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哥,蒙古人的架勢要比女真人足多了,他們在遼東爲什麼會打不過女真人呢?”西邊的第三層戰壕裡,每隔幾步遠就蹲着一名陸軍士兵,他們全都縮頭懷抱長槍一動不動。
但也有嘴比較碎的,或者打算用聊天分散下注意力,避免過於緊張的。這種情況百戶們是不管的,只要做好準備工作,不影響指揮系統,愛聊什麼聊什麼。
“聽張千戶說,女真人和蒙古人的戰法不太一樣。蒙古人講究快,以騎兵爲主,女真人講究狠,重甲步兵很多,步弓的殺傷力更強。他們兩邊如果數量差不多,蒙古人確實不太好找到機會,而且只要敗了,想跑都沒那麼容易。”
這位一聽就是參加過多次戰役的老兵,分析起來很有見地,即便自己沒腦子總結敵人的優劣,也會有軍官強行灌輸,想不知道都不成。
“我覺得和地形也有關係,就比如這裡吧,女真步兵可能就不太好用了,到處都是荒地,除了草啥也不長,時間長了沒吃沒喝,渴也渴死了。噯,你說這次每人多發兩支短槍是啥意思,難不成要讓咱們出去和蒙古人拼命?”
另一位別看年紀差不多,但經歷方面明顯不如,可越是見識少的就越愛發表看法,還說的頭頭是道。
“你小子就不仔細聽百戶訓話吧,早晚有一天小命要丟在這上面。誰說讓你出去和蒙古人拼命了,那是讓你躺在壕溝裡射擊馬肚子的。
這地方快和校場差不多平整了,最適合騎兵快速衝鋒,就算火炮再厲害,火槍再準,馬多了照樣會有衝破防線的。
到時候千萬別探出身體向後追着開槍,就像我這樣一躺,看見馬射馬,看見人射人,啥也看不見就支棱起耳朵聽百戶的哨子響。
你他孃的還沒娶媳婦吧?別總想着拼命。李總督不是說了,只要聽命令,再加上那麼一點點運氣,咱們前後左右中,還有工兵衛這三萬來人,七八成都能安安穩穩的活到退役。功勞不少立,賞錢不少拿。
到時候找個工廠一待,風吹不到雨淋不到,每天干上幾個時辰就可以回家抱孩子,美死了!不願意上班的拿餉銀盤個小鋪子,或者乾脆回家買幾晌地,種點啥都能飽人,也不用再聽別人吆喝來吆喝去的。”
姓肖的老兵終於忍不住了,打算教育教育隊友當陸軍的正確姿勢。長官說了那麼多,到他這裡就兩句,但都是重點。也沒有了想立大功的衝動,只盼着能順順利利把仗打完,最好別受傷,熬到服役期滿就是勝利。
他是兵油子嗎?如果放到明代邊軍裡可能算,但在陸軍中卻很普遍。因爲從陸軍總督李如樟那兒起,就是這麼灌輸的。
在陸軍當兵不需要拼命,只要聽命令。什麼時候陸軍真需要拼命了,士兵們可以選擇投降或者逃跑,事後不會被當做逃兵懲罰。
但指揮官卻要受到重罰,最輕的可能也得死,只是不連累家庭。按照李總督的說法,如果指揮官把隊伍帶到了需要拼命也不一定能贏的地步,那就是罪該萬死。
陸軍裡沒有奮不顧身英勇殺敵一說,只有聽命令開槍、開炮的條例。具體向哪兒開、開幾次,千萬別自作主張,聽百戶的命令。
在訓練時把這套東西做好是合格,在戰時還能保持合格就是勝利。如果不光做好了還能達到更高標準,比如射擊準確性高、裝填速度快,那就算立功了。戰後可以讓百戶上報,然後得到獎勵,比如授勳或者升職。“嘟……嘟嘟……”聊得正歡呢,刺耳的銅哨聲突然在附近響起,戰壕裡的士兵們趕緊把懷裡的步槍端起,掰開燧發裝置的藥池蓋板,從衣領裡拽出個尖嘴小銅壺向藥池裡傾倒火藥。
別小看這個簡單的步驟,在陸軍裡要訓練至少一年,大部分人才能勉強合格。
剛進入陸軍的士兵,不管來自民間招募還是護廠隊,頭五個月除了體能、隊列訓練,根本摸不到實彈射擊,每天對步槍做的最多的就是拆解保養。
拆了擦、擦完再裝回去,反反覆覆。什麼時候體能、隊列考覈過關了,什長才會教授射擊技術,也才肯帶着大家去射擊場,見識下什麼叫真槍實彈。
但在這個過程中,百戶會不厭其煩的一遍遍叮囑,陸軍士兵最大的威脅不是敵人,而是自己和同伴。
有些士兵由於慌亂或者精神不集中,再加上百戶們故意打亂節奏,訓練時會往槍管裡塞兩次彈藥,或者乾脆忘了塞。放到戰場上,不是槍炸膛就是火力密度不足,兩者都很致命。
如果某個士兵多次出現這種錯誤,不管他的其它項目有多優秀也不能成爲陸軍士兵。百戶們說這叫精神狀態不穩定,在軍隊裡比瞎隻眼還麻煩。
其實到了戰場上,平時沒這種毛病的士兵有些也會犯病,各種忘。爲了保住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有些腦瓜子靈活的士兵就發明了幾種輔助技術,專門用來避免這類情況的發生。
就拿這位姓肖的老兵舉例,仔細看,在他的燧發裝置鋼輪上貼着一個黃豆粒大小的圓紙片,正式名稱應該叫定裝彈外包裝底封。
大明陸軍與大明邊軍都有火器部隊,但兩軍使用的槍械型號不一樣,最大的區別在槍管和發火裝置。陸軍最初使用的火槍叫景陽五式,是景陽四年由趙士禎研發出來的,景陽五年正式定型生產,先裝備給了海軍陸戰衛。
這種火槍屬於前裝線膛燧發槍,口徑5分、重8斤、長4尺3寸,換算成新尺寸大約等於16毫米、4.7公斤、140釐米。
槍管內有兩條膛線,以鋼簧驅動燧發裝置點火。使用30克重的圓柱形錐頭空尾鉛彈,在400米距離上仍舊可以穿透一層鐵甲。經過半年訓練的士兵,可以每分鐘發射四次。
但皇帝覺得不太夠,又讓皇家火藥廠的工匠和趙士禎一起改進了裝填方式,明顯提高了射速,從每分鐘四發到了每分鐘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