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0255【第二基地金潭村】

“把這一小片竹林砍了,靠下方的地勢挖成塘。”

“那邊建幾間竹屋。”

“江邊這塊地夯實,我要造水硾來搗竹。”

“那裡挖漚池……”

大明村的管理人員還沒過來,朱國祥暫時親自指揮施工。

成熟的竹紙製造技術,有幾十個流程、幾百道工序。

而朱國祥手上有兩套竹紙技術,一來自福建官員提供的北宋末年造紙法,二來自兒子所默寫的《天工開物》造紙法。

前者極不成熟,後者只有大概。

兩相比較可知,北宋竹紙用生料所制,手法極爲粗糙,且無法天然漂白。而明代則用熟料紙漿,順便天然漂白,增加了纖維韌性,提高了竹紙質量,且讓竹紙變得更美觀。

但即便是明代的成熟技術,因產地不同,細節也不同。根據不同的造紙工藝,以及不同的竹子用料,造出的竹紙可分爲五大類:連史紙、貢川紙、毛邊紙、扣紙、表芯紙。

而《天工開物》只有大致流程,並沒有談及過多細節,需要朱國祥自行摸索。

朱國祥的優勢在於,他可以通過文字描述,揣摩每道流程的作用。比如添加石灰水、草木灰,是利用其怎樣的化學特性。古人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不斷的觀察摸索總結。

還沒開始正式造紙,朱國祥就已經有了改進方法。

比如《天工開物》說,製作熟料紙漿之前,需要浸泡竹子100多天來殺青。朱國祥覺得不用等那麼久,墊一層石灰,再壘一層竹,反覆壘疊再灌水入內,就可以用石灰快速殺青。(這種方法直至清朝方得采用。)

如果使用快速殺青法,浸泡池就得好生建造,要方便隨時灌水和排水,而且污水排放量將大大增加。

若是製造高檔竹紙,朱國祥還想出一種方法。

即在漿料當中添加澱粉水,提高纖維的懸浮度,讓紙張質地更均勻,澱粉微粒還能留在纖維縫隙中填料。這在《天工開物》裡是沒有記載的,甚至在明代的南方也不存在,反而出現於清代的漢中地區。

澱粉水不需要特別製作,可以弄個粉條作坊,做米粉也可,做紅薯粉也可。用製造粉條的殘料,過濾之後加入紙漿,等於是廢物利用了。

農學也是理科,朱國祥屬於理科生,高深的化學知識他不懂,這些基本的卻沒啥難度。

反倒是學歷史的朱銘,一時間很難想得出來。

山谷上游的開闊處,有一個天然小湖泊,曾經是可以淘金的,所以被稱作“金潭”。整條河谷叫“金潭谷”,湖泊旁邊的山嶺叫“金潭嶺”。

現在,河谷中的村落,被朱國祥命名爲金潭村,人口暫時只有大明村的五分之一。

除了部分忙於農事,剩下的村民,都來幫忙建設造紙場。青壯乾重體力活每天30文工錢;老弱婦孺幫着打雜,每天15文工錢。半上午、半下午的時候,還提供兩頓免費伙食。

工資並不高,但村民非常高興,給錢還有吃的,以前沒遇到過這種好事。

還有幾個婦女兒童,被派去尋找植物。

黃蜀葵、獼猴桃藤等好幾種,隨便找到一種都行,這是造紙時必備的“紙藥”。各個地方都有代替品,揉搓搗碎加工成黏性液體,它能讓漿料漂浮均勻,且在分紙的時候避免粘連。

古代那些造紙作坊,什麼技術都可以外傳,唯獨“紙藥”屬於獨家秘方。

朱國祥對此並不瞭解,只獲知了原料,具體還得慢慢摸索。

反正有的是時間,正常製造竹紙,須等到春夏之交,砍伐嫩竹用以殺青。朱國祥秋冬季節就準備砍老竹,讓工人提前熟悉流程,用老竹練練技術。如果造出的紙張質量太低,大不了用來擦屁股。

反正再怎麼樣,也比北宋竹紙的質量更好。

北宋的竹紙,跟秸稈紙一樣,造出來大部分是火紙,既用來燒給死人的紙錢。擦屁股都嫌夠嗆,手指一捅就破了。

造紙坊建得差不多,朱國祥又去拜訪閔文蔚。

“朱相公要造紙?”閔文蔚驚訝道。

朱國祥微笑說:“不會跟閔家搶生意,我只造竹紙,不造皮紙和藤紙。”

閔文蔚瞬間放心,還裝模作樣提醒道:“竹紙不堪用,容易浸墨,還容易碎裂。”

朱國祥說道:“此事我也知曉,或許能改進工藝呢。只是缺幾個撈紙工,閔氏的造紙坊能否借幾個?”

全套造紙流程,大都可以用新手,但撈紙工卻非得熟手不可。

閔文蔚問道:“要多少?”

“五個,只借用一年。”朱國祥說。

“造紙可利教化,五個撈紙工不算什麼。”閔文蔚欣然同意。

只借五個造紙工用一年,當然是讓他們帶徒弟。多給點工資,就可讓他們傾囊相授,反正今後不在同一個工坊,不怕教會了徒弟餓死師父。

……

文鸞帶着妹妹,跑來參觀工地,提出疑惑說:“竹紙能用我知道,可真能大量製造?”

“應該可以。”朱國祥道。

北宋當然有用於書寫的竹紙,比如米芾《珊瑚貼》,便是以竹紙所書。但因爲工藝不成熟,用料非常苛刻,且紙面還能看到許多竹筋,質量過低且無法大規模生產。

文小妹說:“若能把竹紙造成皮紙那般,先生必爲天下士子所尊崇。”

“等傳播開來還得幾十年。”朱國祥笑道。

朱銘在東京改進印刷術,時至今日,新型油墨倒是傳開了,而且傳播十分迅速。

但鉛活字依舊停留在東京,甚至都還沒傳到洛陽。這玩意兒前期投入太大,只有少數商賈願意嘗試,且製作一套活字用時也長。

不過,官方非常給力。

以蔡京爲主導,重新編訂王安石的著作,用標點符號進行斷句,已經批量印刷了好幾部。

這是在佔據制高點,蔡京通過掌控王安石著作解釋權,用以鞏固自己新法領袖的地位。

接下來,蔡京還要編訂《論語》、《孟子》等經典。完全按照王安石的理解,給這些儒家經典標點斷句,繼而掌控所有儒家經典的解釋權。

洛陽那邊被盯得緊,江南士子也不敢造次。

但是,已經有大儒從偏遠地方下手。他們暗中合作,對儒家經典斷句,然後去四川、福建制作活字,估計明年就能印刷出來。這種行爲是非法的,因爲跟新學斷句有衝突,只能在地方上悄悄進行。

一旦被舉報,很可能牽連許多人。負責印刷的書商,至少也是流放罪名!

反正特別扯淡,就連朱銘都沒料到,他改進的活字印刷術,居然是通過黨爭來加速傳播。

而且接下來幾十年,學術爭端會愈演愈烈。

以前沒有標點斷句,儒家經典都長一個樣。有了標點斷句,不同學派得打出狗腦子來,都會說對方看的書有問題。

“相公,俺們來了!”

幾個大明村的村民,拖家帶口來到金潭村。

朱國祥點頭說:“來得挺快。我已將金潭村編定保甲,從本地村民當中,選出了四個保長。田三過來做村長,平時解決村民糾紛,但不要管得太嚴,畢竟你們是來外戶,多聽聽幾位保長的意見。”

“是,俺記下了。”田三忙說。

朱國祥繼續安排:“餘勘擔任書手,管理錢糧賬簿,順便組建村學,教村裡的孩童讀書。”

“是!”

餘勘是孟昭給招進大明村的,一直屬於孟昭的副手,現在終於能獨當一面。

朱國祥又說:“劉師道管理造紙場。”

劉師道是劉師仁的兄長,劉師仁如今跟在朱銘身邊做秘書。劉家是大明村識字最多的家族,當然要好生使用,今後朱家父子能做大,劉氏必然興旺起來。

朱國祥說道:“鄧夏,你負責訓練金潭村的村勇。這裡人口不多,訓練兩個鴛鴦隊即可,而且他們比較忙碌,操練時間不要跟大明村比。等張廣道再弄些百姓過來,慢慢增加村勇人數即可。”

“俺聽相公的!”鄧夏興奮無比。

災情結束之後,漢中這邊漸漸恢復,也有少數災民逃進深山做匪寇。

陝西河東之地,卻是遍地盜賊。

那裡太慘了,跟西夏打了好幾年,老百姓本來就困難。今年先是旱災,接着是洪水,然後又遇到大地震接二連三的災情,讓好多百姓都活不下去。

即便朝廷瘋狂招募青壯做廂軍,用以補充對西夏作戰的兵力損失。但總有些青壯沒被招募,也有青壯做了廂軍,卻受不得壓迫而逃走。他們三五成羣劫掠地方,還有不少逃進大山。

張廣道走私一趟,至少能帶回上百個陝西流民。

不是不能帶回更多,而是糧食撐不住,還得細水長流慢慢移民安置!

河北纔是真的亂,黃河決口,數百萬人受災。大量百姓死亡,沒死的也失去生計,官府根本沒法管,只能看着遍地賊寇肆虐。

講一個冷知識,梁山好漢是在河北壯大的……

宋江團伙的大部分頭領,不管他們老家在哪裡,都是先在河北做賊寇。宋江已經開始小打小鬧,其初期創業環境,便是黃河氾濫之後的河北,通過流竄作案結識創業夥伴。

安徽有個叫劉五的巨寇,去年就開始劫掠地方,至今也沒有平定,朝廷正在調兵鎮壓。

另有大量河北流民,聚集在太行山一帶爲寇。

贛南有個劉花三,目前還是小打小鬧。再過兩年就鬧大了,其活動區域,在後世的江西、廣東、福建交界地帶,那裡屬於革命老區。

歷史上,朝廷調集幾路廂軍,圍剿兩三年才最終平定,覆滅時間比方臘還晚。朝廷開出一萬三千貫賞格,另加七品武官身份,就爲了能捉住這個劉花三。

四川蠻夷,也即將再次叛亂。

第66章 0063【與子同食】第655章 0650【衝就完事兒】第508章 0503【胡安國的學術思想】第665章 0660【貼臉紮營】第99章 0094【請開始你的表演】第784章 0779【一勺燴】第306章 0301【大理寺下獄】第718章 0713【還得繼續撤】第140章 0135【朱成功是忠義之士】第822章 0817【移動棱堡】第833章 0828【岳飛撒豆成兵】第337章 0332【鼎革】(爲盟主鐵血旗隊長加第233章 0228【捐官別駕】第138章 0133【知行合一】第451章 0446【天駟監】(爲盟主龍翔升騰加第561章 0556【逃跑是專業的】第909章 0904【佛牙 佛鉢 佛舍利】第228章 0223【玻璃洞天】第646章 0641【郭藥師的覺悟】第454章 0449【郭藥師敗陣】第17章 0016【赤道黃道】第122章 0117【敲詐勒索與濟養院】第194章 0189【立威】第193章 0188【貪官也想進步】第218章 0213【爲民請命】第465章 0460【怨軍果然怨】第492章 0487【金國行記】第770章 0765【罪官的用途】第600章 0595【亮出爪子】第942章 0937【吾乃大唐皇室後裔】第240章 0235【步步緊逼】第835章 0830【糧草保衛戰】第934章 0929【豫王入安南】第79章 0075【大明村】第331章 0326【殺官造反】第109章 0104【莫名其妙的衝突】第100章 0095【朱院長正式收徒】第666章 0661【朱太子攻城】第325章 0320【方七佛復起】第777章 0772【臺北臣服】第132章 0127【與科舉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第915章 0910【大明的魚都是吃奶長大】第136章 0131【古代也有硬筆】第103章 0098【涮羊肉】第682章 0677【封你做大理王】第920章 0915【醜狀元】第74章 0070【分贓】第303章 0298【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第750章 0745【大明寶鈔】第193章 0188【貪官也想進步】第475章 0470【成熟的文官武將,知道自己打第611章 0606【勸降與離間】第527章 0522【火器時代】第940章 0935【花癡太后】第76章 0072【站在布隆後面】第803章 0798【第一個收拾的便是真臘】第429章 0424【李彥仙說他喜歡漢中】第548章 0543【重錘擺鐘】第754章 0749【朱皇帝要煉丹】第936章 0931【田間作戰的鴛鴦陣】第767章 0762【一塌糊塗】第883章 0878【義門陳氏】第702章 0697【搖尾乞憐】第152章 0147【榜下捉婿】第722章 0717【西夏獻土?】第254章 0249【趙逢吉】第260章 0255【第二基地金潭村】第191章 0186【潑李三】第773章 0768【火樹銀花不夜天】第366章 0361【還在給反賊賣糧】第741章 0736【三百年租借地】第118章 0113【榴蓮成熟時】第19章 0018【家父當年駕船出海】第407章 0402【童氏辯證法】第565章 0560【又是明字旗?】第86章 0081【都閃開,我要裝逼了】第39章 說說李清照的《詞論》第911章 0906【匪寇敢劫掠使團?】第337章 0332【鼎革】(爲盟主鐵血旗隊長加第7章 0007【崇寧十二年】第907章 0902【斯里蘭卡和南印度】第478章 0473【賣糧亂敵】第660章 0655【孤注一擲】第239章 0234【各種拿捏】第427章 0422【休戰】第153章 0148【殿試考“煉丹”】第613章 0608【招降納叛】第654章 0649【夜叉之真名】第55章 0052【月夜匪來】第347章 0342【討獨夫趙佶檄】第755章 0750【強者雲集,批發天師】第508章 0503【胡安國的學術思想】第386章 0381【西軍分裂】第654章 0649【夜叉之真名】第687章 0682【太子也該享受享受】第561章 0556【逃跑是專業的】第3章 0003【快滑鏟它!】第331章 0326【殺官造反】第466章 0461【金人撤兵】第846章 0841【按流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