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北遊(下)

楊應麒出發時皇后、太子、歐陽適、陳正匯等都來相送,在五里亭中由楊應麒做了個和事佬,讓歐、陳二人重歸於好。完顏虎歐陽適等回去後,陳正匯又送出十里,眼見無他人時,陳正匯嘆道:“四將軍肯與我和好,七將軍必是暗中出了大力,我知道七將軍的用意,你是擔心你走了以後我在京師受韓昉等排擠——其實七將軍你大可不必如此,如今陛下行事專斷,我也頗爲心灰。或者一二年,或者三五月,等陛下找到適合的人選,我便請旨退出。”

楊應麒忙道:“這怎麼可以!現在大哥正要南征,沒有你在京籌措,只怕財政方面會很吃力。”

陳正匯忿然道:“南征!南征!七將軍你不就是因爲反對南征而被罷的麼!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我們又不是爲了這五斗米而來做這官的,既然政見不合,何必再委屈自己去逢迎人家?當日若不是七將軍你全力勸阻,我們這幫人早就集體辭官了!”

“合則來,不合則去,這本來倒也沒錯。不過……”楊應麒道:“不過你們若是在這個時候退出,大漢只怕要遭遇極大的行政危機。當初王安石變法,司馬溫公等反對變法諸賢紛紛引退,變法失敗後程子等反思自省亦曾生悔,認爲自己立場雖然沒站錯,王安石也確實太拗了,但自己對王安石也未免反對得太過,若當時能稍加妥協,在旁協助,則不但能制衡呂惠卿那幫小人,而且也能爲整個變法行動扶斜就正。”

陳正匯道:“七將軍是希望我留在相府,制衡韓昉麼?”

“不錯。”楊應麒道:“我們雖然不贊同這次南征,但大方向既已經議定,接下來的執行便不能再扯後腿,而應該盡力配合。若能得勝自然最好,萬一有個不虞也希望能將損失降到最低。爭論應該止於相府之議,至於反思,等戰爭結束之後再說吧。現在南征的事情其實已經在進行了,我們在這個時候爭論、反思,說得輕是不合時宜,說得重實近於誤國賣國!大哥雖拗尚不及王介甫,只要你是秉公辦事,他還不至於就完全聽信韓昉一面之詞。但你若是自己引退,那不但大哥耳邊少了許多忠言,而且相府也會空出許多位置——你們走了,可事情總得有人辦,那時大哥就只能起用韓昉、劉萼的人了,若讓那幫人遍佈朝野,本來或者能成的南征恐怕也會因此失敗。一旦韓昉上借大哥之信,內糾羣吏之力,恐怕連陳顯也要被架空。但若有你在,他一來不好太過放縱,二來也不會先對付陳顯而會先對付你,陳顯雖然圓滑,但他也不是個甘於做擺設的明白人,在這等情況下必定表面公正,暗中助你,再加上四哥之援,你便能制約得韓昉不敢亂來。但你們要是都退出了,把相府諸要職都拱手讓人,那時不但會壞了大哥未必失敗的南征,連我們努力了十幾年才建立起來的行政風氣也會一朝盡喪——風氣一旦敗壞,那我們大漢便會陷入北宋神宗以後那惡性循環的深淵而不能自拔,若真到了那天,不但是你,連我也難辭其咎!”

陳正匯聽得汗水涔涔而下,叉手躬身道:“七將軍,我還是沒你想得深遠,年歲比你還大些,想事情卻比你還衝動。你放心吧,從今往後我不會再提退卻的事情了,除非是陛下下旨罷了我,否則我一定會留在相府,無論如何都要爲國家保存一份元氣。”

楊應麒大喜道:“你能這樣想,那我才走得安心。”陳正匯回去後楊應麒才帶着林輿上路,先尋到當年的死谷——這裡是漢部的發源地,他們打回燕雲地區後便有老部民尋到這裡,建立了一些亭臺屋宇,又給當年死在谷中的同伴重修了墳墓。楊應麒對着墳墓嗟嘆了一番,對林輿道:“當初我若沒能捱過那場瘟疫,這世間也就沒有你了。”又找到了自己醒來的那個地方,對林輿說:“這裡當初有個草棚的,我和大哥就在這裡相認、養病的。”

林輿問:“相認?你們以前就認識?”

楊應麒呆了呆,腦子忽然一片混亂,過了好久才道:“不知道,我睜開眼睛,第一個看到的人就是他,當時就覺得我和他是兄弟……其實我當時總覺得自己不是這個世界的人,我覺得我和大哥是從另外一個世界來的,不過這麼多年過去,那個世界的事情有好多我都忘了……也許那只是一場夢……”

林輿問:“那個世界是怎麼樣的?”

楊應麒抱頭沉思,想了一會腦袋忽然一陣劇痛,嚇得林輿叫道:“爹!你別想了!別想了!”楊應麒晃了晃腦袋道:“唉,自從被那老和尚弄瘋過之後,一想起這些就會頭痛,所以我已經很久不敢去想了。”

他們在谷中呆了一日,出谷後也不南下雄州,直接出長城舊址,來到當初他們燒殺狼羣的那座土城。土城經過一番大火後本已坍塌,這時卻又修了一座新的土城——卻是折彥衝北征經過時命王大輝按照原先的樣子監造的,還安排了幾戶人家在此看守。

楊應麒進了土城,見裡面的佈局仿得甚像,只是木材、石料都很新,地下室甚至還堆了幾十桶石油。他一邊看一邊指給林輿看,告訴他當年蕭鐵奴怎麼埋伏,自己怎麼將計就計,反過來將蕭鐵奴逼入絕境——這些事情林輿自然早聽過的,但這時在實地聽當事人講述往事卻另有一番風味。當聽到蕭鐵奴被狼羣逼回來、折彥衝仗義相救這一段時道:“是哦,若是不提這事,我都忘了六伯當初是你們的敵人,後來才化死敵爲兄弟的。”

楊應麒微微一笑,站在土城上登高指給林輿看:“喏,就是那裡,當時你六伯陷於狼羣之中,全身浴血。你大伯就要去救他,我說救他可以,但要先讓他答應以後不跟我們爲難。你大伯卻道面對野獸時人類都應該守望相救,就帶着你二伯他們去救人了。”說到這裡想到了曹廣弼,心中一陣傷感。

林輿道:“大伯真是英雄,老楊你比起他來就顯得有些婆媽了。”

楊應麒哈的一笑,也不辯駁,忽然看見土城北方有一座奇怪的山丘,卻是以前沒有的,便出城細看,才發現那座山丘竟是成千上萬的狼頭骨堆成的!林輿看得瞠目結舌道:“厲害!厲害!你們當年竟然殺了這麼多的狼!”

楊應麒呆住了,道:“不,這不是我們殺的。”便召來看守土城的民戶來問,看守者答道:“這是蕭大帥派人運來的。”楊應麒問蕭大帥運這些狼骨來幹什麼,那看守道:“這個就不知道了,不過聽說漠北大捷後蕭大帥就下了殺狼令,要將漠北的狼羣滅絕,還出了懸賞,殺了狼可以拿着狼頭去請賞。這些年漠北的狼越殺越少,恐怕都要絕種了。”

林輿吐了吐舌頭道:“六伯真可怕,那些狼不過咬了他幾口就被滅了種,說來也有些可憐。”

楊應麒望着當年蕭鐵奴被狼羣包圍的地方,冥思良久,說道:“你六伯是很會記仇的,而且他的記**你四伯不同。”林輿問有什麼不同,楊應麒道:“你四伯的話,是大仇小仇都記,就算只是一點雞毛蒜皮的事情他都可能記在心上,但你六伯不同,你如果是因小事惹得他生氣他可能會當場打你一頓甚至就殺了你,若當時沒動你,過後便會忘了。”

林輿笑道:“這麼說來還是六伯心胸廣些。”

“那又不能這麼說。”楊應麒道:“你四伯雖然大仇也記,小仇也記,不過他這人機心不深,無論大仇小仇,縱然記得印象也會越來越淺,到了適當的時候他會發作一下,整你一整出口氣,不過也不見得會把你往死裡整。”

林輿問:“那六伯呢?”

“他啊……”楊應麒道:“小仇小怨的話,他應該是不會記在心上的。但要是大仇……”

林輿指着那山丘般的狼頭骨接口道:“這些狼就是榜樣!”

楊應麒卻皺起了眉頭,喃喃道:“不對啊,那些狼雖然咬傷了他,但以他的脾性,應該不會將這些小傷口放在心上纔對。何必怨得這麼深,竟要將漠北狼羣滅種?”

林輿道:“也許他是恨狼羣把他逼入絕境呢。”

楊應麒道:“狼羣是把他逼入了絕境,可他也因禍得福啊——若非如此,他也不會跟我們結拜,若沒有加入漢部,也許他到現在都只是這大漠上一個小小馬賊呢。若換作是我,對這些狼非但不恨,反而會感恩呢。”

林輿笑道:“六伯又不是你,也許他就想逍遙快活地做一個馬賊呢!”

他這句話原本是無心擡槓,楊應麒卻聽得呆了,心道:“是這樣麼……是這樣麼?那麼他恨這些狼羣,不是因爲這些狼羣傷了他,而是恨這些狼羣逼得他不得不接受敵人的援手?是恨這些狼羣逼得他不得不對我們低頭?那他到底還恨不恨我們呢?”忽而想起蕭鐵奴殺父殺兄的事蹟,忍不住顫了顫,林輿忙問:“爹,你怎麼了?冷麼?要不要披件袍子?”

“不,不用。”楊應麒用笑聲將自己的不自然掩蓋住道:“我剛纔想岔了。”但腦中卻不由自主晃過蕭鐵奴當年被救入城的情景來:

“今天傍晚是誰射中我的?”蕭鐵奴問這句話的時候,眼睛裡又何曾有半點屈服?而當他聽說那一箭是折彥衝所射之後,那神情楊應麒現在回憶起來也覺得有些奇怪。

“我知道我爲什麼輸給你們了!”蕭鐵奴進入土城後總結他失敗的原因:“你們人多,而我只有一個,這就是原因!”

這已經是二十年前的往事了,久遠得楊應麒也早已淡忘,這時故地重遊才又想起,心道:“當年他不但計謀被我破了,而且還反過來掉入我的陷阱,又被大哥射了一箭,那一仗輸的極爲徹底,只是以他的傲性不知是否真的服了。我和他脾性不合,但他這些年對我的事情卻比其他幾個哥哥更加上心,到底只是因爲兄弟情深,還是……還是因爲怕我死不得其所?”眼前那些狼骨忽然撲面而來,其中一個竟變成了自己的頭顱!楊應麒嚇得跌坐在地,然後才發現只是幻覺。

林輿趕緊攙扶他道:“爹,你怎麼了?”

楊應麒掙扎着爬了起來,道:“沒事,沒事。”但看看那如山狼骨卻不禁背脊發涼,不願停留,心道:“我是真的想岔了,六哥不會是那樣的人的。”但再不敢看那狼骨之丘一眼,揮手說道:“走吧!前面還有好長一段路呢!”

——————

因個人原因,這個月月底阿菩要回老家辦點事,辦事需要兩天,路上來回需要兩天,所以從二十八號到三十一號很可能沒法更新,至遲四月1號恢復,估計四月中旬全書就會結束。《邊戎》從開書以來,基本沒斷過兩天以上的,如今已寫到最後一卷而晚節不保,深感無奈。這兩年裡阿菩雖然也出過幾次差,但因爲有存稿就頂了過去,但現在存稿已斷,所以只能對大家說一聲抱歉,還請大夥兒見諒。

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151章 夕下論第319章 雲中黃河(上)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351章 囚君(上)第6章 邊關(下)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上)第193章 秦檜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下)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12章 鷹兔(下)第10章 絕地(下)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141章 陷燕京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七十二章 下第158章 故國第10章 絕地(下)第238章 棋局大變幻(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7章 去向(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326章 克雲中(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5章 出谷(上)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上)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上)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44章 東京平定(上)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183章 臨第325章 破西夏(上)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15章 誓約(下)第171章 文詞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28章 稱帝號(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20章 下聘禮(上)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七十二章 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143章 塘沽問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25章 收俘虜(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44章 東京平定(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