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朕還忘了說,杜文煥要去你手下做指揮使,你們之前見過,並不生疏,客套話免了吧。”
“呃……杜總兵乃將門之後,又在陸軍研習許久,孫某歡迎之至。”這個人事調動好像出乎孫承宗的意料,表情稍作停頓才浮現出微笑。
“稚繩不用多慮,此次作戰之後陸軍要進行大整合,隨之會有很多人員職務調動。”洪濤的眼睛很毒,能通過些許變化就猜到對方心中所想。
孫承宗不太願意要杜文煥當屬下,一是指揮使的職位金貴且責任重大,不敢隨便交給不特別瞭解的人擔任。二是杜鬆的地位頗高,給他侄子當領導,屁大點事就容易直達天聽,等於變相多了一份羈絆。
“陛下可是要再擴陸軍?”聽聞了這個消息,孫承宗立馬不去糾結杜文煥的事情了,大眼珠子眯成了一條縫,滿臉都是期盼。
“此事過後再議,眼下還有更重要的仗要打。稚繩,說說你的想法。”
孫承宗猜對了,陸軍是要擴軍,但與上兩次不同,這次不再是新建而是混編,由七成陸軍爲基礎,摻入三成邊軍士卒,以老帶新,加快成軍速度。
不過這件事會牽扯到裁撤邊軍的政策,動靜有點大,不適合在這種場合詳細說。且到底能不能向邊軍開刀,還要取決接下來的戰鬥結果。
“臣領命……諸位請看,這裡是興和城,圍困陛下的土默特、鄂爾多斯部主力經此一役十去七八,已無再戰之力。
陛下又與土默特的順義王卜失兔、喀喇沁部的白洪大臺吉立了盟約共進退,如此一來我軍就可借懲治報復之名拿下歸化城,兵臨河套。
此戰突出一個字,快!由此到歸化城400裡,計劃六天抵達。攻城用半天,清理城內殘敵半天,設置防禦工事一天。丁參謀長,這是此戰的兵力部署和輜重分配情況,多多指教。”
見到皇帝不打算說,孫承宗也就不問了,起身轉到地圖正面,與兩位參謀輕聲交談了幾句,又從包裡拿出份東西翻看了幾眼,才用他粗粗的嗓門娓娓道來。
“進攻歸化城!?”此言一出,有資格參與會議的衆軍官連同御馬監勇士全都騷動了起來。
稍微瞭解些邊關戰事的人,可能不清楚蒙古各部的區域劃分,也可以不知道他們的具體來歷甚至人口數量,但絕不會對歸化城一無所謂。
這座城在漠南的地位比錦州在遼東還重要、醒目。它是塞外爲數不多的蒙古城市,雖然建在土默特部轄區內,卻是整個右翼蒙古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另外歸化城的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正好堵在河套平原的東端。誰佔據了此城,就可以輻射陰山南麓和前套平原,威懾整個河套地區,居高臨下俯視鄂爾多斯。
如果被漢人軍隊佔領,那對右翼蒙古各族來講就更麻煩了。反之,蒙古軍隊也能以此爲集結地,隨時隨地南下扣關,讓防禦方措手不及。
“不僅僅是進攻,還要佔據。所以在攻城時如遇抵抗,對城牆要少拿炮轟,更不能用炸藥。同時還要選出兩個衛留下駐守,以及具體人員安排。”面對蠢蠢欲動的衆將,孫承宗伸出手示意先別急,後面還有更關鍵的內容要講。以陸軍的裝備,進攻任何一座城市都不難,但事情沒那麼簡單,這次不光要攻下來還得守住,長時間駐守。
“陛下,此舉怕是要引發大戰,還望三思!”
第一個有不同意見的還是杜文煥,在興和城誘殺了土默特和鄂爾多斯兩部三萬多人,在他的想像中就已經很難以收場了,再北上攻打歸化城,無疑於火上澆油。
當然了,做爲皇帝的報復行爲此舉情有可原,理上更講得通。可是攻打和佔據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更與報復沾不上邊。此舉很可能會引發右翼蒙古的瘋狂反撲,甚至左翼蒙古也會同仇敵愾。
大明朝廷很顯然還沒準備好與蒙古人全面開戰,到時候從西到東幾千裡邊牆處處告警,別說六萬陸軍,再來六萬也不見得夠用,更何況遼東還有個大金國虎視眈眈。
“遼東女真已然傷筋動骨,幾年之內無力西進。右翼蒙古也不足爲懼,土默特與喀喇沁兩部內亂未平,鄂爾多斯獨木難支。此時若與大明纏鬥,無論輸贏,他們都將被左翼蒙古林丹汗吞掉。
只要我軍能守住歸化城,再多方拉攏土默特和喀喇沁兩部,短時間內他們也很難與左翼蒙古言歸於好,合兵一處。
唯一需要關注的倒是林丹汗,左翼蒙古的察哈爾部在吞併了一部分兀良哈部落之後實力最強,再加上喀爾喀五部以及更北的科爾沁部,傾力一擊,兵力能達到15萬衆。”
做爲陸軍參謀長,丁順看完了孫承宗的作戰計劃,再聽了杜文煥的擔憂,沒說成也沒說不成,而是先分析了一下蒙古各部的現狀,有喜有憂,態度不明。
“還有一支土默特部別忘了,他們雖然距離歸化城很遠,卻與陝西行都司接壤,不可不防。”洪濤好像也沒最終拿定主意,跟着丁順一起充當起中間派了。
“將大同鎮交與臣守禦,由玉林衛、大同右衛出關至歸化城不過二百里。只要彈藥補給能跟上,來幾萬人馬也無濟於事。只是青海的土默特部有些麻煩,鞭長莫及。”
孫承宗是堅定的主戰派,而且經此一役更對陸軍的戰鬥力充滿了信心,能在平原上以五千對三萬,哦不對,後期是四萬了,還有張秉忠的大同邊軍呢,如果不突降大雨也絲毫不落下風,要是再有座城池可依仗,還怕啥呢。
“青海土默特部不足爲慮,他們雖叫土默特,卻與漠南土默特斷絕聯繫很久了,又常年與南邊的朵甘思吐蕃各族爭鬥,此次應不會有大動作。”
杜文煥雖然不太贊同攻打歸化城,但遇到自己熟悉的問題還是願意如實闡述,以便讓皇帝知曉全局,最終做出正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