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大漢風骨

曹植沒有理會曹昂的眼色,坦然受了司馬朗一禮,心中同時暗道:“這是你代你二弟還給我曹家的一禮。”

不過曹昂卻不知道曹植心中所想,見到曹植坦然受禮,連忙向司馬朗賠禮道:“伯達,舍弟他實在無禮,昂這就代他向你賠個不是。”

只是未等曹昂這禮行下去,司馬朗卻是一把扶住他,呵呵笑道:“子修不必如此。四公子救徐州百姓於危難,其問又可難倒康成公,名動一方,堪稱名士。朗向他行同輩之禮,亦無不妥。”

曹昂見到曹植此時還未回禮,心中暗罵曹植之餘,臉上卻是羞愧道:“舍弟只是一童子,實在當不起此禮啊。”

司馬朗笑容不減,輕輕擺手道:“子修此言差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學問之高深不在年歲,昔日聖人也曾不恥下問。四公子雖年幼,然卻有真本事,當得起名士之稱。”曹昂聽到,是連連代曹植謙遜,同時不住向曹植打眼色。

只不過這邊曹植只當沒有見到,繼而不停地打量司馬朗。而看了這麼久,曹植卻是發現,司馬朗身材高大,儀容甚偉,不似是奸詐狡邪之徒。曹植也深知人不可以貌相,因此對於司馬朗說話的時候極爲留意,幾次三番之下,卻發現司馬朗神情沒有半點作僞,其人確實寬宏闊達,有一代名士的風度。

見識到司馬朗的風采,曹植卻是忍不住暗暗問道:“長兄如此,爲何當弟弟的……”想到這裡,曹植暗暗搖頭。其實除了司馬家之外,他曹家何嘗不是如此,歷史上得曹昂生性仁厚,而曹丕則刻薄寡恩,對此曹植也得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不過來到漢末幾年,無論在府中還是這次跟曹操到徐州,曹植卻是見識了當世不少名士,無論老一輩的還是小一輩的。他們都給了曹植相似的感覺,寬宏、闊達、仁厚、篤實,簡而言之就是有君子之風。

雖然其中有個放蕩不羈的浪子壞了些風氣,但跟郭嘉接觸瞭如此長時間,曹植卻是知道這傢伙除了行爲上不拘禮法之外,本心卻是善良的。

其實曹植所見到的這些,正正就是始自武皇帝獨尊儒術之後,士大夫所形成的質樸而又謹厚的大**骨;那個千百年來被後人所敬仰且津津樂道的既進取,又質量;既張揚,又含蓄;既簡單,又通俗的充滿本真的漢文化正是大**骨的核心精神。如今大漢雖然已經是大廈將傾,然而大漢士大夫的風尚卻未曾失去,以鄭玄、盧植等已經是風燭殘年的大儒,正站好最後一班崗,將大漢的風骨延續下去。對於這一批名士,曹植也不得不稱一個“服”字。

而司馬朗,骨子裡便透着大漢的風儀,烙下了大漢的印記。想到這裡,曹植心中卻是擯棄了對司馬家的偏見,恭敬地朝司馬朗回了一禮道:“曹植見過兄長。”卻是曹昂與司馬朗平輩論交,曹植便以兄長事之。

司馬朗微微一笑道:“客氣了。”見禮之後,司馬朗卻是回身指着後面那些糧車,說道:“子修,這些糧草乃是荀大人命在下押運前來以解燃眉之急的。”說到這裡,司馬朗掃了一眼曹植等人後面的糧車,輕笑道:“看來卻是朗多慮了。”

曹昂輕笑道:“一切皆是四弟之功,昂並無半點功勞。”

司馬朗掩飾不住語氣中的驚訝,問道:“四公子之功?”說完卻是將目光投向曹植。

曹植現在還猜不透司馬朗爲何會在此,因此也沒有對他透露自己的佈置,只是隨口說道:“只是殺退了一些山賊,奪來的糧草罷了。”

曹昂雖然不解,但卻沒有拆穿曹植的謊言,只是在一旁賠笑。而司馬朗也非笨人,一聽之下哪裡不明白曹植語中帶着隱瞞。要知道,大漢各地雖然遍佈山賊,但這些山賊也是人,也需要吃飯。現在兗州大旱,曹操、呂布這些諸侯通過田稅尚且收不來多少糧食,更遑論是山賊了,恐怕他們不比眼前的流民好過多少。

對於曹植的隱瞞,司馬朗乾笑兩聲便掩飾過去,沒有再問。倒是曹植,在司馬朗將荀彧的手令交給了曹昂之後,語帶着不解地問司馬朗道:“植早前聽父親提及,伯達兄長逃離董賊之手後避禍黎陽,爲何此時會在兗州?”

曹植此問,其實頗不合禮。然而在司馬朗聽到之後,卻是暗讚一聲:“能夠問倒康成公的神童,果然名不虛傳,只不過孩子的確還是孩子。”

你道司馬朗爲何如此想,卻是曹植能向他提出此問題,對司馬朗忽然到此提出疑惑,足夠顯示他的聰慧。而如此直接的對人發問,而非從旁敲擊,卻也體現出孩童的率真,故此司馬朗心中才會如此想。

因此司馬朗不以爲許,微笑道:“朗聽聞兗州大旱,想到兗州百姓受苦,特來相助一二。”

司馬朗剛說完,曹昂卻是向着司馬朗拱手一禮道:“伯達高義,昂佩服。”司馬朗見得,連忙回禮。

司馬朗謙遜如此,確實有名士之風,只不過他那番話曹植卻是一萬個不信。現在的司馬朗,雖然是這一輩中司馬家的長子,然而他手上可以說什麼都沒有。當初董卓進京的時候,他便在雒陽,當時聚集雒陽的名士和其子女被董卓軟禁,離去不得。司馬朗曾經偷偷想離開,不過卻被董卓的人捉住,拿去見董卓。最後憑着機智,靠一大篇的鬼話瞞過了董卓,逃過一劫,最後又花錢買通了董卓身邊的人,才逃出了雒陽。

而司馬家族的老巢,便在河內郡的溫縣,與雒陽之間也就隔了條黃河,那地方可以說是諸侯討董雙方交戰的前線了。司馬朗正是看出這一點,才提議家族中的人離開河內去避禍,可惜司馬家的老一輩眷戀故土,不肯離開。只有其好友趙諮肯帶着家屬跟着司馬朗一同離開,隨後便到了河北的黎陽避禍了。

這一住便是數年,而數月之前呂布大軍入兗州,黎陽雖在河北,但與東郡只是一河之隔並不安全,司馬朗離開亦在常理之中。但按道理計,司馬朗應該回河內老家纔對,畢竟戰事已經結束,而且從黎陽到河內路程更近。現在的情況卻是司馬朗棄河內老家不回,反而隔着一個東郡跑來濟陰郡這邊,怎能讓曹植不生疑。

第236章 曹植習武之木樁陣第101章 破敵之策第359章 殺出重圍第235章 曹植習武之刺客之道第448章 司馬懿往淮南第90章 伏擊(一)第125章 亂中求勝第58章 三問(下)第353章 重傷顏良第378章 千里救美(下)第503章 掛帥南征第316章 收納段煨第455章 絲綢的妙用第472章 《二十孝》小人書第5章 對弈第364章 現身第481章 郭嘉來訪第229章 均田制第32章 夜襲彭城·曹休第342章 袁紹出手第108章 悍勇張遼第26章 糜竺之謀(下)第402章 兇悍的組合,呂布與趙雲第112章 去鄄城第320章 書院辯論(上)第135章 “司馬八達”之首(下)第454章 徐庶設謀第466章 回許昌第492章 錦帆甘寧第30章 夜襲彭城·序幕第386章 攻取涿縣(下)第437章 金箭相試第488章 糊里糊塗的婚禮第284章 取字第117章 山洞過夜第507章 荊州定矣第437章 金箭相試第491章 返回淮南第506章 大軍南下第211章 初見甄宓第262章 識破!董承結張繡!第278章 佈局刺殺第281章 燒你宗卷第254章 朝堂對楊修(上)第516章 誰算計誰第193章 河北來使第465章 徐庶到來第336章 兄弟夜談第178章 計策(下)第67章 白馬義從第396章 曹丕與司馬懿第363章 夏侯蘭第317章 出兵徐州第385章 攻取涿縣(上)第11章 箭囊與酸梅湯(下)第275章 城外狩獵(上)第497章 青州與遼東第219章 晚宴前夕第169章 司馬懿現身第136章 大漢風骨第114章 流民第516章 誰算計誰第294章 賈詡的毒計第393章 激辯田豫第163章 引導流民(上)第447章 商業流通第266章 格局大變第12章 摺疊式箭囊第199章 初臨鄴城第472章 《二十孝》小人書第9章 箭囊與酸梅湯(上)第166章 印刷術成(上)第135章 “司馬八達”之首(下)第104章 車陣戰騎兵第184章 一網成擒第410章 抵達金城第454章 徐庶設謀第174章 文稷效忠第514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第60章 還是逃了第444章 兩位大賢第188章 丁夫人與卞夫人第102章 不知死活第199章 初臨鄴城第397章 虎豹騎到第204章 河北正樑第410章 抵達金城第158章 辯荀彧(下)第110章 要張遼降,休想!第454章 徐庶設謀第82章 曹植爲使(下)第44章 天下儒宗鄭玄第248章 再臨棲遲巖第407章 馬家有女第493章 趙雲VS甘寧第14章 徐州陳元龍(上)第269章 經濟戰第299章 甄宓現身第1章 徐州屠城第359章 殺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