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1 挺進柏林

今年只有三十三歲的布隆納是德軍少壯派軍官的代表,他們往往是出身貧寒,之後接觸了國際主義,在德意志革命中嶄露頭角的一批人。當然布隆納還特別受總統先生馬恩斯的信賴,所以才能成爲第一師的師長。

“師長同志,第七師已經提前12小時抵達了目的地,突破了普軍在維滕貝格的防禦,正在向波茨坦方向挺近進。”通訊兵向布隆納敬禮道。

第一師的政委格拉赫帶着笑容議論道:“沒有想到,這羣剛剛加入共和國的阿爾薩斯人打得還算不錯。”

布隆納也說道:“在他們還是法國萊茵軍團的時候,就是相當有戰鬥力的一支部隊了。這次從阿爾薩斯直接調到了東線,從大唐來的第一批裝備行頭都給他們換上了,除了炮兵還不行以外,戰鬥力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如果連比自己規模還要小的普軍防守力量也擊敗不了,那麼可真的是沒有臉留在我們德軍的序列裡了。”

格拉赫繼續笑道:“咱們第一師也不能弱了德軍的名頭啊。”

布隆納自信地說道:“這是自然,我們要搶在第七師和第五師之前開進柏林!”

德國趁着反法同盟的成立,幾乎是出人意料地選擇跟法國握手言和,轉而將大批軍隊調往東線,跟普魯士打了起來。這個時機幾乎選得是挑不出毛病,因爲從去年下半年,普魯士已經一股腦地開始投入跟俄羅斯一起瓜分波蘭的行動中了,加上看到德國和法國在西線較勁,所以也相對放鬆了防守。本身腓特烈?威廉二世就不是什麼有軍事才能的君主,而且他治下的普軍此時正處在比較虛弱的時期。如狼似虎的德軍越過了易北河,給了普魯士沉重一擊。

多達五萬人的德軍兵力,輕而易舉地瓦解了普軍的抵抗,兵鋒直指普魯士王國的首都,柏林。

這一下可以說把普魯士給打懵了,腓特烈?威廉二世急急忙忙的從波蘭調遣普軍,準備回來保衛柏林,他的元帥卡爾大公也臨危受命,統帥多達八萬的普魯士軍隊,準備與德軍輸死一戰。只不過普軍前腳撤離波蘭,波蘭那邊又亂了起來。

波蘭國革配合着德軍的行動,在波蘭境內發起了此起彼伏的反抗行動,無數僅拿着簡陋武器的波蘭人,參與了國革指揮的游擊隊和挺進隊,襲擊着普魯士佔領區的軍營、政府機構。雖然這種行動起不到關鍵性作用,但是卻使得普魯士人不勝其煩,而且持續性流血。

此時仍在德國的大唐軍事顧問郭新,與大唐駐德大使韓世通見面。

“不得不說,馬恩斯還是很具備一定戰略頭腦的。”郭新如此評價道。

韓世通問道:“怎麼說呢?”

“德軍的主力在猛攻柏林,相信用不了太久,腓特烈?威廉二世就要落荒而逃。而同時德軍還有一路部隊從德累斯頓出發,進攻西里西亞,而最終準備進入波蘭。這條線路打通之後,德國人就可以向波蘭國革提供武器和其他物資,將波蘭人武裝起來,聯手來對抗普魯士,普魯士就要危險了。”

韓世通點點頭,算是贊同郭新的說法,不過他也提出異議道:“波蘭國革雖然也是發展了近十年的組織了,但是在波蘭的影響力並不算特別大,波蘭的主要武裝力量還是掌握在其政府手中的,即便是交給他們武器,能打成什麼樣也尤未可知。瓜分波蘭的還有俄羅斯人,波蘭人鬧起來了,俄羅斯也是可能會動手的。畢竟在波蘭東部,沙俄可是有十萬軍隊。再者,奧地利等國難道能坐視平普魯士就這樣被德國消滅嗎?按照正常邏輯,德國是準備統一德意志的,普魯士倒下了,下一個說不定就是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是玩弄歐洲政治的老家族了,不會看不清這個,所以一定會出兵進行干預的。”

郭新道:“你說的這些問題確實都存在,所以德軍要想打贏,必須迅速擊敗普魯士,他們現在是具備這個能力的。俄國來說,我們大唐可以對他們進行一定的外交施壓,俄羅斯剛在我國簽署了大額訂單,我們可以用很多方式來掐住俄羅斯人的脖子。俄羅斯的敵人不止是波蘭,他們可是跟土耳其打了上百年,鼓動土耳其動手也是個好方法。至於奧地利,德國正在跟法國方面密切的協調,希望他們能在北意大利方向牽制住奧地利的軍隊。我們大唐也在支持拿破崙領軍發起意大利戰役。到時候奧地利人就是首尾難顧,整個局勢將會得到改觀。”

大使嘆道:“這場歐洲大戰也真是相當複雜啊。”

郭新笑道:“好在我們大唐沒有直接出手,而是利用外交政治和軍援的手段,就挑動了歐洲更大規模的動亂,這是完全符合我們的利益的。歐洲人打得越歡,他們就越沒辦法安心地去工業革命,去發展自己的國力和經濟,就越沒有能力去開拓新的殖民地。而這正是我們大唐在全世界跑馬圈地的最好時機。”

韓世通道:“國內也有聲音,希望暫緩我們對全球殖民地的開拓,用心的開發好我們現有的土地。畢竟我們的領土已經十分廣大了,過些年把清國兼併之後,更可能變成人類歷史上疆域最爲龐大的國家,而我們大部分的土地開發程度開不足,一味的搶佔土地,並不是格外明智的。”

郭新擺擺手道:“話雖然這麼說,但是先佔坑再屙屎,總是不會錯的。倒是,像是中東、印度這類地方,利益牽扯複雜,這時候貿然進入麻煩也不少,我國現在也沒有意願去打花費巨大的殖民戰爭,不過還是有不少地方比較適合我們從零開始去開發的。”

845 三八艦隊119 馬德里之行(上)567 元帥的擔心327 幕府之使848 區劃和國土757 英法聯軍879 亞歐大陸橋192 陰暗面404 告官潮339 江南(一)950 葡萄牙政變803 三面進軍541造艦781 拳亂(七)882 部署調整768 傳單617 威脅與妥協363 殖民大洋洲102 自由風級857 海軍演練720 華沙會戰(十八):空襲459 不可避免295 新朝新體(上)425 南北齊動753 埃及055 出鋼659 東瀛治安作戰計劃(上)389 吞武裡之戰(五)242 擒龍(十一)850 工業帶110 美利堅的榜樣436 孟加拉灣中的艦隊424 一七八八(下)696 金錢執政634 阿爾薩斯洛林097 風轉172 聖奧古斯丁238 擒龍(七)092 抵港042 各有所求433 新加坡361 紅顏醉(十二)359 紅顏醉(十)451 國家安全會議522 疆域852 武器測試057 申報項目522 疆域863 糧766 練拳925 U艇831 無妄之災275 美國大商人(上)867 駐軍權286 守關不出653 土倫戰役(下)785 拳亂(十一)464 無情872 伊斯坦布爾危機361 紅顏醉(十二)478 罪魁649 土倫之變729 英國決心534 大選763 調派249 遷移830 宣戰567 元帥的擔心407 用命733 進展神速490 馬尼拉灣海戰(下)230 黴運連連600 萃英會(下)473 巴亞爾塔港暴亂(下)450 推翻538 赤字(中)405 孟雲635 法德摩擦090 邊界劃定747 迷思與現實891 人口大遷移919 前總統的未來學(上)446 跳火車(中)745 賊窩484 受降758 伊拉克戰役212 銀貴錢賤062 候鳥計劃188 礦工保護199 新的軍事改革389 吞武裡之戰(五)227 大沽口之戰(下)667 真正圖謀(上)563 火的夜晚565 科隆的譁變544鬆平之政427 國之強518 阮惠237 擒龍(六)466 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