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大有機肥計劃(1/3)

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投入,作爲嘉穀的長期戰略,得到了一致的認可。

說起來輕鬆,但怎樣加大投入,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但是,就現階段來說,嘉穀體系將糧食生產重心落在國內,是管理層的共識。

去年,官方對糧食形勢的結論是“從中長期發展趨勢看,受人口、耕地、水資源、氣候、能源等因素變化影響,糧食供求關係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的趨勢難以逆轉,我國糧食和食品安全將面臨嚴峻挑戰。”因此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建立穩定可靠的進口糧源保障體系。

把糧食安全作爲農業走出去的目標貌似不錯。但是,從企業實踐的角度來看,國家目標與具體政策並不配套。假如嘉穀走出去到海外種糧食,收穫的糧食想要運回國銷售,其實很難!

丁顯建議道:“我國加入世貿之時,爲了保護國內糧食生產,對主要糧食品種設定了進口配額指標;而且在進口配額中,國營貿易分配的份額佔大頭,民營企業沒有配額就無法運回國銷售。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最好是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投入應該落在國內。”

齊政暗暗點頭,進口配額確實是一個攔路虎。嘉穀之前在海外的農業生產投資不是大豆就是牧草,最大的原因就在這了。而且在可以看得見的未來,在海外大規模種植糧食運回國內銷售都是一個難題。

當然,從國家角度來看,將最關鍵的主糧生產掌握在自己手中,無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而對嘉穀來說,在國內大力種糧,在海外種植其他國內兼顧不到的作物供應國內,同時不用受配額的限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丁顯看到衆人點頭認同,才繼續侃侃而談:“而在國內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投入,歸根到底是爲了生產更多更優質的糧食。”

“更高產量的意義不用多說,更高的品質……其實就是爲了更賺錢!”

大家都被這個耿直的說法逗笑了。

笑過之後,還不得不承認,話糙理不糙。

無論是在哪個國家,單純的糧食生產都是微利甚至不賺錢的,否則各產糧國也不用想盡一切辦法補貼糧食種植了。

但是,市場證明,高品質的糧食或者食品,總是更受追捧。而受追捧就意味着企業能更賺錢。

“這個品質更多的是指口感、風味等,越是有特別風味的農產品,其實在市場上越吃香。譬如我們集團的仙茗大米。”

所有人都點頭贊同。仙茗大米只佔嘉穀糧油中不到三成的大米產量,但卻貢獻了嘉穀糧油六成的利潤,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事實上,仙茗大米已經是嘉穀體系最賺錢的單款產品,即使價格是普通大米的十多倍,仍然是備受追捧。

想要“做一個幸福的人”,總要與好的食物打交道才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裡的詩句耳熟能詳。

然而,今天的人們尤其是城市人們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食物困惑症。從前菜有菜味,肉有肉味。但今天我們買到的糧食果蔬與肉卻越來越“沒味兒”了,工業速成的口感越來越重。

www● тTk án● C〇

爲什麼我們今天的食物越來越不對味?原因是多方面的。這涉及人與自然的關係,譬如說農藥、化肥和種子,以及土壤、水質、空氣和生物多樣性問題;也涉及人與人的關係,譬如說情懷什麼的……

但不管怎麼說,“更有味兒”的食品更有競爭力,是不爭的事實。

丁顯的分析慢慢進入了今天討論的重點:“就我們集團的實際經驗來看,提升農產品風味一靠品種,二靠……有機肥!”

現在的育種方向主要是高產和抗病蟲害,無論是從品種本身還是從栽培技術上看,重點都是產量,但是有得必有失,高產很多時候失去的就是口味上的享受。

以前的荷蘭農民,用盡一切手段提高西紅柿的產量,結果生產出來的西紅柿幾乎都沒有味道。被歐洲其他國家稱爲“水球”,這堪稱荷蘭農業史上的恥辱。所以現在荷蘭非常重視果蔬口味的研究——嘉穀集團也已經將農產品的口味作爲一個重要的育種研究方向。

至於有機肥,“現在的食物越來越沒味兒與化肥施用過多有相當的關係。我們集團多年來的試驗結果已經證明,施用有機肥與化肥結合的土地相較於只施用化肥的地塊,產出農產品的品質和風味均有明顯提高,而且是高產與優質同步。”丁顯解釋道。

有機肥可以改良土壤結構,施到土壤裡後,是給土壤微生物吃的。土壤微生物對有機肥的分解轉化能夠激活土壤活性,土壤活性高了,土壤的肥力就高了,這樣可以促進植物的根系生長,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進而促使農產品的口感品質得到提升。

“而且,集團將繼續加大對荒地或難利用土地的開發。從以往的實踐經驗也可看出,只要堅持不懈地用有機肥養地,輔助必要的灌溉措施,再貧瘠的土地也能變身高產田——將鹽鹼地、丘陵地帶等中低產田變爲高產田,將荒地和難利用土地變爲中產田……不誇張地說,我國糧食生產的壓力都大爲減小了。”

最後,丁顯言語鏗鏘道:“終上所述,無論是爲了向改良後的土壤要糧,還是爲了得到又香又甜的農產品,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投入,首先要啓動我們的大有機肥生產計劃!”

……

第112章 品類戰爭(10/10 十更求訂閱)第354章 白糖期貨天才(3/4)第161章 組團參展(1/3)第311章 海里淘“肥”(3/3)第537章 我被套路了?(2/2)第384章 去他丫的養豬夢(2/2)第85章 改變(求收藏!)第225章 三方的魄力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第588章 薪火相傳,與國同休(4600字)第289章 走出國門?第699章 打造護城河(2/2)第644章 一羣馬屁精(3/3)第439章 我願做“小白鼠”(2/3)第639章 誰掌握着鑰匙(1/3)第314章 與綠肥絕配的“吃鹽牧草”(1/3)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第207章 佈局,大颶風逼近第334章 真·瀚海明珠(3/4)第171章 註定白費心機(2/3)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505章 將己方陣容變得大大的(1/3)第256章 人禍怪天災第28章 出油!出油!(上)第619章 一“豆”成名(1)第400章 我們省需要嘉穀(3/3)第338章 多了一羣駱駝夥伴第208章 美國的災難,基金的勝利第729章 那家包圍我餐桌的公司又在裝窮(1/2)第136章 西邊,生命在盼雨(1/3 求訂閱!)第101章 乳業的生意經第663章 崇拜(1)第417章 對抗“厄爾尼諾”(1/2)第552章 拿着尚方寶劍要資源(1/3)第502章 不會是騙子吧第663章 崇拜(1)第723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2)第105章 這貨是誰(3/10)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177章 從哪來冒出來的混賬(2/3)第147章 我們也不是好欺負的(2/3)第356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335章 沙漠“人造”風場(4/4)第595章 強勢地位與大豆外交第637章 逝去的金錢(2/3)第664章 崇拜(2)第727章 挑戰心臟的開支(4K字)第205章 有錢和沒錢第355章 華人金融雙星?(4/4)第658章 勾人(1/3)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第617章 天要變了(2/2)第684章 無聲的報國(1/2)第48章 回國與警醒(求收藏!)第496章 以身立法?(2/2)第310章 有機肥,厚待你不容易(2/3)第638章 啤酒“饑荒”(3/3)第69章 惡臭熏天第262章 將種豬做成白菜價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526章 夏季海島之行(1/2)第563章 美國大旱的陰影(1/2)第636章 契機(1/3)第643章 送上船(2/3)第216章 最後一千米的盤剝第331章 小小藍莓闖奧運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563章 美國大旱的陰影(1/2)第611章 你走開!(4600字)第394章 厲害了我的油(4/4)第641章 快來中國暢飲吧(3/3)第90章 兩個村子(求收藏!)第325章 代表沙漠予懲罰(1/5)第65章 大嶺村新貌(求收藏!)第432章 嘉穀系的戰鬥基因(1/2)第226章 教你打造水果潮品第392章 鋒芒太露,聯合抵制(2/4)第171章 註定白費心機(2/3)第511章 報應來得太快(1/2)第587章 從農家子到跨國經營新星(4000字)第1章 不平凡的年份第700章 貧窮和死亡(1/2)第307章 嘉穀的情報網(1/3)第148章 步步緊逼(3/3)第503章 很有搞頭(1/2)第130章 慘淡的國內大麥種植(3/3)第410章 讓觀望者奮起(2/3)第605章 春耕始,“帶薪休假”的土地第477章 我們要有大出血的準備(2/2)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272章 大豐收(下)第314章 與綠肥絕配的“吃鹽牧草”(1/3)第443章 長遠的目光(1/2)第434章 敢開發就敢回去(1/2)第623章 我向前每邁進一腳第715章 曾經的溫水煮青蛙第92章 頭鐵的科學家(求收藏!)第97章 海濱綠色長城(上)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