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騎兵

封賞,宣傳,造勢,徵兵……

這一連串的動作背後,引起了有心之人的注意。

蒼國朝廷中的各個官員,已經察覺到了一些戰爭的味道,因爲當初無論是馳援申國還是北伐鄭國,在戰前都是如此作爲。

只不過,相較於前面兩次,這次更爲平緩而已,無論是軍隊還是戰略物質的籌備,都十分的隱秘。

要跟大盛國開戰了麼?

官員們的心中都有這麼一個疑問,如果要開戰的話,蒼國的敵手只能是大盛國。

蒼國目前有八萬士卒,要是再徵兵,就將突破十萬,以三百萬餘人的國家,在太平年代養這麼多的軍隊,這是極爲反常的。

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要開戰了。

這樣的一個猜測,令各國商人焦躁不安,因爲歷來戰亂之中,都是毫無人性和規矩可言的,特別是他們這些富商,在戰爭中沒有任何保障,被軍隊擄掠之後,再隨便找個藉口說是死於戰亂,便可以輕易的搪塞過去。

於是,一些商人開始打退堂鼓,利益雖大,終究不如小命重要。

就在外界猜疑不定的時候,蒼國的朝廷下發了公文,稱只是爲了防禦需要,這纔打造一支全新的軍隊,蒼國只有軍隊強大了,才能保證國內穩定,爲各國商人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

無可挑剔的理由。

這樣一來,皇城中的異議之聲總算是稍稍平歇。

至少,從目前看來,蒼國和大盛國確實沒有開戰的理由,兩邊的實力也有很大的差距。

再說了,以蒼國目前的兵力,放在各大諸侯國那也是墊底的存在,就以大盛國這個中等國家來說,擺在明面上的兵力就有五十多萬。

更重要的事,目前各國普遍實行預兵制度,就跟後世的預備役差不多,那些退伍的兵卒和一些受到訓練的官府軍隊,全都登記在冊,一旦戰事陷入膠着狀態,就會徵召起來,快速拉起一支新的軍隊。

聽起來,似乎與農民兵制度差不多,但是在士卒的素質上和規則上,天差萬別,

可以說,預兵制度就是農民兵的升級版,一旦組建起來,其實力不比現役正規軍弱多少。

所以相比之下,蒼國的實力並不強,不可能刻意挑起什麼戰爭。

徵兵所帶來的影響,一下子弱化了很多。

就在蒼國皇城沸沸揚揚的時候,四大軍團已經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改造。

首先,就是擴編。

四大軍團的編制,由五千人擴編到了兩萬人,將鄭國歸順的義軍以及新徵召的士卒一起編入。

其次,是軍種整編。

衆所周知,在北伐之中,出現了兩種很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戰械,那就是投石車與連弩,見識到這兩者的威力之後,各大軍團將軍的一番討論後,建議在四大軍團中,各置一支械戰隊,以操控連弩和投石車爲主。

此項建議,得到了楊沐的支持,於是下令工部加緊趕造這兩種軍械,在四大軍團中,各置一支三千人隊,命名爲戰械隊。

最後,便是新增軍隊的事了。

這是一支全新的軍隊,由四大軍團中抽調的精銳形成骨幹,再在新兵中挑選出勇猛的士卒組成,經過多方面的考覈,合格者纔有資格加入。

篩選條件是,年紀在四十以下,身長在七尺五寸以上,體魄健壯,超過常人,矯捷靈便,進退周旋,敢於登丘陵、冒險阻、絕大澤、馳強敵、亂大衆。

相對於其他的四大軍團的規模來說,這個軍團並不是很起眼,滿打滿算只有一萬人。

但是,打造價格之高昂,卻是四支軍團的總額!

它被命名爲——麒麟軍!

它並不是一支常規步兵軍隊,而是一個全新的軍種——騎兵!

本來,各將領對其也是持懷疑態度的,在各國的戰場上,馬匹更大的作用是一種靈活代步的工具,兩軍交戰之時,其發揮的作用很小。

這也難怪,就如同古代的中國,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前,華夏大地也並沒有形成騎兵這樣一個軍種,直到趙國憑着騎兵強勢崛起,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修高闕爲塞。反滅了一直欺壓它的中山國,趙國的騎兵部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後,各國纔開始重視,望風景從。

戰國時,騎兵是作爲步兵的輔翼力量,配合車、步兵深入長驅,絕敵糧道,追敵敗兵,或襲擊敵人之兩翼,或掩襲敵之前後,成爲了當時一支最活躍的軍事力量。

直至魏晉南北朝,大量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騎兵的運用達到了更高峰,交戰各方都大規模的使用騎兵,騎兵成爲戰場上的最重要的兵種,騎兵也發展到了重騎兵的時代。

由於不斷的和北方遊牧民族發生軍事碰撞,騎兵就得到了非常大的延續,也在這個時期,一種非常重要的東西應用於戰爭——馬鐙。

馬鐙可以說是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人類文明。

馬鐙的出現使騎兵的近距離格鬥戰更容易,有了借力之處,有利於騎兵的長距離行軍,能更有效的發揮出騎兵機動性好,衝擊力強的優點。

於是,直接導致了西方出現了騎士,東方出現了騎兵軍種,重騎兵一度甚囂塵上。

在隋唐之後,騎兵是否強大,已經成了一**隊的重要衡量標準。

就比如宋代,西北的產馬地區基本丟失,所以宋無論是通過在邊地買馬,換馬或設置監牧,或者王安石變法,始終都不能滿足需要,所以從來都沒一支強大的騎兵,一直被北方遊牧民族按在地上摩擦。

然後到了蒙古,再到滿清入關,騎兵的強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正面戰場上不善於馬戰的漢族軍隊基本上只能靠兵力和人數勉強抗衡。

歷史上,“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順口溜,並不是空穴來風,這裡說的滿族軍隊,就是指騎兵。

當然,這一整套道理,楊沐沒法跟將軍們說清楚。

但是,事實可以證明呀!

於是,一場怪異的比試,出現了。

第358章 天子出現第78章 君臣討論第83章 登記造冊第168章 商務部的新工作第81章 教育部建立第34章 再次沸騰!第338章 算計第603章 太年輕第118章 出征!第82章 賣個人情第506章 激烈碰撞第472章 熱火朝天的發展第521章 兩皇談心第404章 世族發難第282章 蒼國主導會盟第267章 輔政內臣第526章 勾心鬥角第510章 塔防?第165章 焦急的異國商人第98章 叛軍入宮第502章 焦慮的朱雀軍團?第425章 被擒第269章 內商第207章 敗逃第374章 營中兵法第189章 抵達晉國第25章 全盤否定第351章 生氣了第381章 多贏第438章 右丞相的人選第42章 收服第179章 麒麟軍第417章 玻璃問世第118章 出征!第439章 人選確立第257章 入宮第316章 主次第144章 龍輦入城第213章 奔襲糧草第616章 擴散第280章 王畿之變第273章 新版投石車第413章 嚴華的猜測第72章 皇后的另一面第144章 龍輦入城第544章 撤退?潰逃!第468章 屈丹的茫然第491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599章 舊戲重演第378章 機關第115章 連弩試驗第114章 義軍第457章 兩軍對壘第561章 紙鈔的陰謀第331章 喪家之犬的晉國皇帝第469章 接見第237章 獻俘大刑第213章 奔襲糧草第438章 右丞相的人選第201章 將帥謀算第482章 雲國變故第612章 懵了第467章 身份不夠第475章 楚國窘境第487章 雲國皇帝駕崩第392章 矛盾第197章 諸國伐魏第167章 《寓言故事》第二卷第19章 解惑陽謀第574章 莽軍士氣第74章 牀前明月光第93章 吮吸毒素第242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356章 不簡單第459章 蒼國真面目第472章 熱火朝天的發展第455章 萬喜的憂慮第168章 商務部的新工作第343章 瓜分策略的探討第548章 君臣討論第615章 比照謀反第273章 新版投石車第402章 邵國皇帝的求救第613章 絕處逢生第501章 將計就計第157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202章 進擊的麒麟軍第613章 絕處逢生第487章 雲國皇帝駕崩第557章 功勳爵改革第136章 局勢大變第617章 降!第466章 轟動天下第589章 設想和佈置第585章 阮西瓊的野心第486章 雲國大亂第110章 戰前巡營第456章 焦慮與朝議第472章 熱火朝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