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早用過早膳,天氣涼爽,伊瀾便催促大夥出發。在麗芬的引領下一行九人各騎高頭大馬朝南而去。
一刻時便行至上次伊瀾和餘暉拴馬的邑屋處,伊瀾說道:“餘暉,我們上次不是在這兩棵柚子樹上拴的馬嗎?”
餘暉記憶猶新,答道:“正是,好像沒人在家,門都上了頂鎖。”
麗芬介紹道:“這是我們村易伯家,他們應該去田裡幹活了,他們家的田離這兒不遠。”
伊瀾和餘暉都知道他們家的田在哪兒,伊瀾並道:“我們去他們幹活的地方看看吧!我記得說過要來他們家坐坐的。麗芬姐,你身上有沒有帶銀子?”
麗芬一看馬背上的裝銀錢的灰白小袋,答道:“現銀帶不多,只三十兩。”
伊瀾於是交待道:“待會兒你就把這三十兩給易伯吧!”
麗芬點頭道:“好的,小姐。”
一行便將馬拴好,麗芬取下馬背上的小銀袋,往易伯的田裡走去。
很快他們便至易伯的田間附近,見那兩個四五歲的孩子光着膀子在田邊菜地裡玩耍。三個大人和一個老者正在田裡插秧。
他們老遠就見到恩人來了,待恩人走近時,他們早已用田水洗手來到田邊菜地處。
九人一到,四人跪地就拜,伊瀾趕緊將老者攙起,並道:“老人家,這樣大禮,叫我們如何承受得起呀?”
老人家邊起身邊道:“承受得起!承受得起!你們貴爲天上神仙,又是我們的大恩人!”
伊瀾笑着解釋道:“老人家,我們並非神仙,您不要太客氣了!”
老人家忙道:“哪裡哪裡,邑園的主子都是神仙,我們雖是鄉下人,這個還是知道的。”
說着又叫兩孩子下跪行禮,兩孩子只是癡癡地擡頭望着。老人家正要按他們的頭時,伊瀾伸手攔住道:“老人家,不必了,不必了!”
老人家的兒媳笑臉說道:“各位神仙,到屋裡去坐坐吧!喝鉢水也好,讓我們表示一下心意吧!”
伊瀾客氣地道:“那會不會影響你們忙活啊?”
那小
夥子忙道:“不影響的,不在於這一時半刻的!”
伊瀾見盛情難卻,便微笑着點頭答應了。
兩個大人抱了孩子,在前引路,一起朝着屋子走去。且行那兒媳婦且對麗芬說道:“麗芬妹妹啊!我們村裡算你最有出息了,跟着神仙們轉悠,多神氣啊!”
被嫂子如此一說,麗芬頓覺不好意思起來,說道:“嫂子言重了!‘神氣’二字妹子更不敢有!妹子我年輕不諳事,還請鄉親們多擔待纔是!”
聽麗芬此言,那嫂子忙解釋道:“是多氣派啊!我們沒讀書,不會說話,妹妹別在意啊!”麗芬便說“嫂子客氣了”之語。
餘暉與老者行於一處,問道:“老人家,你家有多少田地啊?”
餘暉這不經意的一問,讓老者感慨萬端,他回道:“我們原本沒有田地,靠種領主的田地,當時多虧阜園從領主那將田地買了去,然後贈送給我們農奴,否則我們不知要多慘了!”
繼續道:“現在田地雖不多,但一家餬口倒還夠了。現在呀,田有三畝一分,菜地一畝五分。這田每年的收成不好,稗多,蟲子也多,難殺。”
繼續道:“菜地相對要好一些,可常用石灰殺殺蟲,也見效,很多蟲可用手捉捉。其實菜地纔是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所以多數的田都改種菜了!”
也許是因關心,也許是因好奇,餘暉又問:“那菜能賣好價嗎?”
老者扭頭答道:“賣不到好價的,一般來說一個銅板就可買三斤,一擔菜能賣三十個銅板左右,稅收就得十個銅板。現今好多了,阿爾泰在位的時候,一擔菜的稅金就得二十個銅板,我們三份只得一份。”
繼續道:“所以辛辛苦苦一年到頭,夙興夜寐,除了開支,如果順利,沒有多災多病,每年能有個一兩銀子的節餘也就不錯了。”
餘暉見老伯說話還帶成語,可見漢語文化在此地發展還是挺不錯的嗎,於是問道:“老人家,‘夙興夜寐’這個詞是流行語嗎?”
老伯忙解釋道:“不是,我們原是說‘起早摸黑’的,是我們村一個小娃兒教我們說的,她們在學堂學來就教了我們,說是今後遇到邑園的神仙們說話要那個雅點,
讓神仙們見笑了!”
餘暉一聽,忍不住緊抿雙脣,笑說道:“哪會哪會,可見孩子們很有心的嗎!老人家,您以前種領主的田地是怎麼個種法的?”
回首往事,易伯不由哀嘆出一聲來,然後答道:“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那個時候領主給一畝田地我們種,我們就得給領主無償種十畝田地呢!”
繼續道:“如果種得收成不好了,來年還沒得種了呢,那個慘啊,簡直不能說出口了!就是那個孩子們教的什麼糲粢之食,藜藿之羹都沒得吃了!”說着說着,不覺已到了屋門口了。
那兒媳婦放下孩子,頂鎖開門,請大家進屋。又用一塊破抹布擦了一遍長凳和方桌,請他們坐的坐了。
因人多,麗芬站在伊瀾身旁,方陽要讓坐,麗芬不受,說自己也算是這屋裡的半個主人,豈有讓客站着的。
那兒媳又把一個沙鍋洗了又洗,在門外用柴火燒水,麗芬也去幫忙。小夥子往桌上擺了些砂炒的花生和南瓜子,叫大夥不要客氣。
衆人本不想吃這些個,但不吃就顯得有些不領人情,也就裝模做樣各人吃了兩三個花生瓜子的。不一會兒,滾燙的開水每人一鉢端了上桌。
易伯家雖有些自制的土茶,終不敢給客人嘗。因屋內已是擁擠不堪,他們便只站在門口處,讓老人家進來陪。
餘暉正要讓坐,老人家忙道:“神仙不要客氣,我雖年邁,但還硬朗,田地裡的活兒都能幹,站一會兒不打緊的。”餘暉見老人家說話耿直,並是一番熱情,不便拂之。
方陽和餘暉坐一凳,方陽忙站起來雙手拉扶老人家坐下,並說道:“老人家,您這房子如果要重新建過,那會需要多少銀子?”
老人家暫時還未想過要蓋新屋,但答道:“我們貧苦人家的,建個簡陋一點的二三十兩也就夠了,因工錢用不了多少,可以跟別家兌工,要不非要四十兩不可。”
方陽好奇心又起,問道:“您家靠種田種菜的,要攢三四十兩不容易吧?”
老人家輕輕一笑,羨慕道:“誰叫我們天生是苦命的人,不像衆位神仙,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多逍遙自在,一生不用愁錢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