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武學

bookmark

大宋軍中的弊病很多,其中最廣爲人知的就是“冗兵”的問題,不過這個冗兵主要是指廂兵,廂兵的主要來源是受災的百姓,其實算不上真正的軍隊,大宋的朝廷當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廂兵主要是駐守在屯田之用,很少會讓廂兵上戰場。

相比之下,西北與河北一帶的邊軍纔是大宋的主力部隊,但這些邊軍的問題同樣不少,比如朝廷對將領的職權削減過重,導致將領統兵的權力下降,甚至出現將不知兵的情況,另外還有邊軍糧餉受到層層盤剝,導致軍需不足等等。

李璋今天要和劉娥說的也是軍中的一個大問題,這個問題就是中低級將領素質低下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是李璋從曹瑋等軍中宿將的言談中得出的結論。

軍中的中低級將領一般有兩個來源,第一是將門子弟,這些將門子弟靠着祖上的蒙蔭,成年後一般都可以進入軍中,但這幫人早就已經腐化不堪,平時裡大都是走馬遛狗,很少有人像呼延守信和曹俁一樣勤習兵法,甚至有些人連馬都不會騎,這種人進到軍中就是混資歷的,若是真讓他們上了戰場,恐怕會第一時間逃跑。

除了將門子弟外,剩下的中低級將領就是那些從底層被提拔起來的人了,他們一般都是出身低微,因在戰場上立功所以纔得到提拔,這些人倒是不怕打仗,甚至還十分勇猛,但他們卻有一個大缺點,那就是絕大部分人都沒讀過書,也不識字,連上頭下達的命令都看不懂,更別說什麼兵法了。

當然在這些底層出身的將領中,也曾經有不少名將,比如現在同樣是低級將領的狄青,他號稱是大宋第一名將,但狄青其實不算是真正的底層出身,他家是富農,不但讀過書,而且還從小習武,再加上擅長在戰場上總結經驗,所以才能慢慢的成長爲一代名將,類似狄青的還有岳飛,他們都是讀過書,學習過兵法的人。

可以說在底層出身的將領中,出現狄青或岳飛其實是極小概率的人,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絕大部分人一輩子都只能在低級將領中混,不但自身沒什麼前途,甚至連自身的職責都無法完成,畢竟將領可不僅僅率領士卒打仗,平時還有許多其它的事務要處理,可這些人因爲本身的能力有限,根本無法勝任自己的職位。

統帥的作用雖然很大,但中低級將領卻是軍隊的中堅力量,若是統帥下達的命令無法得到執行,就算是孫武再生,統領這樣的軍隊也沒辦法打勝仗。

聽完李璋的講述,劉娥臉上也露出了凝重的神色,過了好一會兒這纔開口道:“軍中的情況真的有你說的這麼嚴重嗎?”

“軍中的情況只會比我說的更加嚴重,其實軍中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出在人身上,哪怕再嚴格的軍紀,再嚴厲的處罰,但若是執行的人出了問題,那一切都只能淪爲空談!”李璋最後十分嚴肅的再次道。

這可不是李璋危言聳聽,事實上軍中的情況十分複雜,問題之多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講清楚的,這也嚴重的制約了宋軍的戰鬥力,而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出在人身上,所以他纔會挑出這個問題向劉娥稟報。

劉娥聽到這裡,臉上的神色也更加凝重,當下沉思片刻再次看向李璋問道:“既然問題出在人身上,那依你之見,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那就是仿照國子監爲武人設立一所武學,專門爲軍中培養將領!”李璋終於將自己的目的講了出來。

武學並不是李璋發明的,事實上他是抄襲原來歷史上范仲淹的想法,范仲淹在“慶曆新政”時,曾經設立過武學,只是這所武學在招生方面很有問題,再加上武人的地位低下,所以根本沒有人願意報考,結果僅僅設立幾個月就關門了。

“武學?這個方法能行嗎?”劉娥聽到李璋的建議卻露出懷疑的神色道,她年紀大了,思想也比較偏向於保守,所以對於武學這種新事物還是有所懷疑。

“肯定能行,武學設立後,凡是想要進入軍中的將門子弟,還有從軍中選拔有功之士,必須要進入武學中學習數年,這些人不但要學習兵法,另外還要灌輸忠君愛國之道,學成之後進入軍,也能更好的保證他們的忠心!”

說到這裡時,只見李璋頓了一下接着又道:“除此之外,在武學設立之後,軍隊的中低級將領的選拔也將盡數掌握在朝廷手中,而且這些將領深受皇恩,哪怕真有什麼人大逆不道想要謀反,恐怕也難以指揮動他們,可以說武學的設立對朝廷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聽到李璋這麼說,劉娥也有些意動,當下也認真的將這件事仔細的考慮了一遍,最後終於點了點頭道:“也好,那就先試一試,左右不過是個學校而已,也花費不了多少,只是這個武學該開設在哪裡,又該由哪個衙門負責呢?”

劉娥對李璋還是十分信任的,特別是李璋的火器監,以及錢行都大放異彩,所以她對這個武學也有些期待,只不過武學與軍隊有關,牽扯重大,比如大宋的軍隊由三衙掌管,但卻無調兵之權,而樞密院有調兵之權,但卻不掌管軍隊,所以劉娥也不知道該把這個武學放在哪裡?

“大娘娘萬不可把武學交由任何衙門掌管,就像國子監那樣,它們都是爲國家培養有用之才,所以應該獨立出來,而且武學關係重大,最好由一位久居軍中、戰功赫赫的老將坐鎮,這樣一來可以壓制將門,二來也不會讓三衙和樞密院有什麼異議,三來這位老將軍經驗豐富,又精通兵法,自然也能培養更多的軍中將才!”李璋最後再次開口道,開設武學是他的主要目的,讓曹瑋回京養病則是他的直接目的。

第二百一十四章 李元昊的消息第六百四十四章 高麗與女真第一百四十五章 耶律延壽第七百零一章 党項與遼國第五百三十五章 李元昊瘋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曹瑋回京第二百二十章 狄青VS野狗第六百九十八章 活字印刷作坊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元昊的野心第二百四十一章 名揚軍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開酒樓第五百三十三章 白達旦河畔第二百零五章 鏡子的秘密第三百三十四章 野狗受傷第二百五十三章 最美好的女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水元子的位置第四百三十六章 武將集團第二百一十五章 拓遠寨鐵礦第八十六章 一個魔方第三章 泔水與飢餓第三百三十章 都還活着第六百六十九章 董家滅門慘案第五百三十四章 破裂第十五章 免費品嚐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莊第六十五章 金氏一家第六百零七章 遼國漢人第七百二十四章 茶坊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戰將起第五十二章 鬼丐搶人案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山要債第一百九十五章 初見王欽若第四百一十五章 見官第二百一十五章 拓遠寨鐵礦第三百五十七章 招生第二百九十二章 劉娥的安排第六百五十九章 從吏治入手第六百三十二章 李元昊西征第一百八十一章 訪客第五百六十四章 永城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陷上京第七百一十四章 呂武與李太后(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遼軍大敗第三百二十六章 你聽說過火槍嗎?第三百章 言盡於此第六百章 死豬不怕開水燙第二百二十五章 狄青的身世第二百二十七章 整頓邊市第二百三十四章 擴編第二百一十三章 曹瑋試槍第八十章 撬開呂武的嘴第三百八十五章 家中的情況第一百七十二章 “晚節不保”的寇準第三百零八章 要人與辭官第二百四十章 傷兵營第二百九十三章 上元夜遊第六百六十四章 王曾去世第八十一章 地下遇伏第八十九章 資善堂(下)第七百零八章 上交國家第三百七十二章 趙禎探視第一百六十九章 上元佳節(上)第四十六章 羊肉燴麪第三百三十四章 野狗受傷第三百一十一章 上任遇冷第六百一十七章 古北口第四百章 結交趙安仁第六百一十二章 燕京城破第二百五十一章 獅虎鬥(上)第四章 折籮第四百四十章 家事第七十九章 借酒澆愁的金大姐第二百五十六章 見王氏第五十章 韓琦的壯志第十七章 傳奇皇后(上)第六百九十一章 遼國西征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大同第六百五十七章 四人罷相第三百零四章 韓琦上榜第三百二十二章 爲紡織業打基礎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糧第三百九十八章 蕭耨斤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糧第五百六十章 曹瑋糊塗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劉娥的辦法第四百八十章 西平府之戰(下)第六百五十九章 從吏治入手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味齋第五十二章 鬼丐搶人案第七百零四章 佛逝海峽第三百七十六章 假傳旨意的妙元第九十五章 高燒不退(第一更)第三百九十四章 耶律隆緒不行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金子第十三章 新買賣第八十八章 資善堂(上)第六百八十二章 抓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殺人的辦法即將完結,請假一天第三百零五章 東華門唱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