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蘭芳

李姓青年一被擒住,其他的水手便不敢繼續反抗了,其中不少人只不過是出洋的平民,沒有見過這般陣仗,已經嚇得兩腿發軟,那海盜個個如狼似虎,不可力敵,若不是李姓青年執意對着幹,他們恐怕早就投降。

於英此時已經帶着人遛了一圈整艘船,他帶着笑容對胡發奎道:“老大,這不是艘商船誒,是販賣人口的蛇頭船。”

李姓青年雖然被制住,但火氣卻不小,他叫道:“放屁!我們分明是送大夥出洋討生活的,怎地是蛇頭船?”

於英哼了一聲道:“不是蛇頭?可我剛纔打問了幾個,都說這船是收了他們的錢的,不是蛇頭是什麼?”

李姓青年理所當然地道:“船主送他們出洋,自然是需要船資的,你見過送人出洋不要錢的嗎?”說這話的時候他還一臉鄙夷的看着於英。

於英一腳把李姓青年踹倒,笑道:“你還真說對了,咱就是見過送人出洋不要錢的,不僅不要錢,還給錢給地。”

胡發奎也看出來這李姓青年是個渾人,跟他講話講不清楚,於是他走到戰戰兢兢的船主面前,問道:“敢問這位船老大貴姓?”

船老大打個千兒,道:“不敢不敢,免貴姓黃。”

“黃大班,借問您這是送這些父老鄉親去什麼地方啊?”

黃姓船主看了一眼李姓青年,他雖然狠狠地瞪着自己,但是黃船主還是覺得海盜更可怕一些,只能老實答道:“是去南洋婆羅洲的。”

胡發奎眉頭一挑,指着李姓青年道:“這位小公子似乎頗有地位,不知是什麼身份啊?”

黃船主竹筒倒豆子一般全吐了,道:“這位李公子尊名李念來,是蘭芳公司太哥羅芳伯的小舅子,李公子便是帶這些嘉應州的客家鄉親,前往婆羅洲,爲蘭芳公司效力的。”

胡發奎沒想到居然抓出來了這麼一條魚,他本是明初人士,對於後世的歷史全然無知。但穿越後明代衆惡補的第一件事就是歷史,胡發奎畢竟勳貴世家,學識不錯,與很多人只是大略看看編年不同,他是將只要能找到的東西,都看了一遍。其中便包括這乾隆年間成立於西婆羅洲的蘭芳公司之事。

蘭芳公司由羅芳伯在1777年正式創建,在此之前便已初步形成組織。明清時期,已有相當數量的華人出洋殖民營生,他們的行爲大都是自發的。主要目的地就在東南亞,其中以菲律賓、婆羅洲居多。去往婆羅洲的移民們,主要販售商品,開採金銀礦藏,後期也有進行墾殖的。而人員一多,面對當地土人的不懷好意,和西方殖民者的排擠和侵害,華人們就自發地抱團了。

在十八世紀東南亞華人中,公司(kongsi)一詞是一種海外華人的社會、經濟組織,它的含義,早期與海上貿易有關,後來就不限定在海事範圍了,它始終帶有合夥或共同事業的意味。最終也演變成了現代漢語和馬來語中的意思。

在蘭芳公司之前,婆羅洲其實已經建立起了多個類似的組織,包括大港公司、三條溝、和順總廳等一系列的公司。這些公司往往帶有結社的性質,主要是互幫互助,而在沒有明確強力統治的婆羅洲,則出現了政治性的特徵。

蘭芳並不是最早的華人殖民公司,但卻是最知名的,原因是民國時期,包括梁啓超在內的諸多學問界大人物,都對蘭芳故事頗爲推崇,並認定這是華人在史上建立的第一個共和國,更是亞洲在近代建立的第一個共和國,與同時代建立的美利堅合衆國一東一西,堪稱近代民主史的典範。

自然後世越來越多的歷史學者認爲,梁啓超等人的看法,更多是一種一廂情願的美譽或者臉上貼金,一些人認爲蘭芳公司從來都沒有自稱過共和國。語源出自一位荷蘭學者高廷(j。j。m。degroot),他當時曾在印尼任職,在蘭芳公司的最後幾年中,高廷與蘭芳的末代甲太劉阿生有很多交往。在蘭芳公司被荷蘭人解散後的第二年,他寫了一本書《婆羅洲華人公司制度》,寫下他對蘭芳的認識和對荷蘭殖民當局的批評。在他看來,蘭芳公司與中國農村的長老鄉紳根據民衆意願管理公共事物的村社自治是一致的,蘭芳就是“名正言順的寡頭政治共和國”。

很多史料被處於百年屈辱,急需要一點精神食糧提振心氣的民國文人們給發掘了,然後便有了“亞洲第一共和國”的種種。學者們普遍認爲,蘭芳公司不具備一個國家的基本特徵,也不具備國家行政和司法制度和職能。所謂的蘭芳大統制也不是大總統的意思,羅芳伯自承是當地客家人的領袖而已。

胡發奎前往南海辦事,自然對很多資料有所涉獵,蘭芳的事情他也知道的不少。不過這方面的史料頗爲雜亂,而且皆不是信史,相互之間甚至還有出入。今日在海上,卻碰上了蘭芳公司的人招募客家移民去婆羅洲,也是一樁奇事。

由於公司的組織形式是以中國傳統的鄉梓血族爲根基的,所以婆羅洲華人公司之間,還帶有明顯的地域偏見。這跟大唐的組織形式不同,在完整和細緻的規矩和組織下,大唐可以相對容易地吸收來自不同地域的人羣,將他們集中在一起進行工作。而東南亞的公司卻會不得不走上一條地域對抗的道路。比如婆羅洲最早優勢的華人羣體是潮汕人,後來羅芳伯組建了以客家人爲主的蘭芳公司,便取代了潮汕人的地位。而其後,擔任蘭芳公司大統制的只能由嘉應州人擔任,副首領則由大埔人擔任。

胡發奎也沒有太多心思跟婆羅洲的蘭芳公司糾纏的,他們在那處墾殖,歷史上可是發展了一百年時間,最終被荷蘭人所滅。也許大唐共和國對這裡會有什麼計劃,但是此時他卻不便做出什麼決定。而他身上肩負的任務也只有一個,那就是爲大唐共和國增添移民。於是,胡發奎將所有要出洋的鄉民喚上甲板來,便交代道:

“諸位鄉親據說乃是由大陸前往南洋婆羅洲營生,只是婆羅洲環境並不算如意,土人與我華人分分合合,多有衝突,而蘭芳公司卻並無精銳之軍隊可保大家,這生存環境更是堪憂。諸位去了只不過是苦力,比之在大陸可能更加辛苦。俺這裡倒是有一個更好去處,由此向東萬里,有一美洲大陸,幅員遼闊,物產充盈,更有我華人在彼處建立的大唐共和國。此際大唐共和國渴求民力,凡是慾望大唐者,可得銀元20枚,分地十畝,若是舉家而遷,更有額外優惠。若是諸位鄉親有意,俺便可將你們先送到香港,等大唐船隻來時,便可送你們去大唐。”

他的話引起了這羣出洋移民的一番騷動,大家原本見這些人是海盜,不免心中忐忑,可是沒想到這些海盜不僅不搶錢,而且還要送錢,二十塊銀元之外居然還有十畝田地,這實在令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林方和天地會的人,並不能涉及廣東的每個村鎮,所以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大唐在招募移民的消息的。倒是也有人隱約聽過這類似傳言,但是沒有見過招募移民的人,今日聽了這話,登時有些意動。

李念來一見,大爲驚駭,他的姐夫羅芳伯派他前往家鄉,就是爲了充實公司的人力,一方面與周遭其他公司對抗,奪佔高產金礦,另一方面也是更好地抵禦土人和荷蘭人。若是這些人都被海盜拉去了大唐,那麼他這任務就白做了。

“不要相信這羣海盜,他們都是謀財害命的賊人,必是擄掠了老鄉們去做海賊的,這世間哪有帶人出洋還送錢送地的美事!”李念來叫道。

別人一聽,似乎也頗有幾分道理,更爲猶豫了。

胡發奎冷笑一聲,給於英一個眼色,於英立即搬來兩個箱子,打開一看裡面俱是大唐花洋,銀光閃閃的樣子格外動人。

“這錢就在各位老鄉眼前,誰要去大唐,這便可領了這二十塊銀元,等過上些時日唐人的大船來了香港,便可以去了,一月功夫就能到。到時候分了田地,五年內還無稅賦。大唐是言出必踐的,各位都是趕上了好時候,若是再過些年,怕是便沒有這麼好的事情了。這蘭芳不過是一幫泥腿子勾連起來的東西,無槍無炮,更無學識本領,哪裡比得過大唐已然建立共和之國,體恤民力,重民生計,若是不傻的,都知道該怎麼選擇。”

李念來仍是不服,決心要破壞此事,他自己其實也是不信的,他道:“就算此時拿了錢,等到了海賊窩,他們還會將錢收了去,海盜的鬼話也是能信的嗎?”

於英已然大怒,衝上去給了李念來幾個大嘴巴子,罵道:“你這潑貨,老大饒你一條性命,居然在這裡聒噪,我們海上營生的,第一就是講究信諾,哪能如你這蠢人一般?!”

胡發奎使人綁了李念來,不讓他再惹事,然後他對衆人道:“俺好聲好氣地與你們說這好事,你們自願那是最好,若是不從,少不得俺就是把二十塊銀元塞到你們手裡,綁着也將你們綁到大唐,異日你們都會謝謝俺,說不定還要給俺燒香。”

625 撤之已晚151 放風箏749 波斯735 八十萬雄兵946 次大陸戰役(下)363 殖民大洋洲066 鬧事132 不許登岸935 決戰日德蘭(十)364 嘉慶抄官912 低地戰役(四)704 華沙會戰(二):無畏的騎兵612 青州案(六)916 低地戰役(八)134 戰蘭芳438 跋涉347 江南(九)102 自由風級114 揉圓搓扁的命168 搶攻彭薩科拉844 方案168 搶攻彭薩科拉010 晚會籌備417 新策略262 南天門790 西逃路(中)374 上海的生意(上)879 亞歐大陸橋402 聖母之心008 密林中的原住民348 江南(十)558 第一國際大會(下)042 各有所求517 鋼鐵603 不斷擴張的海軍170 新領地裡的印第安066 鬧事276 美國大商人(下)208 售法巡洋艦226 大沽口之戰(中)279 戰事總結847 新移民潮670 被擺一道304 天津條約453 友誼007 聯誼663 小規模殖民031 市場中的印第安人774 引咎359 紅顏醉(十)215 輿情(上)819 目送(番外)198 技術出口722 秩序制定(上)503 內陸擴展685 再戰英吉利(下)114 揉圓搓扁的命013 印第安政策954 愛爾蘭獨立162 遠征軍準備起航(中)600 萃英會(下)456 災難505 互助法案502 人頭791 西逃路(下)549所求293 開條件657 婦女運動559 統一計劃395 吞武裡之戰(十一)898 貿易挑戰129 劫船221 接近札幌405 孟雲797 更多麻煩337 教育250 城管無敵盧小毛(上)375 上海生意(中)409 反擊789 西逃路(上)428 武毅軍出戰641 請德軍幫忙佔領巴黎502 人頭848 區劃和國土252 橫財310 修路139 夏威夷王國戰爭(中)353 紅顏醉(四)565 科隆的譁變644 恐懼與機會238 擒龍(七)169 俘虜建築隊182 展示軍火103 通用和一汽855 調停062 候鳥計劃157 去珈州271 晉南488 馬尼拉灣海戰(上)778 拳亂(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