場交易。如果雙方都沒有能讓雙方都滿意的物品,那就很難成交,於是就等在旁邊,直到再次遇到一個人,能夠實現三人產品交換,才能完成交易。看得葉飛直搖頭,這效率跟天狼國比,太低下,太原始了。
說到這時候,韓冰插話問道:“見到有人騎馬了嗎?”葉飛很確定地回答說:“沒有,只看到有人趕着牛,馱着貨物。牛脖子上拴着皮繩,沒帶鼻環。”這說明那裡的人比韓冰想象的原始,這就好辦多了。
葉飛等人很快來到飛鳥城東門外,前邊還有幾夥人,大家都在排隊等着門口士兵檢查,沒有攜帶武器纔可以放行。葉飛和大蝦等人推着車等在後邊,許多人都圍過來看新鮮,都沒見過獨輪車,也沒見過用水槽運輸活魚。大蝦繼續施展吹牛大法,口涎亂飛,自豪之情溢於言表。葉飛則沒搭理他們,他在仔細觀察這座城。
飛鳥城建在距離南方大河一百多米遠的土坡高臺上,高臺北高南低,北邊被人工修城直上直下的懸崖狀,大概原來這裡就是個陡坡。其它三面都是緩斜坡,修築了階梯,方便上下。
高臺中間就是飛鳥城,佔地五百畝左右。說是城,其實就是韓冰和師戰最早時候修建的那種土圍子,城牆也是中間一圈帶着尖的木樁,外邊是參雜蒿草的泥土堆砌,同樣用火燒過。城高三米多,葉飛目測自己加上助跑,能竄上去。城頭上有巡邏兵將,手執長矛長刀,都是石制武器。還有站崗的衛兵,拿着弓箭,注視城外芸芸衆生。
向着東南西三面,建有三座城門。城門是粗木柵欄做的吊橋,沒有門樓,兩邊城牆之間用粗木樁搭建一個平臺,吊橋下邊挖了一個深坑,吊橋放下來正好鋪在坑口上,可以讓人通行。吊橋城內一邊杵在大石塊壘的臺階上,吊橋放下時會與臺階成一平面。
吊橋另一端用兩根樹藤絞合的藤索栓住兩邊,在頂端平臺兩側,前後安放有四個中間凹陷的石鼓,石鼓中間有孔,穿在木軸支架上,可以轉動。藤索沿着石鼓一路翻過平臺,落到城牆裡側。
藤索末端綁着兩塊巨石,作爲配重,提起來就能把吊橋放下,落下來就將吊橋提起,露出的深坑就能阻止人進出。葉飛不用看都知道,坑底一定栽了不少削尖的木樁,看來飛鳥城的防守還是挺嚴密的。
城門平臺靠外側,橫向立着一塊刮削過的木板,上邊畫着三個圖像,一對翅膀、一隻長尾鳥和一個四面開口的方框,葉飛不知道什麼意思,韓冰說那是人類最早的象形文字,應該是“飛、鳥、城”三個字。
透過城門向裡望去,城內北邊有個人工修整出來的平臺,高出城內地面半米左右。那裡外圍建有七八個茅草蓋頂的二層茅屋,圍住中間一個高出一頭的茅屋。那個茅屋屋頂立着一個旗杆,上邊掛着一面鹿皮做的大旗,旗上是一隻展翅飛翔的長尾大鳥。估計那就是飛鳥城大頭領的住處,旁邊應該就是大蝦他們說的部落長老的住處。飛鳥旗就該是這個部落的圖騰,如果韓冰在這,他就該能認出來,那形狀就是後世考古發掘出來的鳳凰鳥。
所有大茅屋都是半地穴結構,最大的佔地近二百平方。上邊是四棱錐形底座,配上二層四棱錐頂,向着南面或東面有一個三棱柱的門廊,屋門就在門廊最外面。看外形就能判斷,跟天狼國附近早期原始人茅屋一樣,都是松木杆爲骨架,外邊塗上河泥粘土燒結,最外邊用蒲葦從下到上,一層層鋪疊。
頂層那個小四棱錐,就是散煙通道。這時代人們還都是在屋裡地中央挖竈坑,生火做飯,沒有煙囪,屋頂留開口,支出一個帽子,四下留縫,既擋風遮雨又能排煙通氣,而且這種茅屋冬暖夏涼,十分宜居。
普通國民就沒這種待遇,大多是三棱柱形窩棚,好一點的會搭建四棱錐體,換氣排煙都通過大門實現。按照韓冰估計,每年冬天都得死不少人,一氧化碳中毒最容易發生在這種環境。這些茅屋分佈在高臺的三面,高臺北面被一道牆圍了起來,不知道里邊是什麼。
茅屋外有的晾曬着魚和肉,有的柳條簸箕裝着各種野菜、蘑菇。好些茅屋頂上排煙口不斷飄出白色的煙,這是有人生活,在做飯菜。不斷傳出來的叮噹聲能判斷出,裡邊還有不少作坊,就是看不到他們石器作坊,不知道這裡石器工藝到了什麼地步。
正看着,有一隊士兵走了過來,他們也看見大蝦等人推着的小車,而且這邊圍着一堆人,亂糟糟影響進城秩序。大蝦見有飛鳥城衛兵過來,趕緊收住話頭,滿臉含笑等待對方問詢。
領頭的是個跟大蝦差不多大的漢子,手裡持着石矛長槍,驅散人羣來到大蝦面前。低頭瞪大眼睛看了看獨輪車,然後擡頭問大蝦:“這是你的?從哪搞的,你自己做的?”對方明顯不相信,自己比大蝦長的威猛,又是飛鳥城東門巡邏隊小令,這麼優秀的人都沒發明出來,這傢伙長的笨頭笨腦,怎麼可能發明這麼好的東西。
“你們是哪的?”
“咱們是蝦米溝的,給城裡送貢賦。”
“跟我來吧。”小令怕他在這再招一幫人圍着,維持秩序也是他的責任,他還不想被東城衛隊大令看到工作不力,受到責罰。搜查了一番,沒發現武器,葉飛跟着大蝦等十幾個人,推着車揹着揹簍慢慢進了東城門。
葉飛悄悄問大蝦這人是誰,幹嘛的?大蝦說這人是東門巡邏隊小令,叫黃雀,是飛鳥城最小的軍事長官。據他所知,飛鳥部落軍制中,最高頭領是大酋長,下邊管着七個氏族的族兵,兵員都來自各個家族子弟。每個家族出一個酋長,統領自己家族的兵士,從裝備到訓練,都由各家族負責。
戰時七個酋長都要聽從大酋長命令,平時每個氏族派出一隊士兵,輪換着守城,以及維護各城門裡外的治安。剛纔遇到的就是黃氏氏族的族兵,今天輪到他們守東城和城門。在黃雀之上還有大令,大令是怎麼回事他就不清楚了。
葉飛暗自信思,七個部族,最少每個部族也要有二百兵,那就是一千四百士兵,不可小覷。得把飛鳥城軍制搞明白,不然對手有多少兵將都不清楚,將來開戰哪來勝算。
城內秩序管理還算嚴格,走在路上的行人雖然稀奇獨輪車,但也沒都擁過來圍觀,這城裡還有一隊隊兵士在巡邏,平頭百姓還不敢造次。
大蝦輕車熟路地領着大夥兒,拐了幾個彎,來到一處場院,裡邊是一個帶棚的倉庫。離着老遠就能聞到一股酸臭味,沁人心脾,提神醒腦。院門口有士兵站崗,說明來意,葉飛跟着大蝦進了內院,找到正忙着的一個男子。
那男子看着三十來歲,一臉少見的絡腮鬍子,眼珠到還是黑褐色,不是外來人種。成長頭髮胡亂扎兩個辮,甩在腦後,腦門子上繫着個綠色麻布條,算是顯得利索不少。
“布條上有字麼?”聽到這裡韓冰不禁問道。
“呃,好像沒有,咋滴,有啥問題?”葉飛也一時緊張起來。
“沒啥問題,就是有點好奇。”一想到那種頭纏布條的造型,韓冰腦海裡不由鑽出兩個字,出現在那綠色布條上:“必勝!”
嗯,這是抗日電影看多了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