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誰爲鼓槌

商議半個時辰後,衆人皆起身告辭,劉璟給賈詡使了個眼色,賈詡會意,便有意晚走一步,留了下來。

這時,劉璟正和蒯良談及荊州書院之事,劉璟笑道:“荊州書院關係到我們將來的後續人才,非常重要,我已和徐長史談過此事,我們將全力支持書院遷回襄陽,不過我想聽聽你們自己的想法。”

蒯良連忙道:“現在書院內部有兩個方案,一是遷回隆中,其次是在襄陽城內建書院,這兩個方案支持度大概一樣。”

劉璟沉思片刻問道:“龐德公是什麼態度?”

龐德公是荊州乃至天下的學界泰斗,他的意見至關重要,就算劉璟已有想法,也必須先尊重他的意見。

“龐德公並不支持遷去隆中,他說隆中有一個鹿門書院足矣,放不下荊州書院。”

劉璟笑了起來,看來龐德公比他想象的要聰明,知道鹿門書院和荊州書院的區別。

劉璟取出襄陽城地圖,攤放在桌上,指西南一角道:“這裡是襄陽舊書院,佔地四十畝,旁邊是原蔡忠的府邸,現在空置着,佔地三十畝,臨近的白槐巷蔡氏劍館佔地二十畝,還有一些零星建築,加起來大概有百餘畝,可以以舊書院爲中心,重新建成襄陽書院。”

蒯良大喜,他看到了真正的支持,劉璟連地方都給他們選好了,這可不是嘴上說說,他嘆息一聲說:“大家都歸心似箭,希望能在年內搬回襄陽。”

“年內搬回肯定沒有問題,徐長史都會安排好,我一般不會過問,不過我對書院有一個原則,希望蒯公能記住。”

“州牧請講!”

劉璟沉吟一下道:“它雖然名爲荊州書院,但我希望它是招天下之才,蒯公明白嗎?”

蒯良點點頭,“我明白州牧的意思。”

這時,賈詡又返回了書房,蒯良見他們還有要事商議,便起身告辭了,劉璟送去蒯良,回來對賈詡笑道:“巴蜀之事還有一點事未了,我想和軍師再商議一下。”

賈詡呵呵一笑,“願聽主公之言。”

兩人坐下,劉璟又取出一封信道:“這是司馬懿寫給我的密信,關於他取巴蜀的方案,你先看看吧!”

賈詡有些驚訝,這封信剛纔劉璟並沒有拿出來,也就是說,其實劉璟還有另外一個奪取巴蜀的計劃,更加絕密。

賈詡接過信匆匆看了一遍,眉頭漸漸皺成一團,司馬懿在信中已經肯定劉璋會和劉璟會晤,他建議效仿當年秦國囚禁楚懷王之計,利用會晤的機會囚禁劉璋,直接奪取巴蜀。

賈詡沉思良久道:“當年秦國也並非爲吞併楚國而囚禁楚懷王,簡單效仿有些不妥,我擔心囚禁了劉璋,蜀人會立劉璋之子爲新君,衆志成城,反而奪不下巴蜀,還不如利用劉璋的懦弱昏庸,一步步蠶食巴蜀,這樣更爲有利。”

劉璟點點頭讚道:“軍師說得不錯,其實司馬懿的另一個方案不錯,欲取之,而先予之,把建平郡、宜都郡表面上還給巴蜀,再和劉璋交好以迷惑其心,我在想這次江東發生內亂,我們是否可以利用江東的內亂,讓劉璋感覺到我們有意東征,繼續對他進行迷惑。”

賈詡呵呵笑了起來,“這個辦法不錯,運用得好,確實可以有效迷惑巴蜀,我建議不妨再擴大柴桑水寨,部署重兵在柴桑,尤其是戰船,要雲集柴桑,形成東征之勢,我相信一定會有探子及時將這些細節報告給劉璋。”

劉璟揹着手在房間裡走了幾步,又對賈詡道:“其實我更關心外部勢力的對巴蜀局勢的影響。”

‘外部勢力!’

賈詡繼續微微一怔,不僅是劉備嗎?他心念一轉,立刻明白過來,“主公是指劉備、曹操以及張魯嗎?”

劉璟點點頭,“其實曹操的問題到不大,他對巴蜀沒有直接影響,關鍵是張魯,一南一北,對巴蜀影響巨大,將直接關係到我們奪取巴蜀,我們不能忘記這兩個勢力啊!”

停一下,劉璟又繼續道:“其實劉備那邊好對付,劉璋截獲了張鬆勾結劉備的信件,他極爲震怒,希望和我們聯合攻打巫城,拔掉劉備這顆西進的釘子,那樣一來,劉備不會再有西進巴蜀機會,其實,我更關心漢中張魯,我以爲他必然不會在一旁看熱鬧。”

這時,賈詡笑道:“說到漢中張魯,微臣倒有一個連環計,爲我們拿下巴蜀和漢中創造條件。”

劉璟大喜,連忙道:“願聞其詳!”

賈詡笑着低語了幾句,劉璟隨即陷入沉思之中,良久,劉璟問道:“如果是這樣,蔡進擔任上庸主將就有點顯得單薄了。”

賈詡點點頭,“蔡進擔任不了這個重任,微臣推薦魏延爲上庸主將。”

“魏延?”

劉璟微微一愣,他有些不解地問道:“軍師認爲魏延可行嗎?我覺得劉虎倒不錯。”

“微臣今天和魏延深談一回,相信他一定能完成這個任務。”

劉璟若有所悟,他點點頭笑道:“既然軍師推薦他,那就用他吧!不過魏延只是鼓面,軍師覺得鼓槌用誰合適?”

賈詡隨口道:“主公不是有現成的一個人嗎?”

劉璟笑了起來,隨即對門外侍衛令道:“速去召孟達來見我!”

不多時,一名年約三十餘歲,身材魁梧的男子快步走了進來,單膝跪下抱拳道:“孟達拜見州牧!”

孟達原是益州廣漢都尉,和法正關係極好,當年兩人結伴入蜀,和法正一起得到張鬆的器重,張鬆把他視爲心腹,隨着張鬆升爲益州別駕,孟達也被張鬆推薦爲廣漢都尉。

前不久張鬆因勾結劉備被殺,法正雖然沒有被牽連,但孟達卻成爲劉璋第一個要清洗之人,孟達異常惶恐,棄官而逃,法正便把他推薦給了劉璟,就在兩天前,孟達秘密抵達了襄陽。

劉璟連忙扶起他,笑道:“我有一個極重要的任務,孟將軍能否助我一臂之力?”

孟達是極爲機敏之人,他立刻躬身道:“卑職願爲州牧效死命!”

劉璟滿意地點點頭,此人頗爲識時務

次日清晨,劉璟在數百騎兵的護衛下緩緩進了樊城,在很多年前,劉璟曾經是樊城的南城門守軍軍侯,他對這座城池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樊城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了,曾經是荊州商業最繁華的這座城池也因爲淪陷在曹軍之手長達一年多,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商業地位,大量商賈轉移去江夏。

儘管州治又重新返回襄陽,但樊城卻不可避免地開始衰落了,徹底淪爲襄陽的附庸城。

這也是從戰略考慮,如果樊城太過於繁華,一旦曹軍再次南下,佔領了樊城,對荊州的打擊將會極其嚴重,淡化樊城的地位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變化最大的是人口減少,樊城最盛時曾有十六萬人口,但現在人口不足七萬,足足減少了一半多。

大街上摩肩接踵看不見了,大街上冷冷清清,酒館和商鋪雖然還開着,但明顯客人稀少,往日熱情的酒保正百無聊賴地坐在大門前聊天。

新任樊城縣令是劉璟的老熟人盧升,當年遊繳所的主簿,他曾一度出任陽新縣縣令,剛剛被任命爲樊城縣縣令。

他跟隨在劉璟旁邊,對劉璟介紹道:“現在在樊城人口大約是五萬五千餘人,還會返回一部分,我估計會在七萬人左右,而且隨着襄陽的步入正軌,樊城也會慢慢再興盛起來,畢竟襄陽的商業還是要依靠樊城。

劉璟點了點頭,“樊城的商業雖然不能和過去相比,但還是需要,主要是同中原方面發展貿易,我希望在兩年後,樊城的人口恢復到十萬人,另外,我打算在漢水上修建一座大型襄樊浮橋,這樣大家就不再需要渡船,直接可以過江,我已經讓匠學考慮方案了,既要能行人,同時不影響行船,估計年底之前會動工吧!”

盧升大喜,“如果有浮橋,那樊城的復興就快了。”

劉璟笑而不語,樊城是不可能有太大發展,成爲襄陽的居住區還差不多。

這時衆人來到一座小院前,遠門緊鎖着,門上落滿了灰塵,劉璟望着這座小院,這裡曾是他的第一個家,後來是蒙叔的住處,自從三年前蒙叔病逝後,這座小院便空置了。

劉璟凝視院門良久,他心中嘆了口氣,沒有進這座小院,催馬繼續視察樊城。

就在這時,身後一名親兵飛奔而來,老遠大喊道:“州牧,有要事稟報。”

“什麼事?”劉璟停住了戰馬。

“啓稟州牧,江東使者到來,現在人已到碼頭,徐長史請州牧儘快返回。”

儘管張紘和荊州打交道已有十幾年時間,但他這還是第一次來襄陽,這一次他和魯肅得到了隆重的接待,軍師賈詡和長史徐庶帶着十幾名官員親自來碼頭迎接。

魯肅是中間人,他向張紘一一介紹賈詡和徐庶,張紘呵呵拱拱手笑道:“早就久仰兩位大名,今日才得一見,張紘足慰平生。”

事實上,賈詡的名聲要比徐庶大得多,但張紘很聰明,他此時絕不能厚此薄彼,要對徐庶一樣的尊重,而且他談笑風聲,極有親和力,比起魯肅的嚴肅,又更讓人感到一種輕鬆愉快。

這也是孫權把他派來的原因之一,不僅是他的地位比魯肅高,魯肅只是來摸底,而在談判的最關鍵時刻,還是需要張紘出馬。

衆人將張紘和魯肅迎進了襄陽城,寬闊華麗馬車行走在平坦的貴賓道上,後面有軍隊護衛,氣勢頗爲壯觀,兩側的庶民道上,不斷有普通民衆躬身向車隊行禮,態度十分恭敬。

張紘點點頭讚道:“我看城池寬闊還是其次,襄陽民衆知書達理,懂得長幼尊卑,民興才能國盛,這纔是荊州興盛的基礎,相比之下,江東略顯不足,還須奮起直追啊!”

徐庶笑道:“張長史太謙虛了。”

車隊很快到了荊州軍政官署,也就是原來的州衙,一組氣勢恢宏的建築羣頓時出現在衆人眼前,連魯肅也是第一次荊州,他頓時有些驚呆了。

從前常常有人說吳侯府被民間稱爲吳王宮,是一種僭越的稱呼,但事實上,吳王宮的建築本身沒有多大問題,建造時都特地比王宮小一號,倒是今天他見到了荊州州衙才知道什麼叫僭越,恐怕連皇宮也不過如此。

旁邊的張紘的卻笑而不語,神情沒有半點異常,他早就聽說劉表排場如帝王,今日看來,果然名不虛傳,不過這是劉表的傑作,和劉璟無關,況且就算是劉璟建造,他也必須做到視而不見。

就在這時,後面傳來一陣馬蹄聲,有侍衛高喊道:“州牧來了!”

第585章 終進劉府第604章 木牛運糧第910章 河西隱患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298章 緊急情報第906章 逼要名單第300章 飲馬漢水第587章 夷蠻之兵第601章 是降是逃第820章 烏桓消息第555章 再起風雲第837章 騎射募兵第581章 視察荊南第1058章 正奇之爭第97章 夜來風波緊第801章 無法迴避第964章 落網大魚第394章 最後的心結第159章 孫權的兩難第725章 苛刻條件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198章 告密第316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7章 給於禁的迷魂湯第752章 將帥矛盾第796章 明暗兩使第912章 張遼之謀第113章 人比海棠俏第967章 曹丕謀權第164章 漫天要價314章 劉備歸來第828章 左丹的野望第10章 劉景升的煩惱第112章 正是良辰美景第325章 新式兵器第425章 西線佈局(下)第751章 三方角力(下)第710章 族人南歸第129章 飛來橫禍第585章 終進劉府第759章 江東風雲(三)第690章 收之桑榆第447章 陶湛探營第86章 初戰于禁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871章 兩路出擊第547章 巡視漢中第404章 謀奪江陵第107章 月下誰人牽紅線第532章 漢中風雲(二)第1063章 諸葛亮的選擇第377章 深謀遠慮第605章 龐統心事第216章 緊急報信第575章 危急關頭第962章 合肥對峙第881章 幷州危急第532章 漢中風雲(二)第84章 驗功第527章 激戰成都(四)第693章 關中收官(下)第871章 兩路出擊第680章 土產深意第827章 刀鋒向西第338章 江陵陷落第391章 功虧一簣第176章 我幾時上任第854章 匈奴使者第428章 周瑜到來第612章 曹氏父子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932章 將計就計第949章 各自增兵第726章 南北夾擊(上)第765章 江東風雲(九)第676章 曹操的失落第599章 北征先鋒第1086章 大朝受賀第586章 緊急商議第524章 激戰成都(一)第966章 王者之謀第1066章 視察河西第862章 戰爭到來第910章 河西隱患第381章 兩江分裂第495章 再見劉琦第569章 連夜追擊第401章 孫小妹選劍第403章 消息泄露第1088章 龍骨水車第590章 君將哀而生之乎第398章 再見司馬懿第1106章 中原大戰(五)第435章 決戰序幕第90章 血戰突圍第143章 江東退兵第479章 司馬懿的第一戰第393章 部署後路第899章 殿前議親第940章 意外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