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完成設計方案

“100毫米坦克炮這麼大口徑,能夠裝得上30噸級中型坦克的車身麼”卡爾疑惑地道。

肖衛國道:“在尾部使用單內炮管、水平式棱柱形半自動炮閂並使用整裝一體式100毫米炮彈,可以將100毫米坦克炮的重量控制在1500千克以下,100毫米穿甲彈重量不超過20千克,榴彈不超過30千克,這樣在混裝的情況下不會超過2000千克,再加上炮塔結構重量,整個炮塔的重量應該在10噸以下,完全可以安裝在30噸級中型坦克的車體上,要知道招標書裡是允許將車重做到35噸的。”

肖衛國還在設想,以後技術成熟之後,還可以使用新型的滑膛炮,不過現在技術條件肯定達不到,而且100毫米線膛炮的威力也足夠對付二戰期間的所有坦克。早期的坦克火炮是線膛炮一統天下,各國的主戰坦克清一色的裝備線膛炮,

後來中國的59、69、80系列坦克都曾採用過線膛炮。到了60年代,蘇聯首次在其t62坦克上採用滑膛炮,之後西方國家紛紛效仿、不甘落後滑膛炮之所以受各國青睞,主要是因爲其相對於線膛炮有很多的優勢。首先是滑膛炮沒有膛線,其生產工藝簡單、價格低廉,同時由於沒有了膛線磨損,使其炮管壽命要長於線膛炮。其次滑膛炮由於沒有了線膛炮因膛線根部應力集中而容易產生裂紋的問題,可以承受更高的膛壓,這樣對提高彈丸初速和射程有很大的幫助,而線膛炮要想獲得高炮口初速必須付出更高的膛壓、更長的身管長度、更大的膛線磨損,而這些對於坦克炮來說都是有極限的。

不過滑膛炮雖然有很多優點,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隻能發射反坦克彈種,而滑膛炮就可以使用多種彈藥,使得安裝滑膛炮的坦克可以執行更多的作戰任務。除非是以後搞一種重型主戰坦克,滑膛炮到是可以用得上。

卡爾呵呵笑道:“菲利普,你是不是想讓這種中型坦克能夠執行更多的攻堅作戰任務,比如說使用榴彈對敵人的陣地進行炮轟。成爲炮兵的有效補充”

肖衛國點點頭道:“的確是這樣。以目前的世界主流坦克來看,似乎50毫米口徑坦克炮就足夠了,但是我們還要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一點,更要讓這種中型坦克成爲一個多面手。除了能夠反坦克外,還應該具備多種能力,較大的車體和炮塔設計,不但能夠讓這種坦克具有良好的改裝潛力,還能夠讓坦克乘員有一個更舒適的操作空間,就算是一米九的大塊頭也應該能夠成爲坦克兵。纔是我們需要的坦克。”

梅塞施密特道:“說到坦克的操作空間,這倒是和戰鬥機一樣,一個舒適的操作環境能夠讓坦克兵發揮更強的戰鬥力。我看這兩種坦克的設計草圖都是採用的動力和傳動部分後置,發動機橫置的佈局,這樣的確能夠讓坦克的可用空間更大。只是發動機和傳動艙就要佈置得很緊湊,不知道有沒有辦法解決發動機和傳動系統的設計和生產問題,目前我們可沒有搞過這樣的機械設備。”

肖衛國笑道:“我們沒有搞過,但是像戴勒姆奔馳和保時捷這些公司有經驗呀我們不必全部都自己來搞。就像風雷發動機一樣,我們也可以轉包一部分給其他公司。而總體由我們來做。如果坦克上面的所有零部件都由我們來生產,我們一沒有這個能力,二也沒有這個必要。發動機我準備採用大功率的柴油發動機,這種發動機不但功率扭矩更大,而且最重要的是柴油的安全性高,在坦克動力艙被擊穿後不會引起爆炸。在採用v型柴油發動機後。發動機的寬度可以更窄,能夠有效利用發動機下方空間,使變速箱部分放入發動機凹部空間,縮短所佔車體上度,這樣就使戰鬥部分空間長度能夠擴大。從而使得坦克可以安裝大口徑火炮來提高火力。雖然會對拆裝修養帶來一些困難,結構變得複雜一點,但這些問題都是技術性問題,比起坦克的總體性能提高來說是次要的。”

梅塞施密特道:“不錯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偏左的位置,倒是便於駕駛和操作機槍。另外,戰鬥部分的空間感覺好大”

肖衛國點了點頭道:“在戰鬥中,坦克乘員在體力和精神上都是高度緊張,很容易疲勞,所以更大的空間和適宜的位置,便於觀察和戰鬥操作,這是坦克設計必須要認真考慮的問題。這輛中型坦克的座圈直徑要達到23米左右,輕型坦克也要達到19米左右,因爲有2到3個乘員,再加上火炮裝填結構,裝填手在炮的右側,而在戰鬥中動作幅度比較小的車長和炮長,就同在火炮的另一側。”

“行走部分也是很重要的。我的這種設計是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後,負重輪都採用六對,還有三個拖帶輪。這樣可以讓負重輪的直徑更小一些。大負重輪更重,行程小,無法安裝託帶輪,因此高速行駛時易造成履帶脫落,而且坦克車身的震動大,不僅坦克乘員難受,命中率也大受影響所以採用小負重輪,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小輪扭矩大,負重大,起動快,而且可以有效降低車身高度。”肖衛國最後道。

經過這麼一番探討,卡爾和梅塞施密特都對坦克總體設計有了一個清晰的瞭解,就這樣龍魂兵工的兩種坦克設計方案就定了下來,肖衛國負責總體設計,又抽調了一部分梅塞施密特公司的設計人員來協助製圖和計算,僅僅用了一週他們就完成了方案設計工作。當兩種坦克的詳圖出現在衆人面前時,所有人都被這兩種外形獨特的新式坦克所震驚30噸級中型坦克的外形其實就是肖衛國借鑑了前世中國的最新款30噸級輕型坦克,雖然在二十一世紀算是輕坦克,但是放到二戰時就是中坦了。15噸級輕坦倒像是直接把zbd04式履帶式步兵戰車的車體縮小而成的一種坦克。

第三百三十三章 飛機大集會第二百零七章 因禍得福第三百六十五章 希特勒的制裁第二百七十一章 振興BMW第二百六十九章 BMW大股東第五十三章 鋁合金配方第三百五十二章 陸戰之王第二百九十七章 先進的生產線第七十七章 安德森的大力支持第一百一十三章 競標結束第二百一十章 望月家族第一百一十六章 赫爾曼博士的疑問第二百二十四章 完成設計方案第三百七十章 建造炮艇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型坦克研製協調會(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員工大會(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混亂的空戰第二百五十五章 渦槳發動機首飛(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獵國之計第二百四十八章 新型坦克研製協調會(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噴氣發動機的結構第一百四十五章 爲希特勒相面第一百八十四章 答記者問第二百五十七章 渦槳發動機首飛(四)第三百五十章 巷戰第二百章 形意十二形第一百六十二章 俞大衛的震驚第一百二十二章 兵工企業也要文化第一百九十九章 商議對策第三百八十七章 駛向東方的地平線第十四章 射擊精度測試第二百九十章 現代化總裝線第三百六十八章 希特勒閃電戰第三百七十七章 獵殺九六陸攻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獲成功第一百三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九十一章 中國的局勢第二百六十二章 噴氣時代來臨第四十九章 美麗的約定第七十三章 航發總體設計(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渦輪冷卻第一百八十四章 答記者問第二百九十二章 安東諾夫的春天第二百七十二章 造車計劃第二百九十六章 雙贏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型坦克研製協調會(七)第一百三十章 再赴羅馬尼亞第五章 重返兵工廠第一百一十一章 IAR的設計第二百七十九章 A1攻擊機第一百七十二章 談判(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談判策略和技巧第二百七十九章 A1攻擊機第一百零八章 容克教練機第二百三十六章 火神出世第一百五十六章 決定赴華第三百一十二章 大被同眠第二百七十六章 西班牙內戰爆發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型坦克研製協調會(八)第三百三十六章 招賢納士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們要做一流兵工企業第七十二章 航發總體設計(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相談甚歡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日的火爆第三百六十四章 輪式突擊炮第二百二十一章 招標書來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瘋狂的希特勒第二百五十五章 渦槳發動機首飛(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再赴中國第三百八十四章 飛向東方的霍頓H1第三百五十五章 能自己跑的火箭炮第二百八十七章 久別的重逢第一百七十章 談判(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洲際客機第十四章 射擊精度測試第五十三章 鋁合金配方第三章 護士安娜第三百七十八章 日本軍部的會議第三百一十九章 特別的婚禮(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蔣某人要來第三百三十六章 招賢納士第四十一章 古氏防務週刊第一百一十章 攪局者文森特第三百零一章 振奮人心第三十章 火神機關炮第九十九章 結構疲勞與損傷容限設計第三百五十二章 陸戰之王第一百三十章 再赴羅馬尼亞第七十四章 研製經費第四十六章 晚宴上的邂逅第一百三十二章 談判策略和技巧第一百六十一章 兵工署第五章 重返兵工廠第三百三十八章 震驚衆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火力密集度測試第一百五十九章 踏上那熟悉又陌生的故土第二百三十四章 風雷的飛行試驗(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導彈第二百七十一章 振興B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