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8章 誰更會做人
宣傳工作會議結束沒幾天,長航公安系統迎來人事大調整。
範局依然是局長,但有一位副局長提前退居二線,還有一位副局長調離。新來的兩位副局長一位來自北湖省政法系統,一位來自長航局。
黃主任調到長航公安局時間不長沒受影響,但他負責的政治部堪稱大換血。
丁副主任和原來的組織人事處長、宣傳處長一起變成了調研員,全部加入長航志編纂團隊,負責整理編寫長航公安史。新來的副主任和兩位實權處長,只有一位是從長航公安系統內部提拔的,另外兩位都是從長航局“空降”來的。
各分局的領導班子也受到了波及,一些年齡比較大的分局局長、政委,要麼上調到漢武安排個閒職,要麼退居二線回家等退休。
長航公安局機關的中層幹部迎來了“春天”,連長航警校都因此“受益”。
濱江分局的領導班子去年剛調整過,原本沒濱江分局什麼事,可上級認爲一些分局需要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領導幹部,分局局長、政委不能全是從“漢武”空降去的,於是把陳子坤調到無湖分局擔任局長,把丁曙光調到震江分局擔任政委。
這不但讓陳子坤措手不及,也讓韓渝倍感意外。
丁曙光正常情況下是沒希望提正處的,現在居然能做上政委,並且震江離家也不算遠,他倒是非常高興。
計劃總是不如變化。
就在韓渝忙着安排自己調走之後分局的各項工作時,王文宏、老帥、周洪、張均彥和蔣曉軍等退居二線或已退休的老前輩又聚會了,一邊喝酒一邊唏噓不已。
“韋支,要說能力,‘韓打擊’跟鹹魚一樣有能力,在某些方面的能力甚至比鹹魚強。但論做人,‘韓打擊’比鹹魚差遠了!”
長航分局這段時間的人事變化,讓王文宏很有面子很驕傲,眉飛色舞地說:“‘韓打擊’再出色也只是他自個兒出色,除了當年跟他一起辦過稅案的幹警,有幾個老部下能沾到他的光?鹹魚就不一樣了,不但陳子坤調到無湖分局做局長,連年齡都快到站了、學歷也不算高的丁曙光都提了正處!”
論做人,“韓打擊”是遠不如鹹魚。
“老帥”放下酒杯,笑道:“這可能跟個人成長的經歷有一定關係,‘韓打擊’能有今天,全是靠自個兒幹出來的。在偵辦稅案一戰成名之前,只是個正股級的鄉鎮公安特派員。別說省廳了,連市局都沒幾個人知道他,自然也不會有人提攜,人家是自學成才。
再說鹹魚,剛參加工作就有徐三野培養,就是徐三野的關門弟子。沿江派出所那會兒又全是老同志,就鹹魚這根獨苗,有什麼好事都緊着他,可以說佔盡了便宜。再後來又成了港監、海關、漁政、長航分局和水上分局共同培養的幹部。
鹹魚起點不知道比‘韓打擊’高多少,不誇張地說,他就是在‘關係網’里長大的。在‘韓打擊’看來不正常的事,對鹹魚而言很正常。只要是自個兒人,只要能幫的肯定會幫。”
“老帥”話糙理不糙,仔細想想,鹹魚真是在“關係網”里長大的!
王文宏忍不住笑道:“舉賢不避親,這算什麼不正常?再說人都是生活在現實世界裡的,我相信大多人更喜歡鹹魚這樣的領導。”
“這不是廢話嘛,跟着他幹能進步。換作我,我一樣喜歡。”
“老帥”話音剛落,周洪就好奇地問:“張局,你消息靈通,陳子坤和丁曙光都調走了,濱江分局一下子空出來兩個副局長,知不知道漢武那邊是怎麼安排的?”
周洪是從濱江港公安局走出去的幹部,關心老單位很正常。
張均彥確實知道,不禁笑道:“好像要從漢武‘空降’一個過來,據說是治安總隊的中層幹部。另一個副局長,從濱江分局內部產生。韓渝建議讓盛寶成擔任副局長,由東啓派出所長李克平接替盛寶成做政治處主任。”
“漢武那邊能同意嗎?”
“應該會同意,畢竟鹹魚在濱江也幹不了幾天,盛寶成做過那麼多年派出所長,工作經驗豐富。有盛寶成在,分局的各項工作不會因爲領導班子調整受多大影響。”
“鹹魚調走之後,盛寶成有沒有希望扶正?”
“有。”張均彥笑道:“盛寶成雖然擔任政治處主任時間不長,但擔任副處職務的時間不短。濱江派出所是分局最重要的派出所,他跟濱江港集團和你們市局的關係一直不錯,再加上韓渝前段時間不遺餘力向上級推薦,上級肯定會考慮的。”
想成爲一個合格的分局局長,首先要跟港航企業、地方黨委政府搞好關係,在這方面盛寶成顯然比從漢武空降來的那個副局長更具優勢。再加上盛寶成具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仔細想想他真有希望接替鹹魚擔任濱江分局局長。
王文宏感嘆道:“陳子坤其實想留在濱江。”
“這種事怎麼說呢,只能怪他運氣不好趕上了。”
“能提正處,能去無湖分局做一把手,不能說運氣不好,這是上級對他的信任。”
“最高興的當屬吳國羣。”張均彥忍俊不禁地說:“漢武那邊這幾天就要來濱江宣佈幹部任免,他很快就是副巡了,長航公安局副巡視員兼濱江分局政委,哈哈哈。”
……
上級這次調整的不只是處級幹部,也有科級幹部。
濱江分局的組織人事和宣傳工作做得好,上級想讓組織科副科長林可復和宣傳科副科長吳丹去漢武上掛,甚至連參加工作還沒三年的小許都被上級盯上了。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人家有機會去上級機關掛職,韓渝必須支持,但人走了分局這邊的活兒誰幹?更讓人頭疼的是吳丹跟學姐一樣對能否升官不是很感興趣,不願意拋下老公和孩子一個人去漢武。
韓渝和老吳同志研究了一下午人事安排,驅車回到白龍港已經是晚上八點半。
老爸老媽和大哥韓申一起等他回來吃飯,一直等到這會兒。
韓媽見二兒子回來了,連忙去廚房炒菜。
老韓則好奇地問:“三兒,向檸呢?”
“她今晚要值班,回不來。”
“怎麼天天值班?”
“大橋的南北主垮雖然合龍了,但南北主橋沒合龍,大橋建設正是最關鍵的時候,她現在是一步都不敢離開工地。”韓渝拿起筷子吃了一口涼菜,想想又笑道:“不過上級說了,等大橋建成通車,就給她補三個月的假,還要安排她去交通部的療養院療養,讓她好好休息休息。”
兒媳婦從長江大橋開工就一直堅守在大橋工地,這幾年都沒怎麼休息過,不存在什麼節假日。
老韓真有點心疼,不過今天有更重要的事跟二兒子商量,擡頭看了一眼欲言又止的大兒子,說道:“三兒,潯潯快高考了,你說他報志願的時候,報個什麼大學好?”
韓渝就是爲這事回來的,問道:“哥,潯潯的成績怎麼樣?究竟怎麼報志願,老師比我們有經驗,伱有沒有問過老師?”
“成績還行。”韓申點上煙,苦笑道:“我昨天去問過老師,老師心裡也沒底,老師說今年的情況跟往年不一樣。”
“怎麼不一樣?”韓渝不解地問。
韓申解釋道:“今年全省有五十幾萬考生參加高考,比去年增加了三萬三千多個,是歷史上參加高考的人數最多的一次,競爭肯定比往年激烈。同樣的分數,去年能上清華北大,今年不一定能上。”
大哥一開口就是清華北大,韓渝聽得心裡酸溜溜的,菡菡的學習成績一塌糊塗,將來能不能考上高中都要打個問號。至於清華北大,他是想都不敢想的。
同時也很高興,畢竟潯潯是自己的侄子,老韓家能出一個“學霸”太不容易了。
韓渝沉思了片刻,追問道:“哥,潯潯自己是怎麼想的?”
韓申猶豫了一下,無奈地說:“他想考軍校。”
“考軍校?”
“他想上國防科技大學。我問過老師,老師說以他的成績,只要考試時發揮正常,上國防科技大學問題應該不大。”
“你和嫂子是怎麼想的?”
“我和你嫂子無所謂,只要有個大學上就行。老師覺得可惜,說潯潯的成績那麼好,應該搏一搏,說不定真能考上清華北大。”
“今年考生雖然多,但潯潯的成績在那兒,到底能不能考上清華北大,老師心裡應該有數吧。”
“這個真沒數。”
“怎麼可能!”
“我開始也不懂,後來才知道我們江南省高考跟其他地方不一樣,總是改革,改來改去把老師都改糊塗了。”
不得不承認,江南省高考改革的是有點頻繁。
2000年,實行“3+文綜或理綜”模式,同時英語加試聽力。搞了不到兩年,老師和學生們還沒真正適應,又搞什麼“3+大綜合”模式。除了語文、數學、英語三門科目外,要做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六科的大綜合試卷,並且這個方案只實行了一年。
2003年,又推行什麼“3+1+1”高考方案。
2004年,開始獨立命題,考得內容跟全國其他地方都不一樣。
2005年更搞笑,高考語文作文竟以“鳳頭、豬肚、豹尾”爲題,備受爭議。專家聲稱這個題目的開放性很強,能考查學生的思維空間。
至於今年,不只是參加高考的考生人數多,並且是實施“3+2”高考模式的最後一年。據說明年又要改革,要採用教育部批准的什麼“08方案”。
短短七年,高考方案改了四五次,老師都搞糊塗了,更別說學生。
韓渝覺得很荒唐,沉默了片刻問:“潯潯怎麼想到考軍校的?”
韓申被問得有些不是滋味兒,苦笑道:“三兒,他雖然是我兒子,但他從小到大一直以江昆和你爲榜樣,現在又加上了鼕鼕。他說國防科技大學是最好的軍校,只要能考上就能做軍官。”
大哥說的這些,韓渝能理解。
潯潯的小時候,姐姐姐夫家過得最好,之所以能過那麼好,是因爲姐夫當過兵。再後來他這個叔叔奉命拉隊伍組建陵海預備役營,全家人幾乎都成了預備役軍官,潯潯當然羨慕。再後來鼕鼕考上航校,成爲海軍飛行員,潯潯更羨慕。
雖然都是家人,但也分大家和小家,相互攀比很正常。
老韓一樣能理解孫子,冷不丁說道:“考軍校挺好的,至少將來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
“爸,對別人家的孩子而言是挺好的,但潯潯不一樣,他成績那麼好,有機會上更好的大學就應該上。”
“國防科技大學不是最好的軍校嗎?”
“國防科技大學是最好的軍校,但畢業之後與普通軍校的畢業生相比沒多大優勢。潯潯真要是想當兵,完全可以先搏一搏,看能不能考上清華北大。真要是能考上,等將來畢業了再去當兵,肯定比直接上軍校更有前途。”
“大學畢業之後能當兵嗎?”
“能啊,可以走特招,只要身體健康,視力也沒問題,名牌高校的畢業生在部隊很受歡迎的。”
韓申打心眼裡希望兒子能考清華北大,等的就是韓渝這句話,急切地說:“三兒,潯潯在上晚自習,你嫂子去學校接了,等他上完晚自習回來,你幫我好好勸勸他。”
“行,”韓渝就知道他希望潯潯上名校,笑道:“想獻身國防有好多方式,不一定非要考軍校。我等會兒好好勸勸他,他應該能想通。”
孫子的問題解決了,就剩孫女了。
老韓端起酒杯,低聲問:“三兒,菡菡這段時間的成績怎麼樣?”
老爺子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韓渝被問得很尷尬,敷衍道:“還行,這段時間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