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 遼東李家2

出發點不同,投入和幹勁兒肯定也不同,工作方式更不同。別的將領恨不得一戰定乾坤,把蒙古土蠻、女真各部全殺個乾乾淨淨。李成樑卻不能這麼幹,古人說的好,飛鳥盡良弓藏,敵人都打光了軍隊也就跟着沒用了。

怎麼才能讓自己和家族長期受益呢?很簡單,辦法不是李成樑首創,也不是最後一個使用,四個字,養寇爲重!

想讓李家在遼東地區長治久安就不能沒有戰爭,即便可以沒有也得想辦法讓它有!具體操作聽上去很簡單,無非就是挑撥當地各族互相攻擊、仇殺,自己在一邊當裁判適時控制住規模,別讓局面太亂。

在這其中還能隨便找些戰敗者的屍體頭顱拿給朝廷報功,你們看看,我李家不是吃白飯的,時時刻刻都在提着腦袋保衛大明江山,拋頭顱灑熱血、鞠躬盡瘁。

除了升官進爵之外,李家還可以藉機向朝廷多要點軍費,再把遼東的物資,比如糧食啥的用高價賣給各部族,兩頭賺。反正遼東地區是軍事管制,這點小事總兵說了算,即便有人上告朝廷也只能睜隻眼閉隻眼以大局爲重。

但是!這種玩法非常考驗控場能力,一旦讓戰事擴大化,或者讓某個部族勢力發展起來尾大不掉,分分鐘會被反噬。

李成樑在遼東前二三十年玩得不錯,牢牢穩住了局面,即便經常有小打小鬧出現,卻誰也不能向西多進一步。

對內則把李家子弟塞進軍中任職,牢牢控制住了軍隊。又養了幾條比較聽話的狗,努爾哈赤就是其中最能咬的一條,讓打誰打誰。

寬甸六堡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建立起來的,有了堅固的軍事堡壘存在,再用城牆互相連接,對於缺乏攻堅能力和經驗的部族軍隊來講就是條很難逾越的天塹。

不過有句話說的好,巔峰既衰落。當戰功、爵位都無人可敵,位置穩如泰山時,麻煩也就不遠了。在文官集團把持朝政的明代,任何一名武將都不可以太過優秀、出彩。

說起來李成樑也不是沒想到這一層,他還是挺聰明的,早早就和張居正掛在一起,有內閣首輔在朝中坐鎮,就算誰想彈劾也無法成功。

只可惜張居正命不長,五十多歲就撒手人寰,而李成樑當初和張居正配合的太默契了,留給別人的印象太深了,一時間想轉換門庭都沒人樂意要,得罪人太多!萬曆十九年李成樑被一擼到底,只留下個寧遠伯的爵位。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李成樑不當總兵了,可遼東鐵騎的控制權依舊掌握在李家手裡。這支精銳的騎兵部隊名義上是帝國邊軍,實際上就是李家的私軍。

自打李成樑下臺,遼東地區的軍隊好像就不會打仗了,十年間換了八位主帥依舊沒有絲毫起色。反倒是努爾哈赤率領的部族武裝逐漸增強了勢力,不光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還要把東海女真、海西女真各部族全都納入囊中。

這其中到底有沒有李成樑的安排,兵部、五軍都督府、錦衣衛和東廠都沒有相關資料可查。但以洪濤的賊心眼,還是比較認可有的。

畢竟努爾哈赤和李成樑淵源頗深,在任的時候是李家手下第一打手,剛剛離任立馬就不聽招呼了,對遼東駐軍的態度也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從友軍直接變成了敵對。

本着誰受益誰可疑的原則,努爾哈赤和建州女真的異軍突起肯定和李成樑有關。當然了,也肯定和大明帝國朝廷的短視、無能有關。

歷史上的梟雄、奸雄、英雄都是這樣起家的,除了個人努力和貴人相助之外,必須百分百依靠至少一個時代大變故。老話說的好,時勢造英雄,沒有時勢,就像沒有風,再好的風箏也飛不起來。

後面的事情就更有意思了,在洪濤被冊封太子那一年,遼東局面有點要崩的意思,誰去了都不好使。萬曆皇帝沒轍了,只能聽取沈一貫的建議重新啓用李成樑,這一年李成樑七十六歲……

老李果然是有把刷子的,赴任之後很快穩住了局面,就這樣又過了五年。但從去年底開始,李成樑突然建議朝廷放棄寬甸六堡,把兵力收縮回來。

理由聽上去比較充分,首先就是寬甸六堡距離遼陽等軍事重鎮比較遠,其次是建州女真勢力越來越大,兵去多了後勤補給跟不上,兵去少了又頂不住攻擊。

與其眼睜睜看着力所不逮,不如主動收縮防線減少消耗,再把當地幾萬戶移民內遷來個堅壁清野,不讓有可能西侵女真人佔便宜。

朝廷裡對李成樑的建議沒有什麼激烈爭論,大部分覺得也無不可,包括內閣大學士和六部九卿,即便心有不甘,也達不到據理力爭的程度。

假如朱元璋活着,聽到這個建議,洪濤敢打賭,誰提的誰就等着被咔嚓吧。老朱掄着鋤頭拼死拼活從鄰村搶回來的土地,你們丫挺的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幾百裡就舍了!

如果朱棣活着,聽到這個建議,洪濤也敢打賭,誰提的誰就等着充軍流放吧。這麼好的水澆地,祖輩辛辛苦苦耕耘了二百多年,你們居然嫌遠不想要了,敗家玩意啊!

都是老朱家的皇帝,也都是老朱家的臣子,爲啥對一個相同問題的看法會如此對立呢?古人云的好,崽賣爺田不心疼。

朱元璋、朱棣都是帶兵打過仗的,他們身邊的臣子自然也不是棒槌,多多少少也得懂點軍事常識,分得清孰輕孰重。最主要的是他們不怕打仗,也知道該怎麼打、什麼時候打。

後面的皇帝就全是從小含着金鑰匙出生的盛世人了,對戰爭的概念基本全停留在書本上,身邊的大臣同樣如此。一羣沒打過仗、沒在屍山血海裡打過滾的紙上談兵之輩,面對戰爭只會有兩種選擇。

要不比誰都衝動,不管不顧衝上去,聲勢浩大卻沒有拼死一搏的勇氣,一旦三板斧不奏效基本就是大敗,然後陷入另一個極端,極度畏懼戰爭。

要不就直接暈了,既不知道該不該打,也不清楚怎麼打,今天聽這位大臣說的有點道理,明天聽那位大臣講的也挺符合現實,然後朝令夕改、猶豫不決。

而這種人通常還有個頑疾,極度不信任前線將領又極度蔑視敵人的能力。打贏了怕功高震主,分分鐘琢磨着如何掣肘;打輸了暴跳如雷,總覺得身邊都是廢物。

最終結果就是外行指揮內行,讓前線將領無所適從、暈頭漲腦,一邊對付敵人的利刃一邊防着後背的冷箭,惶惶不可終日。

147.第147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830章 赤峰543.第543章 大國風範031 李贄2382.第382章 看不見的戰線2第678章 各懷鬼胎038 妖書案第905章 大軍壓城026 外戚的作用296.第296章 二桃殺三士527.第527章 酒品太差第733章 臣子葬沙場049 皆大歡喜279.第279章 意料之中的意外662.第662章 以身做餌253.第253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3654.第654章 新時代的開啓3第812章 民以食爲天第877章 說一套做一套004 體會第838章 內蒙古2100 又贏一小局584.第584章 糧草先行178.第178章 糧荒3425.第425章 挾之以威 誘之以利346.第346章 馬尼拉大帆船2520.第520章 晉商3585.第585章 糧草先行2473.第473章 塞王4316.第316章 安南版的阮精衛第688章 天不遂人願第771章 漢級427.第427章 銀行2第732章 餘波第722章 擠兌2504.第504章 羣星閃耀第880章 意外收穫373.第373章 圖上談兵599.第599章 八旗2202.第202章 存錢罐388.第388章 美中不足613.第613章 裝慫第952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794章 將計就計第886章 高原行軍第907章 還沒結束285.第285章 鹼廠第681章 騎兵的沒落236.第236章 毒!4406.第406章 京城保衛戰第763章 脆弱的聯盟第114章 九卿逼宮003 心腹353.第353章 損失巨大第852章 雙軌制235.第235章 毒!3603.第603章 出關341.第341章 最後通牒583.第583章 太監監國034 窩囊太子第726章 擠兌6第843章 隱患423.第423章 新與舊2第691章 趁熱打鐵第838章 內蒙古2第942章 攤牌2第835章 大軍壓境第744章 北方有變143.第143章 算筆賬(白銀盟主4)057 順手牽羊095 把水攪渾311.第311章 分贓336.第336章 海商和工廠011 沈閣老第892章 于闐戰役387.第387章 工業基地371.第371章 點 線 面196.第196章 走在時代前面的人3516.第516章 戴罪立功第750章 新軍制3第950章 來得快去的也快098 摸到魚了093 遼東李家2523.第523章 萬事俱備337.第337章 會算賬的纔是好官443.第443章 日新月異3第921章 海軍的問題238.第238章 上陣親兄弟第868章 機會難得第752章 新軍制5014 咱家的大院子430.第430章 論功行賞139.第139章 奉旨走私2149.第149章 八仙過海(白銀盟主6)第829章 爲政者無私第753章 新軍制6第722章 擠兌2461.第461章 士別三日313.第313章 水清好還是水渾好第882章 聲北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