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挖牆角(上)

种師道來了以後,大宋上下態度均轉強硬。宗望派使者王衲來見趙桓,王衲前兩次來無不當廷叫囂,這次望見种師道在旁,心中敬畏,言語間也小心起來。趙桓見狀大感快意,畏懼之心漸去,自得之情漸生。?

經過一日部署,种師道己接掌了汴粱城內城外大部分防務。先前李綱主防,爲求萬全下令諸門盡閉,以致京城內外交通斷絕,城外的柴薪蔬菜無法入內,百姓日用頗多不足。种師道認爲這等舉措太過保守,主軍之後命開西門南門以遁商旅。金兵聞訊遣遊騎來襲,被种師道部署在城外的偏將軍所敗,斬殺八人。?

宗望大怒,派使者入城責問道:“既然議和,貴朝何敢妄殺我軍!”?

种師道淡淡道:“既然議和,貴國兵馬便當自我約束,爲何卻遊騎四出,擾我國人?”因在汴粱城與金軍營寨之間豎立界旗作爲戰界。自此金軍不敢輕易逾界挑釁,戰爭的主導權也慢慢向大宋方面轉移。?

在汴粱戰局產生變化的同時,漢部內部對這場戰爭的輿論也在發生微妙的轉變。曹廣弼在離開津門之前曾與幾個軍中驍將圍爐夜話,請求他們在自己西行之後幫楊應麒穩住局面。漢部主力軍事系統的政治教育裡,“軍人不議政治”的教條貫徹得較好,加上漢部中樞也沒虧待軍人,所以在汴粱戰局上軍方基本保持着剋制的沉默。?

但軍人如此,知識分子卻大爲不然!李階自擔任法官以後對政事便三緘其口,陳正匯完全是幫着楊應麒辦事,但他們這兩派人不說話,還有第三派人要說話,那就是各個學舍的書生!?

在商人們趁着亂世悶聲賺大錢的同時,管寧、蓬萊兩所學舍的一些對中原感情甚深的學子,不但在輿論上大發同情大宋的言論,甚至有不少青年以曹廣弼爲榜樣,準備入京赴難。這時李階的弟弟李鬱己經進入中樞行走,分管教育,聽到消息嚇了一跳,趕緊來尋楊應麒想辦法。楊應麒聽說後競不阻止,反加鼓勵,不但補貼他們路費,而且吩咐沿途和漢部有關的勢力加以照料。?

李鬱不悅道:“二將軍雖然也是孤身入汴,但他畢竟是武人,緩急之時或者能起到作用!可這些學子都是讀書人啊!貿貿然跑去不是送死麼?”?

楊應麒道:“正因是讀書人,所以纔要加以歷練!我懦先進弟子無不文武雙全!這個亂世,正是他們最好的煉爐!”?

李鬱毫不退讓,抗辯道:“煉爐,煉爐,我看不是煉爐,而是砧板!七將軍你把他們放在上面,是要讓金人來宰殺麼?”?

楊應麒沉吟道:“危險自然是有的,但說到任金人宰殺可就有些過了。只要我們安排妥當,他們未必就有性命之憂。再說難得這些年輕人如此熱情,我們不好去撲他們的火。”?

李鬱大聲道:“七將軍,你我也是年輕人,但我們都明白,這把火不是什麼好火!其實冒不冒險倒也在其次,我之所以反對,是因爲他們去了根本就沒用!”?

“怎麼沒用!”楊應麒道:“這事無論對他們自己還是對我們漢部,都會有用的!??

李鬱心中一動,問道:“七將軍,你要安排他們做什麼嗎?”?

“沒有。”楊應麒道:“我只是要讓他們去見識見識什麼是真正的險惡,然後他們纔會知道漢部的好處,纔會知道我們堅持得如此艱辛,爲的到底是什麼!”?

這件事情最終在楊應麒的堅持下敲定了,李鬱不服,只是楊應麒敲定的事情他自己一個人也扭不過來。但他認爲自己是主管官員,學生若出了事情自己難辭其咎,因此請楊應麒許他親自處理此事,又推薦了一個同學來替代自己在中樞的職務。?

楊應麒道:“你要去大宋?令兄準麼?”?

李鬱道:“大丈夫有所不爲,有所必爲!這是必爲之事,家兄料來也必贊成,就算他不贊成也攔不住我!”?

楊應麒沉吟半晌,方纔答應。?

管寧學舍和蓬萊學舍的學生聽到消息無不振奮,本來倡議這件事的兩校加起來也不過百餘人,這時得津門政府的默許,光是管寧學舍便有上百人要求前往,有司將其中在專才上己有甚深成就的學生、對火器研發等緊要技術有特別心得的學生以及能文不能武的學生刷下,只許五十人渡海自此事以後,管寧學舍的高材生均以不習武藝爲恥。到了蓬萊學舍,又有百餘人加入。?

登州方面早己接到消息,王師中對這件事情也極不贊成,但最後還是屈從於楊應麒的決定,將這些學生編入廂軍隊伍中,開赴京師勤王。?

這些學生在學校時滿懷激情,但激情是激情,現實是現實,渡過膠水,漢部明處的保護網一旦消失,天地間的醜惡與艱險便撲面而來,走到半路水土不服者有之,呼天搶地者有之,藉故逃回者有之。但他們畢竟是年輕人,大多數人拉不下面皮,只好咬緊牙關硬撐過去。?

他們到達汴粱時恰好四方勤王之師己集,金軍氣焰大見收斂,所以這些學子競得以順利入城。曹廣弼見他們來到頗爲訝異,問李鬱道:“應麒打算幹什麼!讓他們來送死麼!”?

李鬱苦笑道:“這件事我也極力反對,奈何七將軍一意孤行,我說不動他啊!”?

曹廣弼無奈,只好在告知了李綱、种師道以後將這一百多人編入助防的隊伍當中,與汴粱學生們爲伍。?

漢部治下的學生來赴大宋之難,這事沒半天功夫就傳遍了整個大粱城!由於先前有曹廣弼的行動打了底,汴粱的民衆都己對漢部產生了好感和信任,林翼趁機暗中攪火,把輿論的**一波又一波地推動起來,到後來連皇帝都驚動了,不但頒下賞賜,還接見了幾個學生代表以示安撫。?

這一百多個學生其實沒什麼戰鬥力,雖然文化水平不錯,但在眼前的局面之下也未必有人能貢獻什麼奇謀妙計可以說他們的來到對大宋的守戰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意義,但是在輿論上產生的效果卻難以低估一?

對汴粱朝廷來講,海外學子來京助戰乃是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這不但體現了天子德被四海,仁感天下,甚至可以視爲某種祥瑞。?

對汴粱軍民來講,漢部學生的到來進一步表明了大宋與漢部關係的密切,讓他們感到爭取漢部爲援的希望又大了兩分。只有种師道和李綱這等明白人才清楚地知道:至今爲止漢部的所有動作沒有一項是官方行動!如果說曹廣弼的到來對大宋來說還有提供諜報、參謀的用處,那這些學生的到來就完全是一種象徵意義了。不過他們對此也不反感,因爲這或多或少能夠振作大宋軍民的士氣。?

但是,在這一切表象的掩蓋下還有另外一件在眼下顯得並不緊要卻影響深遠的事情在發生:漢部的學生一旦公開來汴,汴粱的學生勢必要與他們接觸。由於雙方大都是年輕衝動的學子,在面對金兵這個共同的強敵時真是有說不完的言語!管寧學舍的學生興沖沖地詢問先前戰局的具體情況,大宋的太學生也向他們打聽東北的政治格局以及漢部的情況。一開始雙方只是就事論事,但慢慢地就產生了摩擦和碰撞,部分頑固的學生敏感地發現這些漢部來的學生簡直無君無父!但也有部分太學生漸漸被那些新穎而有衝擊力的觀念所吸引,甚至產生了嚮往之心。?

趙佶荼毒天下這時己有二十餘年,當此國難之際,民心之所以沒有崩潰一來是因爲面臨着一個極爲可怕的外敵,二來也因爲他們找不到更好的選擇但現在,漢部的出現卻似乎隱隱展現了另外一條既能保家國、又能不左衽的道路。在往後的日子裡,當趙桓一家把天下事弄得越不可收拾,這種去宋趨漢的思想就越是明顯,而且日漸強烈。?

不過,對於這件大事甚至連李綱、种師道這等人物一時間也都沒有留意到,因爲這個時候他們的心思都貫注在宋、金兩軍的勝敗上面,而未能及時地發現楊應麒正對大宋皇室的牆根舉起了鏟子!

第202章 自辱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312章 連環衝擊(下)第24章 反契丹(上)第169章 飢亂第113章 羊圖狐口食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180章 異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143章 塘沽問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343章 罷相(上)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上)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159章 針鋒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179章 亂第348章 秦府(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187章 匕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355章 姻幻(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上)第28章 稱帝號(下)第325章 破西夏(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22章 立法規(上)第161章 民議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350章 迎敗(下)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345章 輾轉(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189章 國債第198章 五論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183章 臨第44章 東京平定(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第12章 鷹兔(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169章 飢亂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18章 通商路(上)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4章 過冬(上)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1章 瘟疫(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