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得知義和團引起了官府的注意,並且官府的態度比較曖昧的時候,魏季塵心中微微一喜,一百多名鷹眼遍佈山東全省,幾乎所有成規模的拳會組織當中,都有鷹眼的存在。
當然,這些鷹眼一般都不直接充當首領的角色,充當的只是各首領身邊的狗頭軍師,或是二把手,三把手。
當首領的話,容易引起朝廷的注意,並且清廷對義和團的態度非常曖昧,時剿時撫,剿的時候,並非出兵把所有的人殺了,毓賢慣用的伎倆是殺匪首,勸退普通拳民。
經過差不多一年時間的發展,魏季塵手中的情報系統,在中華大地上,已經發展得比較完善了。
首先是鷹眼部隊,主攻方向自然是軍隊,還有普通民衆。
全國各地,現如今除了西藏、雲南、甘肅、蒙古、新疆寥寥數省外,每省至少有一個鷹眼部隊的分部,而每個分部,都歸總部直接管轄,一般情報每半個月往遼東送一次,緊急情報就由無線電報聯絡。
而像山東、湖南、湖北、四川、廣東、臺灣等比較重要的省份,甚至擁有好幾臺無線電報機,來往聯絡十分頻繁。
各省的新軍中,都混有鷹眼人員,而那些只有練、防舊營的省份,鷹眼人員就是以混進各省督撫爲主要目標。
主攻普通民衆,鷹眼部隊則是通過辦理報社,從輿論上來引導普通百姓,這些人表面上都是溫文爾雅、斯斯文文上流人士文化人,但是暗地裡則是一名出色的間諜。
縱橫捭闔,結交文人士子,暗中操縱媒體,等到需要的時候,就能夠爲遼東政府說話。
他們還有一項目的,那就是爲遼東政府招攬人才,像是福州馬尾船廠,因爲清廷的不重視,有大量的海事人員都生活困頓,那些只要是遼東需要的人才,他們就會注意,並且以各種手段挖過來。
還有就是特殊事情,特殊辦理了,像是山東的義和團運動,就有一百多名鷹眼專門爲此事而活動。
鷹眼主攻軍隊和民衆,而紅燈照則主攻官員了,上海、天津,京師、漢口、長沙、成都等比較重要的城市,如今都建立得有紅燈照,而且都建在官衙不遠處,以高情調,濃郁的異國風情,專門吸引那些喜歡獵奇的官員。
十官九貪,還能名正言順的來青樓嫖妓,這個年頭的官員生活與往後的並無二樣。
他們在紅燈照裡面醉生夢死、揮金如土、揮汗如雨,除了殺了大量的小生命之外,還奉獻了各種各樣的情報。
最有一個情報網絡就是主攻商人了,長風鏢局已經換名了,變成了長風物流運輸公司,東三省的商人買進賣出,商品流通,大多都是通過長風物流完成的。
張作霖通過這些運輸網絡,廣泛結交各省商人、紳士,同樣是有不容小覷的影響力。
但是此時,魏季塵覺得還是有必要再大力發展,情報系統的架子已經搭建起來了,是時候豐滿它的血肉了。
由此,他設計了一套細化的等級制度來大量吸收編外人員。
將編外人員分成十個等級,鷹眼成員當然是最高級的第十等了,他們可以吸收編外人員,這些編外人員一開始都是最低等級的,然後根據他們的貢獻大小,來升遷獎勵,編外人員,又能夠再介紹其他比較優秀的社會成員入組織。
第七到第九等級的編外人員,算是核心編外人員,能夠讓他們多少知道一些組織的情況,第四到第六級的是考察階段的編外人員,第一到第三級的則屬於外圍人員了
這些編外人員,不再限制他們的出身,年齡,只要認爲有用,就能夠吸收進來,就像是總督府對面一個賣面的,他能夠天天注意到總督署的人來人往,這樣的人,就能夠吸收進來,不用再多訓練。
到最後,一個龐大的情報帝國就這樣形成了,三教九流的人當中,都會有定遼軍的情報人員存在,各地有任何異常情況,便能夠隨時瞭解。
魏季塵弄完了這些,抿了一口武夷山大紅袍,從太師椅上起身,長長的伸了個懶腰,來回走動了一下,活動、活動身子骨。
門外的親衛見了,拿着一張拜帖,連忙快步走進來,輕聲稟報道:“魏帥,總督署外頭有兩人說爲了感謝你的救命之恩,特來拜見。”
魏季塵一愣,接過拜帖來,只見拜帖上面署名是廣東人孫文、陳少白。
孫文,等等,孫文不是。
魏季塵大囧,想不到他竟然會來求見自己,想一想,又覺得很合理了。
孫文因爲前年密謀廣州起義,遭到清政府的通緝,在歐美各地到處流亡,原歷史上,他應該是今年去日本,結交其朝野人士的。
不過,由於自己的影響,中日兩國在今年開戰,孫中山估計因此受到影響,並沒有成行,不知道他來找自己有什麼事。
“讓他進來吧。”
魏季塵淡淡說了一句,然後靠在太師椅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對於孫中山,魏季塵既不崇拜,也不厭惡,每個歷史人物,都有他的侷限性,在魏季塵看來,孫中山和袁世凱兩人在處理國內大局的時候,袁世凱顯然要技高一籌。
孫中山起先是企圖藉助日本人的力量,遊說日本朝野人士,與黑龍會這等侵華勢力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並且合作。
以中國革命後在長城南建國,滿蒙讓給日本,作爲日本援助中國革命的報酬,後又在南北議和的時候,商談以貸款換取中國以某種形式的把東三省讓與日本。
這就非常讓魏季塵接受不了。
魏季塵估計孫中山當時首先可能受到了革命派中流行着狹隘“民族建國主義”影響,這種狹隘建國主義及由此產生的在十八行省建立漢族國家的革命建國思想,把蒙古、東三省置於可有可無之地。
這一方面是受歐洲民族主義的影響,另一方面是認爲滿蒙歷史上不是傳統的漢族聚居區,或許也因爲看到日本作爲一個單一民族國家的迅速崛起。
其次,可能不瞭解本國的情況,北方漢族在清代大規模擴散,因而形成廣闊的民族雜居區域的國情,因此對國家和民族分裂可能給各族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缺乏認識。
即便魏季塵此時不搞東三省大移民,後世清政府同樣搞了,直隸、山東、山西、陝西等省漢族人口向東三省、內蒙、新疆等地大規模移民,形成了廣闊的民族雜居區。
革命派中大多是南方人,孫中山長期漂泊海外,對南方沿海人口移居海外的情形非常熟悉,而對北方人口分佈的重大變化認識不清,因此對國家和民族分裂可能造成的後果估計不足。
最後,魏季塵認爲孫中山可能還有爲整體利益犧牲局部的想法,或是暫時敷衍一下日本人。
對於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魏季塵同樣是不置可否。
你可以提出推翻滿清,恢復中華等等都行,但是你提驅除韃虜,就十分有問題了,韃虜是北方所有少數民族的統稱,驅除韃虜是把這些人驅逐回去,這麼一弄,就是把蒙古,西藏,東三省、甘肅等地,一下子排除在了中華領土之外,只要南方的一些領土了,中國一大半領土估計都沒有了。
這事還是袁世凱處理得比較穩妥,袁世凱提出五族共和,及時讓中國沒有陷入四分五裂之中。
好在隨後的民國政府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馬上大搞畫地圖事業,把蒙古那些地方一股腦的劃入民國地圖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