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的八月份正是最熱的時候,當北半球的人類在城市和鄉村中被一浪接一浪的熱潮不斷襲擊時,更多野外地圖卻正處在草長鶯飛的繁榮盛景當中。
尤其是在靠近北極圈(北緯66度34分)的地方,盛夏對於大多數寒帶動物都意味着一年一度的好時節,冰雪融化後的北極苔原生機勃勃,麋鹿回來了、候鳥也回來了,北極狐有了鳥蛋吃,不用呆萌地撞雪尋找地下獵物了。對於偏南一些的野生動物,夏天也是好日子,等到九月份還會有無數大馬哈魚從外流河出海口逆流而上,遊進一條條河溪上游,爲森林裡的動物帶來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質。
這樣的一幕幕場景,要是出現在在bbc和discovery的紀錄片裡面,人們會從中感受到蓬勃生機與生命之美,要是在《荒野求生》節目裡面,粉絲們可能反而會哀嘆,能夠輕易找到食物,還怎麼愉快地看貝爺抓蟲子嘎嘣脆?
不過對於旅遊愛好者的湯校長來說,時不時佔道堵路的動物實在是太可愛了,就像這個國家的左舵車一樣可愛。
同樣作爲英聯邦國家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新西蘭一樣,都非常地廣人稀,一半以上人口集中在少數幾個大城市裡面,鄉野難於見到多少人煙,全部或者部分地成爲了野生動植物的地盤,這使得三國都有着豐富的生物資源和旅遊資源。
而三個國家當中,湯奇最喜歡的卻是加拿大,一來這裡是北半球國家沒有南半球的顛倒氣候,二來加拿大的汽車都是左舵車,開起來沒有多少障礙。他之前也去過那兩個南半球國家,景色的確很漂亮,考拉袋鼠什麼的也很好玩,但是那個右舵車着實把他折騰慘了,按說這種設計其實對佔據人口多數的右撇子來說是個利好,但他的年齡畢竟一大把了,怎麼也習慣不了用左手換檔。雖然有當地僱傭的司機,他的英語也已經拾了起來,但老是麻煩別人始終讓他感到不爽。
所以湯奇一到這邊消停了沒幾天,等把周邊風景看完之後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他自駕遊北美的旅程,根據隨行人員的回報現在已經到了千里之外了。
世界範圍內,除了手扶拖拉機、卡丁車以及方程式賽車等單座汽車選擇中置方向盤以外,絕大多數汽車的方向盤都是非左即右的。一般習慣上英國瑞典日本等有皇帝國王的國家,以及他們的殖民地都規定行人車輛一律靠左行駛,所以爲了便於觀察方向這些地方的汽車方向盤都在右邊。
後來法國出了個拿破侖波拿巴,他的軍隊打到哪裡就把靠右行駛的規則帶到哪裡。
而後來讓左舵車風行世界的美國,也和法國脫不開關係。當初要是沒有糾纏許久的英法七年戰爭(1754-1763),英國人也就不會爲了摟錢而對北美殖民地加稅,也就不會有波士頓傾茶事件(1773),而沒有法王路易十六的陸海軍幫忙,美利堅合衆國也不可能建立起來(1776)。也是因爲這個原因,建國初期的美國和法國是好朋友,紐約地標那座“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巨像,便是1876年法國爲了紀念美法聯盟一百年而贈送的。
不過抗英援美的法國也花光了積蓄歐洲那些精華地區一般都在老牌大貴族手裡,封建國王的地位雖然尊貴,但是家大業大一般反而沒什麼錢,以至於經常鬧出借錢打仗這樣在國人看來很是荒唐的事。財政破產的法國很快發生了革大命,最後被炮兵司令拿破侖波拿巴拿到了大權,然後帶着他的大軍把一堆歐洲國王攆下了臺。
到了現代社會,因爲美國汽車工業的統治地位,全世界大多數地方都是左舵車的天下,只剩下英聯邦國家還有日本保持右舵的傳統。而加拿大卻是英聯邦裡面的例外,畢竟離英國遠離美國近,加美邊境是全世界最長的不設防國境線,道路交通規範當然要保持一致,而美國人多車多路多錢多,於是在1920年以後交通規範就改成了靠右行駛以向後者看齊。
這樣不但方便了美國人到加拿大旅遊,也方便了湯奇這樣赴加旅遊的國人。
很多像湯奇這樣有在國外開車經歷的人都知道,國內的駕照擁有超越護照的“含金量”,國內護照很多地方不能去,但是駕照在大多數國家都是可以使用的。只需要在使館進行一個翻譯公證的環節,就可以擁有幾個月到一年的有效期,反倒是移民到國外以後卻要重新從頭學起纔可以申請當地駕照。
不但汽車如此,飛行駕照也是如此,外國執照也是短時間通用的,這段時間馬競出入他的私人農場就是用的直升飛機。
那裡位於山林邊緣,有林間公路與外界相通,距離南邊的溫哥華市也只有一小時車程,不過可以在森林上方飛行,又能垂直降落在林間空地的直升飛機卻是更加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
據說是受到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夏天尤其的熱,雖然還達不到印度那種一浪熱死幾百人的地步,但還是讓大家的生活各種受影響。有的單位開始調整工作時間,避開中午最熱時間,有的人爲了避暑兼看球乾脆請長假,化身成了夜行生物。
馬老闆也是這些任性放假羣體當中的一員,當天氣從多雨的6月變成了多雲的7月,並且連續好幾天出現35攝氏度以上高溫天氣,他便把全家老小都遠遠地送走了,一口氣送到地球另一邊避暑去了,不過她們沒有去正處在冬季的南半球,而是飛去了楓葉之國加拿大。
加拿大的國土都在北緯40度以北,除了少數中西部少數地方受到大陸性氣候影響夏天有些熱以外,絕大部分國土上夏天都非常涼爽怡人非常適合避暑,因此每年5月到10月都是這裡最佳的旅遊季節,而剩下的7個月則是屬於漫長冬天的。
在忙完了國內的一堆事情後,馬董也麻溜地坐上飛機,飛到這邊與早就到了的妻兒匯合,然後每天沒事幹就開着他的直升飛機繞着農場邊緣轉圈,巡視自己領地。
因爲地廣人稀的關係,加拿大的地價自然貴不起來,再加上永久所有權的誘惑,這幾年國內有很多人跑到了這裡來“當農場主”,有的人真的成了逍遙農場主,有的人卻被代理商還有本地人各種坑,各種套牢有木有。
不過別人是賠是賺和馬競沒有什麼關係,別人買地大多是爲了投資保值,或者說賺錢養家,是以一般都在中東部那些農牧業大省買地,而那邊針對外國人購買土地有一堆限制,所以那些去當農場主的人都當了移民。
他的私人農場位於加拿大西北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c省、卑詩省),靠近西海岸著名的落基山脈,附近就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溫哥華,這一帶地形複雜多樣號稱“一英里一個天氣”,但因爲森林覆蓋率非常高以及靠近太平洋的關係,氣候整體溫和溼潤,而他看中這片農場也是因爲這個原因。
這片土地說是農場,其實裡面可以種植的平地很少,大部分區域是丘陵小山,上面有大片森林與兩條河流,一看就不是適合種地的地方,其實稱作林場反而更靠譜一些。通常這種地方都是富豪們買來休閒度假的所在,一年當中大多數時候都會空置,只有最好的旅遊季節裡面纔有可能迎來渡假避暑的主人。
因爲前幾年的次貸危機,這片農場的主人陷入資金週轉不靈的境地,不得不把這一片2000英畝(約八百公頃、一萬兩千畝)地產出售套現。但因爲經濟不景氣的原因一直沒有找到賣主,而且這裡不是那種生產型農場,也不能享受到08年以後的“華人農場熱”的福利。而且這位富豪先生當年花了大價錢大精力,在他的農場裡面修建了一棟設施齊全的維多利亞風格石制別墅,後者高昂的建設成本更是進一步推高了農場的總售價,這也是其陷入滯銷的原因之一,畢竟買來種樹砍樹的人不想要別墅,想買別墅的人不一定喜歡這個偏僻農場。
直到代理公司把相關信息掛上網,並被遠在國內的馬競注意到,倒黴的賣家纔算是等來了靠譜的買家,所以他在見到馬競的代理人後並沒有在價格上多做堅持,雙方很快就在各自律師的見證下籤署了交易合同。
其實馬競當時要是再拖幾天,等賣家真的破產了,再找他的債主購買,沒準還能再便宜一些,但是看在這萬畝森林的面子上,馬老闆還是爽快地簽了字。只是這些樹雖然落在了馬競名下,但是加拿大畢竟不是巴西,他並不能隨意砍伐,好在他也不是爲這個目的而來的。
雖然湯佳怡因爲這件事,很是嘲笑了一番馬競,說他“五行缺木”,在國內大撒金錢找人種樹,跑到國外了也不消停,一口氣買下一大片林子,但在這裡住了半個多月以後,她已經愛上了這邊涼爽舒適的氣候。
實際上,讓馬競下定決心購買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這片農場擁有穩定的電力供應和電視電話以及光纜網絡專線。通常因爲無利可圖的關係,這種偏遠農場大多沒有這一類基礎設施,而他的前主人似乎是美國的新興富豪,工作離不開網絡,所以花費巨資給他的農場建設了專門的通信光纜,結果卻便宜了另一個網蟲。
房間裡,馬競家的四隻小朋友小芝麻小甜甜小糖糖小餅乾在落地窗前一字兒排開,在各自身後保姆的保護下扶着窗戶下面加裝的軟包欄杆站立着,和玻璃外面的乾脆面君大眼瞪小眼,一邊拍着玻璃一邊啊啊哦哦地笑着叫着。
也許是覺得這四個穿着鮮豔套裝的小小兩腳獸沒有威懾力,也許是本身天性使然,門外的四隻小浣熊一點兒也不怕人,同樣蹲在落地窗前面和他們對視着。
浣熊因爲棲息地靠近水源,有在水中捕魚習慣並被人誤以爲食物的習性而得名,它們最出名的特點就是臉上類似大熊貓的巨大黑圓圈黑眼圈有助於放大眼睛,增強威懾力,很多哺乳動物都有類似特點。
對於馬競湯佳怡這樣的80後來說,浣熊往往是和乾脆面聯繫在一起的,而對大多數北美人來說,它們卻是可愛又麻煩的食物小偷。
浣熊因爲頗具萌態的臉型以及行爲深受人們喜愛,很多人因此自發抵制浣熊皮製品,偶然遇到野生浣熊也會欣然餵食,而它們雜食習性也使其容易接受人類的食物。不過這也導致一個結果這些可愛的動物開始大規模進入北美的城市,然後因爲高效地生殖能力迅速氾濫成災。
通常母浣熊懷孕兩個月,在四五月份產仔,每胎3到7只,幼崽夏末就能斷奶然後獨立生活,然後雌性第二年、雄性第三年就會成熟可以生育。儘管一隻浣熊只能活幾年,但是依然可以迅速生出一堆一堆的小浣熊來。
北美木材資源豐富人工成本卻高,這裡人們更喜歡使用工廠預製木構件搭建自己房屋。而浣熊又有在樹上打洞做窩的習慣,爲了做窩以及入室竊食,乾脆面君經常自己動手挖出個未來,好在這房子的前主人已經幫馬競解決了這問題,讓他們可以在厚厚的防彈玻璃後面觀察這些可愛的麻煩們。
眼下出現在馬競家門口的四隻浣熊應該就是去年出生的少年浣熊,還保留着對世界的好奇心。
浣熊本來是夜行性動物,白天躲在樹洞裡面睡大覺,但是生活在人類附近的個體有時也會在白天出來,尤其有人經常餵食的話,畢竟自己撈魚總不如有人定時投食來的舒坦。
只可惜這種動物雖然看起來呆萌可愛,本質卻野性難馴根本做不了寵物,讓它們不能貓先生和狗先生一樣,享受專屬鏟屎官一對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