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

什麼叫“蝴蝶效應”,齊政再一次體會到了。

肅省作爲受兩漠水庫影響最大的省份之一,面臨的也不全然是好消息。

降水、地上水實實在在的增加,風沙的消減,對肅省的農業而言,總體上肯定是一件好事。

但由此帶來的連鎖效應,就不見得全是好事了——肅省發生滯銷的農產品,可不僅僅是肉蓯蓉,還有蘋果、聖女果等特色產品……

氣候改善帶來的增收,居然讓農民們過得還不如往年,往哪說理去?

不少經常看到類似新聞的人可能會疑惑,滯銷無非供過於求,全中國這麼多地方在種植蘋果,明知道種的多了會供大於求,爲什麼還要盲目的種?

不過,對於被互聯網包圍的網友來說,知道這些事情貌似不是難事。但對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果農而言,他們哪裡懂這些?何況就算被互聯網包圍,又有多少人能從繁雜的信息中篩選出正確的答案?

信息不對稱,任何產品都是一窩蜂而上,只要老天正常,供過於求是常見的現象,進而導致滯銷,這是中國農民的通病。

這個命題太大,大到各級政府都爲之頭痛,但肅省將目光放在了嘉穀身上。

生態協會的錢老拿滯銷的肉蓯蓉說事只是第一波試探,隨後,肅省各地的相關部門,都爲了當地不同程度的農產品滯銷問題找上門來。

其實,肅省在農產品滯銷的第一時間就想到嘉穀,齊政並不奇怪。

肅省六大特色農業產業,蔬菜、馬鈴薯、草食畜牧業、中藥材、優質林果和釀酒原料,有三個深受嘉穀影響。

肅省形成的河西走廊灌區、沿黃灌區、涇河流域、渭河流域和“兩江一水”流域五大蔬菜優勢產區,已成爲我國“西菜東調”、“北菜南運”的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理所當然成爲了嘉穀農產品供應鏈的西北內陸出口蔬菜重點採購區域、西北溫帶乾旱及青藏高寒區設施蔬菜重點採購區域。

全省人工種草面積達到2000多萬畝,居全國第2位,其中苜蓿面積居全國第1位——其中產量最大、品質最佳的商品草生產和儲備基地,是由嘉穀打造的。

啤酒大麥和啤酒花就更有名了,兩者分別佔到國內啤酒生產原料的70%和90%,啤酒花現在更是走出國門,保障着全世界啤酒愛好者的啤酒供應。

從組織角度來說,也是這三根支柱的產業化、高效化最爲明顯。

肅省凡是加入了嘉穀系合作社的農場,都積極推廣管道輸水、膜下滴灌、小管出流等農業節水技術,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以水定規模,以水佈局產業結構,大田作物1畝地用水不能超過400方。

這是什麼概念?

種傳統的玉米,一畝地需要800方水,這就是“高耗水”作物,是不允許肅省嘉穀系合作社種植的,即使是大田輪耕,種的也是其他節水高效作物。

當然,節水還不是肅省人最津津樂道的。最爲人矚目的,是上述三個嘉穀深度參與的特色產業,從來沒有滯銷的風險!

信息不對稱對於普通農民來說可能是天塹,但對於情報暢通的嘉穀來說,並非難解之謎,更何況……

“集團在肅省新建成果蔬保鮮庫51座,新購置移動保鮮庫80輛,新增儲藏能力23萬噸;截止目前,在肅省已建成果蔬保鮮庫433座,儲藏能力達到333萬噸……”新任首席助理魏明很快進入工作狀態,將齊政想要的資料遞給他。

齊政接過一塊平板。

上面是一份全國電子版地圖。成塊的綠色區域,是嘉穀的農業生產基地。明顯可以看出,越是產糧大省,綠色區域的面積越大。最大的兩個成片區域,一是在東北黑省,二就是阿拉鄯沙漠的大綠洲了。

而在農業生產基地之間,是一個個紅色的小點和連線,這就是嘉穀的倉儲冷庫和農產品供應物流。

“嘖,十多年了,甚至可以說嘉穀最重要的資產,基本都在這上面了。”看着一閃一閃的電子地圖,饒是齊政,也有一種難言的自豪感。

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在嘉穀不少管理層眼中,就是一個“天坑”——每年砸進去的錢,讓齊政在批覆時都要倒吸幾口氣。

即使如此,時至今日,也只能說搭成了大的骨架,繼續投入的力度不會繼續加大,但也不是說停止投入了。

能讓嘉穀所有高層心裡滴着血,卻依然咬牙堅持投入,自然是這套冷鏈物流體系對嘉穀體系的加成之大,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如果讓齊政來形容,那就是其幫助嘉穀農業產銷體系,與國內非嘉穀農業產銷體系,幾乎是拉開了一個時代的距離——其他農業產銷體系還在19世紀,而嘉穀已經率先進入21世紀。因爲,嘉穀的產銷體系是按工業體系的標準而搭建的,具體就表現爲標準化生產、先進的包裝儲藏、完備的冷鏈設施……

嘉穀系的農業基地從未出現過滯銷的情況,除了信息局對市場的預判給力,很關鍵一個原因,就在於這套倉儲保鮮冷鏈物流體系。

別的不說,單單是嘉穀倉儲保鮮能力比一般的倉儲設施都要強,就足以讓嘉穀在行業內的議價談判能力有了質的提升——對於不少農產品來說,哪怕保鮮期能延長一個月,也足以錯開上市高峰,從而賣出好價。

基於此,肅省將化解滯銷風險的希望寄託在嘉穀身上,也就不難理解了。

“老闆,公司會同意肅省方面的求援嗎?”魏明見齊政最後將目光放在肅省的版圖上,試探問道。

齊政也摸着下巴考慮着:“你有什麼看法?”

魏明來前是打了腹稿的,很快道:“我就想,如果是大宗的糧油、蔬菜和水果,我們介入整合倒是合適;但如果是區域特色農產品,不太值得集團傾力投入。”

幫助肅省特色農產品對接產銷的成本,對現在的嘉穀來說,算不得什麼,完全屬於可以承受的風險。真正需要考慮的,還是這樣做的價值,是否符合集團的需求?

從魏明的角度來看,如果能改造一些非常有地域特色的小衆產品生產模式,作爲嘉穀農產品供應鏈的附屬,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如果在不同品質、種類和數量的小規模農產品上投入太多精力,就會變成一種長期緩慢的投資,並不是很符合集團的利益。

說白了,可以大規模機械化、自動化生產的大宗作物,纔是嘉穀這麼一家世界級巨頭的經營主力。

畢竟,嘉穀的倉儲保鮮冷鏈物流體系雖強,但也承擔不了全國高達4萬億的農產品流通規模。

齊政沉默了一下。

見齊政沒有出言反對,魏明大膽建議道:“我還覺得可以通過嘉穀創業系公司,來深入改造肅省農業,或者說,改造各地特色農業。”

“嘉穀創業系公司?”齊政擡起了頭。

雖然是疑問句,但也說明了他的興趣。魏明受到鼓勵,忙道:“總部轉過來一份創業計劃,我覺得挺有投資價值的……”

無論中外,企業巨頭都會成爲創業公司的孵化器。

這一點在科技領域最爲常見。英特爾培養了很多做芯片的創業者,雅虎培養了很多互聯網的創業者。在國內創業者中,也有典型的“圈子”文化,企鵝的“南極圈”、阿里的“前橙會”、金山的“舊金山”等。

這很好理解。在制度完備的一個巨頭公司內,無論你的崗位是管理層還是員工,每個人都只是公司很小的一部分,總有一些人才想出來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嘉穀也不例外。

從2010年開始,就有一些離職的嘉穀員工開啓了創業之路。

對此,齊政是大力支持的,且不僅僅是口頭上的支持——想要創業的嘉穀系員工,可以把創業計劃交由戰略部審驗,如果得到認可,不僅可以得到嘉穀的投資,還可以借用嘉穀的資源,如嘉穀實驗室、嘉穀倉物流體系等,降低失敗的風險。

幾年下來,也有一批優秀的嘉穀系創業公司,猶如一支支嘉穀“編外”軍團,正在業界崛起。

但是,其他創業派系給人的印象都是高大上,什麼度孃的技術牛,阿里的電商牛……輪到嘉穀呢,真的是土裡土氣的“老黃牛”。

莫得法子,雖然沒有簡單複製老東家,但這些成派別的創業者大都體現了老東家的特質,在團隊建設、管理機制、企業文化等方面,其創辦的公司多多少少會有老東家的烙印——從嘉穀出來的創業派,可不就是“土味十足”嗎?

這自然是玩笑之言。

事實上,從嘉穀出來的創業者,都有着做農產品項目的基因,雖然沒有驚豔的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業公司,但在農業大數據、農作物管理、精準指導、自動化、交易市場、可追溯性安全、市場信息等細分領域,還是頗受投資人追捧的。

這樣思考着,齊政說道:“能被總部特意挑選出來,你也看好,看來這次大概會有驚喜?是個什麼樣的創業計劃?”

魏明輕輕點頭,道:“是個互聯網+農業的電商創業計劃。”

咦,這就有點意思了,齊政挑了挑眉毛。

因爲嘉穀崛起帶來的效應,讓世人強烈感受到農業領域涌現出的無限機會,互聯網對於農業的改造熱潮比另一時空早來差不多三年。

同是10年,電商巨頭下鄉,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一衆農產品撮合平臺、生鮮電商紛紛崛起。

互聯網改造農業的切入點出奇的一致——打通農業的流通環節讓產地直接對接用戶,能極大提高農業效率,並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於是,在這一時期農業成爲被追捧的掘金項目。

但結果一如另一時空。

從今年開始,一衆互聯網+農業的項目紛紛沉寂下來。其原因在於,實踐之後,從業者們發現,互聯網能改造的大多是離用戶最近的分銷環節,而真要深入到生產端,打通流通鏈,需要鉅額投入以及漫長的時間等待。這對於想賺快錢的互聯網公司和投資者都很難接受。

正是基於另一時空的教訓,在這一波熱潮中,作爲農業行業當之無愧的霸主,嘉穀幾乎按兵不動,只投資了一些從自家出去創業的技術服務類公司。

現在,投資界不得不承認,嘉穀對於農業的認識之深,不是一幫從互聯網行業的創業者所能比擬的——互聯網改造農業的口號已經喊了幾年,但在大衆的認知中,除了能在網上購買蔬菜水果(品質還極其不穩定)、出現了幾款爆品農產品品牌(價格還很貴)外,似乎並無太大的變化。

真正能改造農業的,還得切入到上游生產端!

這種情況下,居然還有嘉穀系的創業者從電商領域切入,而且還能得到戰略部的欣賞,這就相當難得了——沒有可行性的計劃,根本不會送到齊政面前來的。

帶着幾分期待,齊政翻開計劃書。

“……參考嘉穀的農貨中央處理系統,依託分佈式AI技術,歸集農產區地理位置、特色產品、成熟週期等信息,並將產品匹配給消費者……”

“……鼓勵用戶去拼團、砍價,邀請朋友、家人等組成一個購物團隊。藉助於‘拼團’這一模式,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聚集起海量的需求,得以迅速消化掉大批量的當季農產品……”

“……基於平臺數據和用戶需求,實現小規模特色農業產品的半定製批量處理……”

拼夕夕的傳說,自然而然的浮現在齊政的腦海中。

“創業者叫什麼名字?”齊政眼皮跳了跳,莫非是某黃姓大牛?

“呃,是一位叫閆超的員工提交的創業計劃。”魏明奇怪地回答道。

聽到不是同一個人,齊政也不知道該不該失望。

再仔細看看,這份計劃更聚焦於農業,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純粹的互聯網農貨上行平臺創業計劃,與記憶中的拼夕夕還是有着不小的區別——可以,這一脈相承的土味創業!

當然,這也無疑更匹配嘉穀的利益。

問題是,它有望成爲本時空另類的拼夕夕嗎?

……

騷瑞,渣作者食言了,三更推到明天吧~~~

第54章 分紅與過年(求收藏!)第364章 後悔死了(2/5)第96章 不要浪第392章 鋒芒太露,聯合抵制(2/4)第486章 “全球變暖”戲碼(二更)第51章 大牛加盟(求收藏!)第652章 太張揚(2/2)第81章 新靈陣與新產品(求收藏!)第187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上)第631章 顫抖吧(2/2)第604章 影響力的溢出(4200字)第162章 這世界怎麼了?(2/3)第725章 嘉穀版的“黃埔軍校”(1/2)第277章 唯有涅槃,方得新生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455章 嘉穀的“神仙牛”第421章 神奇套種,共鳴雙生(1/3)第630章 打腫臉(1/2)第568章 獵食者們(1/3)第230章 閒棋冷子,疑神疑鬼第523章 穩坐釣魚臺第569章 巨大壓力(2/3)第638章 啤酒“饑荒”(3/3)第300章 猛將必發於行伍(補更2/14)第663章 崇拜(1)第241章 開啓掠奪模式第711章 既生瑜何生亮?(2/2)第655章 河清海晏有“水草”第416章 以併購始,以併購終(5/5)第469章 那是嘉穀的地盤了(1/2)第707章 小麥大圈地之始(二合一)第691章 讓男人強硬的……(2/2)第244章 老天也不幫忙第558章 肥羊一頭(2/2)第162章 這世界怎麼了?(2/3)第392章 鋒芒太露,聯合抵制(2/4)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第372章 海底“森林”(2/3)第75章 選擇(求收藏!)第115章 我看上了你家的豬肉(3/3)第182章 人蔘拍賣會(2/4)第166章 落後的焦慮(1/4)第87章 林江鎮的兩張王牌(下)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516章 行業整合之始(4k)第227章 不合作纔是傻子第242章 被凍萎了第573章 後起者向上爬有多難?(1/2)第34章 生日之夜第596章 嘉穀的方案(1/2)第430章 粗大腿(1/2)第42章 巨資在手(求收藏!)第365章 以碧海藍天爲證(3/5)第454章 三年了,嘉穀依然在第150章 攪局者(2/3)第434章 敢開發就敢回去(1/2)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713章 我喜歡以勢壓人(2/2)第301章 次貸危機:雪崩的來臨第547章 突如其來的“惡評”(2/2)第276章 新年搶豬,幽靈終現第421章 神奇套種,共鳴雙生(1/3)第424章 “鮎魚”與“鹹魚”(1/3)第323章 灰頭灰臉的沙漠找水第359章 老丈人的決斷第697章 吃過豬肉第126章 逆勢而行(2/3)第673章 “鐵桿莊稼”(2/2)第524章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1/2)第715章 曾經的溫水煮青蛙第441章 西北大糧倉之初現端倪第704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上)第555章 動員(1/2)第243章 擁抱糧食大牛市第107章 我老實,選我吧(5/10)第305章 開年雪災來襲(2/3)第642章 暢飲姿勢(1/3)第621章 一“豆”成名(3)第677章 沙漠水庫,後備耕地第202章 穩紮穩打在東北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557章 我們學不來(1/2)第382章 求教養豬的互聯網大佬(3/3)第601章 總是要改變一些東西的第403章 旌旗遍插南國(1/4)第145章 價格崩了!(3/3)第171章 註定白費心機(2/3)第48章 回國與警醒(求收藏!)第88章 欣欣向榮(求收藏!)第280章 爲留真相在人間第65章 大嶺村新貌(求收藏!)第535章 被唬住的世界水產巨頭第338章 多了一羣駱駝夥伴第228章 我建平臺你發揮第80章 合作愉快第423章 如何戰勝他們(3/3)第107章 我老實,選我吧(5/10)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214章 一言不合就爆…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