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妖入宮,令得紂王沉迷於酒色,兩個月不曾上朝,羣臣心中又驚又怒,上大夫梅伯與首相商容,亞相比干商議之後,決定鳴鼓請紂王升殿。
那紂王本來在壽仙宮中與妲己玩樂,聽到鼓聲。知道是衆臣請見上朝,雖然滿心不遠。卻也無可奈何,安撫了妲己幾句,來到大殿之上。
紂王上朝,衆臣行禮之後,只見晁田,晁雷,方相,方弼,惡來在鎮國武成王黃飛虎的帶領之下,每人手裡抱着一大堆奏摺,紂王一見,直覺兩眼發黑,心中一陣悽苦,這還是上朝前,衆臣將一些小事處理好,將灰塵擦去的緣故,若不然,紂王看見那些足夠把他活埋的奏摺,估計死的心都有了。
這兩個月來,他與妲己歡樂,那裡還願意在這裡看這些無趣的奏摺?沒說幾句話便想退朝,在這裡的人,那個不是人精?商容一見,便知道紂王心中所想,便上前進言,商議國事,商容完了之後,便是比干,比干之後是杜元戎,緊接着微子啓等人一個一個的跟着紂王玩起了車輪陣,畢竟下次紂王升殿,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就在紂王頭大如鬥,焦頭爛額之下,外面有侍衛前來稟報說是宮門外有一道人,自稱是終南山玉柱洞練氣士,有要事相奏特來稟報。
紂王本就爲這些繁雜的國事頭疼,聽到稟報之後,馬上來了精神,讓侍衛將雲中子請進宮來。
雲中子走進大殿,衆臣停下議論之聲,紛紛打量他,只見他頭帶青紗一字巾,腦後兩帶飄雙葉,額前三點按三光,腦後雙圈分日月。道袍翡翠按陰陽,腰下雙絛王母結。腳登一對踏雲鞋。夜晚閒行星斗怯。上山虎伏地埃塵,下海蛟龍行跪接。面如傅粉一般同,脣似丹硃一點血。當真是得道之士也。
雲中子左手挎着水火花籃,右手執着拂塵。漫步上殿,朝紂王打了個稽首:“大王,貧道稽首了。”
紂王見雲中子並不下跪,心中不悅,冷聲問道:“兀那道人。你從何處來。”
雲中子道微微一笑:“貧道雲中子,從雲水而至。”
紂王心中一奇:“何爲雲水?”
雲中子笑道:“身似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
紂王能夠當上大王,自然不是一般人,有意考校雲中子,便問道:“雲散水枯,你當何往?”
雲中子道:“雲散皓月當空,水枯明珠自現。”
紂王心知雲中子並非凡人,也不再計較方纔不拜之事,命左右賜了座位。雲中子也不客氣。徑自坐下,雲中子方一落座,紂王便又接着出聲問道:“道長今日來此見寡人,不知所爲何事?”
雲中子笑道:“貧道乃終南山玉柱洞練氣士雲中子,日前在山上採藥,見朝歌妖氣環繞王宮,怪氣生於禁闥。道心不缺,善念常隨,貧道特來朝見陛下,除此妖魅耳。”
紂王卻笑道:“深宮內苑。防衛緊密,又不是外面的荒野山林,哪裡來的妖魅,道長該不會是看錯的吧。”
雲中子也不惱。自水火花籃中取出一把木劍交予紂王:“將此劍掛在分宮閣樓,不過三日,自然能夠除妖。”
紂王命侍衛將寶劍懸好,又讓雲中子講經與他聽,雲中子講了一段經後,紂王嘆道:“道長真是清靜之客。仙家中人。”命侍衛取了一盤金銀賜予雲中子。
雲中子笑道,“此物於我何用?”說罷,也不等等紂王挽留,便自駕雲飛走,轉瞬間已沒入天際雲空不見了蹤影。
雲中子走後,紂王早已疲憊不堪,趁機退朝,方一退朝,便來到壽仙宮,見妲己不曾迎駕,心中便有不安,問一旁的侍女,侍女卻道:“蘇娘娘偶染重病,如今臥牀不起,因此不能前來接駕。”
紂王聞言大驚,急忙來到寢宮,見妲己面似金紙,純如白紙,昏慘慘,氣息微弱。,大驚道:“美人,早上分別之時尚且安好,今番何故遭此大劫。”
妲己嬌聲道:“妾身見大王不曾用過早飯,便想去御廚房做些吃食,與大王送去,不想再分宮樓前,見一寶劍高懸,不覺驚出一身冷汗,竟然得此危症,想來是妾身福薄,不能侍候大王左右,待臣妾死後,大王莫要悲傷,當保證龍體,”
紂王聞言,勃然大怒:“妖道害人不淺,來人,去將分宮樓前將寶劍取下燒了,另外在派人去捉拿妖道,孤王要與美人報仇。”
妲己一聽,便明白了怎麼回事,心中暗道好險,又裝了幾日病,這纔好轉。
雲中子出了殷商王宮不久,便感應到自己所煉木劍已遭焚燬,暗歎一聲,他本不願看到將來人間刀兵再起,黎民受苦,只是如今看來,乃是天數所致,不是常人能夠阻止的。然則既然自己碰上,便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於是便於當夜在那司天臺太師杜元銑的照牆之上留下二十四字,飄然而去。
次日太師杜元銑回朝之時,見到府門口衆人圍觀,不明所以,派下人上前觀看,才知道有人留詩於牆上,上前觀看,卻不明其中之意,想來是昨日那道人所留,當下讓人洗了。他日觀星象,也是察覺最近宮中有妖氣顯騰,自己雖精於星象,卻無絲毫法力,如今看來確有其事,當下連夜修成疏章,準備次日呈上。
紂王如今不理朝政,是以奏章多有朝中大臣輪流批覆,那太師杜元銑次日來到文書房,見是那首相商容當值,當下大喜,上前見禮之後,將那奏章呈上,並將自己的發現也一併告知了商容。商容聞言也是神色凝重,當下帶着太師杜元銑往內廷見駕而去。二人一路過龍德殿、顯慶殿、嘉善殿,再過分宮樓。
來至那壽仙宮前,被奉御官所阻。那奉御官本不欲爲二人通報,然則拗不過他們只得前去稟告。那紂王雖是對着商容不是很待見,然則也是知道殷商如今少了他不行,當下只得傳見二人。
商容與杜元銑二人進入壽仙宮,杜元銑將奏章呈上。那紂王拿過來看過之後,心中暗暗點頭,只是見他又提到那雲中子獻劍除妖之事。心中不悅,當下問那妲己該如何處置。妲己本就對那雲中子之事心有餘悸,害怕他深夜潛入宮中結果了自己,如今聞聽此言。當下怒不可解。於是對紂王指責那杜元銑與雲中子蛇鼠一窩,並言此妖言惑衆之輩當斬。
此時紂王對這妲己是百依百順,言聽計從,當下也不思量,便自傳下旨意。道:“把杜元銑梟首示衆,以戒妖言!”商容剛欲上前勸諫,卻被那紂王趕出了王宮。
卻說那杜元銑被一衆兵士拿住,押着出了午門,見一位大夫,身穿大紅袍,迎面而來,正是梅伯也。
梅伯見狀,剛欲上前詢問,卻見首相商容一臉不忿的自宮內走出。當下上前問道:“請問丞相,杜太師有何罪犯君,竟然獲罪?”
商容上前將此事前因後果講了一遍,自己與杜太師如何進宮勸諫紂王,紂王如何對待此事,那蘇娘娘又如何言語的,以及最後紂王的決定。
那梅伯本就是性情耿直之輩,如今聞那紂王不但將國家大事視同兒戲,問詢於一介婦人,如今竟然無緣無故的處死朝中大臣。當下被氣得三尸神暴跳,七竅內生煙。當下喝住兩邊兵士,與商容進宮面聖去了。
這梅伯本就性情剛直,如今又是在氣頭上。如何還能好生相勸,進入壽仙宮之中,見到紂王,厲聲奏道:“臣聞堯王治天下,應天而順人;言聽於文官,計從於武將。一日一朝,共談安民治國之道;去讒遠色,共樂太平。今陛下半載不朝,樂於深宮,朝朝飲宴,夜夜歡娛,不理朝政,不容諫章。杜元銑乃治世之忠良。陛下若斬元銑而廢先王之大臣,聽豔妃之言,有傷國家之樑棟,臣願主公赦杜元銑毫末之生,使文武仰聖君之大德。”
紂王聞言大怒,喝道:“梅伯與杜元銑結交朋黨。私闖內廷,不分內外,本當與杜元銑一併斬首,念其爲國事操勞半生,免其死罪。削上大夫之職,永不序用!”
梅伯聞言厲聲大罵道:“昏君聽信妲己之言,失君臣之義,今斬杜元銑,豈是斬杜元銑一人,實乃是斬朝歌萬民!今罷梅伯之職。何足道哉!只是不忍成湯數百年基業喪於昏君之手!今聞太師北征,朝綱無統,百事混淆。昏君聽信讒佞之臣,左右蔽惑,與妲己在深宮。日夜荒淫,眼見天下變亂,臣黃泉之下無顏面見先帝也!”
紂王大怒,剛欲讓武士上前將其拿下擊殺,卻聽旁邊妲己言道:“陛下,如此讓此人死了,豈不是便宜了他,臣妾倒知道一個法子。可令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也可以此來震懾屑小。”
那紂王聞言道:“哦。即有此法,美人快快道來。”
妲己道:“可以赤銅打造一個高約二丈,圓八尺,上、中、下用三火門,如銅柱一般的物事,裡邊用炭火燒紅。將這些個妖言惑衆、利口侮君、不尊法度、無事妄生諫章、與諸般違法者。脫去衣服,用鐵索綁在銅柱之上。炮烙其四肢筋骨,不過片刻。便煙盡骨消,盡成灰燼。此刑名曰‘炮烙’”那梅伯在下面聽了,厲聲喝罵妲己惡毒。
那紂王卻聞言大喜道:“此法甚妙,美人當真是冰雪聰明。”當下命人傳旨將杜元銑斬首示衆,又將梅伯收押,以待這炮烙之刑造好。那首相商容在一旁見這紂王昏庸至斯,一時之間心灰意冷,當下跪伏於地,辭官歸隱。那紂王早就看他不順眼,整天礙手礙腳的,聞他辭官,當下便准奏。
不多時,百官就都知道了首相商容致政榮歸,紛紛前來相送。黃飛虎、比干、微子、箕子、微子啓、微子衍各官,俱都在十里長亭餞別。百官無不酒淚而別,辭別之後,商容上馬離去,衆人這纔回轉朝歌。
如此三日之後,炮烙造好,紂王臨朝,鐘鼓齊鳴,文武百官俱都來到朝堂大殿之上。衆人見殿東新設二十根大銅柱,不知此物做什麼用的。
就在此時,紂王命人將那梅伯押上殿來,那梅伯見大殿旁所立的黃橙橙的銅柱,當下是嚇的雙股戰戰。轉身對着紂王大罵道:“昏君!梅伯死不足惜,只是我官居上大夫,三朝舊臣,今日又何罪,竟要遭此酷刑?只是可憐成湯天下,如今要喪於你這昏君之手!不知你以後如何有面目面去見你的先祖。”
紂王聞言大怒,令人將梅伯的衣物脫去,又用鎖鏈,綁住他的手腳,將他拖到銅柱之上,一時之間梅伯便在這九間殿上被烙得皮膚筋骨,臭不可聞。那梅伯悽聲慘叫,聞者無不落淚,不多時便大叫一聲,氣絕身亡,就連那屍體也在片刻之後化爲灰燼。可憐一代忠臣,爲殷商大業奔波一生,卻落得個屍骨無存的悲慘下場。遠在瀛洲島的凌霄見此,卻一聲輕嘆,再次來到朝歌城。
朝中百官對於紂王的做法紛紛心寒不已,又攝於其淫威,不敢多言,退朝之後,紛紛退去。只是此事卻是觸怒了宮中的另一個人,此人便是那紂王原配:姜皇后。她聞聽此事後怒道:“妲己這賤人,造砲烙之刑,殘害梅伯,蠱惑聖聰,引誘人君,肆意妄爲。今日本宮便代陛下教訓教訓這個賤人。”當下命人準備鑾駕,往那壽仙宮而去。
王后姜娘娘一路來到壽仙宮,見宮中燈火通明,絲竹管樂之聲不絕於耳,不禁心頭火起,更是大怒。那紂王此時已經是喝的迷迷糊糊,聞聽王后來訪,既命蘇妲己將他引進宮來,還安排那蘇妲己親自爲她跳舞助興。
姜皇后那裡心情欣賞歌舞,直接對妲己一陣斥責,也不看紂王的臉色,拂袖而去,紂王大怒:“好個不識擡舉的賤人,若非身爲正宮,寡人定把她金瓜擊頂,方消我心頭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