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 兵力準備

拿破崙所想的直接前往波蘭的情況並沒有發生,他按照接替張旻成爲駐歐唐軍總指揮的嶽震甫中將的指示,率領軍隊前往慕尼黑,與德軍在此的第四步兵師和第十二步兵師、第十七步兵師匯合。

嶽震甫的作爲一個比較老派的傳統將領,更善於使用中華軍事的傳統藝術,他命拿破崙和德國南部方面軍來到巴伐利亞,目的是直取奧地利的國土,威脅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從而實現牽制奧地利軍隊的戰略目的。

從慕尼黑到維也納,是平坦的多瑙河平原,適宜大部隊行軍,在奧地利集合十萬軍隊前往波蘭之後,這裡的防禦相對空虛。不過嶽震甫判定,奧地利人一定會從北意大利調遣軍隊在此進行防禦,戰鬥的激烈程度也不會低。

嶽震甫並不簡單地希望這一路同盟軍會獲勝,只要給奧地利人造成一定的壓力,他就算實現了全部目標了。

爲了打這場歐洲二十年多來規模最大的戰爭,大唐方面也是做出了多重準備。正規唐軍方面,東南軍區的陸軍第三師已經緊急動員,開始在新奧登上運輸船隊,目的地就是已經被德軍控制在手中的但澤。唐軍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趕到,同時還需要數週時間進行適應,德軍在這段時間內必須提高警惕。

當然此時俄普奧三國尚不知道大唐將從本土抽調精銳的正規唐軍出戰,實際上俄普奧三國都認爲大唐不會過分介入到戰爭中來。他們的判斷理由是,唐人宣佈參戰是非常猶豫的,開戰很久之後才採取行動,而且規模也不大。在擊敗英國後,他們僅僅是盤踞荷蘭,卻沒有進一步對德國進行支持,所以俄普奧三國認爲大唐並不願意開戰。再加上畢竟大唐是在美洲,核心地區還是在北美西海岸,長途跋涉調遣大規模部隊,俄普奧三國都認爲是很不現實的一件事。所以,他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悶頭要打贏這場仗。

俄普奧三國聯軍的目標是很清楚的,擊敗德軍,保下普魯士,同時徹底吞掉波蘭,只要普魯士沒有亡,波蘭又被俄普奧三國消化,那麼三國面對強勢的大唐-德國聯盟仍能夠形成均勢或者優勢。

某種程度上,三國預判的是正確的。白南確實很不想打這場戰爭,在他最初的構想中,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最好是大唐不動手,德國也不要動手,法國自己撐下去把奧地利和英國打敗,就差不多完事了。德國能夠安心地去進行工業化,大唐也能夠安心地去發展自己的本土殖民。法國苦逼了一點,但是也不會有什麼大礙。

可是馬恩斯自作主張發動了對普魯士的“統一戰爭”,中間還跟法國出現了一定齟齬衝突,大唐又不得不介入到這場戰爭中來。卻說英國被擊敗之後,大唐已經停住了進軍腳步,準備好好的享受荷蘭和比利時的這份勝利禮包。但是,德國鐵了心要滅普魯士,最終碰上了俄普奧三家聯軍。

馬後炮的來看,如果那時候德國跟普魯士停戰就沒有後面這麼多事情了。但是那個時候,唐人普遍看好德國的統一進程,而且實際白南也知道,就算德國沒有滅掉普魯士,俄普奧仍舊是會對德國再敲打一遍。更不要說,大唐還在攛掇波蘭獨立。

所以,這場糾結的戰爭,是白南不得不去參與的。然而白南也可以很驕傲地說,因爲我們是這個星球上的獨有霸權,俄普奧德需要傾全國之力進行的一場戰爭,我們伸伸指頭就可以了。

事實上白南也確實是這麼做的,戰鬥序列的唐軍分別是大唐陸軍第三師、海軍陸戰隊第二團、大唐特設兵團歐洲旅和廓爾喀旅,總兵力爲兩萬七千人左右,如果算上海軍的參戰兵力,那就是三萬人上下。三萬這個數字算是比較大了,但是相比大唐的總可調動兵力,也就是二十分之一略多一點。

作爲獨霸國家,大唐當然還具備動員非本國兵力的能力,雖然其中免不了出錢出力,但是不用將本國軍隊從美洲或者亞洲運送到歐洲,也算是節省成本了。首先要提的自然是白南創造性的把法國的“不受歡迎”人士們給弄成了國際志願軍,兵力多達八萬,雖然戰鬥力很沒法保證,不過扔到戰場上鍛鍊一下就可以了。

唐軍首先拉起的部隊是荷蘭-比利時聯軍,這支軍隊中很多人之前還在跟唐軍作戰,兵力也並不算多,荷蘭方面是一個師,比利時將一個團加入進去了,大約是1.5萬人兵力。

德軍自然不用說,那是這場戰爭中真正的主角。德軍原本是已經動員了二十萬人的兵力,分別在東線和南線。在俄普奧三國聯軍形成之時,馬恩斯再度動員,將後備力量也要投入進去,不過這時候德國就缺少武器裝備和必要的戰爭物資了,還要大唐進行投入。實際上真正在東線能夠作戰的,還是布呂歇爾手中的十二萬人軍團,馬恩斯之後又投入了五萬人,所以這條戰線上德軍真正可以利用的兵力也就是十七萬了。

波蘭一方,大唐通過各種努力,最終使得大部分波蘭立陶宛王國的軍隊磚頭科希丘什科的波蘭人民革命軍中,就連之前是科希丘什科上司的親王殿下,也毅然決然地將手中的部隊交給科希丘什科,因爲賣國國王波尼亞托夫斯基早晚會把反抗侵略的波軍給敗光。

德軍將普軍和其他一些次等武器分配給了波蘭人民革命軍,波蘭人民革命軍的兵力提升到五萬人。

至少在兵力上,大唐領導的同盟軍與俄普奧三國聯軍基本持平了。

200 一七七八巴黎和約325 聖女936 決戰日德蘭(十一)718 華沙會戰(十六):遮斷699 內鬥811 接見690 父與子511三級會議729 英國決心755 對奧斯曼的滿滿惡意934 決戰日德蘭(九)209 英國人的仿製行動690 父與子432 憂思289 戰山海(下)435 南亞548逆轉來逆轉去175 大唐五大建設497 治理墨西哥734 北印度海外領416 紅皮書910 低地戰役(二)791 西逃路(下)236 擒龍(五)861 阻撓550放棄抵抗827 新聞輸出360 紅顏醉(十一)407 用命307 制憲會議(上)804 廓清008 密林中的原住民424 一七八八(下)397 吞武裡之戰(十三)565 科隆的譁變568 大戰的肇始913 低地戰役(五)324 辦薩載539 赤字(下)145 接近紐約233 擒龍(二)326 廢帝637 軍團司令126 閃電快馬075 抵達香港196 逗你玩721 華沙會戰(十九):輝煌勝利586 南聖胡安576 萊比錫戰役(六)417 新策略823 兜售(中)776 拳亂(二)644 恐懼與機會266 康仕平713 華沙會戰(十一):下山106 交換341 江南(三)435 南亞946 次大陸戰役(下)331 獻計585 運河267 傷者111 最終抵達510 風暴漸近535 搬家234 擒龍(三)541造艦646 抵押895 改裝139 夏威夷王國戰爭(中)513 大革命之大唐應對537 赤字(上)835 紐芬蘭海戰(中)071 澄清031 市場中的印第安人021 僱傭兵存續663 小規模殖民932 決戰日德蘭(七)658 三八大遊行283 “虛張聲勢”938 黑化608 青州案(二)282 薛嶽出山077 解釋(上)755 對奧斯曼的滿滿惡意233 擒龍(二)489 馬尼拉灣海戰(中)605 更新與進步374 上海的生意(上)485 三寶顏480 墨西哥城之戰(中)167 《費城協議》463 組織924 保護航線629 新的三個條件460 西海岸戰區(上)164 唐人的智慧523 炮艇入河802 認可690 父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