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5 中心

白南這次實質性遷都,在洛杉磯不是沒有引起爭議。對大部分工商人士來說還好,國家開發華夏故地這一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不亞於北美本土,又有三萬萬人口的龐大地區,怎樣看都蘊含着比北美本土更加黃金的商機。對商人來說,賺錢就好。而更何況,大多數實業家和企業家都是移民,能夠回鄉經營也算是夙願了。

但對於很多已經習慣洛杉磯的繁華的公務員羣體來說,被派去仍算是落後的華夏故地工作,顯然不算是一樁美事。

白南不喜歡強求,下發的調遣書是可以申請撤回的,不過調遣書的分配職務不是平移,而基本上都是升職,拒絕調遣之後很可能多年得不到升遷。對於一些有進取心的人來說,雖然去華夏本土任職會面臨諸多困難,但同樣也是巨大的機會。

有人甚是不解,大唐現在的根基是在北美西海岸,國家命脈的工商業都齊聚在此,按理講治理華夏故地仍可以用以前的設置特區的形式,可是白南卻選擇了將治理中心遷移到京師的方式。

白南這麼做的理由很充分,對於大唐北美本土各州而言,架構和模式都已經固定了。大唐雖然是單一制國家,但是有些方面又類似於聯邦制國家,各州有着充分的自主權,國政院頒佈國家發展計劃,各州按照實際情況和國家部署,能夠自由自主地進行在地發展。即便是一些新成立的州,也同樣可以按照這種模式治政,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在近些年來,隨着白南逐漸地推行國政院的簡政放權,人們慢慢發現國政院的工作越來越提綱挈領,重點項目工程可以建立專項辦公室,地方事權擴大而更有效率。再加上國家有嚴格的司法和監督體系,不擔心地方會搞出荒唐出格的事情。這樣一來,國家中央出現了很大規模的職員結構性過剩問題,一些政論分析人士曾經屢次做出批評,但是國家並未整改。直到現在所有人才看懂了,總統果然是走一步看三步,早就想到了今天的局面。

國政院幾乎整個平移到京師,大批原本算是冗員的公務員被分配到了華夏各地,不僅不存在冗員,而且實際還有大量的公務員缺口。

輿論上一直在討論在兼併華夏故地之後,大唐如何保證大洋兩岸的團結和齊心,不會因爲利益問題而出現分歧甚至走向分離。另一個討論重點是,如何更好地讓華夏羣衆接受大唐,而沒有被外來統治的異化感。

白南的最終答案有些出人意料也有些讓人意料之中。白南抵達京師的第三天,大唐正式宣佈原大清帝國主權轄地,正式併入大唐共和國。大唐改革原行政體制,取消本土劃分,裁撤中華聯合特區、墨西哥特區、夏威夷海外領、澳洲海外領和新西蘭海外領,取消本土州制,在華夏、北美以及大洋洲地區成立各省。比如西海岸三州正式改爲珈州省、岡州省和卑詩省;墨西哥特區拆分成了七個省;新西蘭南北二島變爲兩個省,澳洲拆成了五個省。

在華夏,上海和香港改爲直轄市,塘沽在規劃中被併入天津,並着手建設天津新城,成爲由直隸改名成的河北省的省會。京師確定北京的正式名稱,單獨劃爲行政專區,未來的發展上也將突出政治和文化職能,特別是保護古都風貌,因地適宜搞工業,而不是盲目大上重工業。

這樣一來,大唐實際上變成了雙首都。名義上洛都仍是大唐首都,但實質的國家職能已經遷移到了北京。洛都以首都之名,仍舊集中着整個北美的最優資源,而北京則真正變成了政令出之所在。

這勢必對洛杉磯而言是一種削弱,但是誰都知道洛杉磯作爲大唐首都不存在無限發展的可能,而作爲移民上升階段,大唐一直很排斥洛杉磯不斷地集中移民,因爲大唐希望更多地將移民分佈在廣闊的土地上,而不是集中在少數城市。

大唐總統坐鎮北京,國家中心遷移,對於前清官員和華夏的政治勢力來說,也是一個極爲強烈的信號。這可以解讀爲大唐無意遙控華夏的發展,而將華夏作爲國家的中心。這告訴前朝官員和政治力量們,大唐不是鬧着玩的,大唐的決心是充分而堅決的,不要抱有絲毫僥倖。當然對很多仍帶有****理念的人而言,中心的保留也使得他們鬆了口氣,而對一些見風使舵的人而言,正統觀念也成功可以轉嫁到大唐身上來了。

對普通百姓而言,似乎只是簡單的改朝換代,而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變化,更不會覺得是外來者控制了國家。

當初白南做出這個決定也是做了深思熟慮和下了決心的,他可以很明確地預見,不做這次實質性遷都,以現在的通訊和交流手段,大唐難免要在華夏設立一個統籌的行政中心,單獨地再建設一套班子。而存在巨大優勢的這套班子,也許只需要三十年的時間,就能讓華夏完全超過北美各州,利益的分歧極有可能使得雙方走向分離和對抗。中國這個名字不是鬧着玩的,國家中心論雖然是沒有人掛在嘴上但卻是絕不能忽略的東西。

這個國家不存在各地均衡發展的問題,所以必須有一箇中心。北美作爲中心,顯然不符合作爲人口多數的華夏人的期望。所以白南乾脆將北美去中心化,以扁平的政治模式處理。他不會擔心在北美人口增長之後是否會出現對立的情緒,因爲到那一天後,互聯網甚至量子通信之類的東西肯定已經搞出來了,那個時代是真正的扁平化和去中心化的時代。居住在洛杉磯和居住在北京的人只需要輕輕移動拇指就能夠聯絡,也不用害怕爭奪中心的問題了。

遷移北京對發展華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更好統籌發展,搞全民脫貧,而徹底掌握移民輸出地,對於大唐更好在全球移民也是有重大利好的。

742 君子道820 特殊組織(番外)958 德意志之死600 萃英會(下)691 駐歐唐軍254 主動防禦515 晚餐142 半殖民地631 善後475 解放者200 一七七八巴黎和約664 獅子號589 移民之議(下)116 乾隆傲天388 吞武裡之戰(四)849 唐人紐約152 波士頓戰役的影響639 梅斯戰役(上)729 英國決心551武士處理186 伸手要錢711 華沙會戰(九):兇殘!哥薩克272 天地會起事118 由秋收而想541造艦945 次大陸戰役(中)503 內陸擴展230 黴運連連329 攻打仙台203 檀香山022 譁衆取寵720 華沙會戰(十八):空襲526 升龍城下084 天地會794 雞頭鳳尾296 新朝新體(中)191 天化危機(下)145 接近紐約005 營建565 科隆的譁變750 世界盃(上)191 天化危機(下)說點跟本書沒關係的874 推諉的歐洲570 萊比錫戰役(二)042 各有所求852 武器測試527 頹勢927 決戰日德蘭(二)333 陸奧出羽州611 青州案(五)091 重商主義413 阿姆斯特丹條約861 阻撓866 盟約停止464 無情852 武器測試691 駐歐唐軍173 拿騷之戰695 讓步376 上海生意(下)510 風暴漸近489 馬尼拉灣海戰(中)097 風轉013 印第安政策493 失親325 聖女080 首肯312 波音745 賊窩234 擒龍(三)292 友好的新皇帝418 世界170 新領地裡的印第安899 風雨未來930 決戰日德蘭(五)773 營救185 借兵726 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下)800 就職955 毀滅者(上)564 隱藏的爆炸724 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上)298 嘉慶129 劫船117 一入江湖深似海949 察裡津戰役855 調停332 火力支援艦951 倒下的西班牙334 遣唐使(上)511三級會議582 萊比錫戰役(十四)349 江南造船廠409 反擊719 華沙會戰(十七):鷹擊922 大徵兵577 萊比錫戰役(九)-借款245 京中人心(上)234 擒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