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

這位“湊巧”住在大宋密使隔壁的儒生,將津門、遼南地方的律令政制一一和馬政說知,又大肆渲染了折彥衝在金國的權勢。

馬政聽了心道:“這位折大將軍既管政務,又掌軍務,而且還裂土封侯,想來是金國的權臣了。若能見到他,多半便能傳達我主的旨意!”當下又請教這儒生如何才能見到大將軍。

此時馬政還沒露出自己密使的身份,只說自己是來津門買馬,因此那儒生一聽“吃驚”道:“馬先生你一介商人想求見都統大人,哪有那麼容易!”

馬政猶豫良久,才道:“實不相瞞,我不是普通商人,實乃大宋密使。”

那儒生“驚駭”更甚,張大了嘴巴合不攏,過了好久才道:“原來是大宋的使者,失敬失敬。不過馬大人既然是上國使者,爲何不往官衙驛舍,卻住在客棧?”

馬政嘆道:“我從大宋來,並不知道大金國事,怕大金是不通禮儀的蠻野之邦,又不知道貴國有哪些衙門,因此不敢造次。”

那儒生點頭道:“原來如此。馬大人是上國使者,大宋使者初次來訪,想來得由地方官吏逐層上報。如今津門由復州刺史盧大人主管庶政,若馬大人信得過我,明天便由我代爲投書接引如何?”

馬政大喜道:“甚好!甚好!”又問復州刺史盧大人的官階以及金國官員相見的禮儀。

那儒生道:“我們大金職官用的是古稱,刺史等若唐代縣令,也就是你們大宋國的知縣、知州。我們大金禮儀與大宋也沒太大區別,只是更爲簡略罷了。”

第二日馬政穿上官服,由那儒生替他投書,盧克忠當即接見。問了馬政在大宋的品階,兩人以官禮相見。

盧克忠道:“大宋與大金向無來往,馬大人忽然來使,事出突然,爲謹慎起見,請出示國書以釋本官之疑。”

馬政出示市馬詔,盧克忠看了道:“印璽不像假冒,只是兩國通問,爲何卻用詔書!”

馬政道:“大宋乃萬國宗主,下詔書有何不妥?”

盧克忠冷笑道:“萬國宗主,卻不知比遼如何?”

馬政道:“依照澶淵之盟,乃是宋兄遼弟!”

盧克忠哼了一聲道:“那請問大宋對大遼用的是詔書還是國書?”

馬政道:“國書。”

盧克忠怒道:“大遼不敵我大金,乃是舉世皆知之事!如今貴國對大遼用國書,對我大金卻用詔書,卻置我國於何地?”

馬政一時語塞,接應他來的儒生幫着道:“父母大人,大宋與大金隔着遼國,互不通問,不知我大金也是大國,方有此失。此事關涉兩國交涉,還請父母大人代爲婉轉纔好。”

聽了這話盧克忠神色稍霽,對馬政道:“貴官無禮,有辱我國,本當驅逐出境。念是彼此音訊不通,不能深責。本官只是一州刺史,不敢妄自處斷這等大事,待我稟告上官,別日再行接見。”

便命人帶馬政先到驛館休息,馬政身在客地不敢違抗,隨衙吏出來。出了衙門後那儒生向馬政告別,馬政甚是感激,要贈他綢緞若干,他卻不受而去。

本來複州州衙十分樸素,幾個月前楊應麒忽然想起這是津門的門面,趕緊派人修葺。這驛館也是因爲要接待宋國來使才加緊建成的。比起這兩處地方,楊應麒自己辦公的地方反而簡陋得多。

馬政住進驛館後和外界難通音訊,比起之前更無自由。津門人生地不熟,他也不敢擅自出門。好在看門、侍奉的人都十分禮貌,一切生活必須品也應有盡有。眼見春節越來越近,自己若不是接了這差事,此刻多半已經在家裡樂享天倫了。

如此熬了整整半個月,纔有人來相請,見面的地點仍是州衙,但這次盧克忠卻坐在偏位,上位坐着一人,看官服比盧克忠要大得多。漢部自楊應麒以下本都沒有穿官服的習慣,這次是爲了接見馬政,纔將大遼漢系官服給搬了過來。

盧克忠和馬政見禮罷,介紹那位官員道:“這位是遼南副轉運使楊諱樸楊大人。”

遼南的行政系統職責分明,官名一時間卻頗爲混亂。楊樸是楊應麒的臂膀,折彥衝便表了他一個轉運副使的銜頭,阿骨打和吳乞買等都不懂得這些虛文,想也不想就準了。

這轉運副使卻是個大官,之前楊樸便是以此督制辰、開兩州政務。這個官銜遼、宋兩國都有,因此馬政一聽就知道楊樸這個官有多大。只不過他以上國使者自居,對楊樸只行平禮,楊樸也不見怪,開口先問了大宋最近的政事。馬政隱惡揚善,將大宋天子大大誇獎了一番。楊樸頗知大宋之事,心中冷笑,口中卻不道破。

寒暄畢,馬政取出詔書,楊樸卻不接,說道:“此書不合禮節,本官不能接,也不敢接。若真要與我大金通好,請換國書來。”

馬政又請引見大金國主,楊樸道:“我大金尤勝大遼,若來通問,需依與大遼通問之例。”

馬政苦請,楊樸只是不允,一定要他先回去換國書來。

馬政道:“海道兇險,請貴國看本使此來不易份上,略爲通融。”

楊樸道:“津門至登州不過百里海途,朝發夕至。從津門到我國都城會寧雖有千里之遙,但都是大金境內,並無阻滯,便如貴國自杭州、泉州等地到汴京一般。若要見我家皇上,等貴使換了國書來不遲。”

馬政無法可施,只好答應。楊樸又道:“大宋與大遼爲敵,我大金也與大遼爲敵,正所謂同仇敵愾,合當爲友。因此凡大宋商人來我津門貿易,我國都妥善待之。此是我國願與大宋交好之明證!大宋是禮儀之邦,貴使回國之後請代稟大宋皇帝,若我國商人前往泉州、明州貿易,也請勿拒之門外。”

馬政道:“我大宋胸懷天下,泉州、明州,萬國商人都來得!大金既是友邦,哪有拒之門外的道理。”

楊樸又道:“昔日登州本是出海大港,因大遼之故方纔沒落。若大宋有意通好,可開放榷場市集,也好讓我大金國民過去買茶賣馬。”

馬政聽到賣馬兩字心中一喜,說道:“昔日防海,實爲防遼。如今遼東易主,想來朝廷定會另行處置。本使回朝後定然啓奏我主,促成此事。”

楊樸大喜,命擺宴席款待。

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上)第9章 塞外(下)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44章 東京平定(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161章 民議第326章 克雲中(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356章 蝶夢(上)第344章 北遊(下)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344章 北遊(下)第179章 亂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上)第192章 密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16章 入女真(下)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下)第18章 通商路(下)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348章 秦府(下)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上)第205章 挖牆角(上)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345章 輾轉(上)第145章 新局哉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202章 自辱第188章 定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20章 下聘禮(下)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44章 東京平定(下)第185章 變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5章 出谷(上)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160章 利害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上)第1章 瘟疫(下)第149章 民之棄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169章 飢亂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3章 論武(上)第350章 迎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