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靈陣先行,技術跟上(3/3)

齊政的信心從哪裡來?當然是“黑科技”啦。

雖然大豆已經種下了,但如今正是關鍵的花莢期,用靈陣提升應該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在提前將海侖市的大豆收入囊中後,齊政又要“作弊”了。

感謝東北,這裡的大豆被稱爲“最乾淨的大豆”——純天然的大豆,非轉基因。

齊政算是發現了,一般來說,愈是古老的生物,愈是方便靈陣捕捉生物特定的頻率,以產生共振。

變異的生物,自然變異的還好說,人工變異的如轉基因生物,在靈陣的感應下,其生物頻率是不夠穩定的。

時間的力量在生物的頻率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愈是穩定的生物頻率,與靈陣共振的契合度就越高。

當然,不是說靈陣對轉基因生物就起不到作用,但是,百分百契合和百分之五十的契合度,孰優孰劣不必多說。

東北種植的大豆都是傳統品種,雖然經過一代代的篩選,但那只是優中選優而已,生物性狀是極其穩定的。

“青竹百靈陣(二階)觸發,五系均衡,範圍;方圓一百公里,效果:潤澤,生長。生物處於陣中,恍如初生,蓄養紫華,勃然而長。”

雖然靈陣範圍內也包括了玉米等作物——畢竟不是自家的地,大豆種植雖然相對集中,但也不是連片種植。

不過齊政並不是很在意這一點,因爲玉米和大豆的生物頻率南轅北轍,他佈置的“青竹百靈陣”頻率與大豆的生物頻率百分百契合,靈陣的效能主要作用在大豆上。

玉米等其他農作物嘛,只能撿一些漏出來的好處,作用不明顯。

這樣一來,雖然大豆已經進入花莢期,“青竹百靈陣”運轉,使大豆如返初生期,生機爆發式旺盛起來。

因此等到陳建章帶隊過來東北時,海侖市金秋大豆合作社的何社長面對瘋長的大豆,總覺得今年有些迷……

本來他以爲有公司提前下訂單收購大豆就是驚喜了,沒想到今年大豆的生長情況也頗爲不老實。

一般來說,結莢期植株已發育完成,往年是怕大豆有倒伏現象,需要噴灑葉面肥,提高莖稈粗壯度。

但今年吧,莖稈挺拔,倒伏肯定是不怕倒伏了,但這花莢和葉片,長勢也忒旺盛了吧,像是打了激素般又是咋回事呢?

陳建章環視一圈之後,就提醒他道:“大豆的生長狀況太旺了,葉子也太密集了,最好採取人爲控旺技術,採取疏葉、摘心等方法進行控制植株旺長,增加田間的通透性,同時減少養分的消耗,讓養分集中供應。”

“而且,我看這花莢的長勢,還是多追點有機肥吧,多提供微量硼、鉬、鋅等元素,有利於實現高產、優產。”

何社長等豆農也看出今年的大豆長勢良好,多追點肥也是應該的,陳建章的“控旺”建議也來得非常及時,關係到豐收與否,無人敢怠慢,因此也就紛紛行動了起來。

……

從田間回來,陳建章就對齊政說道:“今年的大豆,如果沒有意外,應該是大豐收。”

齊政心裡暗道:“你老闆我忙了個半死,要是沒有大豐收,豈不是虧死了?”

但在具體產量出來之前,齊政也不知道靈陣對大豆產量能有多大提升。

因此他還是搖搖頭,說道:“即使再怎麼大豐收,也解決不了國內大豆的供給問題。國內大豆的供給一方面需要向自己的土地要;另一方面,需要進口。”

“你也知道了,我們將國際糧商得罪死了,要預防着他們下黑手,最好的辦法就是拓展更多大豆來源。海外市場我來想辦法,國內增產就要靠你們實驗室了。”

靈陣先行了,技術也要跟上。

陳建章就點點頭,“我國耕地資源有限,想要提升產量只能靠兩個辦法,擴大種植面積和改良大豆品種。”

“擴大大豆種植面積的唯一途徑是與主糧作物輪作倒茬。通過糧豆輪作,在適度擴大大豆種植面積的同時,改善土壤肥力,實現糧豆持續均衡高產優質。東北地區最適合主推大豆-玉米輪作。”

“我計算了一下,實行糧豆輪作後,全國大豆麪積可達到2.6億畝,平均畝產按150公斤算,大豆供給能力可達到4000萬噸以上,除保證食用大豆完全自給外,還可提升壓榨用大豆的應急供應。”

齊政就笑着說道:“全國就先不要考慮了,我們還沒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不過明年在東北還是可以推行一下的。”

陳建章聳聳肩,繼續說道:“當然了,提高大豆產量最直接的辦法還是育種改良。”

其實吧,幾十年前,小麥產量比大豆產量低,水稻、玉米產量也和大豆不相上下。

經過幾十年的綠色革命,這些單子葉作物的株型改善了,種植密度大大增加,產量實現了質的飛躍,只有大豆還在拖後腿。

現在小麥平均畝產可達800多斤,玉米產量可達每畝1500斤,而大豆在非常好的栽培條件下,也不過才能達到每畝400多斤。

“矮稈、窄葉、直立爲主的株型改變,使得水稻、小麥、玉米產量翻了幾番。”陳建章說,儘管每一代育種學家都有新品種,但大豆的綠色革命還沒有最終實現。

齊政眼睛閃了閃,但沒有說什麼。

“東北大豆資源其實是全世界85%以上大豆產量的主要來源。但同樣的遺傳資源,經過美國育種專家的改良,現在平均產量200公斤左右。而我國大豆品種的平均單產僅爲每畝120公斤左右。”

差距在哪兒?在育種工作上。

陳建章認爲,美國的育種技術和理論結合得比較緊。而我們大豆育種要實現快速發展,關鍵要有好的思路。

“我建議嘉穀與國內農科所等單位建立了聯合攻關模式,建立育繁推一體化體系,我們嘉穀現在好歹有了一定體量,育種單位也更願意跟大公司合作。”陳建章鄭重其事道。

齊政一揮手:“這方面你來推進就行,既然落後,抱團取暖和聯合發展是一種很好的辦法嘛,反正實驗室的預算充足,你放手放膽,我撐腰撐膽!”

陳建章就哈哈一笑,隨即想起什麼:“對了,實驗室最近搞出一點好東西,我覺得你一定會很感興趣!”

“哦?”

……

第216章 最後一千米的盤剝第441章 西北大糧倉之初現端倪第58章 情懷(求收藏!)第185章 嘉穀再整合(上)第359章 老丈人的決斷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24章 老美的農業神話(週末求收藏!)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557章 我們學不來(1/2)第12章 雛苗入場第170章 你怎麼能拒絕(1/3)第50章 招攬(求收藏!)第614章 “豆”爭(上)第704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上)第16章 梅花鹿與馴鹿老人(求支持!求收藏!)第12章 雛苗入場第28章 出油!出油!(上)第558章 肥羊一頭(2/2)第196章 蟲害來襲(2/4)第581章 功成(1/2)第195章 多管齊下,技術攻勢(1/4)第251章 細思極恐第191章 主糧攻略(2/3)第665章 能源林計劃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626章 投資爭越山海關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375章 顛覆專家認知(2/2)第415章 遠東潛流(4/5)第598章 一聲令下,雲而景從第115章 我看上了你家的豬肉(3/3)第212章 要做大地主第313章 爲作物加“營養餐”第343章 國家級沙漠水庫立項(4/4)第394章 厲害了我的油(4/4)第371章 製造珊瑚礁(1/3)第162章 這世界怎麼了?(2/3)第391章 鶴立雞羣的嘉穀油(1/4)第222章 我帶着誠意而來第182章 人蔘拍賣會(2/4)第405章 《舌尖上的大米》(3/4)第73章 食材供應鏈(求收藏!)第90章 兩個村子(求收藏!)第621章 一“豆”成名(3)第155章 黑土地上的大豆(1/3)第529章 能見證水產養殖巨頭的誕生嗎(2/2)第198章 冤家路窄(4/4)第306章 丹心照日,抗雪救災(3/3)第80章 合作愉快第33章 生日之夜(中)第480章 餘波震盪(1/2)第625章 沉默的答案第586章 蛟龍吞象(2/2)第350章 步入全球糖業前三強第557章 我們學不來(1/2)第187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上)第405章 《舌尖上的大米》(3/4)第258章 風起雲涌下的養豬同行第92章 頭鐵的科學家(求收藏!)第257章 亞洲最大單體養豬基地第136章 西邊,生命在盼雨(1/3 求訂閱!)第306章 丹心照日,抗雪救災(3/3)第526章 夏季海島之行(1/2)第448章 “國參”崛起依靠誰(1/2)第365章 以碧海藍天爲證(3/5)第257章 亞洲最大單體養豬基地第506章 多一個選擇(2/3)第357章 大廈將傾的準岳父?第323章 灰頭灰臉的沙漠找水第468章 這將是我們的領域了(二合一)第231章 海外大圈地之始第187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上)第488章 國人對嘉穀體系的信心第57章 兵強馬壯(求收藏!)第379章 特別“牛”(4/4)第561章 沒有一頭牛搞不定的談判(1/2)第27章 老油井入手(求收藏!)第533章 年輕人的世界第584章 對不起,滾遠了(2/2)第484章 國際糧商的噩夢第231章 海外大圈地之始第270章 向廢棄礦區要牧場第624章 令人信服第710章 酸味(1/2)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第577章 狗大戶來了(1/2)第601章 總是要改變一些東西的第397章 你吹你繼續吹(3/3)第57章 兵強馬壯(求收藏!)第680章 銀行的態度(1/2)第504章 撼動能源格局?(2/2)第12章 雛苗入場第697章 吃過豬肉第295章 王國背後的男人第134章 征服戈壁大漠的開端第54章 分紅與過年(求收藏!)第499章 人品爆發(3/3)第181章 嘉穀的奸商形象(1/4)第341章 我們國產的節水技術啊(2/4)第542章 誰是大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