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主動被動(上)

歐陽適想拖,郭浩認爲拖得越久對漢廷越有利——這不但是漢廷的看法,也是宗翰、宗弼的看法。如今漠北只是一盤散沙,折彥衝動用數十萬人北上征伐,無論是宗翰宗弼還是嵬名乾順,都認爲折彥衝就算不能一舉平定漠北,取得階段性戰果後順利班師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他們知道,他們要行動,絕不能拖!

如果說趙構還在順漢襲漢之間徘徊,那嵬名乾順就是很想襲漢而一時下不了最後的決心,至於宗翰、宗弼,他們要攻擊漢廷的意圖則更加堅決。從高慶裔那裡得知西夏的態度後,宗翰馬上調動兵馬,他讓謀士計算着西夏使者到達塘沽的路程,並敲定在西夏使者到達塘沽之日向燕京方向發動進攻。

宗翰的謀士在計算路程方面出現了一點偏差,可也沒偏差得太遠。就在折允武接到河內傳來的火急密報的第二天破曉,居庸關上的雙煙點燃了!

居庸關告急,古北口告急,西山告急!從四處敵蹤的情況看來,宗翰不僅要直取燕京,甚至企圖截斷折彥衝的補給線!燕京西北的山脈雖然有助於防守,但絕不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第一流天險,當初宗望就曾輕而易舉地突破居庸關,所以居庸關防禦線在塘沽民衆的心目中不不算一道強大的堤防。

居庸關上點燃的狼煙,一開始的目的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傳遞軍情,但這時卻起到了另外一個作用——讓塘沽的普通百姓也因此知道宗翰興兵來犯了!

只半日間,塘沽的市井便有了反應,酒樓茶肆,市民見面多噤聲交換戰訊,一些富貴人家聽到消息後更是準備着乘舟入海往遼南、流求去,雖然市面還沒有亂,但塘沽這個臨時行政中心在平靜的表面下已透露出市民們——特別是富翁們惶惶不安的擔憂。

“唉——”楊應麒在府中嘆道:“塘沽的民衆,似乎不如津門的民衆堅強呢。”

當初津門所面臨的情況,比塘沽要惡劣得多,但津門在經過一段必不可免的驚擾之後,很快就穩定了下來,尤其讓楊應麒等安慰的是,津門市民面對北面壓下來的大軍都展現出了背城一戰的勇氣,許多市民甚至做好了打巷戰的準備。但在塘沽楊應麒卻感受不到這種氛圍。這兩年來塘沽的經濟由於成爲行政中心以及商道的刺激而一舉超越了津門,但將這座城市的經濟搞活起來的人裡面,投機商人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它不像當初的津門那樣,是由一個經歷過戰火、和漢部一起成長起來的階層作爲整座城市的中堅。塘沽雖然也有爲數不少的軍隊,也有許多從當年開港時就已經落戶的市民,但這兩年裡隨着外來人口的急劇流入,這批人所佔的比例已經變得很小,掌握了這座城市民間話語權的主要是書生和商人,所以就武勇之風來說,眼下的塘沽根本就不能和津門相比。

“還好,有燕京擋着。”

燕京不像塘沽,那裡現在就是一座大軍營。宮殿樓臺雖然還沒有動工,但城防卻早在半年前就整治一新,完全有資格作爲防禦雲中、溝通東北河北的樞紐之城。而且由於燕京城如今並不作爲漢廷的行政中心,所以就算面臨圍城也不怕會影響到漢廷的行政運作,可以說這座城市完全可以作爲一座要塞來用。

不過這一點並不能讓折允武對宗翰的來勢感到放心,他昨晚沒睡好,早上才眯了一會眼,聽到警訊後又跳了起來,也不派人去請楊應麒了,黑着眼圈就往相府跑,向楊應麒請教退敵之計。誰知道楊應麒卻只是道:“防範宗翰的事情,大哥早就交託給了三哥。這場仗該怎麼打,自有三哥全權負責,我們不必過問。過問得多了,反而會壞事。”

折允武道:“但我們就不用做些什麼麼?”

楊應麒道:“武將前線打仗,文官後方備糧。如今燕京糧草無缺,暫時來說,我想不到我們需要去做什麼。若真有什麼需要,我想三哥會來通知我們的。太子,你不必太過急躁,有些事情,便是急了也沒用。”

但折允武卻不能不急。在他還沒做監國之前,前方打什麼打仗他都能淡然處之,因爲當時他身在局外,但現在他擔負着監國的重任,雖然明知道楊應麒說的有理,也知道將戰事交給楊開遠來主持是最好的選擇,但現在他身在局中,要想做到淡然,沒有十幾二十年的修爲哪裡能夠?所以從相府中出來以後,他還是召見了負責塘沽城防的安塔海,瞭解塘沽內城外城的防務與兵力。

安塔海坦承:以眼下塘沽的兵力,要維護全城的治安沒問題,但若是大軍兵臨城下,可未必能夠抵擋。折允武聽了更是擔心,安塔海見他這樣,忙勸道:“太子不要太過憂心,塘沽守軍也是整個京畿防務的一部分,都是楊帥統籌安排。楊帥既然這樣佈置,想必是有把握將粘罕攔在外圍,不會讓他的大軍進逼塘沽的。若是有小部的奇襲開到塘沽周圍,我們還是可以應付的。再說,我們軍港裡還停着歐陽元帥的一支艦隊呢,緩急之時也可爲援。”

聽說歐陽適還有一支艦隊,折允武不由得精神一振,說道:“不錯,不錯!我們怎麼把四叔忘了!當年塘沽開港以後,一直是由他鎮守。他孤身一人周旋於遼、金、宋三國之間,也沒丟了塘沽,何況現在還有三叔在燕京爲援呢!”

安塔海道:“是啊!還有南方曹元帥,他的帥府就設在大名府,離這裡也不遠。萬一塘沽真的被圍,他們也完全趕得及來援救的。”

折允武心想塘沽的西北有楊開遠,西面有曲端,西南則有曹廣弼,可以說塘沽的外圍實有一層非常牢靠的保護網,加上軍港中還有一支艦隊在,想到這裡才稍稍放心。

然而前浪未平,後浪又起,西北警訊傳來不到三天,西南也跟着狼煙直起,徐文發來六百里加急:宗弼興兵十五萬,如今已經連破漢軍三道防線,直逼大名府了!

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147章 武之庫第315章 兵來將擋(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7章 去向(下)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七十二章 下第141章 陷燕京第213章 嫁寡姐(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347章 嶽幕(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上)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下)第13章 狼羣(上)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23章 整軍備(上)第343章 罷相(下)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下)第347章 嶽幕(上)第17章 建村落(上)第213章 嫁寡姐(下)尾聲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195章 李綱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下)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213章 嫁寡姐(下)第197章 聯姻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七十二章 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18章 通商路(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169章 飢亂第213章 嫁寡姐(下)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176章 詔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319章 雲中黃河(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上)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14章 烏古(下)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13章 狼羣(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168章 偶遇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上)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10章 絕地(下)第179章 亂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下)第351章 囚君(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上)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