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曹植之志(上)

聽到華佗那一句“無能爲力”,曹植彷如被五雷轟頂一般,繼而jī動地握住拳頭,大聲喝道:“怎麼可能!以元化先生的醫術,怎麼可能治不好康成公的病!”

不止曹植,就連旁邊的孫乾也一面jī動道:“就是,元化先生醫術超羣,雖扁鵲再生亦不及,怎麼可能治不好老師的病!”

華佗倒是淡然,緩緩搖頭道:“老夫能治的,只是身體之病。康成公身體只是虛耗過渡,要治不難,然康成公真正的病因,乃是心病。這心病,老夫實在無能爲力!”說完,華佗自己也連連搖頭。

孫乾聞言,卻是變得一面死灰,然而當他瞥向曹植之時,卻見到他臉上全是狂喜。見到這一幕,孫乾怒喝道:“曹植,你這是什麼意思!”

曹植完全無視孫乾的怒喝,上前拉住華佗道:“元化先生,是不是隻要解了這心病,康成公就無大礙?”

華佗,輕輕擺手道:“不能這麼說,康成公畢竟年事已高,就算解了心病,加上有yào物調理,最多也就多活十餘載。畢竟人之xìng命有限,世上並無人可以長生不老。”

聽得華佗之言,曹植連連點頭道:“這個植當然明白!先生儘管開yào爲康成公調養身體,至於心病,植這裡有心yào可以醫!”

華佗聞言,笑呵呵道:“既有心yào,那就好辦了。”說完卻是退到一邊,從yào囊中拿出紙筆,開起yào方來。

孫乾聽着曹植的話,臉上全是尷尬之sè。曹植倒也沒想那麼多,轉而對鄭玄道:“若是植沒有猜錯,康成公之心病,應該是想不出當日之答案吧。”

鄭玄聞言,苦笑着緩緩點了點頭道:“老夫想了兩年,心中仍是無解,看來所學還是不夠啊。”

曹植聽得鄭玄的話,心中卻是十分愧疚,如若不是自己,鄭玄的身體也不會消耗得這麼厲害。心中暗歎道:“其實並非你所學不夠,只不過是你未能脫出這個時代罷了。”想到這裡,曹植決定不再瞞鄭玄,直接說道:“康成公,其實答案就在武皇帝獨尊儒術以前,文景兩代之治!”

“文景兩代之治?”聽到曹植的提示,鄭玄立即皺眉沉思起來。一邊的孫乾也是當日的見證者,聽得這個提示也忍不住低頭苦思起來。

看着兩人沉思,曹植也不打擾,靜靜地在旁邊候着。大約一個時辰之後,主位之上鄭玄忽然眼珠子一瞪,驚呼道:“莫非武皇帝與董生錯了?”

孫乾被鄭玄這突然的驚呼嚇了一跳,而曹植則是滿臉笑意,輕輕點頭道:“這便是答案!”

鄭玄聽到,jī動地搖頭道:“不可能!若是董生錯了,豈不是說聖人之言也錯了、周公之制也錯了!既然都錯了,周室何故得享八百年國運,大漢亦可傳承至今!”

曹植緩緩搖頭道:“康成公偏頗了。周公之制沒有錯,聖人之言也沒有錯。錯的乃是董生,他爲了迎合武皇帝,而將周公之制與聖人之言牽強附會!不然的話,先漢爲何自武皇帝之後,一蹶不振,後漢除光武中興之外,皆由外戚、宦官輪番把持朝政?

聽到曹植之言,鄭玄整個人頹然地癱坐在那裡,喃喃念道:“莫非……真是錯了……”

曹植凝聲說道:“康成公,究竟對還是錯,聖人早就給出了答案。知行需合一,植知道有一地,康成公可以找到答案!”

聞得此言,鄭玄雙目之中徒然升起了一股熾熱,jī動地捉住曹植的衣袖問道:“究竟是何處?”

曹植嘴角輕翹,一字一頓地說道:“許昌!”

鄭玄重重地點頭道:“好!老夫就隨你到許昌!”

旁邊的孫乾,聽到鄭玄竟然要往許昌,卻是完全傻了眼,他沒有料到鄭玄竟然如此輕易就被曹植說服了。心中忍不住暗呼道:“此子好生厲害!”不過他深知,鄭玄的離開對劉備的影響極大,因而連忙拱手道:“老師,到許昌路途遙遠,以老師的身體……”

未等孫乾將話說完,曹植便打斷道:“此事公佑先生不必擔心,元化先生也會隨植一同前往許昌的。康成公一路上有元化先生照顧,必無大礙!”

“這……”連身體的藉口也被曹植堵死,孫乾一時語塞。

孫乾畢竟是鄭玄的得意弟子,見得他模樣,鄭玄哪裡不知道他所想,於是對他點了點頭道:“公佑,汝不必擔心爲師,好好爲玄德效力吧,他是一個明主。”

孫乾連忙說道:“但是……”

鄭玄輕輕擺手,嘆了口氣道:“許昌,爲師一定要去,因爲那裡有爲師要找尋的答案!”

孫乾聞言,jī動地叩首道:“學生不明白,爲何老師單憑曹植一面之詞,就要不遠千里到許昌,那裡真有東西值得老師去追尋?”

鄭玄輕嘆了口氣道:“你不懂……”

孫乾不甘心道:“學生是不懂,故學生現在就向老師請益。”

見到孫乾如此不屈不撓,鄭玄緩緩搖了搖頭,對曹植道:“曹xiǎo友,老夫有些乏了,這答案還請xiǎo友代老夫爲劣徒解答。”

曹植輕輕點頭,轉而望向孫乾道:“公佑先生可曾記得,當初植的第三問?”

孫乾想也沒想,就答道:“三皇五帝亦非一生無錯之人,他們治世之時緣何就沒有xiǎo人。”

曹植緩緩答道:“其實三皇五帝之時,並非沒有xiǎo人,而是一旦有殘害百姓之xiǎo人,自有忠直之臣告知天子,天子須依照當時之制進行處置。天子本人亦不能單憑一己之喜惡而擅自決斷,必須遵循國家之制,由羣臣商議處置,如此xiǎo人焉能長存。這並非三皇五帝之時才存在,昔日文帝經渭橋,橋下有人縱馬而出,驚着文帝。文帝yù殺縱馬之人,然廷尉張釋之諫此不合國家之法,最後只按律罰金。因此,植以爲無論是以儒治國、以法治國還是無爲而治,只要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爲官者犯法則百姓可狀告之,如此天下豈會有xiǎo人能長存,國又焉能不富強!”

“這……”曹植這一席話下來,石屋內三人聽得卻是呆愣在場。

特別是鄭玄,他本以爲自己已經明白曹植的答案,沒想到曹植想的卻是更加深更加遠,尺度之大,根本是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的。

孫乾則是在那裡,喃喃自語道:“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爲官者犯法百姓可狀告之?怎麼可能!怎麼可能!如此豈不是luàn了聖人禮法!”

孫乾的話曹植聽得清楚,猛然回頭瞪着他,大聲質問道:“公佑先生以爲,緣何不可能?”

孫乾聞言,身體一顫,眼睛也恢復神采,凝聲道:“所謂刑不上大夫……”

未等孫乾將話說完,曹植便打斷道:“哼!這只是爲官者爲了保護自己而說的話罷了!同是殺人,緣何百姓要治死罪,而爲官者得以倖免?難道士人之命就當真比百姓高貴不成?”

“這……”孫乾聽得,一時之間無言以對。在他所受的教育之中,雖說沒有很直白地提及衆生平等之說,然而孟子那句“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亦是深入人心。只不過長久以來,士人身上都有一種凌駕於百姓之上的優越感,特別是現在世家林立就更是如此了。

孫乾並非那些大世家出身,因此世家習氣不是很重。聞得曹植此言,理智上告訴他這是一派胡言,然而內心深處卻是覺得,若然真能做到如此,那麼天下何愁不能大治。內心之中的jī烈鬥爭,讓孫乾再也說不出半句話來。

不止鄭玄和孫乾驚愕,邊上正在開yào方的華佗,也停下了手來,目lù驚詫之sè盯着曹植。他行醫天下,見識甚廣,自然清楚百姓對於爲官者的懼怕,與地方官吏對百姓的魚ròu。同時他也是出身士族,知道士人的習氣,他正是受不了這種習氣,才決定當一名身份低賤的醫者。然而沒有想到的是,會在這裡,聽到區區一名孩童放出如此豪言壯語!

靜默了良久,才聽見鄭玄長嘆了一口氣,搖頭苦笑道:“xiǎo友所想,老夫佩服!”

曹植聽得,緩緩搖頭道:“康成公謬矣!這並非植所想,而是前人早已如此。天下何以崩壞,正如康成公所言,是人心變了。董生爲投武皇帝所好,曲解聖人之本意,變天下爲公變成天下爲sī,這便是如今天下紛luàn之最根本因由!”

“變天下爲公成天下爲sī?這……”鄭玄一時之間,也無言以對。蓋因曹植現在的矛頭,乃是直指漢武帝,大漢歷代以來,提到漢武帝,哪個不是豎起大拇指說好的。曹植,可以說是第一個敢挑戰漢武帝權威的人!

其實又何止這時代,就算放到後世,也沒有哪個會說漢武帝的不是,頂多就是說他爲打匈奴,耗費太多的國力罷了。然而與匈奴的一戰,是不得不打,故而這點聲音也淹沒於歷史的cháo流之中。

不過在曹植看來,漢武帝並非那等英明神武,他確實擊敗了匈奴,解了漢民族數百年的邊患。然而在這巨大的功績背後,也埋下了千年禍根。按曹植的理解,漢武帝爲何要獨尊儒術,實質上乃是爲了集權,他不僅要政治上的集權,還要在思想和人才控制上也集權。要傾全國之力對匈奴發動戰爭,那麼集權是必須的行爲。不然的話,按照文景二帝的時代,事事都要經由羣臣商議,按國家律法而行,效率就會低下了。這也是人類歷史長河以來的一項總結了,集權伴隨着的是高效,而分權則低效。

毫無疑問,按照漢武帝當時的情況,打匈奴必須先集權,沒有錯。然而一系列政治和思想集權之後,禍根便埋下了。第一樣,也是現在看起來影響最深的,就是獨尊儒術之後所形成的世家。

秦始皇行郡縣制,實質上已經將夏商周三代所形成的貴族階層完全抹掉。然而獨尊儒術之後,由於知識傳播的困難,使得先讀書的人對知識形成了壟斷,而世家也就成了變相的貴族。這裡面的危害,清楚得很,無需多言。

如若說世家之禍是實際能看到的,那麼集權之後所帶來的天下爲sī的思想,則是無形的危害。並且可說是爲禍兩千多年,直到曹植重生前那個年代,還大行其道。

變天下爲公成天下爲sī,應該是始於東周時井田制的崩潰。不過這並不意味着天下爲公就已經喪失了地位,chūn秋與戰國四百年間,公與sī其實一直在較量。只是由於天下四分五裂,sī在其中佔據了上風,特別是秦變法之後,國力愈強,進而一統六國,如此天下爲sī取得初步完勝。

不過秦統一六國區區十數載,天下就再次分崩離析,楚漢相爭,劉邦以平民據天子之位,其實可算是天下爲公的一次反擊勝利。除掉諸呂之後,便進入了文景之治。文景時代,用的乃是黃老的無爲而治,在先秦諸多思想學派中,若說法家是偏向於天下爲sī,那麼黃老之術乃是絕對偏向於天下爲公一派的。故此,縱使那時漢承襲了秦法,然而像文帝無法用帝皇權力殺驚了他的人,就出現了。不過這裡面,也不得不稱讚,文帝心懷天下爲公的思想,不想以一己之sī而壞天下之律法。

然而到了漢武帝時,爲討伐匈奴,最終變天下爲公成天下爲sī,自此而下一千餘年直至清末,都是讓天下爲sī真正主宰。這也是爲何,曹植重生前那個年代,要重新變天下爲sī成天下爲公,會如此困難,那是因爲這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兩千年傳承不斷的思想,要改變談何容易。

不得不說,是漢武帝開了這個壞的頭,讓後世爭相效仿。然而這並不能怪他,畢竟他當時要面對的,乃是有可能覆滅漢民族的匈奴。那一仗如若不打,漢民族能否有兩千年不間斷的傳承,也很難說得準。

有得必有失,這或許便是歷史的無奈吧!

第104章 車陣戰騎兵第402章 兇悍的組合,呂布與趙雲第247章 見陳家父子第212章 詩才第102章 不知死活第66章 曹劉初戰第491章 返回淮南第108章 悍勇張遼第232章 商業構思(上)第496章 北征烏桓第285章 人口問題第462章 荊州的暗涌第278章 佈局刺殺第243章 神醫華佗第427章 援軍到第254章 朝堂對楊修(上)第292章 勸降向縣第173章 文稷的決心第390章 水淹袁軍(下)第34章 夜襲彭城·樂進第223章 《靈芝篇》第276章 城外狩獵(下)第289章 曹彰叫陣第96章 有勇無謀第372章 甄宓回河北第58章 三問(下)第485章 曹操的佈局第193章 河北來使第64章 平原劉備第28章 算術(上)第236章 曹植習武之木樁陣第265章 出人意料的結局!第276章 城外狩獵(下)第262章 識破!董承結張繡!第38章 謀主荀公達第234章 曹植習武之劍客王越第161章 吃蝗蟲以解糧困第98章 大旱(下)第462章 荊州的暗涌第507章 荊州定矣第315章 袁紹驚醒第393章 激辯田豫第385章 攻取涿縣(上)第405章 大兄?第428章 張頜暫退第95章 泰山第10章 箭囊與酸梅湯(中)第216章 遇刺(下)第383章 田豫的計較第152章 兄弟(下)第102章 不知死活第171章 司馬兄弟密談(中)第176章 收穫第413章 馬家兄妹第379章 瘋狂,奪取幽州計劃(上)第12章 摺疊式箭囊第131章 賊贓嫁禍第175章 誤會第140章 火爆老頭第457章 袁紹病逝第213章 計成!花開燦爛!第238章 祭酒人選第144章 回家(下)第41章 還是選擇中策第211章 初見甄宓第249章 曹植之志(上)第325章 賈詡再獻毒計第489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516章 誰算計誰第207章 司馬懿出手第445章 壽春規劃第15章 徐州陳元龍(下)第8章 禁足第391章 袁營的分歧第139章 綱紀嚴明第182章 包圍第197章 出使河北(上)第429章 井闌攻營第404章 前往涼州第357章 圍殲袁軍騎兵第293章 聖人?大盜?賈詡的點醒!第53章 曹家的處境,時代的悲哀第182章 包圍第472章 《二十孝》小人書第138章 滿寵攔路第42章 曹植相勸第29章 算術(下)第451章 推行科舉第451章 推行科舉第305章 誤會?還是乖乖上賊船吧!第210章 司馬孚的猶豫第500章 收得孔明第465章 徐庶到來第13章 攻心計成第516章 誰算計誰第170章 司馬兄弟密談(上)第320章 書院辯論(上)第292章 勸降向縣第380章 瘋狂,奪取幽州計劃(下)第51章 曹操的應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