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遠東準盟友(上)

烏雲遮擋住了天空,羞澀的月彷彿不願意再多看一點殺戮,羞澀的躲在了烏雲之後。

衡陽城裡一片死氣沉沉,街上看不到半個人影,就連打更的更夫也不敢在街上行走,至於原本在街上巡邏的士兵,則早已被調到了城牆上防守,與那些強抽的壯丁一起保衛這座戰戰兢兢的城市。一大清早從攸縣傳來消息,可能是北邊的軍隊已經竟然殺進了衡州府內,一舉擊潰了正在攸縣駐守的桂軍第一師第十七步兵團,現在正向衡陽城趕來,隨時都可能對衡陽城發動進攻。

作爲入湘桂軍的中樞重地,衡陽及衡州府現在已經岌岌可危。

衡陽城中衡州府府衙內燈火透明,同城中其他地方的死寂不一樣,這裡應該是現在城中最熱鬧的地方了吧。一場緊急會議正在這裡舉行,這也是桂軍進入湖南以來舉行的最悽惶的一次“全體會議”,到會人數還不到者老會總人數的五分之一。更令一衆感覺到恐懼的是,陸榮廷的四公子陸裕璋人在下午就已經在親衛的護送下出了城,現在差不多該跑到耒陽了。代替他接管會議的是廣西混成旅的旅長黃榜標跟龍覲光,這位粵督龍濟光同父異母的兄長。

有人該詢問了,那陸榮廷跟龍濟光是死對頭,爲什麼龍濟光的兄長卻會出現在陸的麾下!這其中還牽扯到了幾樁秘聞。衆所周知陸榮廷跟他的一幫把兄弟都是窮苦出身的,而龍濟光卻完全不同,其父爲廣西哈尼族土司,打小便是富貴榮華之中長大的。龍濟光兄長龍裕光都是龍父嫡妻所生,只不過因爲其母剛入門時兩年未生,結果龍父又納了幾房小妾,龍覲光便是其中一房庶出的。說來也奇怪,這龍覲光剛出生兩年,龍濟光之母便身懷六甲,沒多久龍裕光出生,三年後龍濟光也跟着降世。他兄弟二人因爲是嫡妻所生,地位自然在龍覲光之上,早年爲了爭奪其父的稿吾土司之位,龍濟光兩兄弟聯手企圖密謀暗害頗得其父喜愛的龍覲光,逼他不得不離家遠行,數十年在外奔波,最終到了陸榮廷的麾下任職。這龍覲光和陸榮廷是兒女親家,其子龍少怡娶陸女爲妻,因此兩人關係莫逆。去年陸榮廷改編全省軍隊,編成陸軍三個師、一個混成旅和六個巡防隊。陳炳焜任陸軍第一師師長,譚浩明任第二師師長,第三師師長林紹斐,黃榜標任廣西混成旅旅長,韋榮昌任巡防隊第一軍統領,林俊廷爲巡防隊第二軍統領,龍覲光爲巡防隊第三軍統領,林俊廷爲巡防隊第四軍統領,、黃培桂爲巡防隊第五軍統領,曾少魁爲巡防隊第六軍統領。

巡防隊第三軍雖然只有兩個營,但也可見陸榮廷對他的信任了!

四公子陸裕璋拍拍屁股跑了,如此一來,這會議根本沒法召開。與會的人個個都是垂頭喪氣,互相指責,互相抱怨,卻沒有一個人能拿出注意來。都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現在他們就面臨這樣的情況。就算是加上今天上午才趕到的龍覲光帶來的兩個營,可城中也不過兩千守軍,第一師如今正在衡山前線李軍惡戰,誰也沒想到這從哪裡突然又蹦出來了一路李部,眼看着就要殺到衡陽來了,大家能不急嗎?

“諸位心中若是已經有了主意,不妨說出來聽一聽。也好解決了眼前的局面!”

黃榜標半天才說了一句,眼睛卻不時看向龍覲光。若不是他這位陸榮廷的兒女親家今天剛巧趕到,下午他也正好可以打着護送陸裕璋這個陸榮廷最喜歡的小兒子的名義,離開危險的衡陽了。

許是早年接受過很好教育的關係,龍覲光身上書生味十足。他是做了多年官的人了,眼力倒也不凡。瞧見屋內氣氛古怪,只好咳嗽一聲,道:“列位不妨先提提建議,四公子已經親赴耒陽調兵,加上黃將軍也已經派人通知前線,最遲明日援軍將會抵達衡陽”

說着說着他自己到說不下去了!下面一羣隱晦的白眼,誰人不知道他陸裕璋一大早聽說攸縣出現敵人時就嚇白了臉,就算有他龍覲光攔着,這不到了下午聽說衡山縣被攻陷之後又找了個藉口跑了嗎。陸榮廷的四個兒子都不成器,他這第四子到稍微好一些,有個德藝雙馨的好媳婦,自己也能朗朗上口幾句詩詞,但是對於軍事打仗完全是十竅通了九竅,一竅不通。陸榮廷一直都在爲這件事情頭痛,也因此雖然把他送往前線,但卻只讓他跟在黃榜標做個副職,就是因爲他這個將太慫了!

下面一片沉默,這個時候誰敢站出來說話,自然是沉默加沉默。

黃、龍二人對視一眼無奈,正要站起身來說幾句鼓勵的話,突然屋外一陣喧譁聲。

沒等到他兩人呵斥,一個桂軍軍官匆匆忙忙的便推開了們,一臉彷徨的衝了進來。

“大帥,不好了!方纔出城追擊湘軍叛軍的部隊讓人給打回來了。劉連長帶回來一個壞消息,他們在追剿叛軍的時候遭遇不明身份的敵人大部襲擊,敵人敵人已經快打到城下來了!”

“什麼!”

屋內一陣喧譁混亂,所有人都傻了眼了!

炮聲開始響起,衡陽城裡的氣氛依然緊張,雖然十二師現在往城裡發射的都是迫擊炮炮彈,真正的重炮還在後面行軍之中,可能還要一段時間才能趕到,但這種方便移動的小炮發射的炮彈總是能射中躲在城牆後面跟城中靠近城牆的桂軍防線,而桂軍本來裝備的火炮數量跟質量都要差於十二師,衡山前線一開戰,火炮頓時都輸送到前線去了,優先照顧正在衡山前線的桂軍第一師。也因此,來自衡陽的反擊格外無力,幾乎都被城外的十二師完全壓制,導致住在城牆附近的百姓均是提心吊膽的,惟恐突然掉下來一發炮彈,炸燬了自己的屋舍,也讓自己丟了性命!

衡陽戰役打響了。

對於奧匈帝國,李漢很難形容對於這個國家的感覺。如果硬讓他來形容,他只能說一個詞來形容--扶不起的阿斗!

雖然有一句話說出來任誰都要反駁,但是他明顯比許多人知道的更多,那就是政治這東西一直都不被普通百姓所掌握,而是決定在一個國家的精英階層之中。後世的歐美稍微好一些,他們的國民能夠影響到精英層的決策,但在一些根基比較薄弱的國家裡,很明顯卻是盛行權貴精英政治。無論如何,總結起來無非是一句話---一個國家精英階層的質量、眼光跟手段決定了一個國家未來數年、十數年甚至數十年。現在的奧匈帝國,毫無疑問在李漢眼中是目光短淺的代名詞。

李漢承認,巴爾幹是塊大蛋糕,尤其是對於急於對外擴張的奧匈帝國而言,是塊香甜甘美的大蛋糕。但是難道遠東就比巴爾幹要差嗎?在那位未來的卡爾一世身上,他下了不少的功夫,總算是讓他認識到了遠東的重要性,誰想到這位未來的卡爾一世現在在國內影響力並無法上達天聽,至少他沒能夠說服貴族議會跟奧皇約瑟夫在他身上投下重注。李漢本來還對他抱有一些期待,因爲之前他曾向自己暗示,奧匈帝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費迪南大公已經明顯表示對遠東十分感興趣了。沒想到最後,奧匈帝國的選擇還是巴爾幹,以至於從奧匈處他只得到了來自卡爾家族的幫助。這位歷史上奧匈帝國的末代皇帝他的家族因爲爺爺曾與奧皇爭奪皇位,因此雖然是出身皇室的奧地利貴族,本身家族勢力卻被驅趕到了匈牙利,經過家族兩代跟匈牙利貴族的聯姻,影響力反而在匈牙利更大一些。

可惜他們的幫助對於國內任何一個勢力來說都很大,卻沒有完成他的戰略目的。一切都掩飾不了李漢的失望,原以爲自己主動向奧匈帝國靠攏,他能夠從這個歐洲強國獲得更多的支持,而不是一味的只依靠德國一家。畢竟現在因爲對德國的依仗太多,美國跟奧匈兩架馬車的不作爲,致使德國認準了現在李漢只能依靠他們。因此人家已經不停擡高身價,不斷的以停止援助跟扶持迫使李漢必須接受一些嚴重帶有賣國跟出賣主權性質的條例了,偏偏爲了更快的發展、吃上一戰的大蛋糕,他還不得不接受。

德國駐漢口領事兼德國在華代表弗朗茨要來重慶視察同西部軍政府合作的‘成渝鐵路’修築事宜。這個消息兩天前就送到李漢的桌子上了,今天是他抵達重慶的日子,對於這個架子擺的越來越大的德國人,李漢不得不一大清早就帶着警衛隊趕去碼頭等着。誰讓人家背後站着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帝國呢,哪怕只是暫時的,李漢也不得不給他面子。

在碼頭等待了一個多小時,一艘德華洋行的油輪伴隨着汽笛聲緩緩駛進了擴大了一半的重慶港碼頭,待到郵輪停穩之後,水手們搭上了船板,在碼頭上迎賓的歡呼聲中,船上的乘客們開始緩步下船,其中不少人是金髮碧眼的洋人,而那領頭的人正是德國駐漢口領事兼德國在華代表弗朗茨。

見總司令親自趕來迎接,弗朗茨心中不知所想不夠臉上卻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他的行李有下屬跟班幫忙提着,本人卻張開雙臂迎了上來。

“很抱歉,總司令,因爲昨晚江面上起了霧,我們比預定晚到了一個多鐘頭,讓您久等了!”

弗朗茨表現的彬彬有禮,這邊總司令也是謙虛。

“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嗎,何況安全要緊。領事閣下不必如此在意,如果說抱歉的話也應該是我,我把軍樂隊留在了武昌,今天沒辦法鄭重的歡迎您跟幾位貴客不遠千里奔走這麼一趟了!”

李漢與弗朗茨寒暄幾句,不過他們也都明白,他們之所以能夠站在這裡握手寒暄,並不是爲了客氣,他們都有自己的目的。

弗朗茨此次前來重慶,名義上打得是前來四川考察‘成渝鐵路’的修建。畢竟這一條事關四川經濟的交通大動脈自從半年前德國政府向日本施壓強搶來之後,德國名義上已經‘投資’了2550萬馬克(約摺合1100萬銀元),後續的2107萬馬克也即將抵達。這一年來弗朗茨都沒有親自到四川前來考察一下,事關德國在華的數千萬馬克的‘投資’,這可有些說不過去了。

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目的。實際上,因爲同德國軍方之間的合作,在軍政府的軍隊之中不乏德國軍方從過來派來幫助他整訓軍隊的軍官,他們在接受爲李漢訓練德式軍隊重任的同時,同樣還有這收集遠東軍事情報,觀察、研究李漢的軍隊戰鬥力等任務。德國人是擺明了車馬,但李漢也需要用到他們,所以點頭默認了德國軍方向他的軍隊中派遣軍事觀察員,默認他們收集第一手的軍事情報。

衡陽縣城在前天凌晨被攻陷的消息想必弗朗茨已經知道了,湖南桂軍第一師被斷了後路,李漢已經命令大軍儘快完成對桂軍第一師的圍剿。陳穆坤的十三師也已經抵達江西加入南下強推的行列之中。這一次,加上原湘軍、贛軍兩個師,他在湘贛集合了六個師的軍隊往南推進,除非陸、龍二人真敢拿出全部家底與他拼命,否則湘贛局勢最遲這幾日就有了下文了。

弗朗茨來這裡無非是爲了粵漢鐵路跟未來德國在湘贛兩個資源大省內探礦權的事情,德國國內去年從遠東獲得了未來三十年將創造利潤高達五億多馬克的路權,貸款軍政府若還清只怕未來四五十年內德國政府將獲益高達近三十七億馬克,於此同時還有價值無法估算的礦產等。遠東的大蛋糕李漢送上的十分及時,此時正是德國滿地球的尋常新殖民的時候,也正是因爲他跟遠東的巨大蛋糕,讓德國下定決心新建兩艘戰列巡洋艦編入遠東艦隊,守衛在德國心中地位越來越重要的遠東大陸。

照時間上來看,現在差不多新建並完成了海試的兩艘數萬噸鉅艦該過了琉球羣島了(爲了避免英國阻力,走的是南非麥哲倫海峽,不惜多在海上飄了一個月)。

令李漢欣喜加忌憚的是,德國人對他的勢力跟遠東的野心已經彰顯無遺。身爲新崛起的列強,德國統一之後,工業實力迅速增強,李漢手上拿到的去年數據德國鋼鐵產量爲一千四百一十二萬噸,是英國的近兩倍、法國的四倍。德國的商船隊總噸位達到三百四十七萬噸。商船隊規模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美、英兩國。德國生產的合成染料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八十七,德國化工產品的出口額佔世界化工產品貿易總量的百分之二十九點四,在世界工業生產總額的比重裡,德國的份額達到了百分之十九點六,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

工業實力就代表着這個時代的國家實力,依靠着雄厚的國家實力,德國野心勃勃的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然而環顧左右,德國驚訝的發現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經被英國、法國等強國瓜分完畢,德國僅僅只是趕上了這場瓜分狂潮的尾聲。望着那點可憐的“殘羹冷炙”德國既憤怒又衝動,在這個“強權即公理”的時代,德國很快就採取了行動,來爲自己爭奪“日光下的地盤”。《德俄再保險條約》的失效。德國與俄國的貿易戰和關稅壁壘,德國與英國在南非布爾人問題上的齷齪,三國同盟的建立,英國與德國之間的“無畏艦”建造競賽,摩洛哥危機、巴爾幹危機這一系列的重大國際事件,都是德國爲自己爭奪“日光下的地盤”而採取的行動所引起的結果。然而舊勢力的強大出乎這一切計劃的制定者--德皇威廉二世的意料之外。

儘管英法德三國不斷在一定範圍內做出妥協,但是德國仍固執的認爲,自己的收穫卻跟它的強國身份不相符合。

經過摩洛哥危機和巴爾幹危機這兩次較量,協約國和同盟國在互相試探對方決心的同時都認識到一個重要現實:他們都還沒有做好全面戰爭的準備。

但是沒有做好戰爭準備並不代表兩個軍事集團會放棄戰爭,相反,它們都加快了備戰的腳步,幾年前開始的世界性經濟蕭條這麼快就能夠在歐州緩和,與雙方的軍備競賽不無關係,井續增長的軍火和裝備訂單讓歐州的工業家非常滿意,但是同時也使歐洲的局勢更加緊張。兩個軍事集團在瘋狂擴軍備戰的同時,也在繼續拉攏各自的同盟者。

英國盯上了大西洋對岸的美國,德國也做着同樣的打算。而英國在遠東有日本跟俄國兩個盟友,但德國卻在遠東沒有一個盟友,這曾經一度令德皇有了拉攏美國、大清組建又一個同盟的想法。只可惜,大清朝迂腐不爭氣,給英國的盟友日本、俄國欺負的連還手都不敢。所以德國拉攏美國的願望更爲迫切,因爲美國也是太平洋國家,它的海軍實力也不算弱,完全可以和德國一起保衛兩國在遠東地區的既得利益,共同對抗那個同樣野心勃勃的新興小列強日本並遏制沙俄的擴張。

但是讓德國失望的是,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情緒非常之強烈,遠遠強於德凳美國人的愛國情緒,所以,美國不願爲德國在遠東地區的利益涉險,雖然美國同樣不滿日俄在東北亞方向的擴張,但是相比之下,美國更看重歐洲市場,它不會爲了德國而開罪英國、法國,美國的商人是狡猾的,他們很清楚歐洲的力量對比。

所以,美國政府遲遲不肯上德國的賊船,美國政客依舊保持着商人式的精明。

第二次巴爾幹危機之後,盟友奧匈帝國吃了個悶虧,塞爾維亞不受控制的擴張壯大。爲了安撫他的盟友,德國向奧匈繼續許諾,儘快完成戰爭準備,助其完成吞併塞爾維亞跟巴爾幹的野心。於此同時,爲了避免因爲歐洲可能的戰事導致他們在遠東的龐大利益遭到損害,德國不得不考慮在遠東擁有一個實力不弱卻又必須死死依靠德國的‘準盟友’!

令德國驚喜的是,他們現在在遠東發現了一個完全符合條件的準盟友,正是李漢跟他的西部軍政府。據在華武官統計,李漢控制着這個國家三分之一還多的龐大領土,擁有近億國民,他的軍隊經過這兩年的瘋狂擴張,已經完全打上了德意志印記,連軍工企業大半都是在德國的扶持下建立起來的。近東的“西亞病夫”奧斯曼帝國也爆發了一場革命,革命之後一度上臺執政的軍人政府非常的親德,他們強烈要求德國幫助他們實現軍事現代化。而“東亞病夫”中國也在爆發了革命之後,地方最強軍閥也表現出了強烈的親德傾向。不過精明的德國人也不做虧本的買賣,比如當年一窮二白的土耳其青年黨找上了德國,德國就承諾在其表現出足夠的實力後,向其提供高達億馬克的軍事援助。對於李漢這個要同時面臨英法日俄美等幾乎這個世界上全部列強覬覦的國家,德國自然也需要更加認真的考驗一番他!

於是,在德國提供的機器、步槍、彈藥、大炮、教官的支持下,以及這個國家自近代以來各種矛盾激化之後的動盪政局的誘發下,一場南北衝突不可避免的爆發了,登上了德國考察名單的李漢與這個國家的實際統治者,受到英法等國扶持袁世凱終於從暗鬥走向明爭,儘管倉促間兩人都沒做好準備,但是一場戰爭還是爆發了。

戰術上雙方打成平手,戰略上李漢取得明顯的優勢。

這是德國使館跟弗朗茨這位特使前後發往國內的信息,受到帝國扶持的地方實力派表現出了與其年輕相符合的野心、朝氣,以及不相符合的沉穩政治手段,德國國內終於敲定了主意!

兩年來接連爆發了摩洛哥危機、巴爾幹危機數次差點令兩大軍事集團擦槍走火的危險。德國軍方向德皇呈遞了他們的報告,去年德奧兩國軍事預算達109億馬克,如果兩年內不爆發戰爭,光是每年的這筆巨大開支,就將拖垮了德國的戰爭機器。因此,國內的意見終於得到了統一。現在的德國太需要一個遠東的準盟友了,而李漢在這兩年中的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其軍事潛在實力已經趕超了一些巴爾幹小國,在德國心目中倘若再加上遠東利益的話,重要性已經超越了帝國現在正在拉攏的土耳其跟保加利亞了!

當然,隱憂也不是沒有。德國發現他們致力於扶持並考察的年輕人似乎對於這半年來帝國的‘刁難’有些不滿,現在正在積極尋找其他的扶持國。表現最明顯的就是李漢一度同美國代表司戴德接觸頻繁,有意將德國看中的粵漢鐵路交予美國修建。同時,這個一向對英日表現強硬的年輕人最近也在‘兩淮鹽務’問題上選擇了退讓,接受了四國銀行團的訛詐,默許了他的對手袁世凱鬧出來的大借款繼續以自己控制下的兩淮鹽務做抵押。

西部控制下的省份如今已經解除了對英貨的禁運,種種跡象都表明了這個年輕人的親德態度有了一定的軟化,這令德國國內開始擔心起來,萬一真給英國趁虛而入,他們在遠東新得到的巨大利益毫無疑問將像英國當初一般,可能遭到嚴重的削弱了!

在這種背景之平,正在維也納就巴爾幹危機同奧皇碰面的德皇威廉二世親自向外交部下達命令,命令弗朗茨採取“更加積極的行動”去拉攏和影響那個遠東準盟友!

第351章 暗流涌動(上)第四百六十六章第221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中)第727章 遼東惡戰2第657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9第490章 行動代號‘狩獵’第460章 桌下第434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158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4)第342章 1911年的最後一天第57章 恩威並重(上)第176章 新軍服第228章 暗夜偷襲第661章 拖第43章 攻陷楚望臺第671章 拖第160章 馬榮成疾走拿荊門第505章 雷霆(1)第506章 雷霆(2)第640章 中俄之戰6第5章 招待第三百二十三章第735章 今日之局第575章 妥協與應戰第565章 一觸即發1第159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5)第620章 三路開戰(1)第672章 俄國十二月革命第四百七十五章第425章 政局亂象第224章 抵達第80章 漢江之上第151章 惡戰一家嶺(3)第389章 交底第86章 城內的混亂局勢第79章 發兵漢川第271章 河水已渾、引魚上鉤第398章 吞併甘肅(一)第99章 鹽業(4)第432章 倒袁風起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運第615章 應對第721章 決定國運的一戰第240章 第一協入城第395章 真正的合作第222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下)第627章 捷報頻傳2第506章 雷霆(2)第739章 抉擇上第674章 剎不住的馬車第436章 訂婚第665章 全殲遠東集團軍第497章 不惜開戰(上)第517章 刺袁(上)第277章 謊言與合作第五百九十五章第402章 吞併甘肅(五)第668章 國會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188章 血書殘卷第四百六十八章第96章 鹽業(1)第727章 遼東惡戰2第742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69章 第二標第8章 馬賊來襲(1)第319章 襲擊第142章 三個壞消息(下)第719章 不宣而戰11第526章 歸降第35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2)第88章 應城風雲(1)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431章 刺宋案第463章 桌下4第648章 反攻3第194章 劉家廟失陷(上)第483章 遠東準盟友(上)第86章 城內的混亂局勢第74章 紫禁城內(上)第510章 雷霆(6)第514章 先兵後禮第114章 內憂外患(2)第407章 溥偉之死(下)第433章 輸血第668章 國會第388章 來與去第100章 新兵第543章 詹天佑第499章 爲我魚肉第667章 國務院改革草案第349章 鐵路第415章 西巡第119章 神仙粉?海.洛.因!第174章 三人同行(中)第415章 西巡第474章 和談第296章 何進續職第476章 分離情報機構第70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上)