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二損一

在記者看來,這支現代化的軍隊給他們的印象是非常好的,甚至有的西方記者在報紙上的評論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在一方面對朝廷也是一種壓力——慈禧太后也專門有一羣人來翻譯報紙,小站新建陸軍的操練照片這段時間老是出現在中外報紙的頭版頭條上,這不由得讓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對胡景桂等御史的彈劾產生了懷疑。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毫無疑問是帝國最有權威的兩個人,他們的態度直接會影響到下面官員的站隊情況,在中外報紙報道的統一口徑下,御史們的彈章就顯得非常蒼白了,有些御史甚至已經開始準備調轉槍口爲譚延闓說話了。譚延闓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轉變,榮祿還沒有出手,這些彈章就已經快要變成廢紙了,仍然堅持的死硬御史將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他們唯一的一塊陣地——訓練新建陸軍所需要的費用太過高昂,譚延闓肯定從中中飽私囊。

軍機處的大員們基本上都是練兵處的頭頭腦腦,在衆說紛紜當中,軍機處領班恭王奕訢和上一代的軍機處領班禮王世鐸聯名上書,希望能夠派出朝廷大員來專門去小站走一趟考察新建陸軍的訓練情況,然後再做定奪,免得中外疑雲。恭王奕訢的摺子剛上去,兵部尚書榮祿上前力主贊成派員認真考覈新建陸軍,並且徹查所有賬目明細,但也表示若是依此法查無實據會冷落人心,所以無論是彈劾還是被彈劾的,在查證之後必然會一方被嚴懲不怠。

此時恭王奕訢站出來說話,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也許會照顧到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譚鍾麟的勤勉而輕鬆的放過此事,但是榮祿站出來提出的建議必然會使得有一方暗淡退出官場而告終。這種兩方必損其一的手法正是榮祿所想要的——新建陸軍的賬冊副本就在他手中,譚延闓是經得住查賬的,新建陸軍訓練情況他雖然沒有看過,但是他卻看過直隸督標在大沽炮臺的軍事演習。

既然譚延闓這邊絕對能夠經得住考驗,那榮祿也不用遮遮掩掩,更是想要借這個機會拔除自己看不慣的翁同龢一系的官員,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榮祿的建議引起了滿堂喧譁,譚鍾麟也適時站出來贊成榮祿,他雖然已經處於半歸隱狀態,但是並不代表他就這麼好欺負,既然雙方已經無法善了到不如就此分出一個高下來。翁同龢想要弄臭自己的兒子,譚鍾麟自然是絕對不願意的,他也下定決心借榮祿之手鏟除一部分,震懾翁同龢。

最終在調和各方意見之後,以兵部尚書榮祿、戶部尚書那桐、軍機大臣剛毅三大臣爲首前往天津新建陸軍小站兵營徹查此事。在三大臣到達小站兵營後,一切都像是在導演的指揮下演戲一般,榮祿決口不提來查案的,譚延闓則將小站新建陸軍集合起來進行聯合操演,並且還進行了一次閱兵式表演。

榮祿、剛毅和那桐在譚延闓的陪同下,登上了臨時搭建起來的閱兵臺,下面的軍旗一色鮮明,士兵們都是差不多的身高,黑色的軍服長短合身,膝蓋以下一律綁腿,隊伍顯得格外整肅精壯,軍威凜然。隨着楊超洪亮的號令聲,整支隊伍開始了閱兵式表演。

有什麼閱兵式最能夠震撼人心?譚延闓自然選用的是後世中國軍隊的閱兵方陣,好在前生他曾經在高中和大學入學期間受過軍訓,這分列式的走法他還是記得非常全的。不僅是榮祿等三大臣都被小站新建陸軍的閱兵式給鎮住了,就連一同參觀的中外記者也是被這種新奇、肅然的閱兵式給驚呆了,一時間操場上除了口令和腳步聲之外,就剩下記者所在的席位上不斷照相聲。

“一舉足則萬足齊發,一舉槍則萬槍同聲,行若奔濤,立如直木”的閱兵式讓所有的人再一次記住了小站新建陸軍。按照一個外國記者的話是“這支軍隊是我所見過的最優秀的軍隊!”這一切都成了明天中外報紙上的頭版頭條,而身着軍服直立在閱兵臺上的譚延闓更是衆人之中的焦點。

榮祿也沒有想到譚延闓訓練新建陸軍還不到一年,便可以將這一萬人的新兵訓練到如此地步,心中不禁大喜,更加堅定了維護譚延闓,招攬他爲自己所用的想法。榮祿在西北十幾年,自然是見過真正的清軍是個怎麼一個樣子,但是那桐和剛毅則從來沒有見過軍隊,只是聽說現在軍紀敗壞,這新建陸軍給他們的印象自然是極爲震撼的。

三大臣之中剛毅是徹頭徹尾的守舊派,雖然他起家是靠翁同龢的推薦,但是因爲兩者投靠的靠山不同,最終是分道揚鑣;若論起和翁同龢關係最好的,還是與其同在戶部共事的那桐。慈禧太后寵信榮祿是衆所周知的,所謂三大臣之中官位最低的是榮祿,但三人之間還是以榮祿爲首,榮祿到達軍營後的態度讓那桐心中有些忐忑不安。

回想起殿前議事,榮祿主張的兩派必損其一的建議,那桐心中的這種不安就更加厲害了。閱兵結束之後,譚延闓在軍營內爲三位大臣和同行而來的幾個御史接風洗塵,大家的屁股還沒有坐熱,同來的文廷式便堅決要開始徹查小站新建陸軍的賬目,引來衆人不快,尤其是榮祿的臉色已經變得愈發的難看,不過他還是漫不經心的同意了文廷式的意見,一桌豐盛的晚宴,大家不過是了了動了下筷子便先去查賬了。

文廷式等御史自然是查不出什麼來的,因爲此事牽扯到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兒子,所以朝廷是極爲關注的,翁同龢也下決心先搬掉小的慢慢收拾老的的策略,在戶部精選了幾個查賬高手陪同文廷式一起來徹查譚延闓到底有沒有在訓練新建陸軍上貪墨。

不能說文廷式等人查的不仔細,他們已經以前所未有的態度來認真查賬了,可惜新建陸軍的賬目非常完好工整,每一筆賬目的出入都非常清晰,從賬目上來看也沒有作假的跡象。訓練軍隊的銀子是花的多了些,但確實是每一兩銀子都用在了實處上,都是郵局可尋。

此時的文廷式臉色有些蒼白,加上天熱更讓他汗流浹背——彈劾譚延闓他也是有一份的,他已經感到身後榮祿那冰冷的目光在掃視着他,這讓他極爲不安。先前臨來小站之時,翁同龢還對他面授機宜,現在已經到了兩派人馬不得不倒下一個的地步,就要更加防備榮祿從中作梗。文廷式是很小心,但是除了在進軍營之後榮祿要求看看新建陸軍操演之外,也沒有什麼過分袒護的情形出現,而這賬本也不會說假話,查賬查到半夜絲毫沒有查出什麼問題來。

賬本是最容易搬倒政治對手的證物,如果查賬都查不出什麼問題來,文廷式感覺自己就要大難臨頭了。可是他還是不死心,這個昔日的狀元郎已經失去了應有的風度,居然當着三個大臣的面對查賬人員意氣喝使,嚴厲查賬,連旁邊的那桐都有些看不過眼了。

可憐那幾個戶部的查賬高手死活查不出什麼毛病來,那桐一看也知道在這最有可能扳倒譚延闓的問題上已經沒有任何機會了,而榮祿則乾脆留下一隊士兵荷槍實彈的“守衛”文廷式和那幾個查賬人員——與其說是守衛他們的人身安全,倒不如說是守衛賬本的安全,免得文廷式一氣之下耍了無賴毀掉賬本。

在榮祿的有心庇護和新建陸軍本身過硬的情況下,徹查胡景桂彈劾譚延闓一案註定就是譚延闓的一次完勝。榮祿囑意其隨行幕僚陳夔龍(音kui同‘魁’),針對胡景桂的彈劾逐條批駁,認爲新建陸軍只是在裝備和軍餉上比較高,但是譚延闓確實是沒有貪墨一兩銀子的,不過新建陸軍的訓練有成,譚延闓功不可沒,朝廷應當嘉獎後進……

譚延闓在甲午戰爭中於西暖閣講解戰事,後有對慈禧太后曲意奉承,慈禧太后對譚延闓自然是非常有好感的;而光緒皇帝因爲甲午戰爭的慘敗,也認爲強軍是強國之首要,戰爭已經證明李鴻章的淮軍是靠不住的,現在這個以狀元郎之尊投筆從戎的譚延闓顯然是一顆閃亮的新星,光緒皇帝對他也是非常有好感的。

八月三日,上諭傳到了譚延闓這裡,希望他能夠“存有則改之,無有則加勉之心,以赴委任……”,這是朝廷對譚延闓訓練新建陸軍的一種加勉。因爲榮祿在奏摺中對譚延闓極爲誇讚,認爲此時的新建陸軍儼然成軍,其戰力足以以一當十,譚延闓練兵功不可沒,認爲朝廷應該予以嘉獎。

正是因爲榮祿的這道奏摺,還有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對譚延闓的好感,八月三日的上諭中還以譚延闓在小站練兵有功,將他晉升爲直隸按察使,仍然專管訓練新軍事宜,並且兼管北洋海軍——以往涉及到北洋海軍,譚延闓總是名不正言不順,這一次上諭一發他不僅在官位上更進一步,完成了從軍職轉文職這一關鍵步驟,還有了統領北洋海軍的名分。

按察使已經是一省三大憲之一,況且直隸省是總督兼任巡撫,譚延闓只用對他老子負責,嚴格來講這已經算是封疆大吏的圈子了,但在直隸譚延闓有了這個官位可謂是完成了一次重大的轉折。有人升官便有人要倒黴,最先倒黴的自然是御史胡景桂,作爲此次政潮的發起人,胡景桂被削官爲民,其餘被削官的御史還有八人,翰林十七人,被貶官的更是幾十人之多。

這麼大的變動在這幾年是很少見的,同譚延闓被彈劾一樣,一下子處理了這麼多的官員也是讓朝野極爲震動。譚延闓並不清楚其中是如何運作的,但毫無疑問這次大變動不過是榮祿借了東風嚴厲打擊了自己的老對手翁同龢一系而已,當然這種變動的背後可謂是“帝黨”和“後黨”的一次交鋒的結果,自然是帝黨損失慘重,翁同龢的個人威信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譚延闓在升官的同時也迎來了第二批從德國留學歸來的軍事留學生,這一批總共有七十八人學成歸國,其中有二十四人是第一批中的兩年期軍事留學生。這些留學生學成歸國大大充實了譚延闓的班底,可以說他終於挺過了練兵初期軍事人才,尤其是屬於自己心腹嫡系的軍事人才匱乏的局面。

有了新加入的這七十八個留德軍事留學生,譚延闓總算可以開始他蓄謀已久的北洋擴張行動了——譚延闓已經致電張之洞,表示自己可以將熟悉訓練新軍的八名軍官轉移至湖北新軍當中幫助訓練,並且還陳述了自己對湖北自強軍中聘任的三十五名德國軍官表示擔心。

北洋新建陸軍開始組建訓練之後不久,張之洞和劉坤一兩位總督聯名上章要求編練自強軍,開始的時候自強軍是在兩江的地盤上進行籌備編練,不過很快張之洞便同劉坤一商議妥當,將自強軍轉移至湖北。相對於北洋新建陸軍一萬餘人,湖北自強軍規模要小得多,而且編制上也有很大的區別。

湖北自強軍步隊八營、炮隊二營、馬隊二營、工程隊一營,共十三營。其建制爲步兵每營?250?人,分五哨;炮兵每營?200?人,分四哨;馬隊每營?180?人,分三哨;工程營?100?人。各營還配備有醫官。槍匠、獸醫等後勤保障人員。總共加起來也還不到三千人,另外還聘請了三十五個德國軍官,他們不僅擔任訓練科目的教官,而且還被授於指揮營、哨兩級的實職,中國軍官僅任副職。

自強軍編練速度極爲緩慢,到現在也還沒有什麼成就,主要還是因爲張之洞手中沒有什麼能人,也不像譚延闓除了自己的總督府侍衛隊之外,還守着一個北洋武備學堂,困擾譚延闓的是德國留學生和訓練進度的問題,而張之洞編練新軍所遇到的麻煩遠比譚延闓要大得多——他手上根本就沒有什麼人可以倚重。

不過譚延闓也向張之洞推薦了二十七個北洋武備學堂學生前往湖北幫助張之洞訓練自強軍,不過張之洞沒有給他們正職,任務只是協助德國教官訓練軍隊。實際上這支軍隊的指揮權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握在德國人手中的,不管從哪個角度而言,這都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譚延闓在電文中說明了自己的擔心,並且還以幾十年前中英聯合艦隊的事例說明這種方法是極爲危險的。而這次支援張之洞的八名北洋新建陸軍軍官都是和楊超一起歸國的第一批留學生,他們在德國的學習成績優秀,並且還參與了新建陸軍的訓練全部過程,有了他們的幫助,湖北自強軍的訓練必定會大大加快。

譚延闓已經從榮祿那裡得知,朝廷打算採納他的建議,在軍隊架構上將會借鑑西方現代軍隊的模式進行改革,並且在第一批一萬北洋新建陸軍訓練完畢之後,還會對新建陸軍進行擴充,下一批新軍數量很可能會達到一萬五千人左右,在訓練上將會完全照搬現在的新建陸軍訓練模式,並且在訓練過程中,和第一批新建陸軍一起進行軍制改革。

如果一切按照計劃行使的話,那譚延闓在一年之後連同六千餘直隸督標和新建陸軍加起來,他可以直接指揮三萬餘人的新式軍隊,這樣一來他手中的軍隊數量就比較充裕了。在他看來現在他並不缺少合格的軍官,在德國現在正在學習的軍事留學生還有兩百餘人左右,今年還要派出更多的留學生前往德國學習軍事,是考慮擴大自己影響力的時候了。

擴大北洋陸軍在全國的影響力最爲便捷的道路便是趁着各省都在訓練新軍的當口,向外輸出有經驗的軍官協助各省建立訓練新式陸軍,而在各省當中,張之洞和劉坤一聯合起來編練的自強軍是首選。向自強軍派出軍官協助建立新式陸軍,這不僅有利於自己控制自強軍,同時也是向這兩個總督示好。

第225章 線路第163章 二損一第34章 會面第345章 投子第79章 新居第161章 連環第71章 貪吃第244章 導火索第289章 最後的晚餐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142章 演習會議第216章 空頭支票第86章 高下第171章 拉攏第136章 漫雪第305章 轉機第144章 演習第12章 勸學第298章 盛宴第102章 重臨第60章 牌局第338章 矛盾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334章 強權第38章 抵羊第67章 詫異第11章 訓練第398章 嘎然而止第209章 先兆第290章 攻城利器第261章 說客第81章 戲園第263章 易幟第207章 底線第124章 釜底抽薪第123章 把柄第375章 爭奪第210章 真假第247章 下注第367章 敲打第43章 顧盼第289章 最後的晚餐第249章 遭遇第384章 人道行動第273章 項莊舞劍第152章 軍轉民第208章 遙遠第223章 鈍刀第302章 你死我活第185章 閒子第66章 不易第122章 養狗第228章 醜聞第163章 二損一第180章 危險與機遇第249章 遭遇第390章 日蘭德第104章 明爭暗鬥第246章 弓弦第28章 趣事第328章 施壓第386章 破交第339章 棋子第252章 猙獰第284章 炮兵師第一百零三章第97章 枯棋第201章 散財第258章 最後的皇帝第271章 交易第171章 拉攏第223章 鈍刀第281章 移民第260章 轉移視線第235章 影子第142章 演習會議第316章 依託第338章 矛盾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120章 未來第396章 急轉直下第207章 底線第390章 日蘭德第352章 爆料第226章 試探第148章 起義第78章 燃燒第287章 分歧第281章 移民第192章 申訴第201章 散財第171章 拉攏第211章 逝去第376章 中德走向第386章 破交第39章 國貨第299章 炮擊第117章 約定第62章 誘餌第50章 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