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春節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着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佈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爲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着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在古代民間,人們從年末廿三或廿四的祭竈便開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結束。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纔算結束。節日交流問候傳遞着親朋鄉里之間的親情倫理,它是人們增深感情的重要節日,是個歡樂祥和、親朋好友歡聚的傳統佳節。
百節年爲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攘災、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20個國家和地區把中國春節定爲整體或者所轄部分城市的法定節假日。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節日起源:春節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傳統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着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歲節(年節)的形成涵蓋了人文哲學與自然規律等方面內容。“年歲”的概念,來自上古曆法,《盤古王表》與《三命通會》等均有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歲”即“攝提”(原始干支),又名爲“歲星”、“太歲”。歲以六十甲子(干支紀年法)爲運轉週期,循環往復。在傳承發展中後世將這套多音節的攝提紀元(歲)術語簡化爲一個字,其與簡化後的干支在《爾雅》與《史記》均有對照關係的記載。如: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子曰困敦,在醜曰赤奮若(語出《爾雅·釋天》)。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爲載體,天干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故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時空,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組合,形成了六十循環紀元法,十二月建和二十四節氣是其基本內容。干支紀元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東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爲起始,然後順時針方向旋轉,開始一歲(年)的歷程。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說卦傳》曰:“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即,從立春到下一個立春,謂之一歲,立春爲歲始(歲首)。上古干支曆法的制訂爲節日產生提供了前決條件,原始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歲節形成的重要因素。春節是由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於一歲(年)農事結束後在新一歲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衆神、祖先的恩德,祈求豐年。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蹟。如嶺南部分地區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歲的習俗,新年期間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節儀活動,由此可見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的蛛絲馬跡。原始意義上的歲首是指立春,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意味着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啓,故立春爲“歲始”(歲首),也即“歲節”。立春歲節賀歲一系列的節慶活動不僅構成了後世歲首節慶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遺存至今。春節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與普及的過程。春節文化作爲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底蘊,也記錄着古代人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
傳統民俗:傳統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着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底蘊。歲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歷史發展中,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爲一體,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爲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舞龍、遊神、廟會、逛花街、賞花燈、遊鑼鼓、遊標旗、燒煙花、祈福、摜春,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祭祀神(祖)習俗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承襲古時習俗,春節期間多地有舉行隆重盛大的報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動,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春節期間貼年紅、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春節民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春節是除舊佈新的日子,春節雖定在農曆正月初一,但春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天。從年尾廿四日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祭竈、掃塵、購置年貨、貼年紅、洗頭沐浴、張燈結綵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春節是個歡樂祥和、閤家團圓的節日,也是人們抒發對幸福和自由嚮往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過節前,別井離鄉的人們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派發“壓歲錢”,然後“守歲”,迎接新年到來。年節期間,親朋好友之間相互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好友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願。春節也是敦親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是人類在遠古生存活動而創造出來的期望與天地自然和諧共生的信仰活動。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人們在春節祭祀上天神靈(祖先),重溫先祖們構建的“天人合一”生態世界基礎上,緬懷和感受天地神靈(祖先)好生之德的神聖與威嚴,不忘肩負“天道秩序”賦予今人維護人倫向善的責任與使命,心懷敬畏,方行之高遠。正因如此,在熱鬧非常的春節期間,敬天法祖傳統文化祭祀節儀才依循祖上規矩,進貢上香,叩拜行禮,莊重肅穆,一絲不苟。一系列依次展開的節日儀式程序,代表着節日文化內涵的逐層展示,讓傳統節日變得莊重,富有意義。春節更是民衆娛樂狂歡的節日。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煙花滿天,辭舊歲、迎新年等各種慶賀新春活動達於高潮。年初一早上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後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元日以後,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爲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纔算真正結束。因此,集祈年、慶賀、娛樂爲一體的盛典春節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佳節。
--------百度百科
今年的春節很安靜祥和。
炮仗聲是唯一的主角。
一大早,水月庵燈火通明,新年祈福法會如期舉行,與往年不一樣的是參加者只是本寺的常住師父,沒有一個信衆。
法會結束,寺門象徵性地開了十二分鐘,浮雲法師叫釋檀妙馬上關上寺門,大家各回寮口自修。
纜鎮街頭空空如也,路邊電線杆上的大紅燈籠在提示現在是春節期間。
炮仗響後的硝煙很快隨風飄散。
環衛工人戴着與平時不一樣的N95口罩,如常清掃。
永安福利院大門緊閉,院內孩子們仍然歡聲笑語。
每年一樣的利是紅包照常派發,只是少了一點,因爲沒有外人贊助,全部永信女季貴雄夫婦掏腰包。
蒼梧閣大門緊閉,蒼梧先生在微信公衆號《蒼梧閣》上寫道:近段時間以來,互聯網上各媒體都在關注“肺炎”。在這個新年,華夏兒女們正經歷着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這場特殊的戰爭,牽動着無數華夏兒女的心。在此,我們爲奮戰在一線的志願者點贊、爲疫區鼓勁、爲中國加油。
爲了不給過年仍奮鬥在一線的醫生添堵,自我防控就非常重要。
有人說:我想勸說父母長輩們取消所有聚會,哪都不去,在家聊天、看電視或者讀書。但可能的情況是,跟父母說了很多次,可父母並不聽,這該怎麼辦呢?今天,給大家一些說服父母的小妙招。
素材來源:網絡
一、讓父母知道疫情的嚴重性
今年的病毒,老年人最易被傳染,老人們不把這次疫情當回事,出門也不帶口罩。其實,不是長者無知,而是身邊的氛圍沒那麼緊張,感受不到疫情的嚴重性,總是存在“離我很遠”、“關我什麼事”的僥倖心理。
此時,作爲晚輩,就要及時把在新聞上看到的消息告知父母,讓他們知道,又新增了多少病例;讓他們知道,除了疫區其他地方也很嚴重。
另外,和父母一起觀看新聞聯播、春晚,上面有關於疫區的最新消息,也是最權威的消息來源,父母聽到、看到時,心中自然就會明瞭。
除上述方法外,還要立即行動起來,比如告訴父母正確的洗手方式,及時買回口罩遞到父母手中,提醒父母出門就要帶上。
就像大人小時候嘮叨我們那樣,不厭其煩地提醒和留心關照父母。
有人年三十晚上路過收費站時發現,這麼偏遠的地區都已經有了穿着防護服的醫護人員天天在高速公路查車。朋友開的藥店,幾天下來,口罩全部脫銷……這些消息都要及時告知父母,讓父母真切感受到疫情的嚴重性。
這次的疫情,最容易在體質弱的老年人中間傳染,少出去甚至不出去,這點一定要告知父母。
二、說過年聚會將對家庭帶來的損失
一般上了年齡的人,尤其對過年聚會有特別的感情,堅持了多年,總覺得不聚會,這個年就特別沒有人情味。
如果只是告訴父母疫情信息,他們可能會覺得,“我又沒在疫區待過,我沒事兒,家裡親戚朋友也都不在疫區,聚聚沒啥事兒。”
這時,給父母科普就極爲重要:病毒有兩個星期的潛伏期,現在沒症狀不代表就沒事,況且也不知道對方之前接觸過哪些人,萬一其中有病毒攜帶者呢?
今年情況特殊還在於,一旦傳染就是大事兒。得病不說,有可能會被隔離,而且目前還沒有有效控制疫情的藥物。一旦被傳染,節後也不能去工作,不能賺錢,這損失可大了。
要跟父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子女在外工作不易,父母身體健健康康,不但能減少子女的經濟負擔,也能讓子女在外安心打拼。萬一父母病了,花費一大筆醫藥費治療先不說,子女還可能不得不放下工作照顧父母。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把聚會有可能產生的各種嚴重性後果都告知父母,父母自然會理解子女的一片良苦用心,做出正確的選擇。
三、聚會對親戚的潛在危險
親戚分兩種,一種是特別親的,他們出任何一點事,自己心裡都會特別難過。一種是交往並不多,感情沒那麼深,相互間可能就不會那麼理解彼此。
引導父母想想,如果是第一種情況,萬一因爲聚會給別人造成了影響,父母心裡該有多自責。
特別是那些家庭條件本就不寬裕、身體素質本就不那麼好的親戚,萬一染上病,對他們的家庭該是多大的傷害?
考慮到這點,父母肯定會心疼不已。
對另外一種親戚,萬一染上病,對彼此間本就單薄的感情又是一種消磨。其中的利害關係,父母自然會考量。
還有一個因素,父母之所以不願取消聚會,很多時候不是因爲喜歡聚會,而是覺得抹不開面子——以前都聚,今年怎麼好意思說不聚?
這時就要讓父母清楚,不取消聚會,萬一出事,就不僅僅是面子的問題了。相反,主動提出不聚會,反而是從大局出發,是有擔當的表現。
四、我踐行,今年春節這樣過
前不久,針對疫情,央視新聞特推出“我踐行,今年春節這樣過”欄目,現將全文摘錄如下,供大家參考:
1、我踐行,這是最好的踐行方式---少聚會。
2、我踐行,這是過年最好的年夜飯---只有家的味道,絕對沒有野味。
3、我踐行,這是過年最好的拜年方式---打個電話,視頻連線。
4、我踐行,這是過年最好的拜年祝福語---安康。
5、我踐行,這是過年最好的發紅包方式---電子紅包。
6、我踐行,這是過年最好的休閒方式---宅!宅!宅!
7、我踐行,這是過年最好的出門方式---不出去湊熱鬧,出門即戴口罩。
8、我踐行,這是過年我們都該祝福的人---疫區人!醫務工作者!千千萬萬奮戰在一線的人!
9、我踐行,這是我們所有人的新年願望---戰勝疫情,天耀中華!
朋友們,在這個特殊的新春佳節,正是檢驗我們心靈品質高低,以更高層面之心爲心的時刻。愛國,不僅是想在心裡、說在口上,更體現在一言一行之中,體現在國家處於危急關頭,我們每個人的選擇。
朋友們,讓我們以衆志成城的精神、勇於擔當的勇氣,做一個躬身入局的踐行者,爲疫區加油,爲中國加油!
蒼梧閣的微信公衆平臺很給力,方文業首先點贊。
纜鎮中醫博物館在門口放了一千包防疫中藥包供大家免費索取,沒有人值守,有好心人捐了錢放在上面。
方文業季石荷夫妻沒有出門,在家裡看如性法師的《心類學》講座,只是在晚上下去扔了下垃圾,看到樓下的棋牌室也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