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三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

宗翰若是一開始就立心奪權稱帝,那事情一定會做得絕密,但由於他其實對是否稱帝一事還頗爲猶豫,內心的理智也還顧慮着女真大局,所以纔有和宗輔商量的舉動,他其實還是蠻希望宗輔能夠“放下成見”、“顧全大局”奉他爲帝的,那樣女真就能不經過內鬥而統一起來,誰知道宗輔聽到這個消息後,反應之激烈卻頗出宗翰意料之外。宗輔的語氣十分嚴厲,聽在宗翰耳中,便覺得他不是反對立君,而是反對擁立自己!

其實宗輔的話若是由宗憲來說,宗翰或者還聽得進去,但宗輔在這件事情上和他是最大的利益衝突者,反對的話以一種激烈的態度說出來,宗翰自然先要懷疑對方是包藏了私心。何況宗輔這時還不知首先提議的是宗翰的弟弟宗憲,所以竟要宗翰殺建策之人,那等如要他自斷手足,心裡惡感更甚,說道:“此事或有不妥,不過立君以安民心,卻也不是沒道理。奸臣云云,說得太重了。”

宗輔道:“怎麼不是奸臣!當初契丹將滅之時,那耶律淳不也起過這等愚蠢念頭麼?”

耶律淳當時也是大遼的兵馬大元帥,威望地位正和宗翰如今相近,宗輔這句話說得急了,不小心卻讓宗翰感覺他在影射,不悅道:“我豈與那耶律淳可比!再說,耶律淳那時不當立,乃是耶律延禧尚在。如今天會皇帝已遭不測,我等若不立一君,何以統領胡漢軍民?”

宗輔道:“便是立君,也當依嫡庶之制,我等以正道輔之,哪有自立的道理!”

宗翰道:“那你說卻當立誰?”

宗輔道:“當初父皇與諸王公宿將有約,他那一輩手足相輪,到了我們這一輩,卻需將帝位還給二房!”

宗翰聞言冷笑道:“你說什麼不當自立,結果說到頭卻是要立你自己!”

宗輔聞言愕然,隨即想起在二房一系若論長,宗幹生死未卜,論嫡,宗峻早亡,論功,宗望亦已辭世,排來排去,二房正該輪到他宗輔!

兩人說到這裡,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宗翰本來還在理智與私慾間猶豫,這時和宗輔一衝撞,反而下定了決心,知道自己若爭不到這個位置,那局勢只會更糟——說不定等不到折彥衝兵臨城下,他就要被二房給清洗了。而宗輔雖有心顧全局面,但在這件事情上面卻半點讓不得!便是他自己肯不登基,也得爲二房着想。

不久東北方面不利的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折彥衝在打下黃龍府後立刻向遼西走廊增兵,種去病南下的勢頭又盛,金軍從遼西走廊增援的部隊無法西進,取道大定府的銀術可和種去病接鋒後戰況也不理想,而東北諸部則在這段時間裡一個接一個地向折彥衝投誠。

宗翰、宗輔都有些慌了手腳,雙方都不敢發作,只得暫時將帝位爭奪之事撂下,但彼此卻都已經種下心病,宗翰分別向銀術可、完顏希尹和宗憲派遣密使,跟他們打了招呼,又召大同韓企先、河間高慶裔到燕京,讓內外衆臣諸將好生準備,以作呼應。而宗輔也派人告訴宗弼暫時不要回燕京,以防不測。

這時宗弼駐軍於河北,控制着很大的一塊地面,自真定以至汴梁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不過這片地面相對於李彥仙所佔據的洛陽、徐文所在的隆德府、王彥所在的太行山都是以低仰高,較易受到攻擊,幸而對金軍威脅最大的河東軍團主力集中在太原,所以宗弼才能在河北西路、河南北部和山東西北部來去自如。

宗弼在收到宗輔的消息後大感困擾,心想如今女真一族內外交困,左邊的塘沽、山東,右邊的河東、洛陽都頗爲堅硬,這幾塊鐵板都等着折彥衝號令一下就馬上四面夾擊,可以說此時金軍的軍勢已陷入極危險、極被動的境地,取勝希望已極爲渺茫,若只是負隅頑抗不求拓展,那又與等死無異,但金軍若圖發展,又不知當往何處去!

宗輔給宗弼的書信中說宗翰已是利令智昏,勸他另思良謀,以備將來。宗弼召集諸將商議,諸將聽了宗翰、宗輔的爭執後都感到憤懣,痛罵宗翰不識大體。

宗弼道:“別罵了!現在罵他有什麼用處?眼下我們還得跟他聯手,否則如何抵得住折彥衝?倒是東北失陷後如何維持局面,諸位可有什麼良策沒有?”

諸將面面相覷,一時無語,忽然一個漢臣站出來道:“爲今之計,只有聯宋抗漢了!眼下漢軍強盛,若我大金被滅,則宋人遲早齒寒!”卻是宗弼軍中的謀士蔡鬆年,他在金軍經略河北一帶立下了很大的功勞,當初宗弼能夠在河北組織起一支五萬人的漢兒軍隊重新攻佔汴梁,切斷新漢政權東西兩大板塊的聯繫,這個蔡鬆年實是功不可沒。

宗弼這時聽了卻皺眉道:“聯宋?我聽說趙官家已經被漢部打怕了,恐怕他不敢出兵!再說,我們和他可有大仇!”

另一個謀士許霖道:“不需大宋出兵,只需他答應不與我們爲難便可。自趙構下令將兵馬南撤以後,如今河南地方,自洛陽以東、汴梁以南的陳、汝諸州,便是我大金與宋、漢同爭之地,諸州縣或爲漢守,或爲宋守,或爲我大金守。李彥仙兵力不足不敢出洛陽以東,若趙構答應不襲我後路,我們便可以在這裡立足。汴梁爲天下通衢,若經營得善,或可爲我大金之糧倉。只要我們穩住了陣腳,然後東制齊魯、北抗折楊,西誘曹廣弼自立,只需拖得數年,將天下變成戰國之勢,則九鼎誰屬,尚未可知!”

宗弼道:“汴梁已甚是殘破,還能作爲糧倉麼?”

又一個謀士曹望之站出來道:“汴梁本爲上古肥沃之地,唯自趙氏定都以後,人口繁息,千里之地而聚千萬人口,負荷過重,故而非但沒有餘糧,反而大耗四邊糧草。如今河南千里,地方仍在,人口卻十去其五六,若能善待其人,屯田勵農,以養我大金精兵,何愁不能立國!”

宗弼想來想去,東南西北幾個方向裡,也只有向南最易最可圖謀,這時已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便派許霖出使大宋,派蔡鬆年、曹望之經營汴梁,又派使者前往太原,表示支持曹廣弼自立爲王。

宗弼派出的使者在曹廣弼面前說得舌綻蓮花,曹廣弼卻只是一笑置之,回頭召來虞琪等文臣武將,公開說知此事。

虞琪對這種事情極爲反感,說道:“我等跟隨曹帥來,爲的是抗金兵、保華夏。這些年天佑中華,陝西、河東先後規復,如今聽說大將軍在東北大捷,若此訊真切,則正是我秦晉大軍與東北大軍夾擊燕雲之良機,一戰若勝,胡種可滅!漢唐之盛或不遠矣!天下生民所盼,萬千士子所待,俱在於此。若是爲一己私心,割裂山河,恐怕除了陷華夏於戰國亂世之外更無半分益補!宗弼此謀實爲毒計,望曹帥深思之,勿墮其計。”

曹廣弼微微一笑道:“這個自然!當日登州華夏擴大會議已有定論!雖然如今我們秦晉與東海分處西東,但我擁護新漢之心,從來不變!此番召諸位前來,便是爲此。”

衆臣諸將這才寬心,正議論該如何對待宗弼,忽傳陝西轉運使郭浩到了。陝西轉運使一職非宋朝舊制,卻是由於曹廣弼、虞琪聯名推薦,新漢政權中樞正式批覆的官職,實權甚大,可以說是新漢政權對郭浩的重用了。

郭浩進來後,虞琪也將宗弼派遣使者所爲之事以及曹廣弼的態度告知,郭浩笑道:“金人此計只能去哄騙利慾薰心之徒,焉能誘得曹帥?”

他這一句話,明裡是讚揚曹廣弼,其實也是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以堅曹廣弼之心,曹廣弼如何聽不出來,微微一笑,並不接口,心道:“我雖然早已立心恪守將道,未嘗動心。但觀虞琪、郭浩的態度,則人心如之思華夏一統,已成定局。”

郭浩又道:“郭浩此來,本是要與曹帥商量另外一件秦晉軍資上大事,但我來太原之前曾到洛陽公幹,因與李彥仙大人相見,他說最近宗弼的軍馬,似乎有大舉南下之意,此事曹帥知否?”

虞琪等聽了都頗爲吃驚,曹廣弼道:“三弟之守塘沽、趙立王宣之守山東,已有磐石之固。如今東北之勢又見急迫,莫非宗弼是見北邊形勢難爲,竟要南下闖出一條生路來!”

郭浩道:“李大人所慮,正與曹帥相近。”

虞琪道:“如今我軍在東但能守住濟水、梁山泊、徐州一線,在西但能守住滎陽、汜水關,滎陽以東,濟州以西所有擁護我新漢之州縣均零碎不成整塊,宋軍在襄鄧以北軍力亦不強,宗弼如今已經據有開封府,若其併力南下,恐怕汝、穎、陳、蔡皆不能保,甚至襄鄧、淮西亦將淪喪!曹帥,我們可得趕緊進兵纔是!”

曹廣弼盤算良久,問郭浩道:“我這邊要防備雲中、雁門大軍,暫時調不出精強兵馬,不知陝西那邊能否調出兩萬精兵,我增益以隆德府步騎二萬人,出潼關、洛陽,會合李彥仙,以扼其勢。”

郭浩道:“若要調陝西精兵,或劉錡將軍部,或種忠武部,或曲端將軍部均可,只是……”

曹廣弼問:“只是如何?”

郭浩道:“只是郭某另有一議。我聞此事之後,曾和李彥仙大人商議甚久,覺得與其傾西北之力以扼金人,不如順而縱之,或更有利。”

虞琪等聞言無不驚奇道:“順而縱之,這不是以數州之地資敵麼!”

曹廣弼卻似乎看到其中的妙處,說道:“願聞郭大人此議”

郭浩道:“謀國之道當觀其先後因果!汝、潁、陳、蔡既頗空虛,爲何先前金人先前不取?非其不欲,乃因宗弼分派大軍於真定、趙、邢、磁以防我太行山兵馬,又據河間以圍堵塘沽,遊騎於濱、棣、德諸州及大名府以窺伺山東,宗弼雖佔領了河北東西路,然而四面皆敵,不駐大軍不足以行攻守之事,故其用以佔據汴梁者僅是偏師,且多漢兒,這支漢兒軍隊南拓至汴梁已是力盡,據此可知宗弼先前非不欲盡取淮西、河南,乃是力不能及所致!”

曹廣弼點了點頭道:“不錯。其實當初他所派遣的漢兒偏師能夠一舉佔據汴梁,恐怕亦頗出他意料之外。”

郭浩道:“先前金軍挾真定大勝之威尚不能南吞汝潁陳蔡,今日金人已成喪家之犬,滅亡之勢,指日可待,爲何反而膽敢南下?雖然我們消息或不足,或不確,不知東北、燕雲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促使他南下,然而北方必然有變則可推知。如今塘沽尚在、齊魯未失,宗弼要同時保有真定與陳蔡,南北距離太長,所以北方之變若是有利於宗弼,則他必背靠燕雲,或先取塘沽,或先取齊魯,行先難後易之事,將領地併成一個大塊。但今日他卻未這麼做,則北方之變,恐怕與他大大不利,所以他才狗急跳牆,企圖南下取易得之地以求生存。”

虞琪道:“多半是我軍東北大捷的消息是真的,所以才逼得他們準備南下另尋生路。”

郭浩道:“虞大人所言正是!燕、代乃古之勝國,物資既富,又有山川之險,雖狹促亦足以立國!金兵又多身經百戰,兵強馬壯,若是聚攏於燕雲負隅頑抗,我軍縱然數倍於他,急切間恐怕也難吞滅。兵家之勢,利合不利分。今日宗弼既然有南下牧馬之意,我等何不從而縱之。汝潁陳蔡之與燕雲真定,橫隔千里,使宗弼得志於河南,則與燕雲成兩頭之重,金軍東西路素來不合,兩頭均重,日久必分,其勢既分,則我取之爲易。此其一也。女真北國之族,陳蔡之地於他而言過於暖溼,驟然移居此地,日久必然兵疲馬困,不戰自壞。此其二也。金軍一旦南下,根基未穩時或會聯宋自保,但金人性貪,一旦與我接戰不利,日久必擾南宋以圖取而代之,是借大宋之力與我共謀宗弼。此其三也。”

曹廣弼沉吟道:“此略甚佳,只是河南一旦爲其所據,恐怕我河東、陝西從此與新漢本部完全隔絕,日久恐生分裂之患!”

郭浩道:“不然。宗弼兵力一旦南移,河北必然有隙。我陝西兵馬可由太行山懸壺傾瀉而下,與三將軍會師於河北!某料一年之內,必能成此大功,故不怕有久分之禍。而我軍一旦會師成功,則金人斷爲兩截,再難翻身矣!”

曹廣弼盤算良久道:“此計可行。”

數日之後,雁門關又有密使來訪。這時已是歲末,離耶律餘睹上勸進表勸宗翰登基已過了很長一段時間,耶律餘睹對宗翰極爲忌憚,所以之前不敢妄動,直到現在纔派人來與曹廣弼接頭。

曹廣弼得到雁門關的消息後,將前後的信息一加對比參照,便知郭浩所謀奇準。他雖然還不完全相信耶律餘睹,但仍對使者許諾,願爲耶律餘睹的行動提供最大的後援,又表示萬一耶律餘睹行動失敗,太原這邊也會爲他敞開大門給與庇護。

在這段時間裡折彥衝在東北的軍勢不斷下壓,而宗弼的主力則逐漸南下,雙方都進行得頗爲順利。南宋政權內部也分爲兩派,一派主張聯漢攻金,一派主張存金防漢,雙方僵持不下,最後竟在吵吵鬧鬧中坐視宗弼盡吞襄鄧以北之廣大領土。

天下的形勢,也不知道是在變得越來越複雜,還是越來越簡單。

第一九八章 五論第三四九章 聞逝第四十八章 寄籬的麻煩第一四三章 塘沽問第二三八章 棋盤大變幻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一零四章 小利中喻大節第一六二章 講演第三二四章 漠北金帳第三零九章 秉公與顧全第二一七章 窺九鼎第二四四章 閨中兒女事第二八五章 牆倒衆人齊推第十四章 烏古第一三六章 燕京變故第二三二章 秦檜南行第二九三章 遠族來歸何意第一六九章 飢亂第一四五章 新局哉第二四七章 回首實有怨第一六八章 偶遇第二四六章 良緣非良緣第一二八章 錦囊妙計第十四章 烏古第三十三章 虛實反覆第二一八章 悼忠臣第六十章 報怨軍的去向第五十四章 老和尚遠來第一九零章 名妓第十六章 入女真第四十二章 貳臣歸附第六十一章 大宋通問密使楔子 終極遊戲第一六六章 使者第二八二章 君臣各自算盤第七章 去向第十四章 烏古第四章 過冬第三三四章 漢皇都第三五五章 姻幻第一六七章 裂變第一二四章 道窮思自強第四十八章 寄籬的麻煩第一九零章 名妓第一八一章 責第九十六章 亦圖力挽狂瀾第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第二四五章 竟妨天下全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三三九章 民之貴第二三一章 山東進退第三三八章 洗衣槌第三四七章 嶽幕第一三一章 兵謀再定第二九六章 東海的不滿第一零八章 英雄亦無百年第三三五章 議封王第二二一章 救溺自溺第六十九章 楊大人的書童第二一六章 小買賣第二六二章 長江上的戰爭第二零九章 河套局第二三零章 中原戰局第一二零章 移運轉興亡第二十九章 再破遼師第四章 過冬第二三九章 王者歸故園第二二六章 漢部見聞第一八四章 戰第十四章 烏古第六章 邊關第一七零章 安撫第一五八章 故國第一六四章 請辭第一二九章 仁義之師第二三七章 遠遁循故途第二十三章 整軍備第一二八章 錦囊妙計第一六四章 請辭第二七三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第二九八章 蕭帥的大意第三四七章 嶽幕第二一一章 激蒼鷹第三十四章 海賊水兵第二五五章 威脅下的團結第十章 絕地第二四二章 南北孰爲先第二三四章 福禍相倚伏第二七八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第十四章 烏古第一二一章 說甚親且貴第一八二章 諾第一一二章 十萬口頭糧第一一二章 十萬口頭糧第一七零章 安撫第八十五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第三四零章 君之尊第一三二章 陰山戰事第三十二章 始議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