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第337章 會算賬的纔是好官

“……自打陛下允許官督民辦,琉璃器數量劇增,只要不是流光齋所產精品,一套九件不過三五兩銀子而已。”趙世卿做爲戶部尚書,對商品價格還是挺熟悉的,準確的給出了答案。

“就算3兩銀子,諸位可知一套琉璃酒器賣給廣州的佛郎機商人售價幾何?整整10兩銀子!如果運到馬尼拉或者更遠的南洋國家港口,價格最少還要翻一倍。

10兩銀子能買到什麼呢?朕用兩個東西舉例,黃金和大米。在日本10兩銀子可以換2兩黃金,在大明卻只能換1兩。在安南和暹羅10兩銀子可以買30多石大米,在大明卻是能買不到13石。

如果朕在京城花3兩銀子買一套琉璃酒器,拿到廣州賣給佛郎機人得10兩銀子,再去日本換成2兩黃金,回到京城之後刨去3兩銀子的本錢,淨賺整整17兩白銀。

再用這17兩白銀去安南等國購買大米,可以買近60石之多。運回京城按照每石8錢銀子算,可以到手48兩白銀。

有人可能要說從京城到廣州再到日本和安南,途徑幾萬裡,吃飯、車馬皆要用錢,不可能賺這麼多,說不定還不足以支付盤纏。

Wωω☢ TTkan☢ C 〇

誰若是這麼想明日就可以上疏請辭了,他根本不配做我大明的官員。朕剛剛只是打個比方,誰販運貨物也不可能只帶一套酒具,貨物越多分攤到每一件上的盤纏、商稅、抽分就會越小,這個道理必須要懂。

那朕說這些是什麼意思呢?別慌,並不是要幫諸位愛卿算算入股工廠賺了多少銀子,而是想讓你們明白兩個道理。其一,貨物必須要流轉起來才能生錢;其二,想讓錢生更多的錢,必須知道如何管控金銀的兌換價格。

盤踞在廣州濠鏡澳和馬尼拉的佛郎機人,是乘坐大海船從萬里之外的歐羅巴而來,他們的目的只有兩個,傳教和賺錢。

佛郎機人用海船從遙遠的美洲把白銀運到馬尼拉,一部分用來購買大明的絲綢、瓷器、白糖、茶葉,一部分換成金子帶回歐羅巴。

在歐羅巴那邊1兩金子可能需要15兩白銀才能兌換,如果黃金數量足夠多的話,他們甚至不用購買任何貨物,僅靠白銀與黃金的兌換比率就已經可大賺一筆。

去年的數字朕還沒收到,前年從呂宋運往濠鏡澳的白銀高達1600餘萬兩,通過佛郎機人商船從日本轉運的白銀超過了500萬兩。

乍聽起來我們的買賣挺紅火,應該是賺了大錢。可是仔細想想,前年朝廷收到的商稅是70餘萬兩,市舶司的抽分也是70餘萬兩,其中還包括了督餉館的文引和船課。兩者相加還不足從濠鏡澳輸入白銀的十分之一,餘下的呢?”

但想把進出口貿易的原理和原則講清楚,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在後世裡隨便找個初中生,五分鐘就能講完且大致理解,但在明代,面對學問和執政能力最強的羣體,講一個時辰估計都沒啥效果。

這不是誰聰明誰笨的問題,而是時代的侷限性。爲了能讓這些朝廷大員儘可能的聽明白,洪濤只能編故事,像對待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一樣化繁爲簡,先不聊原理,只說現象。

“……”可是這個問題一出,房間裡又變的鴉雀無聲了。原本對新知識、新領域有點興趣的官員們馬上低下腦袋垂着眼皮,恍如老僧入定。“朕並不是要追究銀子到了誰的手裡,而是在講明白道理。每年輸入了海量的白銀,可是從朝廷到民間並不見有多富裕,即便是走私最猖獗的福建和廣東,當地百姓依舊很窮,當地的富戶也不見比別的地方多很多。

既然你們不願意答那朕就不勉強了,這些銀子確實進入了大明,卻沒有被更多人賺到,而是全到了少部分人手裡。他們拿了銀子之後除了買更多地、蓋更好的宅子、穿金帶銀、綾羅綢緞,其餘的都藏了起來。

剛剛朕就說過,貨物必須流轉起來才能生錢,銀子也是一個道理,把它埋在院子裡一百年,挖出來依舊是原來的模樣,不會多一分一釐。而拿出來投入到工廠、礦山、種植園裡去,每年都會有分紅,都能下小崽兒。

另外銀子並不是越多越好,它既不能吃也不能喝,能讓國家經濟運轉起來就夠了。再想多賺就不能只盯着銀子了,糧食、礦產、木材、煤炭、香料纔是真正的好東西。

再打個比方,假如我朝與安南或者呂宋開戰,需要大量軍糧,而湖廣和江浙正好遭災,糧草供應不上,又該如何?王愛卿,你是兵部侍郎,這個問題伱來答最合適。”

見到此種場面洪濤還得趕緊解釋,不是要抓貪腐,別緊張。就這樣依舊沒人敢吱聲,那就只能點名了,真像哄孩子似的。

“……臣以爲仿照陛下賑災之舉,由南洋諸國購買大米,怕是要比從北方調糧更爲便利節省。”王象幹只能硬着頭皮起身行禮,好在認真聽講了,肚子裡也不全是草包,答案還是挺靠譜的。

“王愛卿的辦法對也不對!從南洋諸國購買大米確實要比從北方運糧方便,但如果處在戰時,價格上就沒這麼便宜了。不管是讓海商代辦還是交給佛郎機人代買,他們肯定會趁機擡價。

就算大明海商都是忠君愛國之輩,佛郎機人也被聖人教化所感悟,一文錢不賺白幫忙,短時間內收購大量糧食依舊會讓當地的米價飆升。要的越急、買的越多,價格越高。

屆時會是個什麼狀況呢?本來打算用10萬兩白銀購買20萬石大米,可是米價上漲了兩倍,從5錢銀子一石變成了1兩5錢銀子一石,想得到20萬石大米就得付出30萬兩白銀。

看到沒有,大米依舊是大米,一口都不多,可銀子卻不值錢了,貶值了整整兩倍。這時候朝廷手裡的銀子就等於縮減了兩倍,如果遇到戰事不利或者趕上災荒,事先沒有想到這一層就會出大麻煩,又該如何應對?”

王象幹能做到邯鄲學步,也試着把眼光瞄向周邊國家,這就叫思想的改變,洪濤很欣慰。不過光做到這一點還不夠,尤其是做爲政策決策者遠遠不夠,必須再多看出一步去。

033 最是無情帝王家602.第602章 細節決定成敗536.第536章 出奇制勝152.第152章 來自美洲的快遞(白銀盟主7)258.第258章 驅狼吞虎497.第497章 鋼筆083 昏君2386.第386章 混不下去了454.第454章 阿爾布雷希特七世3579.第579章 最後的榮譽3555.第555章 葉閣老轉正了第111章 搖旗吶喊第676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174.第174章 歷史該由人民書寫595.第595章 林丹汗510.第510章 四大家族636.第636章 幫佛祖清理門戶2470.第470章 塞王193.第193章 放棄2第114章 九卿逼宮636.第636章 幫佛祖清理門戶2295.第295章 爲國取士2410.第410章 京城保衛戰5513.第513章 不擇手段160.第160章 輿論武器462.第462章 士別三日2078 東林書院第665章 觸目驚心133.第133章 揣摩聖意129.第129章 工業基礎第673章 戰略佈局190.第190章 忍痛割愛234.第234章 毒!2658.第658章 危機感633.第633章 弱國無外交155.第155章 內憂外患3(白銀盟主8)428.第428章 銀行3636.第636章 幫佛祖清理門戶2505.第505章 爲長遠計096 骯髒的學名叫政治400.第400章 德川幕府600.第600章 投其所好381.第381章 看不見的戰線263.第263章 天高皇帝遠5188.第188章 知己知彼2590.第590章 徇私情第105章 十王府3007 東宮2第106章 十王府4(盟主加更1)440.第440章 真假美猴王3354.第354章 化腐朽爲神奇425.第425章 挾之以威 誘之以利586.第586章 規矩第669章 利益共同體2466.第466章 大買賣2418.第418章 三大營的覆滅3452.第452章 阿爾布雷希特七世337.第337章 會算賬的纔是好官595.第595章 林丹汗081 推恩令213.第213章 軍事支持571.第571章 馬尼拉灣海戰2240.第240章 決戰紫禁城2453.第453章 阿爾布雷希特七世2199.第199章 加快步伐3002 太子196.第196章 走在時代前面的人3127.第127章 《半月談》241.第241章 決戰紫禁城3第106章 十王府4(盟主加更1)089 報紙368.第368章 意外收穫第664章 不堪大用044 早朝2369.第369章 意外收穫2141.第141章 前裝米尼步槍196.第196章 走在時代前面的人3621.第621章 開疆拓土414.第414章 京城保衛戰9148.第148章 天津衛遇襲308.第308章 南海匪患7165.第165章 三十六行2264.第264章 天高皇帝遠6663.第663章 圖謀甚遠017 葉向高395.第395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2118.第118章 心裡全是生意511.第511章 新政猛於虎507.第507章 悄悄進行的軍改627.第627章 朝鮮李朝2057 順手牽羊212.第212章 夾縫求生055 特務要從娃娃抓起619.第619章 大魚跑了026 外戚的作用559.第559章 積極備戰3410.第410章 京城保衛戰5428.第428章 銀行3169.第169章 三十六行6574.第574章 小藥治大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