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 新建軍計劃

華夏地區改治以後,在初期其實並未發生什麼重大的變化。大量的大唐設施機構和公職人員尚未完全到位,仍舊按照前清的一些規章在走。很多地方甚至仍處在軍管狀態中,實際上連稅收這類活動都是廢止中的,做生意的隨便做,沒有什麼營業稅的問題,因爲沒有人來收這個稅。總統白南也直接宣佈總統令,1800年度大唐華夏除滬、港直轄市以外的全部省份執行一年的免稅計劃,從基礎的農稅到商稅、市稅,統統免除。自然由於成爲了大唐主權的一部分,關稅也是全免了的。這個總統令無疑減輕了人民負擔,以及刺激了工商業的活躍。一些商人甚至在免稅期內摩拳擦掌,意欲擴大的經營,大賺一筆。

在大唐北美州省,維持社會治安和穩定是用不上軍隊出場的。但是在華夏併入大唐的初期,發展軍隊就是穩定地方。之前戰亂期間,唐軍收編了大量的清軍部隊,顯然這些前清軍隊是無法直接編爲唐軍的。國防部在遷來京城之後,經過大量調研和考察,最終頒佈了新的大唐武裝力量的建設計劃。

首先是軍種調整,軍中一直有聲音,航空兵力量在不斷擴大,門類變多之後,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分屬海陸的舊體制,空軍單獨成軍的呼聲也在壯大,這也同樣是穿越衆眼中的正常趨勢。趁着這次建軍計劃,國防部終於決定,從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中分離出主要力量建立空軍。空軍所轄幾種將包括固定翼戰鬥機、強擊機、轟炸機、運輸機等一系列主戰和輔助機型。而陸軍航空兵則僅保留直升機部隊。這種改革簡化了陸軍航空兵的運營工作量和壓力,同時增強了戰鬥效率。海軍航空兵則以岸基戰鬥機、強擊機、水上飛機和艦載機部隊爲主組建部隊。

其次,陸軍部隊以數倍地規模擴張。在統一戰爭之前,大唐正規陸軍力量爲14個師,所屬七個戰區。統一戰爭之後,遠東戰區的任務一下子變得過重,防守地區增多,人均防衛力下滑,使得國防部從編制上入手變革。華夏地區、東瀚海省外加日本、固威和朝鮮半島,被劃入東北亞戰區;東南亞各海外領、南太平洋諸島和大洋洲地區,劃入東南亞和大洋洲戰區,或稱南太平洋戰區;東輝、北印度、波斯、天方仍爲印度洋戰區。

從北美調往華夏的部隊有些建制直接就留下了,而北美的西海岸、東海岸、中部和中美四個戰區按計劃將建成六個師的兵力,以每個師1.8萬人規模計算,北美的野戰軍數量是十萬出頭。歐洲戰區因爲北非迦太基的入手和經營,國防部也決定在北非再組建一個師,歐洲戰區這樣就擁有三個師的規模了。

最主要的陸軍擴編髮生在東北亞戰區內。武衛軍番號取消,十萬武衛軍官兵被作爲種子開始幫助建立新編唐軍部隊。整個東北亞戰區將成立總計32個陸軍師,總兵力約爲60萬人,規模上與之前清帝國所設的常備軍是相似的,除卻武衛軍和禁衛軍這方面,實際上數量還有所減少。但對於大唐來說,這已經是常備軍方面地成倍增加了。大唐十分寬裕的軍費也勢必因爲這種擴軍而變得相對緊張一些。

委屈誰也委屈不到海軍頭上,因爲海軍的擴軍是有剛性需求的,大唐在全球地位的維護,各商業航線和海外領的保護,都需要海軍出力,現在海軍實際上還處於兵力缺乏的狀態,所以委屈的還是陸軍。海軍在這次擴軍中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發展也是按之前的規劃按部就班地來的。該下多少船艦訂單就下多少,該招募多少分隊就招募多少分隊。陸軍擴軍後,相比之前裝備配發的週期可能要長一些。基本的官兵待遇是不會縮水的。不過所謂的週期加長,也基本上是5年的週期,以大唐的標準算長,以其他國家的標準算正常甚至超常。

東南亞和大洋洲戰區從遠東戰區分離出來,實際上是一個必然情況。之前遠東戰區的整體部署重點都放在大陸方面了,東南亞實際只有極少量的軍隊部署,至於澳洲和新西蘭甚至沒有正規軍的衛戍。當然這也是有現實情況限制的,東南亞海外領數量不少,當地也存在其他族裔組成的特設兵團,至於澳洲和新西蘭,總共也沒多少居民,更無現實威脅,所以駐軍就顯得可有可無。

大唐徹底控制華夏之後,對外移民必然也出現一波小高潮。之後東南亞和大洋洲都會得到更多的移民,發展也將迎來新篇章,防衛力量的不足顯然就很有問題了。東南亞和大洋洲戰區成立之後,類似印度洋戰區,部署兩個師的兵力。建成周期並不長,實際也有盯住當地移民發展這個情況再看。如果澳洲人口十萬,在那裡部署一萬人,顯然是很沒有道理的。不過軍方和國政院其他部委進行了溝通,決定在東南亞和大洋洲仿照天方和迦太基的情況,設置建設兵團,以類似形式增強地方開發進程。

綜上所述,陸軍從14個師的規模一口氣增長到了45個師,作戰兵力達81萬人。陸戰隊方面擴軍沒這麼劇烈,歐洲一個旅、北美東西海岸兩個旅,華夏擴爲三個旅,總共6個旅和零散獨立編制,總計5萬人。

這個擴軍計劃並未完全公開,但在政府和國革內部也引起了一些討論。有人覺得大唐沒有必要維持這麼大規模的一支軍隊,費效比低,而且預見時間內又沒有什麼大戰。但白南仍舊覺得,居安思危是民族的傳統。等需要軍隊的時候再去訓練軍隊,重拾尚武精神什麼的,就一切都晚了。保持一定軍隊規模,也使得大唐在國際戰略上更有餘裕地採用更有力的軍事行動。再者說,另一位面二十一世紀中,小國留個小規模軍隊是因爲有大國屏障也沒有需求。現在這個國際環境中,大唐沒有威懾力的話就是沒牙的老虎。而且作爲一個大國,強大的大規模武裝軍隊是標配。

825 購物廣場267 傷者205 大文豪楚白438 跋涉102 自由風級593 蒂****特斯647 海軍五年計劃316 德意志傭兵563 火的夜晚902 橙色革命(中)507 最終停戰(中)707 華沙會戰(五):焦灼266 康仕平664 獅子號839 巧舌如簧135 擒拿165 費城來客524 河網戰術565 科隆的譁變718 華沙會戰(十六):遮斷803 三面進軍569 萊比錫戰役(一)757 英法聯軍550放棄抵抗211 北海道950 葡萄牙政變032 新的殖民點675 擴大化741 候選人們(下)363 殖民大洋洲080 首肯439 遭遇戰746 石油的誘惑182 展示軍火379 中華特區的一年(下)655 德意志野望879 亞歐大陸橋010 晚會籌備905 懸殊空戰816 百大廠建設938 黑化651 困難與克服困難444 乘警836 紐芬蘭海戰(下)311 西海岸三州571 萊比錫戰役(三)058 走私船418 世界611 青州案(五)517 鋼鐵492 不妥協416 紅皮書141 夏威夷王國戰爭(續)919 前總統的未來學(上)846 Z計劃392 吞武裡之戰(下)483 墨西哥城之戰(補)376 上海生意(下)389 吞武裡之戰(五)664 獅子號758 伊拉克戰役199 新的軍事改革426 魔都294 臣工096 風變804 廓清848 區劃和國土672 初戰英吉利(上)611 青州案(五)309 太平洋鐵路885 十五年造艦372 不列顛買買買957 沙俄已殺656 大采購597 圭亞那850 工業帶824 兜售(下)308 制憲會議(下)813 宗族瓦解(上)927 決戰日德蘭(二)502 人頭611 青州案(五)293 開條件195 五輪之後你再上228 路況031 市場中的印第安人701 白南解決方案104 再擴軍692 美國商人(上)022 譁衆取寵618 三個條件514 黨主席806 培訓談話251 城管無敵盧小毛(下)017 遇襲729 英國決心128 婚宴273 電廠744 除盜826 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