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路過天津的時候,去看了看盛大哥。”唐紹儀話鋒一轉,扯到盛宣懷的身上來,微微有點緊張的看着沈從雲的反應。
沈從雲微微笑了笑,感慨道:“他身體怎麼樣?半年前就跟我嘮叨,上了年紀了,打算退下回家養老去了。當年在北洋的時候,盛大哥對我恩重如山啊。”
唐紹儀也露出感慨之色道:“盛大哥說他打算退下後,到廬州呆幾年。他的意思是讓張佩倫來接天津市長的職務。他讓我來問問你,看看行不行。”
沈從雲遲疑了一下,明白盛宣懷是因爲覺得欠了李鴻章的,想通過任命張佩倫這個李鴻章的女婿,來找點心理補償。
“張佩倫也算個經世之才了,這些年他和楊士驤跟着盛大哥做事,倒也算的上是把好手。一個天津市長他倒也能勝任,就按盛大哥說的去辦好了。”沈從雲答應了下來,唐紹儀的臉上纔算是徹底的鬆弛了下來。
說完正事,唐紹儀告辭離開了。沈從雲拿起桌子上一份辦公室整理出來的文件,看着不由的嘴角笑了笑。文件是赴歐洲的軍官考察團整理上報的,主要的內容是關於歐洲軍事現狀的情況,並附上一些考察團的看法等等。
由於沈從雲有意識的引導,全軍上下都比較清醒的認識到,歐洲的局勢好比一個火藥桶,隨時可能點燃。列強擴充軍備的競賽,日漸一日的激烈,一場大戰已經不可避免。
中國軍官考察團從德國上岸後,在德國和奧匈帝國考察了一個多月,其間觀看了奧兄帝國與德國搞的一次聯合演戲,對兩軍的技戰術水平和裝備都進行了深入的考察,瞭解未來可能的對手一切情況。說起來沈從雲還是比較佩服德國的,意大利的臨陣反水,奧匈帝國又基本不堪一戰,讓俄軍打的一個落花流水。第一次世界大戰實際上,等於德國以一國之裡,對抗英法俄以及後來加入的美國。即便是這樣,德國人也差點在1917年贏得戰爭,要不是美國人橫插了一槓子,結果還真的很難說啊。
想到一戰的中德軍顯示出來的彪悍,沈從雲不由笑的更得意了。中俄之戰其間,俄國內部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尼古拉二世先期由於中國方面的軍事壓力,被迫進行了妥協。中俄和談之後,由美國人呢牽頭,中俄雙方私下裡進行了秘密的談判,結果俄國花了一千萬美元,把俄軍的幾十萬戰俘和一干裝備悄悄的贖了回去,兵強馬壯後尼古拉二世立刻翻臉,俄國資產階級革命在沈從雲和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配合下流產。
中方得到的好處雖然不算多,但是這些都是白來的,更何況這幾十萬戰俘,還給中國做了將近一年的免費勞工。
目前歐洲局勢的緊張,直接導致了中國政府成了香餑餑。德國當然希望把一向關係良好的中國綁上德國的戰車,從俄國人的背後捅刀子。英法兩國,自然不願意看見這麼一個結果的出現,各方都加強了與中國的外交聯繫,目的只有一個,把中國拽上自家的賊船。
由於德國在中國的利益,主要表現在與中國的軍事合作上,遠遠不像英法兩國,比較早的在中國撈足了好處。所以,沈從雲在最近的做派上,顯示出嚴重的傾向德國的意思,這使得英法兩國的神經繃緊了。這才促成了最近中、英、法之間的秘密談判。
中俄戰爭中,見識了中國軍隊表現出來的強大戰鬥力後,四萬萬中國人一旦倒向德國,開戰之後進行總動員,以中國目前的經濟能力,拉起個五百萬軍隊也是半年的事情。五百萬啊,這才佔中國人口多少比例?單就人口資源而言,中國的潛力實在太驚人了。所以,英法兩國軍隊不允許出現中國倒向德國的事情發生,英國人拋出海關的控制權,法國人拋出越南的西貢,目的就是要誘使中國上他們的船。
瞭解歷史的沈從雲,怎麼可能被這點蠅頭小利所引誘,咬死了最多保持中立,別的一律不談。
中國的態度自然不能令英法滿意,所以雙方繼續扯皮,沈從雲自然是一點都不着急。歐洲列強之間的戰爭危機,在沈從雲看來這是一個發財的好機會,也是一個老賬新帳一塊算的時候。
回想中俄戰爭後的這些年,沈從雲一直在利用自己對歷史的先知,利用聯合基金這個載體,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可謂撈足了好處。
1905至1907年,美國最後一個擺脫第十五次經濟危機後,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聯合基金在沈從雲的授意下,在期貨市場上賺足了油水。這一期間鐵的最低價上漲了39.2%,銅價上漲了一倍,鉛價上漲了92%。聯合基金撈足了油水後,原材料如此高的被有限的需求限制的因素髮揮作用了,聯合基金反手做空,又狠狠的撈了一票。隨着軍備競賽的開始,歐美經濟纔算是從第十六次經濟危機中擺脫出來。結果沈從雲又一次利用自己的先知先覺,這兩年在期貨市場狠狠的又賺了一筆。
聯合基金的股份屬於沈從雲個人,沈從雲把賺來的錢,在美國陷入經濟危機的時候,用收廢鐵的價錢收購了大量的工業設備運回國內。大量減少了對美國的貿易逆差的同時,也爲國內的工業發展提供了足夠的設備。當然,沈從雲的購買的設備,主要還是以鋼鐵、造船以及軍事工業方面的設備爲主,因爲這些企業都是國有企業。其他行業的工業設備,國內的地主老財們,還是要掏腰包買回去的,只不過價錢比他們從國外進口,要便宜的太多了。
沈從雲的這些得意之作,都是秘密進行的,狗腿子自然是斯蒂芬。
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沈從雲曾從穿越前的《貨幣戰爭》一書中,看到另一個觀點。認爲沒有美聯儲,就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書中引用了曾任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的一句話“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令人驚訝之處,並不是其爆發的原因僅僅是一件以前其他危機相比顯得無足輕重的事件,而是因爲它拖了那麼久才爆發。”
《貨幣戰爭》一書認爲,由羅斯柴爾德家族發展並建立起來的歐洲銀行體系向對立的各方提供信貸,全力促成了這種軍事對峙。不斷的擴軍備戰,保持着大規模的常備軍,各國政府因此深陷債務泥潭。一項詳細的歐洲公共債務收入報告顯示,各種債券的利息支出和本金償付每年高達53.43億美元。如果這個數字放在二十一世紀,實在不算是什麼大錢,可是在如今就是一個令人恐怖的數字。
各國政府不禁要問,儘管戰爭有各種可怕的可能,但比起如此昂貴的不穩定的和平而言,戰爭或許是一種更值得考慮的選擇。如果歐洲的軍事準備最終不是以戰爭來結束的話,那就必然是以各國政府的破產而告終。
這個觀點的核心論據,是1913年12月23日,《美聯儲法案》通過,爆發世界級別的戰爭條件終於成熟了。基辛格博士說的拖了許久的戰爭機器終於可以啓動了。
這個觀點沈從雲持不敢苟同的懷疑態度,銀行家大發戰爭財不假,這一點是由於歐美列強的國家沒有貨幣發行權造成的。(注:美聯儲是私人性質的機構,恐怕中國沒有多少人知道吧。)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美國在一戰中向協約國提供了30億美元的貸款和60億美元的出口物資,如果戰爭的結局是德國獲勝,銀行家們手上的協約國債券便會和廢紙一樣,正是基於這一點,美聯儲的幾個股東摩根、洛克菲勒、保羅-沃伯格和希夫,纔會爲了保護自己的口袋,竭盡全力將美國推進戰爭。
沈從雲感興趣的是,戰爭必將帶來恐怖的物質消耗,那麼作爲一箇中立國,不在這上面做點文章,那實在是太對不起自己了。
現在沈從雲面前的抽屜裡就放着一份報表,裡頭記載了自打歐洲軍事競賽開始以來,沈從雲從其中到底賺了多少。多了不敢說,這些年從列強手裡借來的貸款,已經全部撈回來還多了兩倍。
有一個問題是沈從雲一直在考慮的,那就是如果可能,是否考慮一下,在1917年英、法最困難的時候,給協約國來個雪上加霜。如果歷史因此被改寫,那麼銀行家們的口袋恐怕要破一個大窟窿了。不過,作出這個決定,實在是太難了,儘管美國人的軍隊現在就是渣,但是這個國家世界第一的經濟實力,實在不能不讓沈從雲慎重的看待這個問題。最後的決斷,沈從雲還是決定等一等,到時候看看在戰爭的初期能撈到多少籌碼,在決定哪一方好了。
………………………………………………
美國,紐約。哈德遜河緩緩的從哥倫比亞大學的身邊流過,一個年輕的中國學生,抱着一摞子書站在校園門口,四下張望着。
“你好!”一個穿着天藍色軍裝的中國軍人朝年輕人笑着走了過來,主動打招呼。
“你好,是你讓人帶話要見我麼?”年輕人露出迷惑的表情,與軍人握了握手。
“如果你是馬寅初,那麼約你見面的人就是我。”軍人笑了笑,伸手道:“自我介紹一下,我叫聶梓休,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畢業,應該算是你的學長了。現在中華共和國空軍中服役,今天到曾經就讀的大學來看看,聽說你正在攻讀經濟學博士,所以想見一見你這個給中國學弟。”
在美國遇見從國內來的人,儘管是第一次見面,馬寅初還是頗爲激動的握着聶梓休的手道:“你好!聶學長,你是剛從國內來的吧。”
聶梓休笑着說道:“是的,來美國參加一個航空交流活動。我看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我們找一個地方坐着喝點東西說話吧。”
馬寅初自然還是有點懷疑,一箇中國空軍的軍官,特意把自己叫出來,就是僅僅因爲自己通過了經濟學的博士論文,就找上門來一定要見認識自己。心裡懷疑歸懷疑,馬寅初還是跟着聶梓休來到一家咖啡館找了個位置坐下,叫了兩杯咖啡後,聶梓休一直看着馬寅初不說話。
其實聶梓休心裡也納悶的很,臨行前沈從雲居然把自己叫去,指名道姓的要自己來找這個叫馬寅初的年輕人,說他是個人才,一定要想辦法弄回國去。聶梓休實在想不通,沈從雲是怎麼知道,一個遠在萬里之外的美國留學生是人才的?
沈從雲當時的藉口是說,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一直有一個專門的機構,關注這些在美國留學的學生,沈從雲是因爲馬寅初讀的是比較少見的經濟學,而且還讀到博士了,這才注意到這個年輕人的。
聶梓休對沈從雲的說法,沒有完全相信的意思,多年的給沈從雲當財政主觀的經驗告訴聶梓休,沈從雲在很多時候總會有一些出人預料,但又效果顯著的舉動。比如,沈從雲在美國投資的這些公司,福特、美孚等等,都爲沈從雲賺了大把的鈔票。根據聶梓休對沈從雲的瞭解,沈從雲是沒到過美國的,表面上斯蒂芬是沈從雲的代理人,這些都是斯蒂芬的功勞。實際上,斯蒂芬多次在聶梓休面前表示出對沈從雲在投資眼光方面的敬仰,有幾次喝高了,還透露出大部分投資都是在沈從雲的授意下進行的。
假如,斯蒂芬說的都是真的,那麼沈從雲看上的這個年輕人,又有什麼特殊之處呢?關於這個問題,即便是沈從雲來了,也無法解釋。因爲很簡單,沈從雲對馬寅初的瞭解,僅僅的是因爲一句話,“錯批了一個,誤增了三億。”在這個時間段,馬寅初還沒有發表轟動美國財政界和經濟界的《紐約市的財政》一論文,壓根就是一個籍籍無名之輩爾。(注,《紐約市的財政》一文,後被列爲哥倫比亞大學一年級新生的教材。牛人啊!)
“學長,您找我就真的只是爲了看看我?”馬寅初被聶梓休看的有點不自在了,壯膽先問了一句。
聶梓休回過神來,想起沈從雲之前的交代,趕緊笑着說:“呵呵,就是來看看而已。另外還有一件事情,估計你會感興趣的。”
馬寅初皺了皺眉頭道:“什麼事情?”
“聯合基金你知道吧?我打算介紹你去聯合基金兼職,我想這對於你的學業,可能有所裨益。”聶梓休實在想不明白,沈從雲到底打的什麼算盤?無緣無故的讓自己來找馬寅初,然後安排馬寅初到聯合基金裡面做事情。
“啊?太感謝您了!”馬寅初沒想到有這種好事,聯合基金在華爾街可是有着響噹噹的字號的,能進入其中兼職,就能接觸到更多的金融界的內幕,這對馬寅初的學業幫助實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